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霍光欲废刘贺帝位,问了下属一个问题,被后人嘲笑了2000多年

2017-11-26 历史真相揭秘

点手指上面  欣赏最精彩内容


西汉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汉昭帝刘弗陵去世。昭帝是汉武帝的少子,幼年即位,在位13年,病死之时年仅21岁。昭帝没有子嗣,生前又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故造成权力真空,带来政治危机。


汉昭帝刘弗陵影视剧形象

当时,汉武帝所生儿子中,独有广陵王刘胥健在。群臣共议皇位继承人,大家都推举广陵王刘胥。但是,辅政大臣霍光对群臣的推举意见“内不自安”。对霍光而言,还有一点要考虑:为王多年的刘胥有自己在广陵国的一套班底,何况最重要的是,这样他的外孙女上官后就不能当皇太后,他就没有合法行使废立的渠道,来压制皇权。于是霍光找了个借口:刘胥“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汉武帝当年废而不用的皇子,现在不适合做皇帝。霍光当时想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恰好有位郎官上书言事:“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这个建议与霍光的本意相合。


汉昭帝刘弗陵影视剧形象

霍光就把这封上书给丞相杨敞等人传阅,朝廷大臣早已习惯了听霍光的意见决策国事。于是霍光乾纲独断,迎立昌邑王刘贺入继大统。“即日承皇太后诏,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迎立昌邑王刘贺入继大统当皇帝的决策过程,文字记载并不详尽,但是完全出于霍光的“拍板定案”是确凿无疑的;二是霍光派去迎接刘贺入朝的官员的名字,都洋溢着成功、德音、吉祥、利汉的气息。这透露出霍光的谋事周密、为国祈祷之情。刘贺(前92年—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王刘髆之子,五岁袭父爵。刘贺年少时,不学无术,行为怪诞,是个“在国素狂纵,动作无节”,甚至国葬期间仍“游猎不止”的纨绔子弟。左右多次对他进行切谏,但刘贺要么置若罔闻,当耳旁风;要么当时接受,事后我行我素。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霍光

刘贺的人品和劣迹,霍光不可能不知晓。霍光之所以坚持立刘贺,不外乎有三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刘贺是刘弗陵的侄子,由他继承皇位,既合乎儒家礼法,也不影响昭帝遗孀上官皇后的地位;其二,刘贺一直生活在藩国,在朝中没有根基,没有势力,不会对霍光的地位造成威胁;其三,刘贺不识体统,热衷吃喝游玩,似乎对政治不感兴趣,便于霍光专擅朝政。刘贺接到入京奔丧的诏令后,一路急行军,从“日中”出发到“晡时至定陶”,三五个小时竟狂奔了“百三十五里”,致使“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行至济阳时,刘贺还惦记着当地的特产,派人“求长鸣鸡,道买积竹杖”;经过弘农时,刘贺“使大奴善以衣车载女子”,搞来一车漂亮女子。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霍光

刘贺一路所作所为,让人瞠目结舌。刘贺是以太子身份前往长安为昭帝奔丧的,按礼法应远远看见长安城就哭丧。不料望见长安东郭门后,礼官让他“奔丧望见国都哭”,刘贺以喉咙痛表示不能哭。到了城门,礼官又让他哭丧,刘贺仍不哭。一直拖到未央宫东阙,刘贺才酝酿下泪来,“哭如仪”。据《汉书》的记载,刘贺即位后,其狂纵程度远胜以前,“既立,淫戏无度。……日益骄溢,……日与近臣饮酒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旒,驱驰东西,所为悖道。……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召内泰壹、宗庙乐人,悉奏众乐。……召皇太后御小马车,使官奴骑乘,游戏掖庭中。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刘贺荒淫如是,作为拥立者,霍光脸上很是无光。


刘贺在影视剧中的形象

而且刘贺登基后,大批旧属得到破格提拔,“昌邑官属皆征至长安,往往超擢拜官”,而且政由己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彻底打破了自汉昭帝以来“政事一决于光”的局面。霍光是汉武帝敲定的顾命大臣,辅佐汉昭帝十三年之久,在朝中党羽众多,根深势大,向来独断专行,说一不二。霍光让刘贺当皇帝,不过是设置个易于操纵的傀儡,他好继续主持朝政,而刘贺却反客为主,将其凉在一边。与此同时,刘贺还与近臣密谋除掉霍光,搬走这块政治绊脚石。后来,刘贺近臣被诛时甚至大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表明刘贺已开始酝酿铲除霍光。


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

霍光心怀忧懑,找来大司农田延年征询处置意见。田延年既是霍光的故吏,也是他的亲信。田延年说:“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不?”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田延年的话,帮助霍光坚定了废黜皇帝改立贤者的决心。

霍光本人没有多少历史知识可以为自己图谋之中的废立之举提供理论依据,田延年搬出了商代伊尹贬黜太甲的典故,使得霍光的举动有了光明正大的理论基础。


霍光等废昌邑王事上太后疏

刘贺即位时只有19岁,热衷游玩嬉戏的他在政治上经验不足,难与权臣霍光抗衡。以初登大宝之刘贺,对抗一个盘踞朝廷十三年之霍光,这是一场必败无疑的斗争。果然,不等刘贺举刀,霍光就下了手。刘贺在位的第二十七天,霍光联合群臣突然发难,公开批判参劾刘贺。尚书令宣读了霍光与群臣连名参劾刘贺的奏章,领衔的是丞相杨敞、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联署的还有车骑将军张安世、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后将军赵充国等数十位朝廷大臣。奏章中列举的刘贺即位以来的罪状“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得出的结论是“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奏请废黜其帝位。太后自然批准了群臣的奏请。


霍光死时,宣帝加封诏

霍光随即以迅雷之势控制刘贺带来的200余名亲信,并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由将其废黜。上官太后诏令刘贺回到故地昌邑,赐其汤沐邑两千户。昌邑王国也被废除,降为山阳郡。之后,霍光又选中了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霍光因在废立事件中欲寻找理论依据,问了大司农田延年一个问题“于古尝有此不?” 一直被后世当成不学无术的典型嘲笑。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就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汉宣帝死后埋葬的杜陵

到了北宋真宗时期,御史中丞张咏在成都的时候,听到寇准当了宰相,便对他下边的官员说:“寇准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材,但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缺。”后来寇准被罢相,出知陕州,适逢张咏从此路过,受到寇准的盛情招待。当张咏将要离开时,寇准亲自送张到郊外,问道:“您有什么临别赠言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啊。”寇准听了,一时没有弄清张咏的用意。回家后取出《汉书·霍光传》来读,当读到“不学无术”的话时,才恍然大悟地笑着说:“这是张咏规劝我多读书啊!”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之用,不用于商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