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玻璃心”的职场“钝感力”,究竟有多重要?

NightCaroline 靠谱心理 2023-05-25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01

你经常被说是玻璃心吗?
在旁人眼中正常的事情,你却一下情绪燃到极点。不能说是你的错,但至少可以证明,你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缺乏一定的钝感力。
钝感力”这个听上去充满文艺范的词,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提出,包括生理的钝感力和心理的钝感力。
就拿两种不同性格的人来说,一个人总是大大咧咧,从不惧怕上司,觉得工作就是工作,人也没有高低之分。
做错事情被上司批评,还要厚着脸皮地笑着,随即就做出了改正,第二天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开开心心上班。
另一个人在工作上谨小慎微,生怕除了错,但是依然免不了偶尔失误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
于是她见了领导就害怕,做事情也更加畏手畏脚,情绪越来越不好,直到在公司呆不下去。
其实这多少还是能反映出两个人的钝感力差异:后者总是把事情看得过于严重了,反倒使自己过得无比压抑。



02

这些年,很多人对老板的好态度有一种执念。可几年看下来,发现评价一个老板,和颜悦色未必是个合适的标准。
以前,我的一个客户有个创业公司,他做事雷厉风行,对下属要求严苛,对自己同样如此。
但凡工作中有点疏漏或者不符合他要求,他二话不说就是一顿训,骂得你恨不得回炉去改造。
有一次,我撞见他在会议室骂人,作为旁观者都觉得脸上挂不住,那个被骂的姑娘却特别淡定地听着。
后来,我私下和她吃饭的时候,聊起这个奇葩老板,姑娘没有半句怨言,反而替老板说话。领导还愿意骂你,证明你还有发展空间,如果你无药可救,他分分钟就把你换掉。
更何况如果不是老板这种强硬的性格,公司也不可能在行业里脱颖而出,几年间,营业额翻了几番,她的工资涨了几倍。更何况,骂你两句,死不了。在职场,有时候,人就是把自己看太重了。
最后这句,我特别喜欢。
这些年看下来,那些能不带情绪做事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把别人的话放在心上。
在职场,最怕的就是情绪不稳定的同事。有时候,职场如战场,大家都忙着打仗,没时间顾及每个人的情绪。
刻薄的老板的确不值得跟,但有时候,你得认清是不是自己太玻璃心。
有句话说得好,放下虚妄的自尊,才能做到从挫折和责难中,过滤掉无用的信息,捞出你想要的干货
所谓内心强大,并不是说没有脆弱的时候,而是能够把情绪转化为力量,拒绝玻璃心,修持钝感力,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03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成为上述这个姑娘一样,可以慢慢学着对烦心事不那么敏感,做一个能在人前人后都平和乐观、让别人感到舒服的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钝感力呢?
1. 学会接纳自己、热爱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生活甚至工作上会控制不住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在花心思完成任务后,还是会出现小瑕疵而感到遗憾和难过。

其实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不是全能的,我只要做到尽人事,听天命就可以了。
有时候对自己严苛其实也是在折损自己,我们多点爱给自己,少点压力,多点快乐。
2. 学会做减法
当人们遇到一大堆的事情积压在一起需要自己解决时,往往第一反应是头大、烦躁,对自己施加极大的压力,放大对结果的重视。
这时就容易压垮自己、情绪崩溃。我们可以试着将众多任务按照重要与紧急的程度分类,并制定合理的计划来一一解决问题。
不仅要在工作任务上给自己做减法,更要在压力方面做减法,让自己轻装上阵,用自己更好的状态去面对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3. 清楚划分工作中与生活中的自己
请始终相信职场,只是你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而不是全景。所以,你有权去划分好自己的每一个场景中的角色。
无需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否定全部的自己,工作中的你并非全部的你。
在工作时间的每一次失败、失意,甚至他人不友好的态度,都不会因此让你全部生活崩塌。

培养钝感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让玻璃心的人一下子不脆弱,同样也不是件容易事。
所以,请给自己一些耐心,找到自己的情绪平衡点。
那么,游刃有余地面对不如意、不满意也就并不是一件难事了。

作者:NightCaroline,央视春晚品宣负责人,江苏文艺出版社主编,签约干货帮、教育一读等20家大型公众号,写有多篇百万+爆文被视觉志,京东图书等大号转载。
编辑:刘祎
* 文中插画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靠谱心理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微信号:stesschina)联系以获得许可,欢迎分享。



作 者 招 募 & 投 稿


详情点击:
诚邀各位“心理”同路人一起成为心理学内容的传播者

投稿邮箱:contact@stresschina.com





往期回顾

/亲密关系

“没有爱情,我的人生就没了意义” | 爱情不是全部,生活才是

/职场加油站

提高工作效率太难了!《象与骑象人》的故事也许会让你有所启发......


/自我成长

“双标” | 人生不可避免之习

/心理科普

习惯性思维 | 走出思维“围城”,跳出问题“漩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