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金华“网红”垃圾桶看金华农村之变!这个变化你我都能感受

2015-12-21 金华发布

近日,金华的一只垃圾桶火了,被网友誉为“中国好垃圾桶”(详情点击:一只金华农村的垃圾桶,再次让金华得到全国关注,网友求全国推广!)。

它不仅上了人民日报的官方微信头条———《中国老百姓太聪明了,一句话解决垃圾分类的关键难题》,点击量超过1600万,还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上得到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的表扬,吸引全国16个省30多个市的6000多名参观者前来学习取经。这一切皆源于金华从去年5月开始推行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我市从2004年开始对农村垃圾实行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这一做法曾为农村垃圾找到了出路。但10多年的实践发现,该模式给城市垃圾处理增加了空前压力,去年市区城乡产生的41万吨垃圾让处理能力有限的填埋场和焚烧厂不堪重负,大有“农村垃圾包围城市”之势。

为此,我市结合 “五水共治”,在农村率先实行垃圾分类,探索从源头上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新途径,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初步形成“农民可接受、财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农村垃圾分类“金华模式”。

截至11月,全市共有145个乡镇、3298个行政村相继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覆盖率达69.8%。垃圾分类运行常态化的镇村垃圾减量可达85%左右,基本实现农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明建设多赢。

地气的“二次四分法”


垃圾分类处理对许多城市来说都是难题。

城市都解决不了的难题,金华农村是怎么破解的呢?那就是用接地气的分类方法,让农民易懂易行。“我们在试点中,针对农村的生活特色和农民的生活习惯,将垃圾分为可烂、不可烂的,可烂的就地堆肥,不可烂的集中外运。”金东区垃圾分类办副主任王瑞良说,“两分法”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能不能分得好的问题,很好地推动了分类工作的开展。

今年,在原有“两分法”的基础上,我市又在金东区开展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即在“会烂”、“不会烂”的基础上,将不会烂的垃圾进一步细分为“能卖”、“不能卖”两种。能卖的作为可回收利用垃圾,由市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统一收购,不能卖的再统一运到填埋场填埋。“这样的‘二次四分法’简单方便易操作,不仅可以解决农户一次分类不到位的问题;可卖钱的部分还可以增加保洁员的收入,提高其分拣积极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垃圾总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可谓一举三得。”市农办负责人表示。

金东区农办对去年8月至今年8月一年的垃圾量进行了测算,发现有70%“会烂”的生活垃圾,留在村里的堆肥房堆肥;10%~15%的“不会烂”生活垃圾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最后只有15%~20%左右的垃圾被运进填埋场或焚烧场。


民心的“环境大整治”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村庄污水横流、乱堆乱放,垃圾随处可见似乎司空见惯。事实上,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这样的景象在金华的农村已越来越少见。

曹宅镇东前路村一度因村里干群关系比较紧张,被金东区定为软弱涣散的“落后村”。村党支部书记叶忠文说,自从村里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开展村居环境整治后,不仅堆在村民房前屋后几十年的垃圾被清理,堆积在村民心里几十年的怨气也理顺了。



(曹宅镇)

“我在村里生活了30多年,村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干净,这么漂亮,整个人心都敞亮了。”村民叶伊丽坦言,刚开始村里要求家家户户实行垃圾分类,她是有抵触情绪的。“村里卫生都没搞好,几十年的垃圾都没清理干净,还谈什么垃圾分类?”面对村民们的质疑,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对全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进行了彻底整治,仅用了半年时间,村庄就实现从“脏乱差”到“整洁美”的“逆袭”,而且还成为全区垃圾分类现场会的参观点,叶伊丽也从垃圾分类的“后进户”变成了“积极分子”。

如今,走在村里,很难将眼前干净整治的村庄与昔日的“脏乱差”联系起来,原先堆满房前屋后的废弃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瓦罐、猪槽等做成的景观小品,里面种满绿植鲜花,把村庄打扮得格外亮丽。


民生的“满满正收益”


来自市外宣办的统计,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报道,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紫光阁、腾讯、新浪、浙江在线等上百家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转载,网民互动一边倒为金华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点赞。

金东区区长施美红说,垃圾分类是一项革命性的工作,无论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民素质的提升,还是对农村基层党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来说,都是满满的正收益。作为垃圾分类全域化的先行区,金东区最有发言权。


“我们村现在名气大了,每天都有人来参观,村民们都自觉把房前屋后整理干净,都说要维护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东前路村委会主任叶隽说,垃圾分类让村风民风明显好转,人心齐了,邻里纠纷、干群矛盾都得到化解。



(琐园村)

“我们发现,垃圾分类比较到位的村,往往村党组织战斗力较强,村民的素质也比较高,村里的经济活力也比较强。”提到垃圾分类给金东区带来的好处,金东区农办主任傅得芳如数家珍:澧浦镇琐园村、蒲塘村将垃圾分类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游相结合,不仅村庄整洁美化了,村里的古建筑也焕发了新颜,还迎来了首季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孝顺镇白溪村、天青坑村实行垃圾分类后,村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农户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依托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村里家家户户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带动农民增收,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来源丨王龙玉

编辑丨叶耘华

金华发布丨2015年12月21日丨微信号jhfabu

为得民心的“环境大整治”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