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确认是“泥流” !甘肃积石山县地震研究新进展
■ 地震触发土体液化多发生在具有明显应变软化特征的饱水颗粒材料(粉质黄土、细砂等)中。此类地质灾害发生具有突发性,失稳后往往呈流体状远程运动,易造成灾难性后果,应引起高度重视。
👆戳图阅读文章原文👆
中川乡地震液化型滑坡-泥流简介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成理科研团队迅即利用遥感解译对地震产生的灾情进行了快速分析、跟踪研究,并于2023年12月25日-29日开展现场调查研究。
2.滑坡-泥流发育特征
地震前后遥感解译结果表明(图5(a)和图5(b)),整个灾害影响区面积为0.472 km2。泥流最远运动距离约3.0km,损毁民房95间,阻断道路19条。中川乡滑坡-泥流形态整体可分为滑源区和流通堆积区两部分(图5(c))。
滑源区位于黄河的Ⅲ级阶地台塬上,滑坡后壁呈圈椅状,高度为2~9m。滑坡区高精度倾斜摄影测量成果显示(图6和图7),滑体长473m,宽311m,面积11.35×104m2,滑动的体积为63.53×104m3;前后缘高差约30m,滑源区层面(滑面)视倾角为3.63°,属于近水平滑动。滑源区最大滑动厚度为13.7 m,平均约5.6m(图7(d))。
流通堆积区主要位于黄河Ⅱ级阶地上,整体呈“条带状”分布。流通堆积区长2.69km,后缘最大宽度约40m,前缘最大宽度约270m,堆积和掩埋面积35.91×104m2,前缘与后缘高差为53m,视倾角为1.13°,平均堆积厚度为2 m(图8)。
地震触发滑坡-泥流的共性特征
黄土具有极强的水敏性和动力易损性,历史上黄土高原也发生过由地震触发土壤液化形成滑坡的案例。
2.国外地震诱发类似滑坡-泥流
2018年印度尼西亚帕卢7.5级地震造成4 340人死亡,地震引发的几处大规模土壤液化滑坡是造成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图10)。值得注意的是,帕卢与中川乡地震滑坡的现象与诱因较为相似:由于砂质土壤的种植业需要大量的地下水灌溉,在干旱区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造成了大片耕地的地下水水位明显偏高。
此外,2018年日本北海道6.6级地震同样引发了部分土壤液化滑坡(图11)。北海道震区主要被火山灰地层覆盖。
在我国黄土高原上,由于液化形成的黄土滑坡-泥流较为常见,距本次灾害事件直线距离不到50km的甘肃永靖县盐锅峡镇黑方台,是最具代表性的灌溉型黄土滑坡灾害区之一。
中川乡滑坡-泥流成因机理
通过金田村现场的堆积体特征和挖掘机开挖救援现场的土层,说明这些非常稀软的泥土是从后山台塬上流下来的(图14),并不是所谓的地震引发的就地“平地泥石流”或“砂涌”。
2011年Mw9.0东日本大地震、2018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地震、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7.4级地震,在现场均出现多处喷水冒砂现象,并在地表留下砂土堆积证据。此次地震在其他乡镇也出现砂涌现象(图1)。但砂涌的规模往往非常小,很难将房屋包围掩埋。涌出地表的砂土一般也不会远距离流动。
土动三轴试验表明,黄土的液化能力与黄土粒度组成、土体微观结构参数及饱和度有密切关系,黏粒含量越低和黄土孔隙比越大,液化能力越强,同一土体饱和度越高,越容易液化(图16)。
根据野外观察和地球物理探测,此次灾害具备以下条件(图17):
结语
(1)甘肃积石山6.2级触发的甘肃中川乡“砂涌”实为地震液化型滑坡-泥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震-液化-滑坡-泥流”地质灾害链,不宜误读为“砂涌”或者“平地泥石流”。
(2)此次滑坡-泥流灾害在滑源区呈现出溃散性破坏和侧向扩离两种模式,有别于一般的滑坡。
(3)饱水黄土体失稳破坏进入沟谷后呈流体状远距离运动,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大增加了防范难度,应引起高度重视。
(4)此类滑坡-泥流的形成条件、成因机理、液化判据、监测预警以及风险防控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引用格式:
许强,彭大雷,范宣梅等.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触发青海中川乡液化型滑坡-泥流特征与成因机理[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4(XU Qiang,PENG Dalei,FAN Xuanmei,et al.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itiation Mechanism of Zhongchuan Town Flowslide Triggered by Jishishan Ms 6.2 Earthquake in Gansu Province[J].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2024)
DOI:10.13203/J.whugis20240007
点亮“在看”,为成理加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