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学解释 | 为什么很多人越无知越自信?

NightCaroline 靠谱心理 2023-05-25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01


我们周围总能遇到这样一种人:
他们只认自己的道理和经验,本能地抗拒不同声音,完全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明明是他们错了,你嘴皮说破可是他就是不听,简直无法沟通,固执的想法好像根深蒂固地长在他们脑子里。
……
新闻里经常能看见这样的人:
有位老大爷不听民警苦劝,劝了三天都不管用,结果被骗了567万。
有位丈夫不管医生怎么劝告,都拒绝在妻子的无痛分娩书上签字,因为他认为这样会影响孩子。导致忍受不了疼痛的妻子,愤怒地喊出了“我恨你一辈子!
还有位女士突发奇想,在家中将20余种水果混合榨汁,然后自己进行静脉输入,最终被送进ICU……被抢救过来后她后悔道:“本以为新鲜水果富含丰富营养,注入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 
头发长,见识短。
正经女孩纹什么身啊!
哪有什么抑郁症,你就是想不开!
胖子肯定贪吃!
……
可实际上,开兰博基尼的不一定是土豪,也可能是司机;那个女孩身上的纹身是纪念去世的父亲,她连酒吧都没去过;那个胖子每天只吃一点点,是得了糖尿病打胰岛素才变胖的……
最可悲的,是这些固执己见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他们只会坚守着自己的想法,洋洋自得地做着井底之蛙。



02


很多人越是无知,越盲目自信。


曾经有个叫惠勒的抢劫犯,竟然在不戴任何面具的情况下,堂而皇之持枪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警察自然很快抓住了他。

他在被抓时一脸困惑:“你们怎么找到我的?我明明在脸上抹了隐形液啊!”警察被他气乐了:“什么隐形液?”

惠勒一脸认真:“柠檬汁啊!”

原来他知道柠檬汁在纸上写字之后可以隐形,所以固执地相信,把柠檬汁抹在脸上一样可以隐形,摄像头也拍不到。

这个笨贼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 · 唐宁的注意。
于是唐宁教授和他的博士生贾斯汀 · 克鲁格就对惠勒那种“无知的自信”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试图弄明白:
为什么很多时候,无知并不会让人们变得更加谨慎,相反地,它有时会让自以是的人们变得盲目自信。
带着疑问,两位学者先后又在普通人群中做了四组实验。结果证明,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逻辑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总是高估自己。当他们实际得分只有12%时,却认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
实验表明,那些真有实力的人,往往容易低估自己的实际水平;而盲目的自信,则更多来自那些真正无知的菜鸟。
1999年,他们的研究成果《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
唐宁师徒把这种现场归结为一种“认知偏差”,他们给出的解释是:一个人只有真正的具备某种能力,真的了解这项能力是什么,才有可能理性而客观地对自己是否掌握这种能力做出精确的评估
相反,很多时候,知识储备和反思能力都不足的人,往往无法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就无法及时发现和辨别自己的错误行为,更别谈错误的纠正了
他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又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简而言之,非理性的人越发以为自己的观点正确,迷之自信将变得更加强烈。
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唐宁-格鲁克效应”,简称“达克效应”。用以描述无知者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反而显示出盲目自信的心理状态



03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站上了这样的愚昧之巅,那么我给你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尽可能寻求专业人士的反馈
当我们新学到一些东西时,要有意识地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得到有针对性的反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水平。
然后就可以面对着自己的不足,同时又保持着一定的自信,继续学习下去。
第二个建议是:在不打击自己动力的前提下保持谦卑
我们不可能一直处于上帝视角看世间的一切,因此我们也不可能每次站在愚昧之巅时都能发觉。
所以保持谦卑就是应对它的最好方法。
我们需要很大方自信地表达出自己知道什么,但当别人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倾听,虚心地和对方讨论。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建议:保持持续不断地学习
这不仅能让我们的知识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多,真正到达自信与智慧并存的阶段,同样也能让我们在高速信息化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达克效应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人人都会经历的学习路径。
了解达克效应,可以让我们在站上愚昧之巅之时告诫自己不要得意忘形,在自己跌入绝望谷底之时也不要妄自菲薄。
保持谦卑,持续学习,就是战胜达克效应的不二法则。


作者:NightCaroline,央视春晚品宣负责人,江苏文艺出版社主编,签约干货帮、教育一读等20家大型公众号,写有多篇百万+爆文被视觉志,京东图书等大号转载。

编辑:刘祎
* 文中插画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靠谱心理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微信号:stesschina)联系以获得许可,欢迎分享。



作 者 招 募 & 投 稿


详情点击:
诚邀各位“心理”同路人一起成为心理学内容的传播者

投稿邮箱:contact@stresschina.com





往期回顾

/亲子关系爸爸去哪了 | 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为何至关重要?

/职场加油站反“玻璃心”的职场“钝感力”,究竟有多重要?


/自我成长

可爱的诅咒 | 照顾了所有人,却忘了照顾自己

/心理科普

心理科普 | 你的人格是什么颜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