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大学生|刘霞:科研路上的筑梦者
刘霞:科研路上的筑梦者
刘霞,地质学专业2014级学生。2017年国家奖学金、2015-2016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以第一作者中文核心论文:《蛇绿岩中铬铁岩母岩浆的富Ca特征:矿物包裹体证据》、第一作者省级核心期刊论文:《晶体光学便携式app开发》、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第一负责人:《晶体光学可视化学习系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创项目第一负责人:《蛇绿岩铬铁矿中矿物包裹体对铬铁矿成因的制约》;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
她是平均学分绩点达到4.1,专业成绩保持第一的学霸;她是在本科阶段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核心论文,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创项目、中科院科创项目的“科研新星”;同时,抛开学习和科研的日常,她还是一个和同龄人一样热衷美食的“吃货”......
她眼中的大学生活些许单调,图书馆是她的主阵地,实验室是她的第二寝室,她就是来自地球科学学院的新一届十佳大学生——刘霞。
不休息也要啃下科研这块硬骨头
这个寒假,获得保研机会的刘霞去到了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提前开始为接下来的研究生学习做准备。回首大一,地质学专业的刘霞就立志要到中科院,继续攻读研究生。得知推免研究生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后,刘霞要求自己保持专业平均成绩90分以上、专业排名前三,同时,她通过学姐的帮助,开始接触科研。
结合上课实际遇到的困难和老师的指导,刘霞开始了对晶体光学的研究,她将晦涩难懂的晶体光学光率体部分从平面转化为立体,并对应实际的矿物视频,刘霞利用app将平面的知识和实验室的操作结合起来,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探讨了晶体光学便携式app开发,这成为她国创项目的研究方向,相关文章被省级核心期刊录用。
做科研对于刘霞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毫无头绪到慢慢地读懂文献,再到后来尝试去做实验,将理论用于实践,刘霞表示,“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两篇核心期刊的论文在刘霞的笔下诞生,她还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了国创和中科院科创项目,参与了老师们多个科研项目。“科研是块不好啃的硬骨头,最大的困难就是理论与实践中有着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想要跨过去唯有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刘霞如是说。
平均学分绩点4.1,稳扎稳打学习
平均学分绩点达到4.1、专业成绩三年保持年级第一,这个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刘霞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刘霞表示,平常除了偶尔跟小伙伴们一起约饭基本都在图书馆,她说:“我从来不相信临时抱佛脚可以考出好成绩,所以从开学到期末,我都在图书馆稳扎稳打地学习。”“我最不喜欢不懂装懂。”刘霞有任何问题就会在第一时间去问老师。专业课学习中最难的就是不知道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里,于是她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一次又一次地总结经验。
2017年3月份,几乎所有事情都堆在了一起,她不仅要准备科创项目、要应付日常课业,还要准备英语竞赛,白天没有时间,只能熬夜看文献,背单词。连续20多天,她都没有在两点之前睡过觉。凭借她的努力,在科研和专业学习之外,在全国英语竞赛中,她荣获了二等奖。对学习抱有满腔热血的刘霞还评上了中国科学院奖学金,凭借努力一步步走进了自己的目标——中科院。
大学的学习生活无论苦涩与否,刘霞都泰然面对,唯有收到中科院导师回复的那天,她难掩兴奋。“2017年1月15号,那天我给我研究生导师发邮件向他申请一个课题,他秒回我,批准了我的申请,”刘霞回忆起来那条信息,还是激动万分,她说,一条信息让她受到了肯定,感觉梦想照进了现实。
逐梦途中,坚定追求
大学期间,通宵成了刘霞的家常便饭,实验室成了她的第二寝室。“有一次赶着交国创项目,寝室熄灯、实验室关门,没办法走进了网吧开始熬夜,从网吧出来时,还是凌晨,于是奖励自己吃了一碗蹄花……”刘霞说:“没什么辛苦,人生没有什么是吃解决不了的,”她表示,当觉得科研和学习遇到难题时,去吃一份冒烤鸭、烤猪蹄,就能得到满足,这些年,美食是她日常努力学习生活的一剂调味品。
四年前,她为了美食来到成都,为了水上图书馆来到成理,为了地质学进入了地科院,在这里她遇见了在困难时伸出援手、始终关心她的老师们;遇见了始终鼓励她、为迷茫时的她点明前路的学长学姐们;遇见了处处包容的室友们,“这一切都是幸运女神的眷顾。”刘霞说道。
在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是刘霞的梦想,一如她对中科院的坚定一样,刘霞相信,付出的努力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或者某一刻发光发热,价值终究会回归价值。
图片由本人提供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新闻网
文:金涵 肖茹予
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刘俊凯
责任编辑:王潇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