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共产党铜仁地区历史(1921—1978)】剿灭土匪的斗争

2017-06-13 铜仁市直工委

  【编者按】:应广大微友的要求,市直机关工委与市委党史研究室确定在本微信公众平台共同推出【中国共产党铜仁地区历史(1921—1978)】专栏,对铜仁各级党组织在革命和建设年代的奋斗历程进行介绍,欢迎大家关注。

        本期推出第四章《人民政权的建立及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第三节““剿灭土匪的斗争”。

        一、匪祸爆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解放铜仁专区之后,继续西进参加成都会战。5兵团16军46师138团和承担接管任务的西进支队六大队,担负驻守任务。在人民解放军大兵压境的情势下,国民党残余部队、地方官吏和土匪,逃进深山藏匿,其有生力量并未受到打击;人民政府也曾以安抚政策对待旧官吏和富豪,可他们见人民解放大军西进,铜仁兵少,对人民政府或直接对抗或阳奉阴为,暗地组建土匪组织。这两股残余势力里应外合,致使专区匪患爆发。

        1950年2月24日,石阡县匪首吴登仁(即“西吴”)吸纳岑巩、凤冈、余庆、思南、石阡等县匪首到家中开会,在史肇周(贵州省凤冈县人)主持下,策划叛乱,成立“黔东反共救国军”和“黔东北反共人民自救军”,吴登仁任副总指挥,匪众达4000余人。从3月起,土匪暴乱频频发生。

        在思南,经过策划,3月5日,秦明善率匪攻打合朋溪区政府,熊和兴、田中华、葛志恒、李增权等4名区干部牺牲;6日,周光荣、陈古桐率匪攻打六区允文乡,副区长、县征粮队队长张群,138团警卫连指导员张银及龚启明、王美彬、王甫元、田建华等6名干部牺牲;20日,程刚(曾任国民党军营长)率200余匪众攻打许家坝区,武装工作团路忠业、夏吉兴、马子龙、夏和生等4名干部牺牲;26日,白朝珍(原四维乡乡长)率300余匪众攻打大坝场区,区长李志勤率12名干部抗击,全部壮烈牺牲;27日,138团某班13名战士行军途中,遭谢登才(塘头保长,浑名老花)组织的数百名土匪袭击,全部阵亡。

        4月1日,黄友群(曾任国民党镇远县长)伙同程刚,率数百惯匪并裹胁2000余群众攻打思南县城。4日,138团2个营向遵义转移,途经鹦鹉溪时,土匪切断公路,炸毁桥梁,毁车1辆,1名营长和2名战士牺牲。5月13日,“反共救国军”14团司令蔡世康(贵州省遵义县人)率团长何斗魁,纠集吴登仁、史肇周等匪首,率2000余人占思南县城,推黄友群为“县长”,思南库存食盐、档案被劫空。

        在石阡,吴河清(即“东吴”)与熊启厚(贵州省麻江县人,曾任国民党19兵团参谋长)等勾结,公开组建“湘黔边区民众反共救国军”,自任113军军长。3月23日,吴河清、吴登仁联合率5000余匪众攻打石阡县城。5月13日,吴登仁纠集毛廷彦、卢中林等10股土匪及叛军2000余众,在走马坪袭击解放军137团加强营,26名指战员牺牲。

         在铜仁、玉屏,3月20日,土匪杨保部在牛场坡杀害铜仁县人民政府征粮队员;袭击在木弄检查工作的县长赵信符一行;4月12日,在瓦屋伏击138团的护商队。4月5日至12日,曾凡斌(原国民党玉屏县党部书记长)与郑卓斋等土匪秘密集会,喝鸡血酒,组织“玉屏县反共游击总队”,祸害侗乡。    

        在松桃、沿河,4月1日,驻沿河解放军46师3中队执行护商任务途经松桃县甘龙口,遭秀山县杨卓之匪部2000余人伏击。5月16日,投诚后又叛变的高竹梅、纠集向良等数千土匪割电线、炸路桥,准备攻打松桃县城。6月23日,向良、张长仲率土匪500余人,在松桃县正大乡雅沙塘伏击贵州军区文工团,文工团23人牺牲。

