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论 |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序论(二)

2015-08-28 罗尔纲 学术与社会


编者案:胡绳和罗尔纲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现在一提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便似乎有一种学术上的原罪。实际上,如果读一读他们的作品,便不难发现他们的史学素养和洞察力是极为深邃的。本次所选两篇文章都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作品。胡绳的文章选自胡绳在抗战期间于《中学生》杂志上连载的历史笔记《二千年间》,后独立出版了小册子。文章的阅读对象是普通大众,因此语言通俗易懂,其所论的确抓住了中国历史的纲目和关节,即便对于历史学的专门学者也值得一读。罗尔纲的文章则是其名著《太平天国史》的序论,开宗明义地作出了与王朝史学家对于太平天国“长毛叛乱”的论述截然不同的历史叙述,除了一些名词和论述带有时代烙印而略显陈旧之外,文章对于太平天国的兴亡史和根源有极为深刻的洞见。因此不管在历史观是否认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不管他们的史学话语显得多么陈旧而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显得多么不相适宜,他们的史观和论辩都值得严肃对待和回应。


————————


(上接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序论一)




  在这里,还应该说说太平天国的反孔运动,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他的学生子路问他关于鬼神的问题,他回答说:「未能事人,焉能不鬼?」子路又问关于死后的问题,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他又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他认为迷信鬼神就是不智,就是愚。他生病,子路请祈祷,他问:「有诸?」子路答说:「有之。诔曰祷尔於上下神只。」他说:「丘之祷外矣」,不肯。他积极地肯定人生,认为人应注意於现实生活,不应该注意於所谓「彼岸」。孔子这种无神论的观点,对中国后来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和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都起了很大的影响。洪物全熟读儒家书,洞悉中国历史,深知要创立上帝教,树立「独一真神」上帝的天上权威,也就是要树立洪秀全这个上帝之子的独一无二的地上权威,就必须打倒孔子。早在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他创立拜上帝会的时候,就立即把书塾里的孔子牌位打倒。到清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年)十一月中旬,萧朝贵假托天兄下凡,就宣布孔子「教导人之书,虽亦有合真道,但差错甚多,到太平时一概要焚烧矣」。在同进编的太平天日一书中,又编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记洪秀全上天时,见天父上帝「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追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多错在什么地方呢?这个故事接着记述,上帝谴责孔子说:「尔因何这样教人糊涂了事,致凡人不识朕,尔声名反大过於朕乎?」天兄基督也谴责孔子说:「尔造也这样书教人,,连朕胞弟(尔纲案指洪秀全)亦被尔书教坏了!」多错的地方,就在於孔子不信鬼神(「致凡人不识朕」),就在於读书人都受了孔子的影响,孔子成为封建社会的「至圣」,而不是所谓「合真道」的地方(即洪秀全在幼学诗中所宣传的封建倫常道德)。洪秀全为什么要反孔,为什么要焚烧儒家书,太平天日已尼明白地宣布了出来。这个故事,最后记上帝审判孔子后,命天使捆绑他,鞭撻他。孔子跪下哀求不已,上帝始命停止鞭撻,永不准他下凡。在当时,拜上帝会所宣传的上帝,正是争取解放的革命农民的化身。这个故事,宣传上帝对孔子的审判和鞭撻,就是革命农民对这种作为中国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为地主阶段用来统治农民的精神武器的孔子学说,对这一座给封建统治奉为「至圣」的孔子偶像的批判和声讨,在积极准备武装起义的时候,起着动员群众参加革命、鼓舞革命斗志的巨大作用。太平天国壬子二年(一八五二年)八月,克服湖南郴州,就焚烧孔庙,毁孔子木主,把庙中排列的孔子门徒「十哲」的牌位画都扫除。凡克服的地方,孔庙有像的捣毁像,立木主的捣毁木主,把中国封建社会的「至圣」踏在地下。孔庙有的改为军火貯藏所,有的改为马廐。南京孔庙改为宰夫衙(管理屠宰牲畜单位)。在急行军中经过的州县,则采取紧急措施,把烧孔庙与开监狱、毁衙门同时进行。除烧孔庙外,又焚烧儒家书。封建统治者极力提倡尊孔读经,用孔、孟之道毒害人民,以维持它的统治。太平天国在广西永安州时,就鞭撻孔子像,把儒家书丢到粪坑里去,反革命分子咒诅洪秀全为秦始皇。到建都天京后,立刻更采取严厉的措施,宣布四书、五经为「妖书」(反革命的书),「画行焚除」,「不准买卖藏读」。在法律上定:「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凡搜到孔、孟书就焚烧。有一个反革命分子记天京焚烧孔、孟书的情况道:「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画日烧」。又有一个反革命分子记道:「孔、孟於尔亦何病,搜得藏书论尔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太平天国掀起了一场群众性反孔大运动。正当天京反孔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之后,东王杨秀清出来阻止。他假托天父下凡宣布:「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於天情道理亦多」。洪秀全不处不服从,把焚烧儒家书改为删改。这些删改过的四书、五经於癸好三年间曾一度印过。但洪秀全深知儒家书与他的上帝教是牴触的,不论如何删改,都是改不了的,不愿给士子阅读,而他受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既没有能力对儒家书进行批判,更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学说取而代之,只好在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颁布的士阶级条例里作了「真圣主御笔改正四书、五经各项,待镌颁后再行诵读」的声明,以缓和士子的反抗。总之,洪秀全反孔的主观意图,本来是为的是要通过树立「独一真神」上帝的天上权威,来树立他自己这个称为上帝之子下凡「作主救人」的独一无二的地上权威,并非为反封建起见。但是,其客观效果,却收到了直使曾国藩驚呼嚎叫:「举中国数千年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盖,此豈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年痛哭于九原」的地步,把封建社会的「至圣」孔子这尊偶像打倒了。


