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玄武门兵变,李渊可以阻拦,然而他却默认了,原因跟一个人有关

2018-03-17 历史真相揭秘

其实客观地来说,如果没有李世民,肯定不会有“贞观之治”,或者会有一个其他的太平盛世,诠释唐朝的富庶、安宁,也诠释李建成一直强调的“爱民如子”的政治观念。李世民最大的亮点是他在与父亲李渊打江山时,连同他的“幕僚机构”一起,开辟了唐朝后世的基业,李世民在唐朝历史开辟这一领域,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但是当皇帝,李建成一样不差,可以说李建成最擅长的就是“守城门”,他的战功基本都是这么打下来的,真正在外面开疆拓土的是他的两个弟弟。唐初的时候突厥还是很大的隐患,唐朝基业摇摇欲坠,李建成率领的偏师连吃两场败仗,后来李世民顶住了突厥的主力,才让李建成有了一个立战功的机会。我们要看玄武门兵变发生的原因,就要看高祖李渊的心思,其实李渊的安排对李世民也不公,他心里知道太子宽厚仁慈有余,而狠辣勇猛不足,当一国之君仁爱是对的,但缺乏了狠辣的政治手段那就很危险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李世民比李建成有“军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观察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具有领导气质的人,天生就有“不怒自威”的气场?李世民有这个,而李建成缺乏这个。然而李渊的传统观念很强,虽然他也欣赏李世民,但他认为必须立嫡长子,在他美妙而缺乏现实的政治理想里,他决定让李世民当“看门狗”,为他哥哥李建成守住国门,然而李世民会同意李渊这么做吗?李世民刚登基半个月,突厥就冲到京师,眼看唐朝就要被灭了,李世民几乎单枪匹马跟突厥谈判,一半恐吓一半商量,终于吓退了突厥,这份胆魄和气场不是什么人都有的,然而却是一个开国皇帝应有的气魄。



当然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在李世民的统治下,那些史官对李建成的描述必然有失公允,李建成不一定就是史书描述的那样顽劣不勘,但大方向是不会错的,李建成更适合做一个太平盛世守成的君王,而不是开国之君。玄武门事变也是天助李世民,李建成倒还罢了,李元吉天生力大无穷,一人敌得过十人,此人不除李世民难以上位,李元吉只怕尉迟恭,而尉迟恭又属于李世民。玄武门事变李元吉遇上尉迟恭,真是上天也让李世民当皇帝,当尉迟恭一身是血的站在李渊面前,李渊妥协了,承认了李世民的正统地位。



后来李世民表现得一直很重感情,从不杀戮功臣,皇后死了还给立碑文,表现出深情款款的样子,对朝臣也是十分尊重,从不擅自做决定,十足的“仁爱”之君的形象,然而实际上呢?玄武门的鲜血还没淡去,历史却忠实记录着那天在斑驳的城门前发生的事情,李世民是个聪明人,从此后夹着尾巴做人,励精图治,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惟其如此才能让人淡忘了他的来路,才能让后世只记住他的功绩。所以他只有比其他皇帝更发奋、更努力、更不要命,豁出命去拼政绩,才能为自己谋一个万代的英明。一个战战兢兢勤政爱民的君王,他身上的压力也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他的愧疚也成就了大唐的未来,如果李建成即位,他就没有此等压力,就没有此等动力,唐朝也只能是按部就班地运转下去,绝不会有“贞观之治”。玄武门事变为何没毁掉李世民的形象?



因为他是皇帝。历史对皇帝的评价标准是看他治理国家的能力,李世民做到了“内圣而外王”,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让大唐国威远扬,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让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繁荣、开明的王朝,让他自己成为历史上所有皇帝中排名前三佼佼者,所以这些“私德”就没人去计较了,毕竟他是皇帝,也不是道德模范。但玄武门之变确实为唐朝埋下巨大的隐患,自从李世民之后,唐朝政权交接从没和平过,历代太子不是被废就是被杀,坐上皇位全靠“政变”,也许是上天对李世民的报应,李家子孙总得经过一番流血,才能由胜出者当皇帝。王座的血腥味,自李世民死后一直缭绕不绝,想来令人叹息。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之用,不用于商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