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东湖之滨,坐落着一所朝气蓬勃的高等学府:它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地球科学学科位居亚洲高校第一!它攻坚克难、矢志创新,为“嫦娥五号”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持续助力。这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便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特色鲜明,学科生态系统日渐完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是国家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也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自1952年建校以来,地大一直融入时代发展大潮,积极担当历史使命。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是激励一代代地大人接续奋斗的“地大梦”。学校于2018年提前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奋斗目标,开启了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目前,学校以“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迈向2030”为战略主题,发起了推动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动员令,吹响汇聚海内外办学力量的集结号。

地大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执着地坚守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学校弘扬“严在地大”的校风学风,崇尚“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致力于打造卓越文化,努力构建矢志报国、知行合一的育人文化,追求真理、和谐共生的学科文化,师生为本、严谨求实的管理文化,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创新文化

△“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

图源:新华社

就在不久前,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这其中凝结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地质学教授肖龙及其团队近十年的心血。研制模拟月壤、绘制采样点地质地貌地图,研究使用何种钻探方法取样、采用何种型号钻头……十年磨一剑,终于助力“嫦娥”月面采样成为可能。不仅于此,众所周知的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等大型水利项目也都活跃着地大人勘测、设计和研发的身影。

经过几代地大人的不懈探索,学校围绕学科前沿发展需求,现已构建起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目前,拥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6个湖北省重点学科,其中,“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地球科学学科ESI全球排名第24位位居亚洲高校第一,稳步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追求卓越,注重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依托于扎实的学科基础,地大的科研实力稳步提升、成果显著。

科研立项方面,过去的2019年,学校全年到位科研经费超过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项,受资助直接经费连续5年过亿元;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2项,创人文社科两类项目年度资助新高。科研平台方面,学校注重打造优质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完善合理的梯度建设保障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部级平台18个,省级平台24个。十三五期间共批复省部级以上平台18个,科研平台整体实力与日俱增。科研获奖方面,近十年来,学校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1项。

此外,学校坚持立足湖北和长江经济带,在产学研合作推进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市政府联合组建研究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布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深圳研究院、浙江研究院),建立产学研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一系列“大动作”展现出地大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决心和恒心。

引育并举,培养教研双一流的人才

无论是学科建设的推进,还是科学研究的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付出与支持。地大惜才爱才,引育并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打通培养通道、营造和谐氛围。

学校拥有完善的“地大学者”人才引进与培育体系,覆盖青年优秀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学科骨干人才、学科领军人才和学科杰出人才多个层次。全职岗位不仅享受优厚薪酬、科研扶持、医疗服务和子女入学入托等多项贴心服务,还可购买学校定向开发的教师三期住宅商品房。
在地大这片沃土上,人才安心成长,并以实际行动和荣誉奖励反哺学校发展。2019年至今,学校2位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增28位国家、省部级人才。殷鸿福院士被中国古生物学会授予终身成就荣誉,1位教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1位教授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多位教师获国内外学术奖励。
江城腊梅花开,地大盼你归来。站在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口,学校将继续着力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为实现“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欢迎并期待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地大,共谱新篇!

论坛简介

2020年12月22日,中国地质大学将举办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地大论坛(冬季·云论坛),为海内外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诚邀广大海内外学者关注和参加!

学科领域

学科方向覆盖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等学科。

日程安排

‍‍‍‍‍‍‍‍‍‍‍● 主论坛:2020年12月22日北京时间:9:00-11:00直播平台:微赞平台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分论坛:2020年12月22日北京时间:11:00-17:00会议平台:腾讯会议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各分论坛腾讯会议室信息。

报名流程

有意向报名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于2020年12月20日前登录系统完成报名

招聘岗位及要求

学科领军人才、学科骨干人才

申报学科领军人才:海外申报人须任海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副教授及以上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国内申报人须在“双一流”高校或学科,或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任二级教授及以上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理工科类申报人年龄不超过55周岁、人文社科类申报人不超过60周岁。

申报学科骨干人才:海外申报人须任海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助理教授及以上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国内申报人须在 “双一流”高校或学科,或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任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理工科类申报人年龄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科类申报人不超过50周岁。

学校提供丰厚的科研启动费、安家费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一事一议。

“地大百人计划”

1.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业绩突出者,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2.具有博士学位,有连续3年及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取得博士学位者,可适当放宽海外工作经历年限。3.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4.是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5.申报人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2020年9月1日之后。“地大百人计划”纳入“学科骨干人才”岗位管理。1.薪酬:年薪38万元以上,期满考核优秀者享受5万元一次性奖励;另享受教学津贴、科研绩效及高水平成果奖励。2.职称:直聘为特任教授或教授、认定为博士生导师。3.招生:每年提供1-2个博士生招生指标,2-3个硕士生招生指标,每年提供3个年薪20万元的博士后招收名额。4.经费:学校提供科研启动费(理工科类专业18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类专业40万元以上);5.生活补助:安家费50万元以上。6.住房:学校提供周转住房,也可购买学校定向开发的教师三期住宅商品房。7.其他支持:协助解决配偶工作,解决子女入学入托。

特任教授/特任研究员

年龄不超过36周岁,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科研工作2年及以上经历。
1.薪酬:年薪29万元以上,另享受教学津贴、科研绩效及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等。2.职称:聘为特任教授(特任研究员);认定为博士生导师。3.经费:学校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科类专业3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类专业15万元以上);安家费25万元以上。4.住房:学校提供周转住房,也可购买学校定向开发的教师三期住宅商品房。“特任教授/特任研究员”纳入“青年拔尖人才”岗位管理。

特任副教授/特任副研究员

年龄不超过32周岁,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1.薪酬:年薪24万元以上,另享受教学津贴、科研绩效及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等。2.职称:聘为特任副教授(特任副研究员)。3.经费:学校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理工科类专业20万元以上,人文社科类专业10万元以上);安家费15万元以上。4.住房:可购买学校定向开发的教师三期住宅商品房。“特任副教授/特任副研究员”纳入“青年优秀人才”岗位管理。

博士后

2021年学校将继续创造良好的科研平台、全面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薪酬福利,热忱欢迎海内外博士毕业生(含应届毕业生)申请来校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学校招收博士后岗位类型分为四类。A类博士后:获批国家各类博士后项目的博士后;根据博士后项目有关政策兑现待遇,薪酬每年30万元以上。B类博士后:薪酬每年24万元以上。C类博士后:薪酬每年20万元以上。项目博士后:享受与学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同等薪酬待遇。

联系方式

人才工作办公室

人才工作办公室微信公众号

学院(单位)联系方式


2020

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地大论坛

诚邀海内外英才

扫码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