  总之,太平天国革命,颁布了它的反封建的纲领,建立了它的新制度,施行了它的新政策,对「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的「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进行了革命的扫盪,猛烈地击破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摇动了它的基础。太平天国所提出革命纲领、制度和思想,也成为后日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


  太平天国在对外政策方面,早在金田起义之前,洪秀全就曾明确地提出;世界各国之间应当「各自保管其自有之产业,而不分割别人所有;我们将要彼此有交谊,互通真理及知识,而各以礼相接」。这说明儘管由於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使太平天国领导者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还缺乏深刻的、本质认识,但他们主张国与国之间友好相处、反对殖民侵略和民族压迫,并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互通有无等革命原则却是十分鲜明的。太平天国依据这些原则,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了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建都天京后,英、法、美三国公使先后到天京访问,要挟太平天国承认他们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并以如不承认就要动起干戈相威胁。太平天国坚决拒绝接受外国侵略者强加於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指斥侵略者贩卖鸦片的罪行,并告诫他们不要帮助清政府,向他们庄严宣布对外政策:「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通商者务要凛遵天令」,「准到镇江焦山下,听守镇江大员办理」。太平天国对於擅自闯进境内的外国兵艦,立即开炮射击,对於走私贸易的商船加以制裁。太平天国这一坚定的对外政策,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严的革命精神。


  在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的冬天,英国侵略者在清政府方面已经取得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之后,预备大规模干涉太平天国革命之前,还用利诱、威协的手段,要挟太平天国答应与它平分中国,帮助打倒清朝,否则采取行动。太平天国赫然震怒,立即进军上海,传檄外国侵略者,倘敢「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捕火,自取灭亡」!


  太平天国对外国的关系,是要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上海是中国的领土,太平天国一定要收复上海,而外国侵略者竟敢抗拒太平天国收复上海,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太平天国就丝毫不动摇地采取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这种场合所唯一可能而且必须采取的办法向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攻击。这就是太平天国的反侵略的决策。


  在反侵略战争中,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受到了太平天国军队的重大打击。李秀成自述原稿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李鸿章报告清政府说:「嘉城复失,逆焰大张,西兵为贼众所慑,从此不敢出击贼」。左宗棠复曾国藩信说:「青浦、嘉定二处,发逆麕至,夷兵遽遁,夷人之畏长毛,亦与我同,委面去之,真情毕露」。当时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以雷霆万钧的威力,把外国侵略者打得一败再败,以至於战则即败,不敢见仗,显示出中国人民无比坚强的反侵略的力量,在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历史上留辉煌的业绩。


  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就如此英勇无畏地担负起他们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在革命进行中,颁布了他们的纲领和政策,坚持着他们的纲领和政策,与中外敌人战斗到底。





五 太平天国兴亡的分水岭—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革命,从飞跃的胜利发展,变为衰败的辅捩点,是太平天国丙辰六年(清咸豐六年,一八五六年)七月的天京事变。


  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队伍里面存在着两类矛盾,一类是农民领袖之间的内部矛盾,另一类是农民领袖和隐藏在农民革命队伍里面的阶级異已分子之间的矛盾。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矛盾,是属於农民的内部矛盾,而洪秀全、杨秀清和韦昌辉之间的矛盾,则是农民和隐藏在农民革命队伍里面的地主势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实际就是当时农民同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在革命内产中的反映。天京事变,就是这两类矛盾在太平天国革命队伍里面发展的结果。


  隐藏在太平天国革命队伍里面的阶级異分子的代表是韦昌辉。韦昌辉家是个暴发户,有钱无势,为强宗豪右所疾视,常受欺凌,被排於当地的地主集团,他对于洪秀全的逢迎,使洪秀全认为他是「爱兄之心诚」,而取得信任。一面伪装对杨秀清绝对服从、战战兢兢的恐懼和奴才一般的谄媚,使杨秀清更加「威风张扬,不知自忌」,解除了对他的戒备。他又利用石达开、秦日纲、陈承瑢对杨秀清的積怒,暗中结夥共同图谋杨秀清。韦昌辉就是这样用阴柔奸险的手段藏藏躲躲地进行他的勾当。他打算杀了杨秀清,夺取玉平天国政权。在天京事变前一年,曾国藩的情报机关就已经预料到这场变乱不外就爆发。


