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在泥里→成为“圳品”!看小小番石榴如何“逆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Author 羽丰 王涛 子立
2021年,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田四村还是原省定贫困村,为增加贫困户收入。该村建设了“叶扬绿庄番石榴园” 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种植面积达100亩,共种植了8000棵番石榴。
然而,果农们看着一丛丛丰硕的果实,却高兴不起来。原来,因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有限,导致大量番石榴熟透后只能烂在园中。最后经过驻地帮扶工作组的努力,让其加入到“圳品”行列,一度滞销的番石榴,摇身一变,丰产时节销量可达上千吨,家家户户从愁眉到开颜。
从烂在地里到销路打开、销量增长,这些番石榴经历了啥?深圳卫视播出的《先行》会告诉你答案。
(点击观看视频)
厂长“变身”成农户
百亩番石榴地反遭滞销
“老庄,新年好啊,这一开年就在忙着剪枝啦!”
“对呀,今年果子的长势还可以,一亩地能有8000斤呢!”
丰收的喜悦也映在了潮南区陇田镇田四村农民的脸上,这样日常而简单的问候中,凝聚了一代扶贫人的汗水和努力。
一大早,驻潮南区帮扶工作组组长曹晓卫,来到了这里的一处种植园视察番石榴种植情况。他口中的老庄,就是这个种植园的负责人庄庆洲。
庄庆洲是汕头本地人,两年前在深圳开了工厂,因始终怀揣着家乡情结,他毅然决定要回到老家发展。于是,他便承接了家乡100多亩果地种植番石榴,决心把家乡的特产做大做强。
然而,这听起来非常有雄心的抱负,现实却给了庄庆洲当头一棒。很快,他就发现种植番石榴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
“之前一亩地不受天气影响的话,最高产量是4000到5000斤,如果遇到打台风,有时候就只有一两千斤,收入非常不稳定。” 庄庆洲无奈地说。
靠天吃饭,是那时田四村种植户们的普遍情况。而很快,他们发现面临的更大难题,就是果子没有市场、卖不出去。看到自己辛勤培育的果子沦为烂泥,这让心牵果园的庄庆洲十分难过。
“我和村书记了解果园情况,果农们回答都挺好,可我们去到地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曹晓卫回忆起第一次来到村里,果子掉在地上、烂在泥里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
“我看到有很多果子烂在地里,细细追问后,书记才道出实情,说行情不好,今年树上还有1万斤果子,如果错过这几天,这个项目肯定就颗粒无收。”
实际上,因种植过程分散、小农经营的模式而导致滞销,这在全国多地都十分常见。产品要想打造标准化、品牌化非常困难,需要一个好的标准,才能打造出与其优质品种相匹配的高端水果品牌。要想扭转这种局面,仅靠当地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单打独斗”是很难改变的。
但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于是,曹晓卫马上联络了帮扶单位给农户们对接市场,一下子就卖出了6000多斤。尽管,消费帮扶“第一枪”已然打响,但这也只能帮一时,而非长久之计,农户们需要的是长期而稳定的销售渠道。
“圳品”,就是曹晓卫找到的突破口。
在帮扶工作中,曹晓卫深知“圳品”的流量密码。不少大山里的农产品变“圳品”,销售渠道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甚至走俏全国,卖上了好价钱。上市三年以来,“圳品”辐射了全国25省114市226县的361个基地,销售额累计超过34亿元。
“我们调研发现,潮南很多农产品都很有特色,但是规模都不大,想要打开销路,我想‘圳品’就是突破口。”
“打下”肥料成本、改造果园“硬件”
帮扶工作组帮农户啃下“硬骨头”
有了销售思路,具体怎么做呢?曹晓卫首先从宣贯入手,向种植户们广泛宣传“圳品”,他还专门邀请了专家来现场做技术指导,主动对接深圳市场,希望能帮助农户建立起信心。
然而“一顿操作猛如虎”,种植户们的反应并不热烈,报名的人数寥寥无几。于是,曹晓卫一行人只能逐家逐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在这期间,种植户拒绝沟通、删除微信的并不少见,吃了许多“闭门羹”。
曹晓卫对此却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知道,想要加入“圳品”也并不容易。
“圳品”是深圳对标国际一流打造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圳品”食品安全标准高于国标,匹配供港食品和出口欧盟标准,对产品从农田到餐桌都有一套高标准体系,实施审核、认证以及退出全链条监管模式,对企业要求也非常严格。
也就是说一颗小小的番石榴想要申请“圳品”,需要在60多个指标上达标,这里面也包括了农残、土壤、水质等多项专业指标。
“有很多都是专业名词,农户一看到都蒙了,都说算了算了,这么复杂。” 曹晓卫无奈地说。
有着在深圳开厂经历的庄庆洲,因为对“圳品”有所了解,成为了曹晓卫的第一批有合作意向的农户。他回忆说,起初自己与帮扶组洽谈得很好,可当听到“圳品”专家组来到果园考察后说的话,让他一下子打了退堂鼓。
