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志 | 中国宽带普及的领跑者


人物简介

杨宇航,1982年毕业于成都气象学院(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无线电系气象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1987年留学英国并获得英国ASTON大学硕士学位。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助理,中国第二代互联网协会主席,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网通集团南方通信公司副总裁;中录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航天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卫普信宽带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现任北京光环新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他曾获1994年全国十大电子成果奖;1995年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入选“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9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建成了我国境内第一个互联网本地交换中心(SHIX),2000年创办了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让每个人都用上宽带网络,另外一个是让每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2018年6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举办的“跨越40年的青春对话”优秀校友返校活动中,在中国掀起社区宽带网建设热潮的IT界的风云人物、1978级校友杨宇航如是说,“在我的人生中,网络和教育是两个不变的主题。


作为一名教师,在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他恪尽职守,专心于教导学生和教学研究;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先后参加过十多项科研课题和项目的研发工作,致力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应用推广;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创办了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用市场推动网络行业的发展。


求学,为未来筑基


杨宇航是1978年高考恢复后学校招收的第一届本科学生。78级的学生,年龄差异大,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学校老师少,教材也有限,使得他们的求学过程异常艰难。但无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杨宇航对知识的渴望。“记得那时候,很多人通宵排队只为买到一本书,书籍对我们而言是宝”,他缓缓说道,“英语对我来说十分困难,入校时,我连26个英文字母也认不全,英文教材与图书更是少得可怜。但我们总是有办法创造学习机会。比如我们会去街上找外国人,一有机会就拦住他们和他们交流,有时还会带他们到周边走走,交到朋友之余也提高了英语口语水平。


在学校杰出校友系列讲座之“跨越四十年的青春对话”上,杨宇航分享人生经历


1982年,杨宇航学成毕业并留校任教。他把一腔热情回报给母校,为母校的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两年之后,他被派到英国伯明翰ASTON大学深造,在电信技术专业领域学习,主要研究光纤通信,这也是他首次接触宽带。正是这次“意外”的接触,让他有机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为中国未来的宽带发展事业埋下了一条牵引线。虽然当时计算机网络只在美国和英国有小范围的应用,没有迹象表明网络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他敏锐地感受到了其中隐藏的机会。


毕业之后,为了得到更多的实践经验,杨宇航在英国气象局全球通信中心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一次他的一个同事酒后很不友好地说:“中国有很古老的文明,有长城,有四大发明,可那是历史故事了,最近一百年,你们中国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如果外星人访问地球,第一站到达的也将是英国。”这番话让杨宇航无法反驳,却加剧了他尽快学成归国的迫切心情,更是激励他誓要把国内的通信基础设施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决心。


执教,为祖国培养人才


1988年,杨宇航拒绝了国外多家公司开出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了祖国,继续在我校从事教育工作。执教期间,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尽心尽力教导学生,为的是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1991年,他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工作,主要从事“计算机通信网”“宽带综合业务通信网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近20年的执教生涯中,杨宇航教授过各种通信和电子工程方面的课程,涉及领域宽广,教学难度大。他先后指导过硕士、博士、博士后,他带过的学生被大家称赞:“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实践能力和执着的创新精神”。


杨宇航教授作讲座


为人师者,最自豪的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闯出一片天地,看着他们用自己传授的知识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看着他们和祖国的未来一样,蒸蒸日上。当他看到报纸上刊登了自己的学生又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时,就会向同事们“炫耀”,按他的话叫作有点“私心”,而这点儿“私心”正是他作为教育工作者感到最骄傲的部分。


在2000年之前,杨宇航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他曾经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作为学生,要关注自己的考试成绩,但是绝不能被成绩所束缚;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去选择要走的路,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他这样勉励自己的学生。从讲师、教授到博士生导师一路走来,他桃李满天下。


创业,促中国网络革新


杨宇航在上海交通大学执教几年后,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并参与建设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络——中国科研网,相关技术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电子成果,并获得1995年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当时他所掌握的技术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动中国网络发展成为他工作的主要任务。继1995年最早提出局域网构架并参与上海信息港和宽带网的建设之后,1996年年底,杨宇航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交换中心。在此期间,他依靠对国际网络通信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针对中国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和人口居住密集等特点,设计并提出了宽带以太网入户的技术模型和运作机制,并率先在宁波等地进行了试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0年,杨宇航又一次率先在国内提出“宽带接入网”的概念,并创立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当被问及他为何从一名教育工作者转变为创业者时,他郑重说:“这种转变不是一项刻意而为之的尝试,而是顺势而为的选择,那个时候,单凭学校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推动行业的发展,只有将之放到企业竞争的大背景下,才能触动社会,推动行业的发展。


