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信说 | 国庆档电影“三国演义”,感受中国力量!



国庆之际

大家的爱国热情都被点燃

而朋友圈和各大影院被三部电影刷屏

中华人民的坚强、勤劳、勇敢

在这三部影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快快随小信的脚步

再一次点燃红色的爱国之火吧!




和我的祖国:几代人的苦难与荣光




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人集体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作品。电影由7个故事组成,分别由7位著名导演取材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主题,讲述了包括新中国成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而这些时代大事和历史瞬间背后,其实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我们的故事。


一、前夜



第一个故事《前夜》,聚焦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前夜,讲述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等人克服困难,保障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顺利升起的故事。

让我们看到,开国大典顺利举行背后,是那一群心系祖国、彻夜奔忙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历史原型。


二、相遇



第二个故事《相遇》,主要讲述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故事 。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研制核武器,发展原子能工业,是国家独立、民族自强的重要保障

中央决定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之后,一大批科研人员在无人援助,条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奋斗创业,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的新疆罗布泊上空,使第一颗原子弹爆发巨响!


而在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中国人骄傲欢呼之余,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是那群日以继夜投入这项光荣使命的无数科技工作者。

他们为了这样一个历史时刻,隐姓埋名,远离爱情和亲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但当最后实验成功,他们流下了热泪,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值得!


致敬国防科研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三、夺冠



第三个故事《夺冠》,讲述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故事 。从普通上海市民的视角回顾了1984年中国女排的胜利时刻。


“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

“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从女排姑娘的身上感受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这一精神曾鼓舞了一代人,也将继续成为激发我们奋斗拼搏的强大力量!


四、回归



第四个故事《回归》,讲述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

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的时候,,所有人的眼里都满含泪水,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


这一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五、北京你好



第五个故事《北京你好》,重现了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重温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中国高光时刻。


故事用葛优饰演的出租车司机意外获得的一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串联起国人关于2008的记忆。

闪耀的倒计时灯光、沿着北京城中轴线走来的脚印烟花和徐徐展开的代表中华文化的巨型卷轴,这一幕幕仿佛都还发生在昨天。


影片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普通人与历史瞬间的紧密联系和情感交织。

那一刻,感动涌上所有人的心头!


六、白昼流星



第六个故事《白昼流星》,聚焦2016年神舟11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故事。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其实影片中的神舟十一号是我们伟大的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一个代表,从90年代的神舟一号开始,神舟系列飞船、天宫系列实验室、嫦娥探月工程,都体现了我们探索宇宙空间、征服星辰大海的愿望和决心。中国航天事业的胜利,将为中国和世界,乃至全人类造福。


加油,我的国!


七、护航



第七个故事《护航》,回溯了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壮阔阅兵式。


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首次安排在国庆节之外举行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阅兵活动,具有里程碑意义。


影片以“备飞”女飞行员的独特视角再现这些历史场景,讲述划过祖国上空的战斗机方阵背后,备飞护航的故事,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她们肩负重任背后的无悔付出。


向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时代,只有一种情怀永远不会过时,那就是我爱我的祖国。


这部电影,聚焦了每一个普通中国人身上的故事,所有人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


影片中7个普通人不普通的故事,向我们展示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最深刻的联结:


没有国家,就没有个人

没有个人的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强大



什么是国家?


就是那个只是念一念就会哽咽不已的名字;

就是我们容忍不了其他人说母亲不好;

就是一响起义勇军进行曲,升起五星红旗,就忍不住热泪盈眶。


我们的祖国,她曾经太平盛世、所向披靡、国富民强、文化昌盛,她也曾经闭关锁国、内忧外患。

她是老者,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人类历史文明绵延上下五千年,她也是幼者,建国至今,不过70年。


她是从最高点跌落后,带着泥泞,擦着泪水,一路走到今天。



祖国的崛起需要时间,

祖国的强大需要积累,

而祖国的未来,需要无数个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去创造!


