查看原文
其他

“赛博”小巴驶上南山街头

创新南山 2023-07-11



一辆无人驾驶的“赛博”小巴
出现在南山街头

它总是知道自己的目的地

小巴的后视镜
变身为高清智能传感器
头顶64线激光雷达
它可以自动礼让行人、避开路障
安全员坐在车上
但不需要握方向盘
脚下也没有油门和刹车踏板


这是正在南山区
开展内部员工运营测试的“文远小巴”
为文远知行在深圳最新推动的
微循环公交项目
↓↓↓


如此“赛博”的场景,在南山并不少见。

近年来,百度Apollo、小马智行等企业先后在南山区落地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示范运行,38台无人驾驶集卡也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港口——妈湾智慧港的“壮劳力”,探索着工业工程用车的自动驾驶场景。

北京、上海、广州等传统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深圳在汽车工业上属于后来者,但特色鲜明。既有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也有众多初创企业跻身的智能网联汽车布局。

虽无悠久产业基础,但无人驾驶政策法规靠前发力,帮助深圳“弯道超车”。






一系列政策文件给了南山区清晰的定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引领区。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究其引领作用,一方面体现在以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智力支撑的前端技术攻关;另一方面,约450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让自动驾驶出租车、小巴、集卡等“赛博”的后端落地形态在南山集聚。


而渐趋成熟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正从最初的应用软件场景开发,逐渐深入到底层操作系统、芯片等基础技术的研发。

▲正在南山区开展运营测试的小巴 受访者供图




  要上路  先“修路”


变道、刹车、礼让行人,始终与前后车辆保持安全距离……记者走进南山区,试乘了“赛博”小巴。

在南山街头行驶的这辆银色迷你小巴行动自如,与普通公交车似乎只有容量和时速上的区别:它不需要驾驶员,可搭乘8位乘客,时速最高40公里

“文远小巴是首款前装量产的L4自动驾驶小巴,专为城市开放道路设计,作为城市大公交体系的补充,主打微循环公交。”文远知行深圳研发中心总经理董方亮介绍道。

▲图片由文远知行提供

汽车产业需要规模庞大的生产基地,比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落地在上海临港。“寸土寸金”的南山区作为高度发达的建成区,科技、产业、人才集聚,为何会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高地?

“把最复杂最强大的功能最简单化”——这是iPhone带给工业设计的灵感。智能网联汽车也同理。

把人们从驾驶中解放出来,就需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在前期研发中大量输入感知数据、计算模型及道路场景数据,需要通过大量的道路测试不断训练自动驾驶的场景遍历性。如果仅允许在人烟稀少的城郊行驶,数据质量将无法达标,测试结果不适用于人流量、车流量极大的城市中心区路况。

此次文远小巴落地南山,规划的示范区域包括留仙洞总部区域、南山科技园总部区域、前海企业总部区域等,意味着小巴将实打实地在城市中心区繁忙道路上“历练”

百度Apollo、小马智行Robotaxi的示范应用路线中,深圳湾万象城、保利文化广场、人才公园、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前海石公园等同样处于南山核心地段。
此前,深圳市交通局公布全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第三批开放道路目录。全市新开放无人驾驶测试道路53条,道路里程合计56.72公里,其中50.53公里路段在南山区,占比近90%

▲位于南山的第三批开放道路 图/深圳市交通局

目前,自动驾驶业界已发展出“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两大路线。其中,后者可通过“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一体发展,帮助单车智能突破现存技术瓶颈,因而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其中,深圳于2021年12月入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简称“双智”)第二批试点城市

为实现车路协同,企业一侧不断优化迭代自身算法的同时,南山区也持续加大开放测试道路力度,强化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并协同推进新建改建道路同步配套智能网联设施,让“智能的路”为自动驾驶车辆更好赋能。

截至2021年底,南山区共建成8276个5G基站,其中宏站3198个,微基站741个,室分站4337个,总数约占深圳的1/5。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跨福田、南山的侨香路是深圳打造的首条智慧交通样板路,路面上的传统灯杆已替换为多功能智慧灯杆,可挂载摄像头、微基站、雷达、气象监测仪等多类设备设施,集照明控制、视频监控、城区环境实时监测等功能于一体。

目前,智能网联设施“上杆”部署正在南山更大道路范围内规划开展。




  货物无人车驶入港口园区新蓝海

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下半场”竞争的核心这其中,以自动驾驶出租车、小巴等为代表的乘用车赛道最为炙手可热——解放双手,让汽车成为一个移动的办公、娱乐、生活空间,也更符合人们对未来“赛博”生活的想象。

但是,复杂城市路况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与道德伦理困境,是现阶段乘用车仍未跨过的坎。而因发生于固定时段、固定路段,可操作性更强,自动驾驶在矿区、港口等特定场景的落地难度相对更小,或许是中短期内更具商业价值的领域。