        在江口、印江,3月20日,土匪伍腊生率100余人在铁矿乡辽板岩伏击江口县人民政府征粮队。3月底,印江境内土匪攻打毛寨、缠溪、洋溪区人民政府。4月5日,印江县各区干部奉命向县城转移中遭多路土匪伏击。

        此间,思南、石阡、铜仁等县城及铜仁县的坝黄、瓦屋、六龙山、牛郎,江口县的茶寨、闵孝、桃映、坝盘,松桃县的盘信、普觉、长兴,思南县的许家坝、大坝场、合朋溪,印江县的毛寨、缠溪、洋溪,玉屏县的朱家场、万山等19个区人民政府,遭土匪攻打(朱家场区被攻4次),国家仓库中的储备粮被抢走。德江县的长丰,沿河县的沙子,石阡县的白沙、中魁等区、乡人民政府遭土匪围攻和袭击。

         西区五县人民政府主动撤离后,土匪占领县城,并成立匪政府。据统计,在土匪叛乱期间,有329名解放军指战员、人民政府干部和税务人员牺牲,另有近100名农民协会干部、民兵和积极分子惨遭杀害。土匪气焰十分嚣张,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暴乱匪首主要是社会流氓、痞子,这些反动残余势力妄想负隅顽抗,苟延残喘。在新旧社会秩序剧烈变动中,一些向人民政府缴械投诚的原国民党部队军官、留用人员等,以为时机成熟,也摇身为匪。

        玉屏县匪首杨国政在接受改编集训期间,率部拖枪出逃,重新为匪,并勾结湖南凤凰张玉林、麻阳聂焕章、芷江蒲老翠等匪首,组建国民党312部队33师,自任副师长兼131团团长,在玉屏、铜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50年1月,原国民党军327师师长彭景仁(湖南籍)随19兵团起义后不久,人民解放军派其赴重庆学习,途经遵义时潜逃为匪,打着反共救国旗号,在铜仁境内招旧部,扩势力。

        4月,在江口率部起义投诚、2月5日开赴松桃改编的高竹梅,率其一部带枪逃离县城,聚2000余匪众,在松桃、沿河烧杀抢掠。6月,彭景仁与原国民党328师师长杨通贤(贵州省沿河县人)相互勾结,整编各路土匪,在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活动。

        8月5日,四川、湖南、贵州等结合部的土匪,在沿河县中寨、务川县铁窖召开“沿务会议”,组建“湘鄂川黔民众自救军”,推陈铨为代总司令,蔡世康、史肇周为副总司令。下建7路总指挥部。第1路总指挥谭席珍,活动于彭水、涪陵、酆都等县;第2路总指挥黄守瑛,活动于正安、道安、桐梓、南川、綦江等县;第3路总指挥蔡世康,活动于沿河、务川、德江、后坪等县;第4路总指挥杨通贤,活动于铜仁、松桃、印江、江口及湖南省的辰溪、麻阳等县;第5路总指挥杨树臣,活动于酉阳、秀山、黔江等县;第6路总指挥瞿波平,活动于龙山、保靖、永绥等县;第7路总指挥史肇周,活动于玉屏、凤冈、石阡、余庆等县。

        同时,组建陆军第14兵团,由蔡世康任兵团司令,杨通贤任67军军长。在此基础上,成立所谓“川黔湘鄂边区革命整理委员会”,彭景仁任主任、熊启厚为副主任,杨通贤、蔡世康、史肇周、吴和清、罗秉坤为委员。辖国民党第89军残部、第49军残部和第60军,武器装备除步枪、短枪、冲锋枪、卡宾枪、轻机枪、重机枪外,还有六O炮,火箭筒、电台等。匪首杨光清与湘西巨匪周燮卿相互勾结,打着“湘鄂川黔边区反共救国忠义军”旗号,在湘黔边烧杀抢掠,率1000余匪攻打松桃县长兴区政府。印江县匪首陈士瀛组织“反共剿匪指挥部”,抢劫人民政府所储的油、盐、布匹等物资,还打开峨村、龙津两仓库,抢走国家公粮。10月18日,匪首闻希哲、杨再梅在江口县太平搞“合团”,组建“反共游击队”,闻、杨分别任正、副司令。