国机长: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主义


2018 年 5 月 14 日,川航 3U8633 航班正常执行重庆到拉萨的飞行任务。飞行过程中,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爆裂破碎,副驾驶被吸出机外。飞机自动驾驶失灵、仪表损坏严重。全机组 128 人命悬一线。 


一年后,一部本次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正式登陆国庆档院线。

这部电影,叫《中国机长》。



电影对于事件的真实还原度很高,把飞机经历险情的过程拍的紧张刺激、扣人心弦。但当走出电影、了解真实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们才会发现:


原来我们每次安全落地的背后,都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


9800米高空,意外降临


每一个当天亲身经历事件的人,都会说:


那天的天气,真的很好。


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对于飞行来说,这算是很好的天气条件了。



这趟航班的目的地是拉萨,因为是早班机,所以很多乘客都在起飞后不久,就睡起了回笼觉,客舱里一片安静。



机长刘传建正在驾驶舱与副驾驶专心操纵着飞机,这条航线,刘传建已经飞过不下上百次,加上良好的天气,他和副驾驶都觉得今天的飞行任务十分轻松。


但意外,总是发生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

早上7:08,驾驶舱传来一声巨响,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内层爆裂。刘传建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就抓起了话筒联系地面塔台,申请备降成都。汇报语音刚落,右侧的风挡玻璃直接爆裂,变成无数细小的玻璃碴飞了出去,飞机在近万米的高空上,破开了一道大口。 



内外巨大的压差瞬间让飞机失去了平衡,而副驾驶整个人也被吸出了窗外,所幸腰部有安全带,没有整个人被带出舱外。飞机剧烈颠簸,驾驶舱内的一切仪器都被掀翻,气温瞬间降到零下三十多度,而刘传建的身上,只有一件单薄的短袖制服。


可他不能就这样放弃,飞机上128条鲜活的生命的重量,全部压在了他一个人人的身上。


“我要操控住飞机,我一定要操控住飞机”。


我们有能力、有信心

带你们平安降落


客舱里的乘客,也都在第一时间察觉出了飞机的异样,所有人的心底,都只有一句话,“我们完了”。经验丰富的乘务长拼命挪到电话旁,给驾驶舱拨了电话,但驾驶舱就像一座孤岛,与客舱失去了联系。



 几个空乘开始帮助身边的乘客系好安全带、戴好氧气面罩。在很多旅客惊慌失措的时候,她们用颤抖的声音不断告诉他们:”请保持吸氧。“


这一幕,也被搬进了电影里,成了全片中最大的一个泪点。

袁泉饰演的乘务长面对混乱的机舱和慌乱的乘客,语气坚定地告诉他们:“我们机组上的每个人都经过专业的训练,有信心、有能力带大家平安地降落。”



那天航班的乘务长,就是这样强压住内心的不安,安抚每一个乘客的。


他们知道,自己不能慌,一旦慌了,大家就真的完了。

四川的8633,成都在叫你!


在收到8633机组发来的求救时,管制员还没察觉到8633遇到了紧急情况。


直到频道里出现震耳欲聋的杂音,看到8633的应答机上挂出了7700的紧急代码时,管制部门才意识到:飞机遇到了故障。



收到信息后,空管局立刻投入所有值班人员,宣布进入紧急工作状态。


首先要做的是排净空域。


管制员第一时间对空中的其他6台飞机进行高度调整,地面上23架准备起飞的飞机也进入了待飞状态,军方叫停空域内的所有飞机演练,紧急进行避让。


紧接着就是地面上的救援。


地面管制员几乎每十秒,就要呼叫一次:“四川的8633,听到后应答机识别一下。”但等来的,只有一片沉默。所有人的心,都悬到了最高处。



地面管制员没有放弃,既然地面联系不上,就让空中其他航班一起在紧急频道里呼叫8633机组。当天的整个通讯频道里,只能听见许多人不同的声音,在呼喊着同一句话:“四川的8633,成都在叫你!”



我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管制中心的声声呼叫,并没有传到8633的驾驶舱里。自从玻璃爆裂之后,驾驶舱里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只剩下大风的呼啸声。


第二机长艰难地从客舱走到驾驶舱,他原以为,机长和副驾驶已经牺牲了,抱着殊死一搏的心态,想把飞机就回来,可打开舱门的一瞬间,他惊喜的发现:机长还在操纵飞机。


他的手始终没有离开过操纵杆。



刘传建此时已经处于极度缺氧、极度寒冷的情况,但他依旧坚挺着,他甚至忘记了肉体上痛苦,一心只想着——我要把飞机开回去!


