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揭晓!这才是绍兴人该追的星!

绍兴发布 2022-01-17

今天(11月18日)上午,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绍兴嵊州人,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郑津洋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小布从绍兴市科协了解到,随着郑津洋教授当选,目前共有绍兴籍两院院士80名。

另外,小布还从绍兴文理学院了解到,放射医学(现为医学影像学)专业82届校友滕皋军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滕皋军院士是绍兴文理学院“鉴湖学者”讲座教授。这也是绍兴文理学院首位校友院士。


郑津洋院士













郑津洋,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浙江省嵊州市贵门乡人,曾就读于嵊州长乐中学。


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8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为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本科生,1987年8月至1992年8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研究生。1992年8月开始在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工作任教,1997年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


2000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计划”第一层次,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6年被选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2006年至2016年任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所长,2016年起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氢技术委员会(ISO/TC97)副主席,国际氢能协会规范标准专委会(IAHE-CSD)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压力容器分会主任委员,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压力容器》副主编等。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3项。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郑津洋在储氢高压容器、深冷压力容器、柔性高压复合管等方面,从理论、技术、标准、检测到产品研发和应用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牵头创建国际氢能协会规范标准专委会、“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持研制的三大类系列产品,均已实现产业化批量生产,关键技术指标创国际新高,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等领域,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为我国高压储运设备跻身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贡献。牵头起草国家技术规范2部、国家标准11项;以第一作者出版中英文著作9部(其中专著2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58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篇。主编的国家规划核心课程教材已出5版,近20年选用率超90%;主讲的核心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滕皋军院士













滕皋军,1982年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放射医士(现为医学影像学)专业,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和介入中心主任,江苏省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前任主席。


滕皋军从事医学影像与介入放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为中国介入放射学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和持续性贡献,特别是在肝癌、外周血管及脊柱等领域的介入治疗有突出成就。他扎根临床一线,首创了10余项介入新技术,完成了数以万计的介入手术。他发明和创制了放射性粒子支架以及支架植入相关技术和理论,大幅度提升了恶性肿瘤导致的食管、胆管、门静脉及气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他建立的胆汁漏出导致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TIPS)支架再狭窄的新理论,为新型支架的研发与广泛应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奠定基础。作为分子影像学的开拓者,他发展了多项分子和功能影像新技术与新应用,并与介入技术融合,引领介入学科发展前沿。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


由于滕皋军对国际介入放射学的贡献,他相继被欧洲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会、美国介入放射学会、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授予最高荣誉奖。


同时,他还荣获了中国医师奖、卫生部和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滕皋军一直关注支持母校的发展建设。


2017年4月受聘为绍兴文理学院“鉴湖学者”讲座教授,参加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设立的滕皋军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并为病患展开诊疗服务。多次出席学校“风则江大讲堂”等活动,与学弟学妹畅谈母校学习和从医感悟。


新闻多看点


当班小布:季建明

资料:越牛新闻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编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