  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要追溯到杨秀清在平在山假托天父下凡取得凌驾於洪秀全之上的时候。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建国采取军师负责制,擁戴洪秀全即天王位,为国家元首,臨朝不理政,封杨秀清为正军师,总理国务,实权由杨秀清执掌。但是,洪秀全的天王儘管徒存虚名,却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君主的尊严。而杨秀清的正军师儘管执掌太平天国的实权,却还是臣,他朝见天王时,还要站在陛下,他所决定的政事,还要在形式上奏请天王取旨。这对於这个日益滋长着农民消极方面的狭隘性和私有性的缺点,而又受着封建思想深重影响的杨秀清说来,在建国初期,洪秀全的威信最高,他的威信未立,到建都天京以后情况不同了,他的威信日益上升,掩盖了洪秀全,他就不再肯居於洪秀生之下了,同时,又压不住对君主宝座的覬覦的欲望,最终便爆发了篡夺君位的斗争。由於杨秀清要篡夺君主宝座,他利用天父降托的权力,挟制了和打击了天王。他对领导核心除豫王胡以晄长期带兵出征不在天京外,所有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三个都打击遍了,他又把主持朝政的重要人物与国侯陈承瑢、衙国侯黄玉崑也都打击了。在杨秀清这种夺横霸道、唯我独尊的情况下,农民内部矛盾就掩盖了阶级矛盾。而在韦昌辉的伪装下,不但是把杨、韦矛盾看作农民领袖之间的矛盾,并且,把他看作为效忠於天王。这样,韦昌辉才得进行他的阴谋鬼计,阶级矛盾才得掩蔽在农民内部矛盾之中,通过农民内部矛盾的爆发而爆发。天京事变之所以错综、曲折、複雜,其原因就在於此。


  太平天国丙辰六年五月,在攻破威协天京安全驻扎在东门外孝陵卫的清朝江南大营取得大胜利后,杨秀清假托天下凡,强迫洪秀全答应他称万岁,天京事变的序幕揭开了。太平天国的政体虽然包涵有农民民主的一面,也保留有封建的另一面,承认了君位由天所授的君主制。中国自东汉后,「万岁」为君主至尊专称,「无人臣称万岁之制」。天王洪秀全称万岁为君,正军师杨秀清称九千岁为臣。杨秀清以臣迫君称万岁,就是大逆不道的篡位。再从太平天国的伦常道德来论,作为儿童教育读本的幼学诗上,就以「君道」与「臣道」来教育儿童。以杨秀清名义颁布的太平救世歌也同样以「出仕事君,……臣道须存」教人。在那部为宣扬杨秀清忠君而颁行的天父下凡诏书第二部里,还特地把杨秀清向天王启奏说「凡臣下食天之禄,忠君之事,固分所当然」的话,向军民进行广泛的教育。农民对君权的观念,本来受了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又再上太平天国的教育,军民群众自然是反对「君臣不别,东欲专尊」的了。这正是太平天国全体臣的公意。恪守臣道,君臣界限断不可混淆,正是他们共同的伦常道德。至於从洪秀全自己来说吧,他虽然在教养的解释上,有杨秀清和他「俱是良民之主」的说法,但在君位上,他却宣称他是:「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作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他於金田起义后两个多月,辛开元年一月十一日,太平天国建国,即天王位那天,就同时照君主制,立他的儿子洪天贵为幼主,作为他的君位承继人。他曾经用宗教的说法向外国人宣布他立幼主的目的说「朕立幼主继耶稣,双承哥朕坐天都。幼主一半耶稣子,一半朕子迓天庥。代代幼主上帝子,雙承哥朕一统书」,要他一家「父子公孙坐天朝」[二],一统江山万万年,他对杨秀清称万岁,断不是甘心情愿的。因此,杨秀清和洪秀全的矛盾发展到主个地步,已经到了尖锐的顶点。但是,洪秀全为着革命前途打算,还再加忍让,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


  杨秀清这一种违背太平天国政体触犯群怒的篡夺行为,却正是反革命分子革韦昌辉求之不行的好机会。於是他去怂涌天王洪秀全下诏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肯。他又与石达开密议杀杨秀清。阴还未得逞,他和石达开都给杨秀清派遣出征。


  到七月,当时被杨秀清引为心腹的佐天侯(由兴国侯改封)陈承瑢向洪秀全告密,说杨秀清要杀他而夺其位。洪秀全急下诏召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在武昌督师的石达开和在丹阳督师的秦日纲归诛杨秀清。


  韦昌辉比石达开离天京近,先接诏,赶急带兵归,与秦日纲会合,在陈承瑢接应下,乘夜入天京,包围东王府,杀了杨秀清。於是掩蔽的阶级矛盾就通过农民内部矛盾的爆发而爆发了。