飞机上的仪表盘坏的一塌糊涂,即使有数据在显示,刘传建也不敢保证上面的数据是正确的。


只能靠经验盲飞了。


此时的他已经冻得全身颤抖、肌肉发僵,第二季张不断摩擦着他的手臂,试图用摩擦生热这样最简单的方式,来缓解他身体的冰冷。他还用手势告诉刘传建,客舱一切都好,这个消息,非常大地激励了刘传建。


既然大家都还平安,那么我们就一起回家!


飞机在7000多米的高空坚持了十多分钟的飞行,直到飞出了青藏高原。


看到平坦的四川盆地时,刘传建松了一口气,也更有信心了。


此时的成都机场,地面上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机组的出现,都在期待一个奇迹的发生。


奇迹真的发生了。


在8633挂出紧急代码后的半小时,成都机场上空出现了8633的身影,在经历了34分钟的危险飞行之后,刘传建把飞机平稳地降落在了成都机场的跑道上。


飞机平安着陆后,整个客舱都响起了乘客的掌声。


这是一次足以载入中国民航史的飞行奇迹。

机长制服上的最后一道杠



事件之后,有人问刘传建机长,“机长制服上的四道杠,代表的是什么?”


刘传建的回答很简单:“前三道,指的是知识、技术、专业。最后一道杠,是机长比别人多出来的,这道杠,代表的是责任”。



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



英雄机长刘传健在创造奇迹之前,经历的正是超过一万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光是重庆到拉萨这条路线,他就飞行了一百多次,他记得山川、河流与城镇的分布,甚至记得太阳的方向,所以,在辅助导航的第二机长梁鹏朝他做了一个后面乘客一切平安的Ok手势后,他才能够凭借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积累和无尽的勇气,创造根本不可能的奇迹。


刘传健是凭着一股气咬着牙创造奇迹的,他说,“我一定要把飞机飞回去。” 


让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正是我们的英雄机长。



中国奇迹



许多人说,咱们的川航英雄机组都被赞爆了。可咱们的中国机长到底为什么牛?
据说,民航部门后来根据模拟机和电脑,进行了许多次模拟试飞,结果都是:坠机。也就是说,哪怕是储备了全世界所有飞行技术和经验的世界顶级人工智能当机长,也根本没有可能做到成功备降。 但我们的中国机长就是把3U8633和机上128人都安全带回来了,什么叫奇迹?奇迹就是只有我们能做到,而别人永远做不到的事儿。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奇迹! 看过电影只想说,我们的英雄怎么夸,都不够。




和平时代里,不再需要每个人去做舍生取义的英雄,

但哪怕是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仍需要英雄的精神。


《中国机长》其实是以中国机长的高度专业,

去诠释了平凡伟大的英雄主义。

同样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我们的英雄机组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中的川航奇迹。

而我们的中国电影人,

把这个奇迹,真实地、动人地,拍了出来。

作为中华璀璨星河中的一分子,

我们同样要以我们的“专业性”,

去塑造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登者:“咱们的山,登上去,让全世界看见!”


“如果我不能回来,像以前那些战友一样,长眠珠峰,求仁得仁,那未尝不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成功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始终无人自此登上世界之巅,包括马洛里在内的英国人数次在北坡折戟,以至于他们得出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1960年 5月,王富洲任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突击队长,与贡布、屈银华、刘连满四人从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突击顶峰,于25日凌晨4时20分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壮举,为世界登山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里,曾参与了1975年那次攀登珠峰“无腿勇士”夏伯渝老人为观众们讲述了“攀登者”们的真实故事。


因为当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致使国外有些人觉得中国人并没有登上珠峰峰顶。隐忍15年后,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登上珠峰峰顶。几位登山队员虽九死其犹未悔,甚至觉得,长眠珠峰,“未尝不是最好的结果”。


▲ 影片《攀登者》海报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攀登者》,看过预告片的读者应该都知道电影剧情一波三折,雪崩、搭人梯……看的时候紧张到人手心冒汗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而它在这个国庆档并不是唯一一部中国有多少人愿意买张票,去看一群人登山?