“专家说我的土壤需要改良,必须要用有机肥。增加有机肥,一亩地成本就要多一两千块,整个园子就要20万,我们接受不了。”
对于农户来说,复合肥有两个特点,一是价格偏低,二是操作比较方便。潮南区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汤锡桂说,有机肥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成型的鸟粪和猪粪,所以原材料的采购比较稀缺,也大大增加了农户的成本。
一斤肥料就贵出了两三倍,这极大阻碍了当地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农户们改造种植环境迫在眉睫,帮扶工作组只能化身“农民”,纷纷“下乡”,首先与当地的家禽种植户取得了联系,希望能“打下”用肥的成本。一顿“砍价”下来,一吨肥料竟然便宜了近百元。
在解决了有机肥的成本问题后,工作组还与农户一同改造了水渠,帮助土壤肥力进一步提升。与之前的土壤相比,现在的土壤更湿润,更适合微生物生长,非常有肥力,果树的吸收力也增强了。
好不容易完成果场的硬件改造,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庄庆洲面前:数百页的“圳品”申报材料需要在网上完成,但他不懂电脑。于是,他只能再次向工作组求助。
曹晓卫便来到了庄庆洲的农场,手把手教他如何申请,“既然下定决心了,就一定要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曹晓卫说。
首尝“头啖汤”甜头
番石榴价格翻倍 销量翻番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圳品”专家组多次调研,60多项指标全部达标。2022年12月,经评定,潮南的珍珠番石榴符合“圳品”标准,成为汕头地区第一批“圳品”,获得了进入深圳市场的“入场券”。
而作为首批合作农户,庄庆洲也尝到了“头啖汤”的甜头。之前只能卖4到5元一斤的番石榴,成为“圳品”后,质量大大提高,价格也卖上了15元一斤的好价钱。
“现在很多农户都说要一起合作,我们要准备扩大规模了。现在回想起来,能够成为第一批‘圳品’,真的非常幸运,当时的选择没有错。” 庄庆洲说完,又一头钻进了齐人高的果树丛中,忙碌地采摘着洋溢幸福感的丰硕果实。
如今,“圳品”潮南番石榴因籽多水多清甜,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深圳各大商超内,销售量也是节节高升。
要想进入高端商超,其水果品质和供应量的稳定性也意味着要求更高。对此,潮南区政府也进行了快速回应。汤锡桂说,“圳品”切实帮助了很多农户,区里也出台了“圳品”方案,直接奖励20万,鼓励更多农户加入“圳品”认证。
在政府的鼓励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增收之下,潮南区陇田镇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跟随庄庆洲的脚步,加入到“圳品”队伍中。
目前,潮南区陇田镇番石榴种植规模达到近2000亩,扩大了一倍。从“烂在泥里”的番石榴,摇身一变成了珍珠番石榴,品牌效应很快就显现了出来,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增收致富。
小小番石榴“逆袭”成功
走出产业致富路
通过“圳品”认证,就好似拿到了一张“金字招牌”。如今,潮南珍珠番石榴实现了标准化、品牌化,又通过打开市场销路,进一步引导产业扩大规模,从而实现规模化种植,最终达到农民收入增加、共同富裕的目的。
陇田镇田四村番石榴果园的稳定发展,也让村集体和脱贫户成为受益者,脱贫攻坚成果得以进一步巩固。
曹晓卫说,汕头有很多优质好物,而深圳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圳品”架起了深汕两地之间的桥梁,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据了解,在大力推动当地农产品申报认证“圳品”的同时,深圳市驻潮南区帮扶工作组也多措并举推进消费帮扶,积极引导当地产品进入深圳及大湾区市场。
比如,设立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汕头馆,目前已投入运营;组织27家企业入驻“圳帮扶”线上商城;在深圳举办首届潮汕美食文化节,两地企业签订每年6000万元采购协议。
现在,当地已经形成了政府协助打造标准,以市场机制为引领,打造、延伸产业链的产业模式。目前,汕头已有5家企业共7个产品,通过“圳品”认证并被授权贴标。
“接下来我们也希望能进一步发挥深圳力量,助推潮南振兴,切切实实为当地百姓做更多事情。” 曹晓卫满怀信心地说。
深圳市场监管领域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细则
正参与2022年度深圳”十大法治事件“评选
目前成功入围20强!
现在到了最关键
也是最需要大家助力的时候啦!
入不入围10强就靠你们了!
投票时间至3月22日12:00
快冲吖!!
直接点开视频
点亮红色小心心即可,每人只点一次
可以发给朋友们一起支持哦!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个体户办照、“个转企”......“深i企”上都能给你办!
-END-
——————————————————
编辑:深圳市场监管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