        无论是惯匪,还是投诚反叛的原国民党部队,进行着有准备、有预谋、有组织的祸害和叛乱活动,新生的人民政权受到严重威胁,刚翻身解放的人民再受欺凌,这样的社会秩序不可能任其发展下去,与土匪祸乱针锋相对,一场有领导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剿匪斗争也在进行。

    

        二、剿匪斗争的部署

        专区各县解放后,由于人民解放军主力西进,接管地方政权的工作未能及时跟进,土匪祸乱,迫切需要在政治上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在军事上分散清剿,打击土匪有生力量。因此,剿匪的基本方针是“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在策略上,一是广泛发动劳苦大众,成立各级农民协会,通过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逐步觉醒,参加人民政权的建设,形成广泛的牢固的群众基础;二是组建民兵队伍,发动身强力壮的穷苦群众参加民兵组织,通过短期训练,形成剿匪的基本力量;三是教育匪属、亲朋,做匪众工作,使他们脱离匪窝,弃暗投明,分化瓦解土匪力量;四是张贴告示宣布对匪特的政策: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既往不究,顽抗到底、必当重裁。同时规定,资匪、窝匪者与匪同罪,形成强大的政治攻势。

        以铜仁军分区和46师为中坚力量,指挥协调专区剿匪斗争。首先歼灭东区铜仁、江口、玉屏、松桃四县之匪,然后推展西区思南、德江、沿河、印江、石阡五县。剿匪结合反霸、征粮、生产进行,最后相应集中兵力消灭思南、石阡股匪。在大力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剿匪统一战线。

        1950年2月25日,专区第一次对匪作战打响。驻德江县的人民解放军46师138团3营,对盘踞在长丰区洞佛寺的曾广爱匪部实施围剿。洞佛寺坐落于椭圆形天然大消水坑岩壁上,四面悬崖绝壁,坑底宽阔平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数百匪徒,踞此为窝,打家劫舍,作恶多端。德江县解放后,黔东北游击队和县大队先后3次进攻均未能获胜。在许纯孝营长指挥下,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天攻击,活捉曾广爱,俘获70多名匪徒。作战中,解放军特级孤胆英雄、排长陈大有和副排长李光荣、班长杨文成、战士何旦志壮烈牺牲。

        各县在剿匪斗争中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如玉屏县成立由县长任指挥长,县委书记行政委的剿匪指挥部。发动群众在境内公路沿线及城镇筑碉堡19座,以保障交通安全;在县内进行5次户口普查,初步掌握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土匪活动规律;在重要路段组建24支联防队,配发步枪128支,形成一股剿匪的基本力量;点名通缉匪首,明令没收巨匪财产,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攻势;对资匪豪绅进行严厉打击,逮捕了用金钱、子弹、水银及其他物资资助匪首杨国政的原县参议长陈延年,捣毁了杨国政的经济补给线;组织进步青壮年参加剿匪队巡查集市,做到户户防匪,人人剿匪,一地剿匪,各地支援,形成一张天罗地网;奖励作战勇敢,捉拿土匪有功人员,调动群众参加剿匪的积极性。

        三四月间,铜仁匪情趋重,土匪攻打石阡、思南县城,德江、沿河县城被土匪围攻,西区五县部分区、乡人民政府也被攻击,投诚反叛为匪者增多,形势十分严峻。为保存实力,遵照中共贵州省委决定,铜仁西区五县人民政府,率全体干部暂时转移到东区四县。西区五县主动撤出后,县城悉数被土匪占踞。匪情突变,原“清匪”迅速转变为“剿匪”。剿灭土匪,是建立和恢复各级人民政权,开展一切工作的必要前提,又是迅速恢复革命新秩序的保证。不剿灭土匪,人民政权无法建立,土改无法完成,广大的贫苦农民就不能真正翻身。