  韦昌辉既杀杨秀清,就逞出地主阶级穷凶极恶的兽性,用诡计屠杀东王府所属部队,夺取大权。於是肆行大规模的屠杀,向革命疯狂进功,要把革命政权颠覆。革命和反革命在天京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战。石达开闻变,从武昌赶回京,要止乱。他当面斥责韦昌辉。韦昌辉又要杀他。石达开弔城走到安庆,起兵靖难。京外军民都声讨韦昌辉。在石达开的军队还没有回到天京的时候,韦昌辉和他的党羽,已经给天京军民诛灭了。


  这一场天京事变,总计被韦昌辉屠杀太平天国革命骨干两万多人。这对太平天国革命是何等惨重损失!而变乱并不是到此为止。在诛韦昌辉之后,全朝公举石达开提理政务。洪秀全却迫走石达开。研达开又把太平天国的精兵良将都还走。祸乱迭出,此祸未已,彼祸又起,於是把刚遭反革命大乱的太平天国陷於万却不返的境地。早在太平天国甲寅四年四月的时候,美国公使麥莲(Robert.M.Mclane)到天京采访,他有一个随员分析汰平天国各方面的情况,曾作过判断说:「照现在形势来看,没有甚么东西可以阻他们的胜利,有之,唯内讧而已」。侵略者所谓「内讧」,就是希望农民内部矛盾的爆发,就是希望潜藏在太平天国革命内部的地主阶级势力爆发颠覆活动,从内部攻破坚堡。两年之後,侵略者所企望的天京事变爆发了,其结果,竟阻止了太平天国的胜利,毁灭了太平天国。


  首先是军事形势急剧逆转。在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是进攻敌人的。到天京事变後,敌人从东西两线分投反扑。西线湘军攻陷了武昌、汉阳,进犯九江。东线江南大营从丹阳一路反扑,再围天京。太平天国被迫从战略进攻转而为战略防御。後来虽在打通天京北岸交通和保卫庐州,取得浦口和三河两役的大胜利,庚申十年春,在解天京围之役,打垮了江南大营,并乘胜追击,克复苏南和浙江嘉兴,但辛酉十一年春,会师武、汉,力争长江上游,保卫安庆之役却失败了。安庆既陷,天京屏蔽尽失,天京遂不可守。太平天国自从天京事变後,在军事上,始终没有改变过防御的形势。


  同时,在政治上开始逆转,洪秀全破坏了太平天国的军师负责制,从包含有农民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局,转变而为天王专制独裁的政局。


  总之,天京事变,把太平天国划分为前後两个不同的时期。天京事变前,在决策上,用[1]据简又文译天京见闻录(轶名通讯),见大风半月刊第九十一期,原载北华捷报一八五四年六月廿四日第二〇四号。


  兵上不是没有犯大错误的,如建都天京,孤军北伐等都是大错大误。但由於政治发扬了农民民主,「事事严整」,「民心佩服」,权力高度集中,从而取得革命始终飞跃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到天京事变以後就不同了,洪秀全厉行君主专制,造成了大纲紊乱,人心离散的後果,使政治从权力高度集中变为事权不一,军事从进攻转为防御。所以这一场天京事变,是太平一国兴亡的转捩点,是太平天国的致命伤,从此以後,太平天国就从兴隆昌盛转向衰败,以迄於灭亡。


  

六 中外反动势力在反对太平天国中的结合


  太平天国没有天京事变,清朝就不可能反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者也不敢触犯它。中外反革命联合起来向太平天国进攻,那是经过天京事变走下坡路之後的事。


  在革命的扫荡中,清朝常备军绿营已经腐朽不可用,八旗更不消说了。原有的当权人物,从皇帝起以至军机大臣、大学士、驻防将军、各省总督、巡抚等,都不能成为反农民革命的团结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曾国藩和他的湘军。


  曾国藩在清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年)出生於湖南湘乡县荷塘都的一个小地主家庭。清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年)散馆,授职检讨。他要封当时封建统治因循怠玩的政治振作一番,从散馆後第二年起,就以朱子全书做日课,向朱熹学习。他继承孔子提出的「礼」,要「兴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以礼」。他尽力叫嚣董仲舒宣传的「三纲」,「是地维所赖以立,天柱所赖以尊」。他是从孔子、董仲舒、朱熹一脉相传下来的门徒,汇集了他的先师们的反革命技俩,成为中国近代最凶狠的反革命巨魁。所以道光帝旻宁看中了他,从翰要院散馆,不过九年,就七迁升到礼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一身而兼中央六部的几个要职。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清咸丰二年)十二月,曾国藩因母死在家乡守制,接到清廷任命他帮同巡抚办理本省团练的命令。他覆奏清廷说,办团练要捐集练费,是一件滋扰的事,而绿营见敌就溃逃,现在急务,只有改弦更张,另建新军。於是他就在湖南编练了一支反革命军队,叫做湘军。


