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记 | 新加坡印象之初见狮城
研学记
—— Hello,Singapore ——
编辑按:11月18日,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宋丽、刘小娟、王间、李飒、杨帆、王刚、余嘉傲7名律师在省律协会长韩永安的带领下,同陕西多名优秀青年律师共同赴新加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交流研学。无论是一周时间的法律机构参观,还是三周的“律所借调计划”,深入到这个城市国家,深入了解到新加坡的城市精神、司法体系、法律制度,相信他们的所见所感,会传递给我们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因此,在后方的我们,专门开设《研学记》栏目,希望把律师们的学习交流成果分享给大家。今天,开启《研学记》的第一个篇章——来自王刚律师的《初见狮城》。
2018年11月18日,由陕西省律师协会韩永安会长带队,二十余名陕西青年律师组成的代表团抵达新加坡,开始了为期近一月的交流访问活动,而我也有幸成为代表团的一员。
首批赴新交流研学律师合影
在热情的新加坡同仁带领下,我们走访了新加坡律政部、麦士威国际争议解决中心(Maxwell Chambers)、新加坡国家法院、新加坡国际商事法庭、经济发展局、金融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等政府机构,以及新加坡律师公会和当地几所全球顶尖律师事务所。
交流访问之外,我们游览了新加坡河、金沙大厦、哈芝巷、亚洲文明博物馆等名胜景点,品尝了以马来餐、广式茶点、印度菜等为代表众多新加坡美食,在品尝美味的同时领略新国多元饮食文化之美。
—— Chapter I ——
我们下榻的酒店的位于Bencoolen Street,作为中心城区,这里寸土寸金但却遍布众多博物馆、美术馆、寺庙、教堂、大学,以及与这些建筑相配套的超大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由于这些建筑几乎都没有围墙,因此从你所在位置向四周扩散几百米内就可以最快接触到公共绿地或者其他配套设施,如咖啡馆、便利店、餐馆等,生活休闲非常方便。
新加坡非常重视对老建筑的保护和开发,秉行新旧分治的理念,以新加坡河为例,河两岸的老式建筑被严格保护,保护范围内不允许新建任何商业建筑。同时,通过对老建筑翻新改造后,配套一些商业设施,吸引一定规模的人流量使老建筑充满人气。
新加坡新旧建筑交互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
当你漫步新加坡河畔时,从驳船码头(Boat Quay)到克拉克码头(Clarke Quay),再到罗伯森码头(Robertson Quay),沿河有很多酒吧、餐馆、画廊,一杯咖啡或红茶,三两好友,便可在这里尽享闲散舒适的惬意时光。
乘船顺新加坡河而下,便可直达滨海湾。滨海湾因填海造陆而形成,其西岸完全是现代化的商务区,这里的建筑造型独特,气势宏伟,与新加坡河畔的老建筑一起形成了优美的天际线。滨海湾南岸是新加坡著名的金莎大厦,三幢200米的大楼在顶楼以形状如太空飞船的楼顶连接,颇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丽美感。
代表团身后金沙大厦乘风破浪,大气磅礴,斯城之美,美在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和尊重历史的城建理念。
—— Chapter II ——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讲论新加坡成功的几个因素:一是廉洁、诚实、有效率的政府;二是有凝聚力和应变能力的人民;三是不断参考和采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制度;四是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即便是反传统的想法;五是与世界特别与跟科技发达的先进国家保持联系。我们在新加坡待的时间较短,不能完全感受到上述几个方面,就我的直接触到的人谈一谈。
成行前,朋友还跟我调侃说,新加坡人应该不会认为中国人吃不起茶叶蛋吧。和新加坡的工作人员和律师接触后,才知道他们对中国的关注和了解超过我们对新加坡的关注和了解。比如说密切关注“一带一路”战略,亲切地称习近平主席为“主席”,再深入聊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有人在北京工作过三年,有人在上海读过大学,还有人超喜欢西安的biangbiang面。当然,还有人对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的支付宝、微信、淘宝推崇备至,感叹新加坡这些技术发展过慢。
最有趣的是参观新加坡的政府部门、仲裁机构等,这些机构没有任何的官僚气息,反而是像一家创业公司在吸引天使投资人,安排给我们每一次讲座一半介绍具体的业务知识,一半都是宣传新加坡的各种优势,具体案例为:“我们政府清廉,办事效率高,税赋少,很适合投资哦。什么?地方太小,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作为你们公司的跳板让你更好的在东南亚、澳洲投资哦。什么?你们是律师?那欢迎你们介绍你们的客户来新加坡投资哦……”“我们这里司法环境好,仲裁员有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知名学者、资深律师哦,你们的客户如果需要国际仲裁的,记得选我们哦……”。
永嘉信律师在新交所合影留念
我并无意分析新加坡成功的因素,只是匆匆的行程中,这座城市的服务意识之高,人民之友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是走马观花,但通过交流与体验,能明显窥见这个国家身上所透露出的自信自强、务实高效、国际化的视野与胸怀。
—— Chapter III ——
在新加坡河入海之处,铸有新加坡著名的鱼尾狮像,鱼尾狮像被视为新加坡的标志与象征。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Temasek,爪哇语有“海市”之意),是一个小渔村,后有海运的船舶经常云集在此,逐渐形成船舶停泊的商埠。而“新加坡”一名的由来,相传是公元1324年,苏门答腊岛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乘船到达新加坡岛,无意中在新加坡河口发现一头形若狮子的动物,便把这座小岛取名Singapura(Singa在马来语中就是狮子的意思,Pura则代表城市)。
据鱼尾狮像的设计者林南先生讲,鱼尾狮像的设计概念就是将两者合二为一:狮头代表传说中的“狮城”新加坡,鱼尾象征古时的“淡马锡”。
夜幕中的鱼尾狮
无论是在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狮子均代表勇猛、雄健、重视战略战术、善于捕捉机会等人格特征。新加坡地狭人稠、资源稀缺,但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使得其在全球经济中具有融通东西、面向全球的重要战略地位。正是在这些条件下,塑造出了新加坡人自强自立,善于捕捉商机,善用国际资源的战略眼光。
同时,因为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的多种族移民国家,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保留本国东方文化传统,并未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和理念,以宽阔的胸怀,接受、容纳东西方文化,使东西方文明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取长补短,形成了独特的“狮城”精神和理念。
古语有云,“国之重器,不可以示人”。这个“重器”不仅指武力上的“重器”,还指一城、一国的“器量”与“胸怀”。国之处世,譬若为人,精神、意志、风骨是一人一国顶天立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新加坡以其博采众长和兼容并蓄的风范向我们展示了狮城的大国器量与国际胸怀。
我是王刚
著此文章时,窗前恰好可以眺望到鱼尾狮在水波上吐露清泉,汇同新加坡河水奔向大海。滨海湾上云卷云舒、大船鱼列,一派大城气象。
中国自古就有“神鱼化龙”的精神符号,新加坡由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文明国家,其中经历诸多艰难险阻,颇具神鱼化龙的精神,鱼尾狮似可被看做是“神鱼化狮”。无论是龙还是狮,都注定并非池中之物。正是:鱼跃龙门,重振民族复兴雄风;鱼跃于渊,在汪洋大泽中开辟更加广阔的美丽星洲。
让我们一同见证龙与狮更加高远的未来。
•THE END•
责编:汶汶
相关阅读:
3. 永嘉信动态 | 我所管理团队一行前往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考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