必须得完成的任务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登山的理解,仍旧是——行路中的一种体验。攀登险峰被认作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是近代才有的事情。


英国探险家荣赫鹏在《埃佛勒斯(即珠峰)史诗》中这样写道,攀登珠峰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征服”。他说,“当我们看到一座山的时候,我们迟早都会被努力达到它的顶峰的欲望所驱使。但是更主要的是因为山对我们形成了挑战。我们必须通过和它的较量来显示我们能够达到山顶。可是,《攀登者》里的登山行为,并不是为了征服。人类第一次登顶珠峰,是在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在尼泊尔向导丹增·若盖的帮助下,从南坡登上了珠峰。然而,中国人此时还从未从国境内的北坡登顶。1960年,中国登山队组建,开赴珠峰,挑战从北坡登顶的壮举。北坡登顶难于南坡,是国际登山界公认的事实。但中国登山队员必须完成任务。


他们不只是要登上这座全世界最高的山峰,更是要用自己的攀登告诉全世界:珠峰是我们中国的。


1960年5月25号,中国登山队以王富洲为首的三名队员用“搭人梯”的方式越过珠峰“第二台阶”,成功登顶。其中,登山队员屈银华在登顶中冻坏了脚趾和脚后跟,下山后被全部切除。然而,因为没有能留下影像资料,国际上并不承认这次登顶。十五年之后的1975年,中国登山队重新组建,再次挑战登顶珠峰。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珠穆朗玛峰”


“艰苦的条件,极限的拍摄环境,这趟体验让我们的《攀登者》真的是上了一个台阶,那种艰苦卓绝,我不会忘记。——攀登者吴京



“人生拥有着很多的高山,珠峰这座世界最高峰也只是代指。它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只是为征服它而存在。它只是告诉世人,如果你连它都能征服,那么生活中的一切高山你都可以征服。——攀登者章子怡



中国一直是一个具有攀登精神的民族,这个电影就是在展现攀登精神,而且这部电影是中国唯一一部正面描述攀登珠峰的故事片,对我整个人生都是有意义的。——攀登者张译



在《攀登者》里,1960年和1975年的两次登顶,方五洲都是中国登山队的重要一员。第一次,他临危受命,中途接过队长的重任,和两个队友登上了峰顶,第二次,作为中国登山队队长,他是队伍里的老大哥,更是中流砥柱。他为了两度登山,舍弃了小情小爱,甚至妻子对他提出了离婚。但他还是走了,直到后来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但是妻子徐缨内心深处还是深深理解他们的,她作为气象组的负责人,也来到雪山,与丈夫并肩历险。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攀登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山。相信在观影中,有不少观众能得到类似的共鸣感。 影片中,攀登者们登顶珠峰,升起国旗,说:“我们自己的山,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中国人登的只是山吗? 自1949年以来的七十年间,中国人登上的“珠峰”早已超越千万座,而中国人早已让全世界看到,再也无需证明什么。 
当我们看到影片中的一个个角色攀登过自己心中的山时,再看到他们攀登珠峰时,也会感到更加动人。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攀登者》正是献给那些曾经为国家荣誉而超越自我、超越生命的英雄们,弘扬“攀登者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中国精神。
登峰是用身体去感触自然界的伟大,感触自己人格与意志的升华。当人的意志、国家意志让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便彰显了英雄主义精神。

亲爱的CUITer们

请你们牢记: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是我们的中国。

我们有光明,中国便会不黑暗

我们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我们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加油!杏仁们!


猜你喜欢

小信说 | 红色旅游,寻觅伟人足迹,重温红色回忆!

我和我的祖国 | 听!这是CUITer的祝福!

我和我的祖国 | 感动、骄傲、自豪,我们是中国人!

我和我的祖国 | 深爱五星红旗,深爱一种最光荣的“红”!

我和我的祖国 | 辉煌七十载,筑梦新时代,我们在成信大为祖国献礼!

主题教育进行时 | 扎实学、用心悟,理论学习有收获!

小信说 | 晒课表啦,CUITer专业课表大揭秘!

小信说 | 蓝天与白云相伴,这才是萌新行课第一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融媒体中心
文案 / 张颢琳 、王杰、牟晴    排版 / 张颢琳、王杰、牟晴
素材来源 /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
审核 / 倪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