  曾国藩用封建宗法关系和乡土观念来组织他的军队。将领主要是湘乡人,都是一些顽固的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的农民。他定的湘军营制,以营为单位,士兵由营官自己招收,饷由营官发给。营官在营一天,这一营就存在一天,营官战死或不干了,这一营就解散,使士兵只知服从营官,整个湘军只知服从曾国藩一人,造成一种极浓重的封建隶属关系,结成反革命死党。曾国藩又定出一种叫做「辨等明威」的军礼,把尊卑上下的封建等级礼教贯串到营制里去。他训练军队,重在思想性的教训,而不在技术性的教练。他把训又分为训营规、训家规两种,而以训家规即三纲五常的伦理居於首要。他的军歌唱道:「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把礼教放在法、令之上,用一副无形的镣铐套在兵士的身上,来驱使他们为抗拒革命而卖命。这样,用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尊卑上下的封建等级,同乡共井的乡土观念,把湘军从头到脚武装起来,成为当时一支反革命最凶狠的新武力,而追溯中国近代军伐的形成,便是从这个反革命军队起源的。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清咸丰四年)正月,曾国藩带领湘军水陆师自衡阳出发,他散发一篇反革命檄文,首先捏造什么「粤匪自处於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接着,狂叫由於革命,「农不能自耕以纳赋」,「商不能自贾以取息」,「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他还叫嚣会么「粤匪焚郴州之学宫,


  毁宣圣对之木主,……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斯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他惊呼嚎叫会么「名教之奇变」来唤起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用地方观念和神佛信仰欺骗长江流域群众和落後农民,鼓动他们起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三月,兴太平军在湘潭发生遭遇战,打败太平军,六月,攻占岳州,九月,攻占武昌、汉阳,从此兴太平天国在长江上游展开激烈的战斗。这时候,实际上已经担负起对抗太平天国的主要任务。但当时清朝皇帝和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地主之间是有矛盾的。当曾国藩攻陷武昌的奏报到北京,咸丰帝奕詝大喜,对军机大臣们说:「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汉军机祁囗藻献媚说:「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奕詝被他提醒,默然变色,从此坚守惯例,不敢重用曾国藩,专指望托明阿、德兴阿(江北大营钦差大臣)、和春(江南大营钦差大臣)等满洲将领,和绿营将领向荣(江南大营钦差大臣)等人来维持那迫近灭亡的清皇朝。到庚申十年(清咸丰十年,一八六〇年)四月,江北大营早已经屡次被打垮,这时候,江南大营又全部被粉碎,奕詝不得已始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并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授以重任。到奕詝死後,那拉氏(西太后)执政,更进一步重用曾国藩,任命他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即制。於是在太平天国政权所在地的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以及双方争夺的地区江西,曾国藩负起了和太平天国作战的全部责任,湘军成为太平天国的死敌。


  壬戌十二年(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春,曾国藩又命令门生李鸿章回合肥招募,仿照湘军营制编成另一枝反革命军队,叫做淮军。淮军编成後,曾国藩派去救上海,实行和资本主义外国军队的直接合作。


  清朝政府通过湘军、淮军而团结了中小地主的势力,并通过他们建立了和资本主义外国的密切合作。


  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之後,当时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很清楚地看出:太平天国反对强加於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是一个比它们「一向想像的还要可怕的团体」,是它们要想在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的「障碍」。但是,它们看到了太平天国蓬蓬勃勃的革命势力,不敢轻举妄动,而当时对清政府的勾结又还没有成熟,因此,便一面宣布虚伪的「中立」,一面暗中把成千成万门的洋铁炮,源源接济清政府,装备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对抗太平天国。


  到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七月,外国侵略者所渴望的唯一可以阻止太平天国胜利的天京事变不幸爆发了,太平天国开始走向下坡路。於是英、法两国就向清政府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军占广州,并由大沽进兵天津、北京,逼使清政府於戊午八年(清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年)五月,签订天津条约,於庚申十年(清咸丰十年,一八六○年)秋天,再签订北京条约,批准天津条约。从此英、法、美抛掉所谓「中立」的假面具,公开和清政府联合进攻太平天国。


  资本主义侵略国家和清政府之所以双方都感到有合作的必要是因为:前者必须在消灭太平天国後,才能确实得到清政府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益,後者则已看清楚向外国侵略者妥协并不致损害自己的统治地位,比较起来,最可怕的还是农民革命。


  在中外反革命势力结合起来的时候,太平天国给它们的联合进攻以迎头痛击,不屈不挠,一直英勇战斗到底,表现了伟大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英雄气概,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任务。


  

七 后期艰苦卓绝的战斗


  太平天国爆发天京事变,给革命以致命的伤害,迫使在东西两线的进攻不得不改变为防御,使敌人得到反扑的机会,革命形势急剧地逆转。其后,中外反革命势力又联合起来向太平天国进攻。在这一次又一次极度险恶的风涛里面,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为扭转危局,推进革命,进行了长期艰甘卓绝的战斗。