        3月15日,刘伯承、邓小平、贺龙联名发出《关于组织一元化剿匪斗争的指示》,要求各地建立专署、县、区剿匪委员会,组织广泛的剿匪统一战线,对土匪进行有力打击,使社会治安和经济工作逐渐恢复正常。要求务必在年内全部肃清土匪。剿匪斗争被当作解放大西南的第二个战役。

       4月3日,地委命令西区五县人民政府率全体干部转移。14日、28日,地委、军分区先后两次专题研究剿匪问题,发出《关于剿匪与建立革命秩序的总指示》,指出:㈠集中力量开展剿匪斗争;㈡坚决镇压一切持武器聚众暴动的匪众;㈢专、县迅速建立剿匪委员会;㈣落实剿匪统一战线,宽严结合;㈤限令土匪到人民政府登记,重新做人。

        4月19日,铜仁专区剿匪委员会成立,地委书记范阳春任主任,军分区司令员齐丁根任副主任,专员王立然、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王猛、参谋长刘权、副参谋长萧宗德、侦察科长张德宣、政治部副主任李志达及地专机关财粮、公安等部门负责人季方宸、徐延礼为委员,下设战术组、情报组、财粮组、政策研究组。铜仁、玉屏、江口、松桃四县相继建立剿匪委员会,县委书记任主任,驻军首长任副主任。西区五县干部返县后,也成立相应组织,承担起本地剿匪组织指挥责任。

        从兵力来看,专区仅有驻扎的16军46师的137团和138团,1951年1月,奉西南军区命令,46师兼铜仁军分区。其时,铜仁驻军兵员不足2000人,而土匪达数万之众,兵力悬殊,采取常规战法难以取胜,因而制定了这样的策略:军队突袭,消灭大股土匪;各县大力发动和组织群众清剿散匪,分片包干。

        4月16日,138团将占踞思南的2000余土匪驱出县城。5月9日,驻军发出通谍,限土匪3日内到县城登记,否则严惩,同时向驻文家店、大坝场等地的国民党328师残部发起攻击,活捉匪团、营长各1名,缴获轻重机枪16挺,火炮11门,步枪200余支,子弹3000余发,俘匪300余。6月2日,沈廷梅率干部返回思南。20日,铜仁军分区司令员齐丁根率138团2个营进驻思南县城,坐镇指挥西区五县的剿匪斗争。137团进入思南、石阡边境剿匪。7月4日,武大觉率石阡县干部返回县城。

 

        三、石阡合围

        石阡合围是贵州省重点剿匪行动之一。1950年6月3日,贵州军区决定集中4个团的兵力,组成东、西两个剿匪集团。其中,东集团由46师138团、47师140团的2个营组成,由省军区参谋长潘焱指挥开赴铜仁专区,重点围剿石阡“两吴”(两股土匪有8000多人)。在继思南大坝场歼匪第89军983团之后,省军区东集团实施石阡合围。

        根据西南局第三号剿匪指示及省军区关于石阡剿匪原则,东集团指挥部明确强调:兵力部署上要有重点,有计划地将部队布置在适当地区,切忌无重点地平分兵力,要采取“以集中对集中”的办法,按照先腹心地区,对付最大最凶残的股匪,实施各个击破,在股匪被打散之后,“以分散对分散”,组成小分队逐一歼灭散匪。根据这一策略,第一步围歼“西霸”吴登仁,第二步围歼“东霸”吴河清。

        吴登仁系石阡县本庄人,曾任国民党乡长、区长、仓库主任等职,占有万余亩良田,控制着石阡西部的本庄、白沙、甘溪、中魁、国荣等5个乡和岑巩的3个乡的广大地区。石阡解放前夕,他在贵阳受过高级特务训练,被委任为石阡防剿大队司令。石阡解放后,吴登仁与石阡、岑巩、湄潭、余庆、凤冈、思南等县匪首及国民党地方官吏、会道门纠集,组织反动力量,策划攻打县人民政府,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构成极大的威胁。

