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0人对话40年 | 黄巧灵:用中国文化讲中国故事

这是一家连续九届获评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的民营企业;

这是一家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茁壮成长的上市公司。


中国文明网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系列访谈节目《40人对话40年》

本期对话

宋城演艺董事长 黄巧灵

宋城演艺董事长黄巧灵接受《40人对话40年》栏目专访。中国文明网  段琳玉摄

【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   者:如果我们把文化企业比作一杯饮品,给您三个选项,咖啡、茶、白水,您觉得应该是什么?

黄巧灵:我觉得如果三个要我选择的话,我毫无疑问地会选择白水。

记   者:白水?

黄巧灵:对。因为白水它是天地之精华。我觉得文化企业要给大家创作的作品就是要成为人们不可缺失的精神文化的产品,它是透明的,是必需的。

记   者:我们知道宋城演艺是一家民营的文化企业,同时连续九届获得了全国文化企业30强这样的称号。《宋城千古情》一场演出最多有多少观众?

黄巧灵:我们今年的暑期,其中有15天,一天演出18场,一天看演出的人有76000人。

记   者:18场76000人。您觉得这个意味着什么?

黄巧灵: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巨大的。

记   者:这个对于咱们宋城演艺来说是不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黄巧灵:是。宋城演艺就是靠我们,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就是为社会创造喜闻乐见的作品,这是我们的一个责任。

记   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您在做什么?

黄巧灵:40年前,这个时间我应该是在部队。

记   者:在部队?

黄巧灵:对。

记   者:我们来看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您熟悉吗?

1977年黄巧灵被评为济南军区“学雷锋标兵”并在全军作巡回报告时,《解放军报》刊发的新闻图片。图片由嘉宾提供

黄巧灵:你看这个头发也跟我现在差不多。唯一不一样的是我当时拿着《毛泽东选集》,这是当时我被评为济南军区“学雷锋标兵”。

记   者: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被评为了全军区的“学雷锋标兵”?

黄巧灵:当时部队上都在学雷锋,我表现比较积极,是我们那一批新兵里最早入党的,还经常写点东西,代表我们新兵连去演讲。有一天我在山东济宁,写了一篇话剧给当地群艺馆投了稿。

记   者:那个时候您就开始创作话剧了。

黄巧灵:对。话剧要排练,我是编剧,我要在现场。但部队上又请不了假,我就偷偷摸摸地违反纪律跑去指导。在回来的路上,经过嘉祥县,碰到火车站着火了。

黄巧灵:当时身上的军装提醒我,不管回去受到批评也好,受到处分也好,我应该毫无疑问地去救火。我冲进去以后,首先是切断电源,疏散人群,然后叫外面的人把车子拉走,我用灭火器去扑火,当时身上烧伤了,头发也烧焦了。我回到部队,偷偷摸摸地把皮肤一擦,把军帽一戴,照样去干活了。

记   者: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

黄巧灵:过了15天,救火的事情被部队知道,全军区在查,那天是谁出去过。后来把我查到了,但是,因为我平时表现不错,又做出这样的举动,就把我评为“学雷锋标兵”。

记   者:那个时候是在1977年。现在40年过去了,您觉得雷锋精神在现在来说是不是还有一些别的意义?   

黄巧灵:今天雷锋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一是为人民服务,二是对事业一丝不苟的钉子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的。

记   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黄巧灵:新时代需要雷锋精神吗?要,但是需要创新。  

记   者:宋城演艺是怎么做的?

黄巧灵: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的人民群众,甚至是偏远地区人民群众,我去搞了一个“大篷车”,花了三千多万,14辆车,我们几乎每一年都出去。我们给5个人也演过一场戏,走到大草原也演过,贵州的贫困乡村也演过,像在延安演出就有四万多人来看,少的也有两三个人的,就是一人一台戏。

访谈现场展示的“千古情”系列图书。中国文明网 段琳玉摄

黄巧灵:我们觉得应该把艺术送到边远的贫困地区,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一个戏班子到我们村里来演出,花鼓戏一路走,这个村看完,跟它到那个村,那个村看完再到另一个村。没有那时候的艺术熏陶,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千古情”系列演出,每年三千万的观众,将心比心,我觉得我应该把这种艺术送到边远地区。

记   者:这也是一个知名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黄巧灵:我们觉得在思想上扶贫,在艺术上扶贫,也是践行社会责任。我们的作品必须是接地气的,必须讴歌这个伟大时代,必须给人鼓舞。

记   者:没错,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黄巧灵:对。

记   者:我们说文化自信是更深厚、更基础、更广泛的自信。

黄巧灵:是的。

记   者:2010年,宋城演艺成功上市了,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一路走来宋城演艺顺利吗?

黄巧灵:我创业之初抱着对国家改革开放的憧憬,抱着闯一闯的精神,带着2000块钱,带着部下就到海南岛去了。那个时候真的是非常艰难,带了几十个人,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因为当时还没有旅游这个概念,我们把“天涯海角”承包下来搞旅游。

中国文明网记者展示黄巧灵在海南创业时的暂住证。中国文明网  段琳玉摄

记   者:那时候那么困难?

黄巧灵:非常困难。屋漏偏遭连夜雨,我们度假村都是用木头、竹子盖的,15级台风把它们吹得精光,我的衣服就剩下一件长裤,人都是光着背的……但是我们一直坚信,坚信改革开放政策是好的,国家总是要发展的。

记   者:杭州是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千古情”系列梦开始的地方,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在杭州建一个活的清明上河图?

黄巧灵:杭州非常“美丽”,应该叫“隽永”,是隽永而美丽的城市。我给你讲个例子,就是前年,我跟我们的总裁和宋城演艺代表团去美国百老汇,我们希望学习他们的一些经验。他们觉得我们就是一个普通演艺企业,所以有点怠慢。后来我们就请他们十个人来中国,他们一到上海,一到杭州,直呼不可思议!我们那天刚好是一天10场演出,一天有4.5万人次在看。他们就给同事发视频。他们的同事说:“你确定吗?这就是中国吗?这么美,这么发达是中国吗?”我觉得艺术没有国界,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还要把国际同行请进来,让他们“百闻不如一见”。

记   者:对于怎么讲好中国故事,您有什么探索?

黄巧灵:我觉得我的每一台作品都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虔诚,一种敬畏。中国文化是由许许多多地方文化组成的,我觉得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给了世界一个奇迹。宋城演艺一直用中国文化讲中国故事,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记   者:我们也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您,送给宋城演艺,希望宋城演艺能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书写属于中国的传奇故事。


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访谈视频 ↑↑↑

40人对话40年 往期访谈

■ 孙海平:敢拼才能赢

■ 曲建武:春风化雨引路人

■ 叶聪:深潜英雄的海洋梦


更多访谈节目

请点击中国文明网微信公号菜单栏查看


审核:邓植尹 胡杨

记者:范曼瑜

责编:逯江楠 张玙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