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家40年 | 一辆自行车:40年前代步 40年后健身

在我小时候,谁家要有辆自行车,那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如果还是“飞鸽”“永久”“凤凰”这些品牌的话,那更是值得骄傲了。那时的自行车是每个家庭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上班下班、走亲访友、买菜逛街都少不了。“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也成了当时很多人结婚彩礼的必需品。在那个凭票购车的年代,人们常常为了搞到一张自行车票绞尽脑汁,我家40年的故事就要从一辆自行车说起。

讲述人:杨保红,女,45岁,社区工作者;

记录人:王帅,男,23岁,讲述人之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家里终于买了一辆凤凰牌的“二八式”自行车,黑色的车身、高高的车架、粗壮的轮毂、红色的尾灯,金灿灿的凤凰车标镶嵌在车架子上格外显眼。这可是全家的宝贝,和当时所有拥有自行车的家庭一样,我妈也用毛线给自行车钩织了车把和车座套。每次我爸骑车外出回来,第一件事必定是把车子擦得干干净净。只要车停在家,我就会用脚蹬一蹬踏脚板,让车轮原地转起来,听一听链条转动的声音,想象一下自己骑着这辆车驰骋的场景,还时不时地按一下车铃,让清脆的铃声充满整个房间,那“叮铃叮铃”的声音真是太好听了。每到周末,爸爸就会骑着车带着我和妈妈出去玩,我坐在前面的横梁上,妈妈坐在后座上,一家人有说有笑,别提多开心和幸福了。

  拥有一辆自己的儿童自行车也是我那时最大的梦想,每次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心里就特别羡慕。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没有闲钱买这种“奢侈的玩具”,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只好向朋友家借了一辆儿童车满足我的愿望。

2008年秋收,杨保红骑着自行车到田里掰玉米。图片拍摄于河北肃宁,讲述人提供

  上了初中,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因为妈妈买了新的自行车,就把原来那辆黑色的“红旗”牌自行车给了我。这辆车伴随着我风里雨里阳光里,走过了快三年的时光。骑着这辆自行车,我和同学去过龙庆峡、八达岭,还骑着去过当时路况非常不好的松山。虽然这是一辆“二手车”,但我依然对它十分宝贝,下雨一定要放进车棚里,有泥一定要擦干净。可惜,在初三的时候,这辆车被贼“借”走了,一去不返。在那个雨夜,我冒雨在延庆城区找了三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懊悔为什么粗心大意把车弄丢了。泪水混着雨水流淌,有丢车后怕家长责骂的担忧,更有丢失爱车的心疼。因为这件事,我伤心了很久,虽说家长没有责骂我,很快又给我买了一辆新的“飞鸽”自行车,但是我对第一辆车的感情依然是最深的。

  参加工作后,我常年在北京延庆和市区间奔波,公交、地铁、出租车成了我的主要交通工具。结婚后小日子越过越好,后来我们家还买了小汽车,自行车的利用率越来越低,逐渐淡出了我的日常生活。

  2012年初的一个意外惊喜,让自行车又重新回到我的生活。当时,我在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工作,年初单位的一次年会上,我意外的抽到了一份奖品——一辆山地车。随着近几年骑游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在业余时间利用骑自行车进行体育锻炼,自行车骑游成了当下最时髦的健身方式。适逢当时延庆县正在打造“中国第一骑游县”,青山绿水的延庆正在以更美的风景、更优良的骑游路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骑游爱好者。有了这辆山地车,我也加入了这场健身大潮中,配置了头盔、骑行服、眼镜等装备,每天下班坚持骑行锻炼,每周末参与骑游活动,既锻炼了身体也愉悦了身心。

  随着骑游的经历越来越丰富,我加入了延庆自行车俱乐部,逐渐从一名骑游爱好者转变为一名半专业的竞技型车手,经常参加京津冀组织的一些竞技比赛。随着专业水准不断提高,普通山地车已经很难满足我的要求,我又自己配备了更为专业的山地车和竞技公路车。装备越来越专业,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虽然参加比赛从来没有取得过好成绩,但是对这项运动我却是越来越喜爱。家里的一双儿女从小受我熏陶,也早早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孩子们的自行车也是换了又换,到现在,家里的自行车已经达到7辆之多,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和儿童车堆满了家里的储物间和小院子,羡慕别人家有自行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从家里买的第一辆凤凰“二八式”,到我的红旗、飞鸽车,再到专业的山地车、公路车。40年间,我家的自行车不断更新着,级别是越来越高,功能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以前重要的交通工具变成了现在的健身工具。自行车见证这个时代的变迁,也见证着我们生活的变化,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印记。(北京市朝阳区文明网供稿)

【记录人的话】

改革开放40年,母亲从孩童步入了中年,自行车从曾经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变成了母亲的一项业余爱好。母亲总是感叹,她们这代人算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如今,母亲口中那辆凤凰牌“二八式”自行车早已不知去向,而这张老照片,为母亲留下了那个年代甜蜜的记忆,也为时代的快速发展做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相关文章

■ 一口水井:40年前是生计必需 40年后是最美风景

■ 一口老吊子:40年前煨出美味,40年后盛满幸福

■ 一碗馓饭:40年前充饥 40年后尝鲜



审核:邓植尹 王晓宁

责编:胡杨 王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