这也为深圳,尤其为拥有港口等特定场景的南山,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新思路。






2019年6月,招商港口联合主线科技、中国移动、华为等11家领军单位成立5G智慧港口创新实验室。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第一个5G+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港口,妈湾智慧港目前已投入38台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构建了全球单一码头最大规模的无人集卡车队。
相较传统集卡,无人驾驶集卡可有效避免人工驾驶常见的疲劳驾驶、视野盲区等问题,降低用工成本与安全风险的同时,大幅提升了作业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确保了整体作业效率,并支持持续优化。


记者了解到,妈湾智慧港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24.8万箱,5G无人驾驶集卡每日在司机的远程操控下精准完成抓取、装卸作业,配载效率提升了15至20倍,综合作业效率提升了30%。


工业物流无人车、自动清扫机器人、酒店送餐小车等“小特慢”(即小型、特种、慢速无人车)在南山的落地也十分普遍,区内集聚了一清创新、城市之光等企业,覆盖物流配送、环卫作业、无人零售等领域。


“工业园区属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低速无人驾驶的确定性更高,且市场需求稳定。目前,一清的低速无人车已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超120个园区成功落地。”一清创新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港籍青年詹培勋介绍道。



市场广阔的另一面,詹培勋告诉记者,部分园区内部面积大,多人多车交相穿行,场景比市政道路更复杂,而园区智慧化程度的提高也给无人车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车辆全面考虑物料运输路线,并无缝对接工厂其他自动化系统。

目前,一清创新的解决方案可对接工厂内部智能系统,自动上下货可对接AGV、叉车、机器人等柔性设备。

相较乘用车,动线相对固定、封闭的低速无人车对车路协同基础设施的依赖度较低,技术路线更偏“单车智能”。这就意味着,单车算法的频繁迭代升级需要大量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支撑。

这也是一清创新选择将香港科技大学的研发成果带到深圳、落地南山进行转化的原因。

詹培勋提到,北京、上海等地的人才偏向传统车辆工程方向,例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相关专业毕业生。而深圳,尤其南山的人工智能、算法人才比较集中。

另一方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港校的深圳产学研基地都在南山,形成了高校创业社群,培育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企业、高校协同研发



渐趋成熟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已从应用软件场景开发,逐渐深入到底层操作系统、芯片等基础技术的研发,这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学科提出了新的需求。






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统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净缺口约为3.7万人,而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的相关专业高校本科生规模预计仅7300余人。
去年6月,《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印发,将南山区定位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引领区”,主要开展智能算法系统、激光雷达、车载通信等智能化、网联化关键技术研发。
企业是研发创新的主体。工商注册数据显示,深圳有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超1200家,其中南山区有约450家,占比近四成,明星企业包括RoboSense(速腾聚创)、Auto X(安途)等。

而“从0到1”的基础研究及智能网联汽车后备人才的培养,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作用不容忽视。


“我们既不能脱离产业,也不能跟产业界做同质化的事情。科研院所要关注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突破,目前的关键是提高自动驾驶安全性、可靠性。”深圳先进院集成所副所长,汽车电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慧云告诉记者。



兰德智库报告显示,为验证安全性能,一套自动驾驶系统至少需要测试110亿英里(约合180亿公里)才能达到量产应用条件,该距离相当于环绕地球44万圈

据李慧云观察,传统车企的测试更关注机械控制与执行,对智能性的要求相对欠缺;造车新势力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由于不是传统汽车制造出身,对汽车的安全性缺乏足够严格的认知。

更重要的是,道路测试无法穷尽自动驾驶状态下车辆可能遇到的所有场景。


“那些致错的关键因素没有被挑选出来,自然没有办法生成实际的测试场景。即使生成了,成本也非常高昂。”由此,汽车电子研究中心自动驾驶团队开发了国内首款自动驾驶整车在环测试系统,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在半实物仿真场景下进行实际的感知、决策、控制算法验证,并以成果孵化成立了公司。



▲整车在环测试实验 受访者供图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中心已与中科华劢、汇芯通信等企业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与比亚迪、深智城、佑驾创新等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

纵向承担国家、省市级研发项目,横向与相关企业以成立联合实验室、技术委托开发、联合培养博士后等形式协同攻关,这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业界合作的基本模式。

尤其在产业、高校资源集聚的南山,南方科技大学海梁科技智能交通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深圳自动驾驶智能研究中心等校企合作的案例并不少见。

就在今年深圳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建议深圳发力抢当智能网联汽车“一哥”,加快打造成为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中心。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深圳在国内是排头兵。”深圳市政协委员汪洋说。深圳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超过15家知名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企业来深发展,目前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200公里,开放测试道路180余条。



北京、上海、广州等传统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深圳在汽车工业上属于后来者,但特色鲜明。业内人士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之外,拥有政策、研发测试等特色优势的深圳,有望让智能网联汽车更进一步,实现“弯道超车”。



来源 | 南方财经全媒体 文 | 陈思琦

编辑 | 曾小苑 责编 | 

审核 | 炎琳 卢东勃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往期精彩推荐 

520告白季!南山浪漫地标就在——

“大疆教父”干出一个IPO!南山区上市公司+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您约了吗?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或来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