  天京事变起於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七月。在西线,这年十一月,武昌、汉阳就因为粮尽援绝被迫撤退,曾国藩湘军水陆师立即长驱直犯,兵临九江城下。在东线,清江南大营卷土重来,於丁巳七年(一八五七年)六月,攻陷江苏句容,十一月,攻陷镇江,十二月,就进犯到了天京,宽掘长濠,坚筑高垒,连营百余里,四面合围。曾国藩估计天京就要在这年冬天被江南大营攻陷。到戊午八年(一八五八年)三月,石达开放弃百战经营的江西,曾国藩又叫嚣说:太平天国「不患今岁不平」。四月,九江失陷,西线敌人就进攻庐州和安庆。曾国藩更加以为太平天国「尤极穷蹙」,满以为「计日可平」。当时形势的险恶,到了何等危急的地步!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担负起力挽狂澜的重任,把长江北岸清朝统治区内,因年荒粮尽的广大饥民编为军队,使实力受到严重损失的太平军得到新的补充。又积极联络在淮河流域起义的捻军,封捻军首领张洛行为征北主将,争取捻军在太平天国的旗帜下共同战斗。


  当时摆在太平天国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解救天京的围困。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攻势防御,在西击败湘军,保住安庆,控制安徽;在东线消灭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在杰出军事家陈玉成和李秀成的指挥下,戊千八年八月,先发动浦口战役,攻破江北大营,打通天京北岸的交通。十月,挥军西上,在庐州三河镇残灭来犯的曾国藩湘军里面一枝最凶狠的李继宝部队。由於取得了这两役有决定性的胜利,才扭转了天京事变後濒临覆亡的形势,粉碎了敌人攻取天京的企图,从而稳定了太平天国後半期的战局。


  己未九年(一八五九年)十二月廿二日,浦口江边营垒、隘卡尽被江南大营攻陷,第二天,保卫天京兴北岸及水上交通的九洑洲要塞又失陷,天京再被合围,「困如铁桶一般」。庚申十年(一八六〇年)二月,太平天国定计先以轻兵袭破江南大营的饷源杭州,迫使江南大营调动精兵去救,然后迅速回师,在安徽建平集中大军,三月二十六日(夏历闰三月十五日),一战而粉碎了江南大营,天京解围。这一役,用的就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战略,也是太平天国的一个传统的战略,而这一役连用得更精妙,充分表现出军事艺术的杰出才能,就是反革命头子曾国藩也不得不承认为太平天国「得意笔」。这是农民起义战史上一个杰作。


  天京既解围,天王登朝庆祝大胜利,并诏群臣议进取良策,决定先东进、後西上的战略。於是乘胜东进,四月十六日(夏历四月初六日)克常州。二十三日(夏历四月十三日)克苏州。五月初六日(夏历四月二十六日)克浙江嘉兴。於是以苏州为省会建立起苏福省,建设成天京的东南屏障和物资供应基地。正如幼主所说的:「富庶之区首苏福,陪辅京都军用丰」[二]。这是太平天国後期取得辉煌胜利的一年。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地在长江下游,要保卫天京,必须虎踞上游武昌、九江、安庆三重镇。自天京事变後,武昌先失,九江继陷,天京最後一道屏蔽只有安庆。太平天国守得住安庆,在军事上可以阻挡敌人东下进攻天京,在政治上可以保卫基层政权最巩固的安徽地区,在经济上可以保卫江南、江北产粮区的生产,使天京得到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干王洪仁玕借用古人把长江比作长蛇,湖北为头,安徽为腰,江南为尾,说:「今湖北未得,倘安徽有失,则蛇中既折,其尾虽生不久」,形像地指出了安徽那时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太平天国的存亡。所以,东征告一段落,西上的战斗任务即紧接上了日程。西上的目标,是上取湖北,在战略上是力争上游,取得胜利,以粉碎湘军对安庆的围攻。


  庚申十年冬,太平天国以英王陈玉成统北路军,从皖北进蕲、黄,以李秀成统南路军,从皖南进江西,会师武昌,合取湖北。北路军於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二月,攻克湖北黄州,时武昌空虚,闻太平军将到,城中已发生混乱,唾手可得。那时候,英国海军提督何伯(J.Hope)带船队到汉口,出来干涉,陈玉成有了顾虑,他把进攻武昌的军队,改向麻城、德安一带进军。到了三月,又把精兵调回下游去救安庆。南路军也於辛酉十一年四月底进入湖北,克复了大冶、鄂城、通城、通山、兴郭、咸宁、嘉鱼、蒲圻等州县,再进则武昌动摇,敌人也要被迫撤退安庆的围师。而李秀成却从湖北退兵,经江西入取浙江。当南路军到了江西还未进入湖北时,曾国藩在写给他的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里,暴露出他围攻安庆形势的险恶。他说太平天国这一次「救安庆,取势乃在千里以外,如湖北则破黄州,破德安,破孝感,破随州、云梦、黄梅、蕲州等属,江西则破吉安,破瑞州、吉水、新淦、永丰等属,皆所以分兵力,丞肆以疲我,多方以误我」,惊叹太平天国「之善於用兵,似较昔年更狡、更悍」。他虽然厚着脸皮说什么「吾但求力破安庆一关,此外皆不遽与之争得失」,实际上他已被迫处於被动地位,摇动了他对安庆的围攻。如果当日北路军於三月攻取武昌,或南路军於六月兵临武昌城下,他围攻安庆的军队就必定要撤走。後来李秀成被俘,他的机要秘书赵烈文与李秀成谈话,说南路军到了湖北南部,「更进则武昌动摇,皖围撤矣」的话,正是吐露出他的实情。可是,陈玉成、李秀成都竟功亏一筹,没有进行到底,遂致良谋硕算,付之东流。这年七月二十六日(夏历八月初一日),安庆就给敌人攻陷。从此敌人以安庆为大本营,「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向天京进攻。南路军於八月入浙,虽收复浙江,却补救不了安庆的失陷。北路军於安庆失陷後,退驻庐州,旋向西北远征,陈玉成孤军留在庐州,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四月,突围走到寿州被俘,壮烈牺牲。长江以北,失了这一枝大军的支持,保卫天京便困难了。


