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廖月娥:愿每位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廖月娥 中国文明网 2018-11-22

廖月娥,1963年4月生,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新合村桐冲组村民。全国道德模范,2013年5月荣登“中国好人榜”。30多年来,廖月娥先后将5名无亲无故的残疾、孤寡老人接到家中赡养,用心用情照顾他们直至终老。2014年,在当地支持下,廖月娥敬老院建成,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了敬老孝老的队伍中。

我叫廖月娥,1963年出生于长沙市坪塘街道的一个小山村里。在我8个月大的时候,我的养父母将我抱养回家。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我渐渐长大成人。养父母时常教导我,做人要心存善心、多积善德。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初中时,家里经济水平开始走下坡路,读完初中,我就直接留在家中务农了。1982年,我结婚了,因为养父母膝下无子,我丈夫便“倒插门”进来,和我一起照顾老人,我也将公公婆婆当作亲生父母来伺候。

2013年7月,廖月娥和丈夫。图片由长沙文明网提供

  婚后第二年,我记得当时我刚坐完月子,养父母告诉我,村里有个五保老人叫廖兴红,孤苦伶仃,希望我有余力也多照顾照顾他。我和丈夫商议了一下,直接把廖兴红老人接到了家里。一些姐妹们说我傻、自找麻烦,我却不这么认为。老人家实在可怜,不管他,我舍不下这个心。多一个老人,无非就是多双筷子,也让我们的父母多了个伴。

  那时候我们夫妻俩年轻,有的是力气。白天,我照料完五位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就下地干活,丈夫则每天骑着摩托车帮人拉活。那个时候,我们的收入只能保证每个月全家老小吃饱穿暖,到了年底,家里也没有结余。

2013年7月,廖月娥(中)和家中的老人们。图片由长沙文明网提供

  1986年,我把住在我家对面的任国华接到了我家。他26岁便瘫痪在床,家中无人照顾。每天除了负责他的一日三餐,我和丈夫轮流帮他换药、擦身,一直坚持了16年,直到2002年,任国华因病去世。记得任国华离世前曾对我说:“月娥,你的恩情今生我难以报答,来生我做牛做马来还。”我听了这话泪如雨下。其实我们做这些不求回报,只是内心始终有个信念,想照顾好他们。

  从1983年到2014年,在这30多年里,我和家人先后照顾了五位无亲无故的孤寡老人和残疾老人。丈夫和孩子们都很支持我,我们一起忙活、付出,让这五位老人都幸福地安度晚年。

2013年5月,廖月娥在田里插秧。图片由长沙文明网提供

  2005年,湖南省取消农业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村里有了通往城里的大巴,道路也加宽了。我的两个儿子参军入伍,丈夫成了村里小组的组长,我则负责妇联工作,帮忙调解纠纷。村里出现不孝敬老人的事情,我都会上门劝说,大家也都很支持我、信服我。

  2013年我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受到习总书记接见。我当时站在第二排第四个,看着习总书记走过来和大家一一握手,心激动得快要跳出来。我书读得不多,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有一天也能站在国家最高的荣誉殿堂,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好人有好报,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关爱老人的信念。

  从北京回来后,家乡记者问我有什么心愿想要实现。我说,我的心愿是在村里建一所敬老院。

干净整洁的“廖月娥敬老院”(2016年7月拍摄)。图片由长沙文明网提供

  说起这个心愿,还真不是我一时兴起。在照顾第一个孤寡老人廖兴红时,我就有这个想法。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村里曾有一所敬老院,但是条件设施太差,只有几位老人居住。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农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去了大城市打拼,留下老人守着一方乡土,光我们村就有几百位老人留守家中。怎么办?不能仅仅指望几个“廖月娥”。我希望能对原来的敬老院进行“改造”,使用起来,让村里每位老人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在政府的支持下,2014年,一所新的敬老院在坪塘街道敬老院原址落成了。区里将其命名为“廖月娥敬老院”,并让我担任该院的荣誉院长。现在,“廖月娥敬老院”已成为集托管、照护、颐养、康复、膳食等为一体的老年人养护中心。近年来,政府每个月都会给院内老人每人补贴710元,还有不少爱心人士捐赠物资,敬老院已成为100多位老人的“养老胜地”。

2018年中秋节,廖月娥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准备了家宴。长沙文明网记者龙莉 摄

  回想过去40年,我亲眼目睹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们的腰包变鼓了,农村里老人们的生活也有了保障。40年前,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要模式是“养儿防老”,很多人将幸福晚年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如今,养老力量更加多元化,社会各界都在为之增砖添瓦。我也有了更大的责任,那就是将“廖月娥敬老院”推广出去,打响这个“金字招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廖月娥敬老院”不是终点,而是我的另一个起点,我要用孝心带动更多人关注并加入到敬老孝老队伍中来!(廖月娥口述 龙莉整理)


■ 林秀贞:“生正逢时” 喜看农村40年变化

■ “蓝盔勇士”李庆昆:坚守大国军人的和平使命

■ 老教师黄厚喻: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查看更多 心声 文章  请点击 阅读原文 


审核:姚杰 王晓宁

责编:张青玲 王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