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远离“伪仪式感”,用心生活创造真实快乐

NightCaroline 靠谱心理 2023-05-25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01


不知何时开始,网红店频频冒出,它们变换花样做着营销,用一系列规矩增加噱头。
似乎规矩越多越花哨,吃的时候仪式感才越强。
奇怪的规矩和作秀般的包装让一群人宁愿花上几小时排队,也要追求一顿饭的“仪式感”。
这充其量不过是戴上虚伪帽子的“伪仪式感”,早已经一点一点侵蚀我们的日常。
这让我想起我有个同学,之前在学校时认识了一个女孩,没多久,两人就在一起了。
可能是第一次谈恋爱的原因,他很快便化身“情圣”,全方位立体式照顾对方,恨不得人家上个厕所,他都要递个手纸。
送早餐、来回接送、洗衣服、外出旅游……这都没什么,但为了在朋友圈显示他们的恩爱和甜蜜,他每次都做一些超出自己经济能力之外的事情。

自己还是个穷学生,却给对方买AJ鞋、经常打卡网红店、礼物动不动几百上千,然后拍个照发圈:

今天我给媳妇送了一双AJ……
今天我们终于到这个店吃饭了……
我不知道他女朋友那会儿有没有感动,却见他经常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美其名曰—— 仪式感,其实很多钱都暂时借的花呗。
最后他被甩了,因为不真实的生活状态,靠打肿脸充胖子来获得的虚假满足感,自然无法长久。

适当的仪式,可以让生活更有趣,而一味追求精致的伪仪式,全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这些年,有人辞职旅行,总想着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要在路上,结果旅行回来,累个半死,还得继续求职,回归月薪几千的工作状态。
有人外出吃饭必须拍照,朋友都饿得不行了,她还得左拍右拍构图半天,然后再修图半天,用来发朋友圈。
知道的,说她在追求仪式感,不知道的,以为她怕食物中毒先拍照留个证据。
多少看起来精致的所谓仪式感,真实的背后,是又穷还又无聊的矫揉造作。


02



在心理学上,仪式感是我们为了从人生的“一个境地”,过渡到“另一个境地”而实施的仪式行为中,所体验到的感受和情绪。

这些仪式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程序,这种程序帮助营造出仪式的氛围,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到自己也在其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从而可能建立起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
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细节,比如每次吃饭前进行祷告,睡前互道晚安;
也可以是特别的日子里才有的特殊待遇,比如生日纪念日赠送礼物鲜花。
就像爱情童话《小王子》里写的那样: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最初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增加生活的意义感和幸福感、关系的亲密度和连接感。
然而,现在这个词却在被滥用,被层层包装,失真成了“仪式”。 
仪式感和伪仪式感主要有三个区别:
1. 出发点不一样
仪式感的出发点是:这么做,是为了表达爱
而伪仪式感则是遵循着社会统一的刻板规则(或者说是商家营造出来的节日消费气)—— 不这么做,就是不爱。
比如七夕节、情人节、纪念日的伪仪式感,意味着特殊数字的转账、99朵玫瑰、香水口红、烛光晚餐、院线爱情片……
2. 呈现形式不一样


仪式感是两人之间私密的情感互动,而伪仪式感则是一种展示给别人看的形式,它充斥着社会比较的意味。

它的存在,大多时候是为了在微博和朋友圈获得人们的关注和赞。
而一旦自己没有获得足够多的赞和评论,伪仪式感也就不堪一击。
3.带来的结果不一样
仪式感,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归属感和安全感,而伪仪式感却让我们的生活变成了一地鸡毛,甚至严重危害到了我们的关系。
尤其是现代社交媒介的发展,让伪仪式感甚至成了攀比的工具。
当看到别的女孩有999朵玫瑰,别的男孩有最新的游戏机,这种上行比较的心理,无形中也滋生了对自己恋人的不满。
此外,对于伪仪式感的过度追求还会让关系缺乏真诚,让关系的双方产生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一方面,伪仪式感并不一定是内心真实想法的表达。就像我的一个朋友曾说: “唉,七夕真不想送花,贵的离谱而且庸俗,可是不送又会吵架。”
另一方面,伪仪式感让爱情的表达变成了套路。当所有情侣的七夕都是玫瑰花加巧克力,我们的示爱也似乎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
当然,有这些想法和感受很正常,它并不意味着不爱、不重视对方,相反,正是因为在乎彼此,才会深受伪仪式感的侵害


03


如果想让生活真正的拥有仪式感,前提是过好普通的生活,否则再美好的伪仪式感,只要回归到现实,剩下的只能是满满的落差感。
《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有一句台词:
“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真正的仪式感不过就是这些淡淡的生活小事,它和法餐游艇无关,和别人的眼光无关。
日常出门前给爱人一个亲吻,每周为自己做一桌丰盛的大餐,帮同事庆祝一次生日,陪父母参观一次升旗仪式,定期给朋友打个问候电话……
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平常无趣的事情。
那么,再细致一点的仪式感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对传统的继承,中国五千年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习俗传承着,尊重传统风俗习惯,对繁琐的习俗的传承。
例如: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很多东西都被简化了,因此很多人都感慨春节一点年味都没有,春节习俗被简化的多。
比如,10年前发压岁钱是用纸质的红包把钱装进里面,亲手给父母或者小孩,而现在很多人就直接通过手机发红包了。
前者的感觉远比网络便捷带给你的仪式感更浓重。
春节还有很多被简化、忽略的仪式感例如:贴对联、一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而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再贴对联,年夜饭也越来越流行在酒店度过。
一年一度的春节,应当与以往不同才是。
尊重传统风俗习惯,能让那一天更有仪式感,这样才能与平常日子独立出来。

所以,真正的仪式感从来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而是能把细碎的生活也过得讲究,让平淡的日子拥有开出花来的小惊喜。
相信我,带着仪式感去生活,你会更加热爱生活,也会活的更有质感!

作者:NightCaroline,央视春晚品宣负责人,江苏文艺出版社主编,签约干货帮、教育一读等20家大型公众号,写有多篇百万+爆文被视觉志,京东图书等大号转载。

编辑:刘祎

* 文中插画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靠谱心理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微信号:stesschina)联系以获得许可,欢迎分享。


作 者 招 募 & 投 稿


详情点击:
诚邀各位“心理”同路人一起成为心理学内容的传播者

投稿邮箱:contact@stresschina.com





往期回顾

/人际关系“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感受!” |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亲密关系《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 你被爱情操纵了吗?


/亲子关系

咨询师说 | 孩子喜欢问为什么的时期,如何合适引导?

/心理科普

班杜拉的遗产 | 社会学习和自我效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