  当庚申十年夏克复苏州、嘉兴後,太平天国即向上海进军。那时候,英、法侵略联军和清政府的战事尚未结束,已经由一此地主、官僚、贾办雇佣美国流氓华尔(F.T.Ward)为着抗拒太平天国而组成一枝洋枪队。但这枝武装的流氓队挡不住太平军向上海推进。到七月,太平军进抵上海时,英、法侵略军便起来抗拒。这一役,太平军因嘉兴方面战事告急,没有交兵就撤退。


  在太平天国进军上海後两个月,清政府向英、法侵略者屈服,签订了卖国的北京条约,批准了天津条约。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双方都感到有合作的必要。到辛酉十一年十一月,太平天国於攻克杭州後,分兵五路向上海大举进攻的时候,以英国为首的外国侵略者,就由英国海军提督何伯、陆军提督士迪佛立(StaveIey)指挥的英国军队,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Protet)指挥的法国军队,和美国流氓华尔指挥的洋枪队联合起来,叫嚣要为「肃清上海周围三十英里的地区」而战。这时候,清政府已确定了和外国军事合作的方针,以曾国藩为首的反动势力赶紧配合外国侵略者的军事行动。他一面派李鸿章率领新成立的淮军乘赶到安庆迎接的英商轮船去上海,一面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从安庆出动向天京进犯,同时,又派左宗棠率领湘军从衢州进攻浙江。中国的和国际的反动势力结合起来从事大规模军事行动以反封中国人民。英、法、美供给清朝军队以军械、弹药。英、法、美各国军官得到本国政府正式许可投入清军,进行清军的训练工作。


  壬戌十二年(一八六二年)春,太平军把外国侵略者从太仓州、嘉定、南翔、奉贤、青浦、宝山一路扫荡。在奉贤南桥镇击毙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在青浦生擒常胜军副管带法尔思德(E.Forrester),把英国陆军提督士迪佛立率领的英、法侵略军围在嘉定城。士迪佛立焚城窜走上海,不敢应战。而曾国荃的湘军却正在这个时候,赶急进犯到了天京,洪秀全一日下三道诏令,把进攻上海的大军撤退回救天京。


  大军回到苏福省,开了两次军事会议,集议全局,向天王奏陈湘军有水师运输子药物资,难与争锋,建议将苏福省粮食军火运回天京,广为积贮,用固守以制敌策,使敌顿兵坚城,待两年後,师老力疲,形见势绌,然後一举把它消灭。洪秀全不从,严命立即遵诏,并把在浙江汤溪前线抗击左宗棠湘军进犯的侍王李世贤军队也调回天京作战。九月,东线大军西上,向逼扎雨花台的湘军猛攻。在战事後十一天,曾国藩就看出太平军以十万之众,每日须食米千石,没有大舟运粮,「何能持久」。自己只要守得住江滨通水师粮运的道路,太平军就「自必溃而之他」。後来猛攻四十多天,攻势的激烈,虽然曾经使曾国藩「心已用烂,胆已敬惊碎」],但竟因运输困难,军队「未带冬衣」,「兵又无粮」,攻打不下,果不出这个反革命头子所料。


  由於苏、浙大军西调回天京作战,中外反动势力就乘机在东线向太平天国发动风狂的进攻。在江苏方面,先由美国流氓华尔带领,华尔被击毙後,由英国军官戈登(C.G.Gordon)带领的常胜军协助李鸿章淮军以上海为基地,向苏州进攻。在浙江方面,以英国海军总兵呟乐德克(R.Dew)组织的常安军、定胜军,法国海军参将勒伯勒东(A.E.LeBrethondeCaligny)、宁波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ProsperGiquel)组织的常捷军协助左宗棠湘军向浙江进攻。这样,太平天国就陷於两面作战的泥坑之中。


