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滑前已有明显变形迹象!“地质灾害InSAR技术研究中心”发布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最新分析报告

优秀的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5-24

当自然灾害发生并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时

什么样的救灾排险速度

才能确保让损失降到最低,让人民群众放心

2018年10月11日上午7时

甘孜州白玉县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交界处

发生山体滑坡

阻断金沙江干流形成堰塞湖


该堰塞湖危及甘孜州白玉县、巴塘县、得荣县等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对多个水电站造成威胁。


▲金沙江“堰塞湖”最新情况


按照自然资源部部署,为及时掌握灾情发展态势,“地质灾害InSAR技术研究中心”迅速启动联合应急工作机制,抽调骨干,昼夜奋战开展InSAR遥感监测分析。


该研究中心于2018年9月9日由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与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北京东方至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联合成立。研究中心旨在集中多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进“InSAR技术”工程化应用,为地质灾害防治从“人防”到“技防”提供新方法、新手段。(点击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作为联合单位之一,第一时间获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了灾情遥感影像解译分析,并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展开了滑前形变探测等工作。


10月14日,该研究中心根据InSAR遥感监测识别,发布了“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InSAR监测分析报告” ↓ ↓


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InSAR监测分析报告


一、滑坡地理位置及灾后情况

金沙江白格堰塞湖位于川藏交界处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宁巴村,滑坡中心位置东经98°42′17.98″,北纬31°4′56.41″,如图1所示。金沙江山体滑坡灾前灾后影像如图2、图3所示。据10月14日上午现场应急调查人员发回的照片(图4),可见目前滑坡堰塞体已经自然形成了宽约100m的泄流通道,堰塞湖水位已经明显下降,堰塞坝整体溃决的风险已基本解除。


▲图1 金沙江山体滑坡区域位置


▲图2 灾前卫星影像


▲图3 灾后无人机影像


▲ 图4 10月14日上午现场调查人员传回的照片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殷跃平研究员提供)



二、遥感影像解译分析

(一)基本地质信息解译

利用2018年10月12日Planet卫星影像(3.0m)对滑坡进行遥感解译,发现滑坡体总面积达1.62km2,其中滑源区面积0.77km2,堰塞坝面积0.85km2。滑源区长约1350m,平均宽约600m,顶部高程约3680m,底部高程约2980m,高差达700m(高程测自ALOS-1 DEM);堰塞体顺河长约1600m,平均宽约490m,最大冲高达150m,堰塞体平均厚度估算约40m,体积约3400万m3(图5)。滑坡区地层为元古界二长花岗岩,滑坡区主要发育NW向断裂(图6)。


据滑前ALOS-1 DEM量测,2018年8月29日滑坡区段金沙江水位约2855m,而2018年10月12日滑坡后,堰塞湖水位壅高至2900m,水位升高约45m,堰塞湖面积约6.0 km2,库水量约2.7亿m3(图7)。


图5  滑后Planet卫星影像(左)和滑前DEM图


图6 滑坡区地质图


图7 2018年10月12日堰塞湖覆盖范围



(二)滑前变形迹象探测

从2011年3月4日卫星影像可见,滑坡区早在2011年之前便存在显著形变,滑坡后壁已经基本连通,滑坡中后部发育多处中小型滑塌(图8)。从 2015年2月22日影像发现,2011年-2015年滑坡体上变形整体呈加剧趋势,但未发生剧烈的位移变化(图9)。然而,从2018年8月29日Planet卫星影像可见,此时滑源区整体变形非常显著,滑坡后壁发生了较明显的整体下错,滑源区中部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滑塌(图10)。综上,认为该滑坡为长期处于蠕滑变形中的岩质滑坡,2011年以来滑坡变形呈现逐渐增大趋势,最终在降雨诱发下发生大规模滑坡。


图8 2011年3月滑坡形变特征


图9 2015年2月滑坡形变特征


图10 2018年8月滑坡形变特征



三、灾前InSAR监测形变情况

(一)基于灾前Sentinel-1卫星分析

利用4期灾前(2018年9月4日-10月10日,每间隔12天一期)Sentinel-1卫星SAR数据,开展D-InSAR技术处理,发现该滑坡一直在持续发生形变。9月4日-9月16日,该山体斜坡中上部形变特征明显(图11-a);至9月28日,斜坡上部持续保持变形(图11-b);至10月10日,整个斜坡体形变特征更为明显,形变量级及范围均有显著增加,对岸亦有形变特征出现(图11-c),直至11日凌晨发生山体滑坡。


▲图11 金沙江白格山体滑坡灾前Sentinel-1卫星形变监测结果

注:

(1)图a为哨兵1号第一幅干涉图(20180904-20180916),

图b为第二幅干涉图(20180916-20180928),

图c为第三幅干涉图(20180928-20181010);