        7月17日,东集团138团、140团在友邻部队149团1营、151团2营、136团1营和137团直属队的配合下,在东至石阡县城、西至乌江、南至甘溪、北至思南文家店约7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以3个作战区展开。136团1营奔赴文家店,进剿叛匪蔡世康部,歼其大部,击毙罗秉坤,活捉黄友群、周光荣,蔡世康逃遁德江;140团直扑甘溪,进剿叛匪吴汝舟、余开榜部,将其全歼;138团奔袭吴登仁老巢本庄、白沙,一鼓将其击溃,吴登仁率其弟吴寿臣、其子吴洪宪和数十名保镖逃脱,潜逃于白沙地区的深山密林中。途间,探知白沙有解放军,即转向乐桥,企图跳出解放军设下的包围圈。经侦察,解放军部署三道封锁线,并号召百姓协助,上山设卡,逐寨搜查。

        同时另组“飞虎队”,由政治处保卫股长张作仁、指导员赵彬率领,全部化装为便衣,跟踪追击,在搞清匪踪后,随即对兵力进行新的调整,用5个连1000多人的兵力,在山口坳、茶溪、岩门、本庄、河闪渡纵横30华里的地域构成两道包围圈,另用2个机动连在圈内进行梳篦式搜索。23日晚,吴洪宪被抓获,供出其父已逃至狮子脑山,“飞虎队”立即跟踪追击,途中抓获吴寿臣,进而继续搜索,侦察排长宋文斌所率侦察员将吴登仁抓获。围歼吴登仁的战斗历经13天胜利结束,共歼匪4300余人。

         吴河清系石阡县青阳乡人,靠打家劫舍、巧取豪夺聚集了大量财富,有田土3万余亩,矿厂2座,控制石阡县的石固、青阳、五德、枫香和岑巩县的客楼、平庄以及江口县的官和等地域。曾任国民党区长、团队大队长、团长、旅长,石阡县参议长、国大代表、江口县长等职。精心建立了一套情报组织。从江口逃回家乡后,重集旧部,上下联络,招兵买马,扩大势力,并制定对抗人民政府的三条策略(暂不公开组织武装对抗;不缴械投降;不解甲归田),企图取得合法地位。当各县匪焰日炽之时,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征粮政策,同时,勾结股匪,组织叛乱。与起义投诚又叛变的原国民党19兵团参谋长、大特务熊启厚等密谋,成立“川黔反共建国委员会”,整编石阡、岑巩两县周边土匪,自任“113军军长”,匪众达4000余人。

        吴登仁被歼后,吴河清惊恐万状,率匪众躲进石阡东南部及岑巩、江口、石阡交界的深山中。追剿“东吴”仍由东集团实施。8月中旬,东集团剿匪指挥部命令140团进驻青阳乡的冷家榜,全力抓捕吴河清,8月16日形成包围态势。范围东起江口闵家场经羊坪至岑巩,南由岑巩至罗家山、紫金关,西从石阡城到九龙山,北起石阡城至江口闵家场,方园百多里。先采用拉网式合击,范围逐步缩小。其间,解放军数次发起攻击,大部土匪或被击毙,或缴械投降。

        19日,140团1营得到情报,吴河清率100余心腹已逃往大顶山。追击至此,搜索三天三夜,仍未发现踪迹。24日追至滥泥山,吴河清侥幸逃脱,折回老巢—朝阳坡。此时,俘获吴河清的儿子,顺藤摸瓜,继续追击。31日拂晓,在圈圈田大山的草丛中,1营3连7班班长杨咯咕将饥饿和困乏之极的吴河清活捉。又经半月的分散驻剿,9月16日,彻底消灭了“东吴”残部,共歼匪众3900余人,缴长短枪2100余支,轻重机枪17挺,迫击炮8门。由此,石阡境内土匪被全部剿灭。

        石阡合围的胜利,标志着第一阶段大规模剿匪斗争基本结束。俘虏的土匪不少是国民党正规军队官兵,许多是外地人,为了处理好对俘获匪众的善后工作,8月中旬,地委决定设立资遣总站,铜仁、玉屏、江口、松桃设分站,进行登记收容,分期分批资遣或予适当安置。

