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名家讲故事 | 边发吉:杂技精神杂技梦

他将文化内涵糅入杂技,创造了杂技的新型展现模式;他是中国杂技最高奖项“金菊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让中国杂技走向了世界。

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对话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


边发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清宫乐韵》《梦幻西游》《流星》《轻蹬技》《圣坛祭》《百鸟衣》等。  

毛遂自荐 我将爱好变成了终身事业

我出生于河北肃宁农村,那时候我们那边连电都没有,更甭提看电影、电视了,于是看杂技成为了我获取快乐的唯一途径。我们老家有个“画眉张”杂技班,我经常去看他们的演出,什么钢丝上骑单轮车啊、顶缸啊、变魔术啊,这些节目我都经常看。

如果说能把爱好变成事业,对很多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那么1970年的秋天,就是我梦想成真的日子。

记得那天我正在地里劳动,家里人跑过来跟我说肃宁县杂技团正在招人,我扔下工具就跑过去应试了。因为父亲喜欢拉京胡,平时耳濡目染,杂技团负责招录的老师看我乐感不错,就录取了我。从那天开始,我正式成了肃宁县杂技团的乐队演奏师。

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被调到了河北省杂技团,从事乐队伴奏工作。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看杂技的观众越来越少,杂技团连年亏损,已经到了濒临解散的边缘。我太爱杂技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剧团走向没落,我就跟团里说:“我要当团长,我不要国家一分钱,每年还给国家交70万。”要知道当时全团人的工资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所以很多人都反对我这么做。而且我当时只是一名乐队伴奏员,没练过一天的杂技,我能否当团长,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最大的反对声音就是“边发吉不懂杂技”。面对质疑,我认为自己并不是门外汉,因为我相信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杂技之间是有共同的东西,我能当好伴奏员,也一定可以搞好杂技。

继承创新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杂技艺术

我认为艺术这行,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是搞不好的。童年的时候,受父亲影响,我读了很多的诗词书籍。古风雅韵的长期浸润,为我后来将传统文化融入杂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接手了团长的工作之后,对于杂技团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河北省虽然是中国杂技之乡,但从未在国际上摘金夺银。我希望能创作出具有国际水平的节目,去角逐世界杂技最高奖。这就需要节目既有极高的难度,同时节目中要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也给我们杂技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杂技演员只要完成规定动作就可以了,但是从现在开始,所有的演员必须会听音乐,要理解音乐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节目,进而进行完美地演绎。

1994年1月,我带领团队参加了杂技的世界顶级赛事——法国巴黎明日世界杂技节,我们的节目《清宫乐韵》一举摘得了大赛的金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我们的成功,让世界观众欣赏到了中国杂技之美。

过去有人说,杂技就是“以人架物”,完成常人所不能完成的超常动作。今天,我们把它颠覆了。我们杂技不但有情趣、有情节,还能完整的表达一个故事,这是杂技的一个大飞跃。

以杂技为核,融和其他艺术形式,经过多种尝试,我们又成功举办了“故乡”“天缘”等大型杂技主题晚会,《黄粱梦》《狼牙山》《长剑歌》等精品戏曲节目接连出台。

建造场馆 助推吴桥杂技节走向国际

在河北省吴桥县,有这样的民谣:“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艺儿,人人有一手。”这说明杂技是非常深入人心的。这么好的艺术,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喜爱杂技、了解杂技。

我们在河北省体育馆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闭幕的时候,领导要求我们要把吴桥杂技节真正办成国际性的艺术节,于是建造一所专门举办杂技节的场所势在必行。河北省艺术中心就是为了吴桥国际杂技节量身打造的。记得那时候我几乎每天24小时地呆在工地,盯着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进程,怕出危险,又怕弄不好。

1999年,河北省艺术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同年,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艺术节庆活动。直到今天,吴桥杂技节依然在这里举行,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安慰。   

创造佳品 是我一生的追求

说到这些年在国外的演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德国比勒费尔德的演出。为了欢迎中国马戏团的到来,他们给我们特意准备了一场烟火晚会。两个小时的烟火表演,满天飞花非常漂亮。那是令我一生值得骄傲和难忘的美好时光。我记得演出开场,全场播放《歌唱祖国》这首曲子,当时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与杂技打交道的时间越长,我越感觉到杂技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在杂技的一抛一接表演过程中,演员之间为什么能敢把命交到对方的手里?后来我想明白,原来杂技人都有着敢于挑战、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这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而这些精神正是让我热爱杂技,并为之痴迷一生的灵魂。我想也正是因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艺术门类消亡,可杂技在历经3600年依然存在,并将越走越辉煌。


往期节目


拉苏荣:长调人生


叶辛:书写辛苦书写甜


杨飞云:情到深处画意浓

☟☟☟点击 阅读原文 收看本期完整节目


审核:邓植尹 胡杨

责编:杨学静 王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