  攻打湘军营垒不下,十月,天王采用进北攻进战略,命李秀成率大军渡江,向上游进攻,迫使曾国藩撤退进犯天京的湘军以救上游。又命李世贤率军攻金柱关,通宁国、太平粮道,以接济天京。李世贤力战皖南,没有奏功,而汤溪於癸开十三年正月失陷,浙东金华、绍兴等地全部被迫撤退。李秀成率领的大军进到皖北,给饥饿所困,死丧了几万人,从六安州狼狈归。五月回到天京,而敌人已攻陷太仓州、昆山,就要向苏州进攻了。


  八月,敌人攻陷浙江富阳城,来犯馀杭,进逼杭州。十月,苏州失陷。这时候,由於中外反革命军队把太平天国区域抢光、烧光,彻底破坏了生产,造成安徽、江苏、浙江广大地区「男妇逃避,烟火断绝,耕者无颗料之收,相率废业」,其中如「徽、池、宁国等属,黄茅白骨,或竟日不逢一人」的情况。尤其严重的是「南京附近三百里之地区,全部被蹂躏为荒野地,不能生产,渺无居民,复变回远古未开辟的荒地。……其米粮所出产之地尽成荒墟焦土」。在这种情况下,使太平天国军队「行无民之境,犹鱼行无水之地」,太平天国政权「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而「沿江三千里,名城要隘」,已为敌有,「浙东列郡,苏、松各属」,又先後失陷,「凡山川筋脉之地,米粮百产之源」,太平天国全部丧失。


  天京已不可能再守,当时太平天国唯一的救亡良策,只有放弃天京,取道皖南,入江西,绕湖北,与攻克陕西汉中的西北远征军会合,踞西北,以图中原。白聚文(一译白齐文,H.A.Burgevine)曾向李秀成建议:「最好放弃苏州和南京,集中太平军力量攻打北方」。呤唎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军事行动,这就是放弃所有容易受到威胁的地方退往内地,因为英军无法到内地去和他们作战,清军也无法在内地阻遏他们的军事行动,制止他们增添兵力,阻碍他们未来的发展」。苏州失守後,李秀成就回京奏请洪秀全执行这个救亡战略。洪秀全断然拒绝,硬要死守天京,把突破危亡形势转向有利地区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最後机会失掉了。


  甲子十四年(一八六四年)正月,天京被包围。在去年十一月,洪秀全就特命干王洪仁玕出京到丹阳、常州、湖州等地去催兵解围。各处军队因天京无粮都不应命。而天京这样大的城池祇留一万人防守,也还在缺粮。二月,杭州失守。这时候,苏、浙两省从城池撤出的军队都因缺乏粮食,不可能在当地继续作战,高喊「与其饿死江南,不如战死江西」的口号,冲到江西去。三月下旬,奉诏急救天京的西北远征军从陕西赶回到皖北边境,也因苏、皖地区遍地饿荒,被迫停留,无法抵达天京。四月,天王洪秀全因病逝世。六月,天京遂在激战中陷落,太平天国中央政权倾覆。


  天京陷落後,太平天国革命,由长江两岸太平军及苗民、回民起义军肩负起来,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在长江以南的军队,由侍王李世贤领导,转战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乙好十五年十二月(一八六六年二月),在广东嘉应州壮烈牺牲。在长江以北,由杰出名将遵王赖文光用太平军编制改编安徽蒙、毫起义的捻军,成为一枝崭新的太平天国後期的新军,纵横於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直隶八省。丙寅十六年(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九月,在河南分为两路,赖文光统率东路军留在中原地区作战,以梁王张宗禹统率西路军入西北,连结陕甘回民起义军。这一枝军队,把历代农民战争流动性作战的战术,高度地发展为一种游击性运动战,以无敌的威势,在曹州杀死凶暴昭著的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在钟祥俘虏淮军大将郭松林,在西安歼灭清陕西巡抚刘蓉部湘军於霸桥十字坡,在安陆打垮淮军名将刘铭传,在蕲水杀死湘军大将彭毓橘,威震清京,使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班反革命大头子疲於奔命。但由於不能解决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矛盾,竟为敌人用书河圈地兜围战略所制。丁荣十七年(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十二月,东路军先在山东寿光县弥河覆败。戊辰十八年(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七月,西路军也在山东从


  骇河覆败。己巳十九年(清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四月,留在陕西的西路军袁大斜部队,最後在保安县老岩窑全部牺牲。


  在太平军覆没後,清朝统治者才得把兵力调去西南和西北镇压各族人民起义军。一八七二年(清同治十一年),贵州苗民起义军被镇压。明年,陕甘回民起义军被镇压。又明年,云南回民起义军也被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至此结束。


  

八 太平天国革命永垂不朽 (因字数限制略)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



回复关键词“旧文搜索”,可搜索、浏览往期文章。



学术与社会(周刊)

In libris libertas!

订阅号名称:Academia-Society

意见反馈邮箱:koolbird@163.com

小编微信:silentsinger28

读者QQ群:39226213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