(2)红线代表InSAR观测得到的山体斜坡变形边界。


(二)基于灾前ALOS-2卫星分析

积极协调国内外供应商于第一时间提供了4期灾前(2017年7月24日-2018年7月23日)ALOS-2卫星SAR数据,开展D-InSAR技术处理,发现该滑坡在监测时段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形变特征。其中,2017年7月至11月历时4个月,斜坡上部形变特征明显,中部失相干严重,可能是该时段内形变量过大所致(图12-a);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历时6个月,斜坡形变特征依然明显,形变量大(图12-b);2018年5月至7月历时近2个月,整个斜坡出现严重失相干,可能是斜坡体持续形变所致(图12-c)。这与Sentinel-1卫星得到的形变结论一致,且较好地反应了该斜坡在更早期就在发生持续形变。


▲图12 金沙江白格山体滑坡灾前ALOS-2卫星形变监测结果

注:

(1)图a为ALOS-2第一幅干涉图(20170724_20171127),

图b是第二幅干涉图(20171127_20180528),

图c是第三幅干涉图(20180528_20180723),

分别表示灾前不同时段内斜坡变形特征;

(2)红线代表InSAR观测得到的山体斜坡变形边界。



四、初步分析结论

金沙江白格滑坡区斜坡在发生滑坡灾害前,已存在明显的、可被遥感技术感知和发现的形变信息。该滑坡如果采用实验室近年来提出的空天地一体化的“三查”体系,或许可提前发现灾害隐患,并进行主动防范。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金沙江山体滑坡在发生前已具有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尤其是2017年以来的变形甚至导致InSAR数据失去相干性,说明其变形速率较大,可能已进入加速变形阶段,滑坡已处于危险状态。


如果能在此滑坡发生前,利用高精度遥感和InSAR对相关区域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普查”,提前发现滑坡的变形迹象,识别出滑坡潜在隐患,对该滑坡实施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包括对滑坡堵河的可能性及危害性进行预测评估),便可掌握防灾减灾的主动权,变事后应急救灾为事前主动防灾,这也是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五、下一步工作 

1. 积极获取灾后SAR数据实施监测分析

山体滑坡后,中心发挥资源优势,第一时间联系了意大利COSMO-SkyMed卫星定点开展灾区高分辨率SAR数据采集,计划用16天周期获取堰塞湖坝体4幅干涉图像,密集监测坝体就周边斜坡形变动向,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2. 灾点上下游InSAR监测及风险分析

在重点开展滑坡体、堰塞体形变监测的同时,加强对灾点上下游进行区域性地质灾害InSAR形变监测,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加强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




/// 栗子君科普时间 ///


InSAR技术

全称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中文名称为干涉雷达,指采用干涉测量技术的合成孔径雷达,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是传统的SAR遥感技术与射电天文干涉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雷达向目标区域发射微波,然后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得到同一目标区域成像的SAR复图像对,若复图像对之间存在相干条件,SAR复图像对共轭相乘可以得到干涉图,根据干涉图的相位值,得出两次成像中微波的路程差,从而计算出目标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表面的微小变化,可用于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地壳形变探测等。


“三查”体系

近年来,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依托于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与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提出和构建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的空-天-地一体化的“三查”体系,即:

 ① 普(排)查:利用高精度遥感和星载 InSAR 技术,实现区域尺度、大范围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近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发射了不少光学遥感卫星,其分辨率越来越到(可达到 0.2m 左右),重复覆盖某个区域的时间越来越短(几年后便可达到任何地点每天覆盖一次),地面的变形迹象可从遥感影像上清楚地发现,高精度遥感可作为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的重要技术手段。InSAR(干涉雷达)对地面大范围变形区域也具有很好的探测识别能力,其监测变形的精度已接近毫米级。将高精度遥感与InSAR有机结合,便可对某些地质灾害高发、多发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扫面性的排查,圈定出地质灾害隐患集中分布 区和重大隐患点。相当于通过全面体检,筛查和排查出具有潜在重大疾病的人群。


 ② 详(筛)查:利用机载 LiDAR 和无人机航拍技术,对通过普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集中分布区或重大隐患点,进行更精细的、高精度的详细调查。 LiDAR (在航测飞机或无人机上放置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无人机航拍对震裂松动山体、历史上曾经滑移变形区域等“损伤”具有很好的探测识别能力。相当于医院对怀疑有重大疾病的病人进一步通过 CT、核磁共振、B 超等现代监测手段,对病人进行精细检测,便于临床医生确诊。 


③ 核查:普查和详查的测绘结果需要地质人员的进一步解译和现场复核确认,相当于医生的临床诊断确认。 


10月13日,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已派专业团队奔赴地质灾害现场。栗子君将持续关注成理科技工作者参与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的抢险救灾工作!


感谢欧洲空间局(ESA)、JAXA(PASCO、博宇智图)、意大利空间局(e-Geos)、美国Planet Labs(环球星云)提供的卫星数据资源及其它合作伙伴提供的数据支持和无私帮助!

来源:地灾国重实验室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资料整理:新媒体工作室 林倬全

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朱艳霞

统筹:周图伽

责任编辑:王潇 黄于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