创业初期的杨宇航,与富有远见卓识的长城集团董事长王之一拍即合,两人开始合作,最终促成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的战略转型,成立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进军宽带社区网建设。王之邀请他出任长城宽带服务公司总经理。考虑到长城集团是国有企业,为了中国能够领跑宽带技术,加速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加入WTO以后通信基础设施不被外资占领、形成所谓“数字鸿沟”,杨宇航决定加入长城宽带。实践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正是这位“老师型”的领军人物掀起了中国宽带网络建设的高潮。在学校里,他是老师,致力课题研究,为学生领路指引;在行业中,他是先行者,站在我国宽带事业的前端,乘风破浪,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开辟了我国宽带发展的新天地。


2000年2月,长城宽带在杨宇航的带领下开始筹备成立事宜。4月,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但在成立之初,公司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公司只有90多平方米,办公条件也不好,许多前来应聘的人都以为是皮包公司,掉头就走。先行者所把握的是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没有任何的参照。风险不仅来自宽带接入网络的建设,同时也来自日后的运营与服务。是否有充足的用户数量,是否能够提供足以让用户付费使用的宽带网络应用,都是“先行者”所要独自面对的问题。



起步阶段的困难最终会熬成甜美的果实,长城宽带从成立到建立以五大区域公司为主体的全国性经营架构,只用了四五个月时间。从签下第一个合同到签约用户数量超过1500万户,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用业界许多人的话说“仿佛是一夜之间,长城宽带就像从地下冒出来的一样,一下子打开了宽带社区网市场,并且占据了领先地位”。可以说,在经过了几个月的“科普教育”般的市场拓展之后,长城宽带以每天几十万户的速度,迅速地让大中城市里的居民,也让网络、通信行业里的人,知道了什么是宽带社区网。


“那个时候如果有机会去南京,你可以在南京的大街上任意问10个人,肯定有6个人的家里安装的宽带是长城的,有两个人将要安装,另外两个一定是外地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杨宇航的心情也很激动,毕竟,在他们的努力下,宽带市场开拓了,用户认可了,宽带业也热了。毫不夸张地说,杨宇航和他的长城宽带利用以太网技术推动家庭宽带的普及,掀起了我国社区宽带建设的高潮,让中国的网络在世界上低位崛起,并且大踏步向前发展。


奋斗,让生命熠熠生辉


“自己所做的事对别人有用,是创业;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别人无用,只能叫作兴趣。”杨宇航这样理解创业和兴趣之间的关系,“《爱迪生的故事》是对我影响很深的一本书,在这本书的启迪下,我找准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做对社会有用的东西。”如爱迪生一样勇于创新、做好应用,是他在创业之路上一直的追求。


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需要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创新的过程也不是某一瞬间的灵光乍现,而是历经长期积累后对事物的全新诠释。“虽然当代大学生是一群有个性、有思想的青年,他们富有想象力,但是要把一件全新的事物从脑海中的架构变为对社会有用之物,这中间需要漫长的过程。”他语重心长地说:“尤其是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年轻人一定得静下心,学会沉淀自己。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枯燥,但这是有所作为之前必须的环节,经历过后,终将会有收获。”正如杨宇航的经历,“宽带接入网”这个创新想法的提出绝对也不是偶尔所得,而是基于社会现状和市场需求分析调研的结果,更离不开他几十年来对该领域的研究。



“大学四年的学习正如一场跑步比赛,目的不一定是次次拿冠军,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参与、进取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谈到大学和大学生活时,杨宇航坦言,十分欣赏“80后”“90后”年轻人的果断和正义感。他鼓励年轻人明辨诱惑,坚持本心,“不仅要低头走路,还要抬头看天”。


奋斗与年龄无关,当杨宇航如少年般神采奕奕地谈论着奋斗的经历时,岁月亦显得暗淡无光。透过他铿锵有力的话语,我们能够强烈感受到他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执着的追求,让他的生命熠熠生辉。


(本文根据互联网周刊《杨宇航领跑宽带》一文和杨宇航个人专访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in成信 | 成信大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文言文致谢导师

杏仁堂 | 书香弥漫成信

微聚焦 | 倒计时3天,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将鸣锣开战

述声电台 | “有没有一瞬间,情绪就要爆发了?

微关注 | 国家安全,就是反特工、抓间谍?

微聚焦 | 成信大携手中国电信,共建四川首个5G智慧校园



新媒体中心


资料来源/党委宣传部、《成信故事(第二辑)》

作者/刘畅、周怡婷、阮虞清

图片来源/杨宇航、网络

编辑/巩玉枭  审核/刘晓阳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