        第一阶段剿匪斗争,虽然将盘踞在思南、石阡的土匪消灭了,然而盘踞在德江、沿河、印江、玉屏等地的土匪仍十分猖狂,其他县的部分土匪逃进梵净山和雪凉地区,妄图重新聚集力量,卷土重来。为彻底消灭土匪,使专专区得到净化,9月中旬到12月底,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剿匪斗争。

        这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会战胜利已成定局,云南全境解放,部分军队肩负回师贵州剿匪任务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由奉命返回铜仁剿匪的野战部队和铜仁、遵义、酉阳、涪陵等4个军分区具体实施。分两期进行,采取军事打击、政治攻势、发动群众三者结合的方针,目标是消灭黔东北地区、梵净山地区、梵净山及其周边地区、雪凉地区全部土匪,使这些地区得到净化。

 

        四、“五县合围”

       “五县合围”也称第一期会剿(1950年9月中旬至11月15日),即通过务川、道真、正安、沿河、德江五县合围,消灭盘踞的股匪,收复五县。会剿部队为解放军11军31师、32师,12军36师,60军180师和铜仁、遵义、酉阳、涪陵4个军分区,总兵力20个营1.3万余人,由川东军区副司令员曾绍山指挥。

        9月22日,第一期会剿拉开序幕。参战部队组成4个集团:31师2个团组成第一集团,由师长赵兰田、政委周维指挥;铜仁、遵义军分区各抽2个团组成第二集团,由遵义军分区副司令员李程和铜仁军分区参谋长刘权指挥;32师和酉阳军分区组成第三集团,由酉阳军分区司令员伍国仲指挥;36师106、107两个团和涪陵军分区组成第四集团,由涪陵军分区副司令员王汝昭指挥。分三路进击:第二集团由德江、思南一线,由南向北推进;第三集团进驻沿河县城,由东向西出击;第一、四集团从四川綦江、南川、武隆、彭水向南压迫,形成川黔公路以东、乌江以西合围。

        经5天战斗,于9月27日前先后收复德江、沿河、务川、道真、正安5座县城。

        此期会剿历时45天,经过多次激战和组织派遣“飞虎队”跟踪追击,共歼匪2.8万余人,击毙“湘鄂川黔民众自救军”副司令兼第7路总指挥史肇周,副司令兼第3路总指挥、第14兵团司令蔡世康,第1路总指挥谭席珍、纵队司令张尊德及以下匪首267名;俘获匪首“湘鄂川黔民众自救军”代总司令陈铨、纵队司令魏定国等以下匪首300余名;第5纵队司令李子濂及伍大定、谢云卿、郑太璧、李炳宣、张士奇等团长以下军官300余名,2.2万余名匪众投降自新。缴获长短枪1.8万余支,轻重机枪70余挺、子弹8万余发、火炮41门,炮弹300余发以及一大批军用物资。

        此役中,杨通贤、彭景仁、陈世瀛等逃脱,各率其心腹潜入梵净山腹部,企图同人民解放军“打游击”,顽抗到底。为了彻底剿灭土匪,消除匪患,使铜仁等新区得到彻底净化,第二期会剿—梵净山剿匪随之开始。

 

       五、梵净山剿匪

        1950年11月17日至12月15日,开始第二期剿匪斗争,主要消灭梵净山、六龙山、雪凉地区残匪,因主战场在梵净山地区,故称“梵净山剿匪”。

        梵净山地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方圆700余里,山高林密,峰峦叠嶂。第一期会剿中的漏网之鱼,如国民党军14兵团副司令杨通贤、327师师长彭景仁、团长吴汝舟,原贵州第六行政督察区保安司令部3团团长高竹梅、贵州保安司令部江口游击副司令闻希哲、思南叛匪白朝珍、印江匪首陈世瀛等,率其残部逃遁到此,与酉阳、秀山匪首杨卓之、简国安、铜仁匪首杨国政等遥相呼应,继续作恶。

