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声电台 | 朋友圈分享的“励志鸡汤”,暴露了多少人的不懂事
一
“哇,从明天开始我一定要做一个超精致的女孩!”
在看完某个标榜“过好每一天”的vlog博主的日常记录之后,朋友瘫在床上对我说。
在那个vlog里,博主的生活似乎都被加上了美好又精致的滤镜:
在优雅的咖啡馆里读一本小说,午后的阳光轻快地雀跃在书面的文字上,画面里满满的文艺气息;在自家的厨房里为自己搭配健身沙拉,金黄的玉米,圆圆的小西红柿,从色彩到摆盘似乎都无可挑剔;去私人沙龙里看一场小众的电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谈论着电影背后的奥义……
“感觉自己的生活也太粗糙了吧。为什么人家能够又学习又工作又把自己收拾得那么好看!今天读书明天健身后天去电影沙龙,感觉生活特别高端欸!”
“从明天开始我得好好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她下着决心。
“好啊,那期待你的表现。”我笑着回答道,倒是期待着看看,她会怎么样将自己的生活“布置”得精致起来。
但好几天过去了,她的朋友圈似乎还是很安静。
我想她可能是太忙了吧。“怎么啦?说好的记录精致生活呢?”我随口一问。
“太累啦,每天学习完动都不想动了,做个精致向上的女孩子也太难了吧!”
二
生活中,总有一些所谓的精神依赖,它们与当下主流的鸡汤公众号的爆款,贩卖焦虑情绪不同,它利用了人们的某些痛点,选取了其中的极个别案例,将这种宣扬精神依赖,寻求寄托的方式使用得理所当然。
“来来来,我给你安利一部电视剧。”舍友把手机推到了我的面前。
大致的剧情,就是讲主人公从底层开始,一路过关斩将,凭借自己的过人智慧,外加上贵人相辅,最终走上“人生巅峰”。
“标准的爽剧套路啊。”我看完以后评价道。
“就是看的时候不需要脑子啊,而且看完之后觉得很解气!”舍友回答道。
好像从电视剧里主人公的故事,我们都可以从中多少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剧里的主角人际关系一开始并不顺利,但他总能逐渐改变,左右逢源,最后有一堆朋友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他工作压力过大,晋升不顺,那都一定是boss心眼太小,不能看到主角的才华,最后总能够遇到贵人指点,buff加满;最后,可能还会有真命天子的加持,事业爱情双圆满。
似乎我们生活中觉得困扰的事情,在电视剧里主人公都能够迎刃而解。
然而,过犹不及,当这样的爽剧开始泛滥,我们会发现,自己似乎已经习惯上了这样“一路开挂”的人生,习惯以这种方式迅速地获得快感。
这些电视剧中的每一个“爽点”,可能都是为了观众的需求而精心设计的,极大程度地满足了观众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幻想,给他们所需要的精神依赖。
这有什么不好呢?有人也许会说。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难免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我们也许对生活中很多事情感到不得志,这时我们可能的确需要一些外界的刺激,比如一篇励志的文章、一部积极的电影、或者一种能让你一下子摆脱外界负面因素的游戏,甚至某种大范围的激进讨论,将你从消极的情绪里解脱出来。
但我们更应该想到,适度地看,的确没什么问题,但如果这样的文章、电影、游戏、讨论不能让你摆脱现在的状态,那也就不能称其为“精神依赖”了吧。
最糟糕的情况,大概是最终我们发现,看了再多这样的文章、看再多这样的影视剧、玩再多这样的游戏、参与再多的唇枪舌战,键盘上争锋相对的激辩,都无法让你摆脱现在的状态。
三
我们都知道,迷茫很可怕,但追求“精神依赖”也同样可怕,流于表面的励志和努力,不经思考的鼓舞和振奋,可能更摧毁人的意志。
别以为都是网上的东西,起不到什么实质的害处。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觉得特别在理。
“在作秀式的自我安慰中,我们的心灵会愈发迷茫;在三分钟热度的升起消退中,我们的精神会慢慢衰落,励志对你的影响也在慢慢减弱,渐渐对什么感动麻木,当最后鸡汤起不了效果时,你对生活的那份激情也随着青春和热血一起消失殆尽。”
有人称这一类网络产品,是一种贱卖快乐的产品。
你永远重复着同样的困境,你只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偏激。
但最可怕的,可能还不是这些精神依赖本身,而是在讯息潮流里迷失了自我,一味接收着这些精神依赖的“我们”。
偶尔刷刷“励志鸡汤”,偶尔看看“无脑剧”,偶尔加入网络的争辩,其实都是无可厚非的小事,但要记得,别让这样的偶尔,变成自己的日常。别让某些错误的思想,在自己的脑海中扎根。
远离浅层的精神依赖,还是要趁早才好。
本期主播
校广RCC主播 | 周红艳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安全174班
猜你喜欢
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联合出品
文章来源/共青团中央
图片来源/李文熠 张思博 黄正普 徐新妍
制作/校广RCC
编辑/邓夏洁 审核/刘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