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志 | 真正的择天记由他书写

2017-05-02 自豪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他在成信大拜师学艺,在“大朝试”中表现优异,进而进入瓦里关,一睹“石碑陵”风采,面对本底站这块“神石”,观尽“神石碑文”,数十年如一日书写“择天记”……


        你可以说,他工作的地方是最美的,也可以说,是最艰苦的。

        你可以说,他是最基层的工作者,也可以说,他是最“上层”的观测者。

        你可以说,他有点“傻”,也可以说,他很伟大。

        今天的主人公是我校03届校友王剑琼——工作在青海省瓦里关本底台的气象基层劳动者。






        王剑琼,自 2003年7月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从事大气成分特种观测工作。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本底站于2009年获得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突出业绩奖,2015年5月获得周光召基金会“气象科学奖”,这是全国气象部门首次获得该基金会的殊荣。

        

        王剑琼本人于2009年和2015年先后两次获得省局先进个人荣誉,2015年8月获得青海省气象部门“优秀中青年人才”称号。2016年被科技部授予“最美科技人员”称号,获得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气象报社、科技部和中国气象局组织中央电视台、中国气象频道等多家中央新闻媒体记者的集中采访。


科普小贴士


        1.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是北半球内陆腹部唯一大气本底观测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系统的29个大气本底基准观测站之一,位于中国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境内,为全球大气数据共享提供科学依据,其观测结果可以代表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状况。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是唯一在内陆的大气本底基准观测站。从1994年成立至今,作为欧亚大陆唯一的内陆型全球大气基准观测站,它为各国提供监测大气成分变化的标准,向世界提供亚洲内陆大气本底基准基本状况的系统观测资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坚力量,特别是长期奋斗在野外的科技劳动者。为大力宣传奋斗在基层的优秀科技人员,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局、中科院、林业局、气象局等部门推荐并遴选了一批长期奋斗在基层一线、条件艰苦地区且成绩显著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十四年孤山无错情坚守



        位于青海省的瓦里关本底台是建在亚洲大陆腹地的全球第一个大陆型基准观象台,对未来大气成分的变化起着早期预警和监视作用,所获取的资料和各项科研成果对全球来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大气采集的特殊性,瓦里关大气本底站建在海拔3816米的孤山上,方圆十里杳无人烟。

        常年驻扎在高山之巅、云层深处的“无人区”中,王剑琼和同事每天都要对山上的各种大气成分进行数据采集,每星期都会采集“空气”样本。


         “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全天候、高密度观测大气中的各类数据。”王剑琼说,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拥有温室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黑炭、降水化学和大气物理等30个项目、60多个要素,每天要产生6万多个数据。


        这些空气及其分析结果,成为我国参与气候变化谈判以及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


笑说不食人间烟火味



        为了保证观测台周围空气的干净,在山上不能炒菜。值班人员每次上山,只能带好晾干的面条、速冻饺子等半成品,自己煮。很多人患上了胃肠疾病。要想吃上顿有菜的饭,要到20多公里外的共和县去买。

        第一次值班的新鲜感,在上山第三天消耗殆尽。“同时消耗完的还有血氧。”王剑琼说,走路如同背负数十斤的行李,楼梯没爬几层就气喘吁吁,嘴唇发紫, “头晕头疼,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其实,高原反应忍忍就适应了。”王剑琼说,基地里每次只有两名值班人员,周边了无人烟。当夜幕四合,躺在宿舍的床上,听着窗外大风撕扯着窗户,那个时候,才深刻地体会到寂寞最难挨。


        “后来,我发现,最让人沉下心的其实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王剑琼说。也是从这个时候,他慢慢从一个浮躁的年轻人,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责任的科技工作者,“不能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看大门的。那是混日子,毫无技术含量。在台里,有很多优秀的老师,想要提高自己,要想战胜寂寞,就得抓住在山上值班的时间,多问,多学。”


爱问好学全能“技术宅”



        好问、好学也是同事们对王剑琼的第一印象.基地的臭氧总量分析仪最初很不稳定,有时工作半天就“罢工”。王剑琼自己钻研,花了两三个月时间,调试、改进软硬件,使得设备稳定性高了,连续性好了。


        去年,色谱分析仪出了问题,刚从山上下来的王剑琼,下午3点又匆匆忙忙赶上山去。一上去就投入工作,干了个通宵。其间,他在锅里放了水,准备煮点饺子,但一回到工作台,就把这档子事儿给忘了。等突然想起来,跑到楼下时,一股焦味扑面而来。锅烧出了洞!“有时,突然想明白了一个纠结数日的难题,一下冲到工作台,结果把其他事儿都忘了。”王剑琼说,他已经赔了两个锅了。

        王剑琼在一线执行特种观测任务的14年来,从未出过一次错。今年,仪器共遭8次雷击。王剑琼每次都是第一时间处理仪器故障,保证了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工作上拼劲十足,但是长期身处高原,身体给王剑琼亮了红灯。那是2006年10月,王剑琼正在记录数据时,突然感觉眼前一黑,晕倒了。醒过来之后,胸口如同有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家人劝他改行,王剑琼说:“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如果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重新择业,我依然会选择大气成分特种观测这个职业,并为我国的大气本底观测事业献出微薄之力。”


       

        他“傻”得让人感动,他“牛”得让人沉默!

        他是“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成信人,他数十年如一日践行“爱心,责任,行动”的校风,他是我们的榜样!


        致敬校友王剑琼,致敬各个岗位上的劳动者,致敬正在努力的自己!

猛戳阅读原文,看国务院新闻办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 科技日报 中国气象局网 | 资料来源

刘钰媛 | 文字编辑

周鑫 王剑琼 | 图片来源

杨猛 | 版面设计

猜你喜欢:

人物志 | 听说成信大有个“神”老师

寝室三日游,不如到这里......

平凡而广博:说说你身边的劳动者

学校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举行

“学姐设计的表情包,你有吗?”(内附福利)

圆梦!此时此刻告诉他们:国产航母,成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