        本期剿匪的部队总兵力为14个营,组成3个集团。第一集团即解放军3兵团11军31师,进入梵净山西部地区;180师540团、铜仁军分区为第二集团,进入梵净山东南的江口、松桃地区;32师95团和酉阳军分区为第三集团,负责梵净山以北地区之秀山县青溪、松桃县甘龙及印江县木黄一线。另部署解放军驻湘西的139师417团在湘黔边策应。

        11月15日,3个集团从不同地点同时向既定目标推进。17日至20日,分别向股匪发起攻击,第一集团一部于17日攻入印江、江口县城,各路土匪均受到重创,部分残部逃至梵净山腹部。此时,梵净山下起大雪。追剿中,指战员同甘共苦,冒严寒,顶风雪,攀越悬崖绝壁,出入险境横生的洞穴,淌过冰冷刺骨的溪流,不间断地攻击前进。经过1个月的会剿、清剿,12月15日胜利结束。歼匪近1.3万名,毙匪首杨通贤、熊克武,活捉匪首闻希哲、吴汝舟、高竹梅、彭景仁等,匪首陈世瀛投降。缴获各种长、短枪支6300余支,轻重机枪30挺,六0炮1门,炮弹26发,子弹3.2万余发,手榴弹600余枚和一大批军用物资。梵净山地区得到净化。

        在解放军实施黔东北合剿的同时,铜仁、松桃驻军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兵民结合,围剿流窜在湘黔边的湘西匪首“川鄂湘黔边区游击军”总司令周燮卿部、“黔东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唐思学、叛匪杨国政和“湘黔反共救国军”总司令杨保(原名杨再华,铜仁县石竹乡人)部。

        杨国政(又名杨四麻子),铜仁县石竹乡人,20岁时为匪,枪法极好,当过土匪杨保的保镖,曾任省溪县黄道乡自卫队队长,省溪保警队分队长、玉屏益民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联防大队长等职。1950年2月,迫于形势,在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驻军代表郭云升的敦促下投诚,编入已起义的廖云魁团任营长,驻铜仁县谢桥。

        3月12日,勾结该团第3营营长唐不韪叛变,拖走八二炮2门,小钢炮6门,轻重机枪14挺及匪众400余人枪,自封“第9路军15军44师副师长兼312团团长和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并封杨植昌为“铜仁县县长兼敖寨乡乡长”,杨保为“保安司令”。还和湘西大土匪聂焕章勾结,自封为“湘黔反共救国军总司令”,司令部设在铜仁县六龙山。

        1950年4月,玉屏县把剿灭杨国政匪部作为工作重心来抓,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建立情报工作网;组建工作队深入矿山、农村进行宣传,安定民心;继续查田、减租退押;进行人口登记;武装农协联防;通过匪属进行政策攻心等。还组建了武工队,配合解放军第2营主动攻击股匪。

        6月13日,逮捕了通匪、纵匪、资匪的玉屏县参议长、大豪绅陈延年,截断了杨国政后路。7月中旬,解放军137团开进万山,与第四野战军驻新晃、芷江的部队配合,以5个连的兵力三路围剿杨国政匪部。经1个多月主动攻击,匪首肖宗淮被活捉,蒲德山被迫缴械投降,聂焕章率残部逃至麻阳被全歼,蒲老翠逃到湖南波州走投无路,自焚而亡。

        杨国政团大部被歼,率残部奔六龙山,与铜仁匪首杨保部汇合,两部匪众合编为“反共救国军独立一团”,杨国政任团长。杨保在六龙山拖起一支土匪队伍,曾被国民党“招安”,任营长、保警队长。后率数百匪徒盘踞六龙山,残害周边百姓。铜仁解放后,杨保不思悔改,继续作恶,还进攻区、乡人民政府,到处烧杀抢掠。在人民武装的打击下,龟缩于六龙山。杨国政败退六龙山与之汇合后,气焰更是嚣张,扬言“要与共产党血战到底”。

        为了彻底清除匪患,9月中旬,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驻湘的417团的2个连、驻铜仁的46师直属警卫队的1个连及便衣侦察队,分别进驻地处六龙山区域的石竹乡、敖寨乡和岩屋坪矿区,组织广大民兵参加进剿。因杨国政、杨保在六龙山经营多年,地形烂熟,又十分狡猾,经常换宿,每住一地,都点香计时,解放军多次侦察,都未寻到其行踪。

        12月中旬,中共铜仁地委、铜仁军分区下达命令:一定要在年底(农历)肃清匪患,把杨国政捉拿归案。于是,发动六龙山周边2000多名民兵,在解放军的指挥下进行梳篦式搜山,1300多名儿童站岗放哨,盘查行人,传递信件,到处张贴劝匪投降书,还组织自新人员、匪属“喊山”,劝其亲友缴枪投降,回家务农,争取政府的宽大处理。在浩大声势下,杨国政等逃离六龙山腹地。

        1951年1月2日,杨国政逃至石竹乡荒田冲,躲进一间茅屋,张世新(铜仁军分区直属警卫连副连长)所率敖寨乡人民政府剿匪“飞虎队”跟踪搜查至此,在张世新破门而入的刹那间,杨国政抄枪射击,张世新在中弹的一瞬间,扣动冲锋枪板机,将杨国政当场击毙。1月5日,杨保见大势已去,服鸦片自杀。至此,铜仁县境内的土匪被完全剿除。其间,共击毙匪首26名,俘匪众1071名,缴获八二炮1门,机枪9挺,冲锋枪4支,步枪及其他武器2800余件,子弹1.9万发,电话机14部,马2匹。

        在人民解放军的打击之下,玉屏县龙相池、岑巩县黄九仪、镇远县邹治权、三穗县粟满庭、天柱县田大进、会同县傅太和、芷江县杨永清、晃县姚大榜等匪首,各率其残部共5000余人逃窜到贵州三穗和湖南新晃交界的雪凉地区,在凉伞汇集,成立“湘黔边区反共游击总司令部”,杨永清为总司令,杨德宝、姚大榜为副司令,妄图凭借这里的崇山峻岭负隅顽抗。

        为了全歼这股顽匪,贵州、湖南两军区决定由铜仁、镇远和会同3个军分区共同组织“雪凉合围”。1950年12月7日,镇远、会同两个军分区分别从东向西、由北向南出击,铜仁军分区137团3营和玉屏县人民武装承担雪凉地区北面外围防线,并派出一部组成三路分队从北向南出击。11日,铜仁军分区一部在禾梨坳与凉伞土匪接上火,13日,活捉龙相池,14日,活捉黄九仪和土匪总部政治部主任夏文友、二大队大队长夏文龙,俘匪300余名。

        合围历时1个月,歼匪5800余名,活捉匪总司令杨永清、“反共救国军”副司令傅太和、“第二前进指挥所”指挥杨德庄、“第八纵队”司令汪昌仁、“第十二纵队”副司令杨汉章,击毙匪首近百名,姚大榜在追击下溺水而亡。雪凉合围,缴获大批军用、民用物资,缴长短枪1900余支,子弹2.3万余发。

        12月18日,玉屏县委、县政府召开“庆祝凉伞剿匪胜利和玉屏联防捉匪首贺功大会”,对捉匪有功的沙水坪、茅坪、镇屏、南宁村农民协会和民兵进行了表彰。经此一役,雪凉地区得到净化。

        经过前后一年的剿匪斗争,铜仁专区及其周边地区大小股匪及散匪绝大部分被消灭。1951年1月,各县城乡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清匪运动,思南县大老花、二老花和“西南反共救国军”参谋长王家斌、石阡县吴天锡、德江县谭邦武、江口县张焕成、印江县任筱波、秀山县杨卓之等匪首被抓获,清出匪众1000余名,剿匪斗争取得了全面彻底胜利,铜仁专区完全净化。根除封建统治阶级想剿不会剿、想击不敢击、想抚抚不了的匪患,安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也为进行经济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更多信息请浏览铜仁市直机关工委网:www.trszgw.gov.cn

查找关注

方法一: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添加关注。

方法二:打开微信的“通讯录”→“添加” →“查找公众号”输入“铜仁市直工委”(“搜号码”输入“trszjggw”) →添加关注。

投稿邮箱:trjggw@163.com

关注热线:0856-52056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