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跟着闫红,在无常里读懂人生……

陈思呈 蓝小姐和黄小姐 2020-09-06


来源:闫红和陈思呈(ID:erlintutu)作者:陈思呈

我和闫红都是《红楼梦》迷。
《红楼梦》是一部很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的书,而大多数的人,会把自己代入宝哥哥或林妹妹,良辰美景,浓情蜜意,花谢花飞,天真可人。
不过如果你只是这样看待《红楼梦》,那你就错过了《红楼梦》。
《红楼梦》的核心是什么?
《红楼梦》的核心是无常。
为什么呢?其实看《红楼梦》的第一回你就看到这种无常,贾雨村是个穷书生,但一朝飞上技头成了高官,而当年帮助过他的富人甄士隐却因为女儿走失,家中着火,堕落成了赤贫,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中产瞬间的下坠。阶层在不断地翻滚,沦陷,和我们今天遇到情境几乎一样。
可以说,《红楼梦》中的世界与我们眼下的世界没有太大的区别,从某种角度来说,今天的时代在焦虑感上更加尖锐。阶层的上升是很多人奋斗的终极目标,阶层的巩固是很多人焦虑的来源。
假如你对这一点有着格外敏感的体会,那么,你一定会认同闫红对于书中各色人等的解读,甚至读完之后,你会知道为什么闫红管这本书叫《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

以宝钗为例。
在各种书里,宝钗圆滑周到与黛玉的真性情总是被作为一个对比,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闫红对于林黛玉深刻的爱,但我更觉有趣的是她对宝钗的懂得。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个小细节,宝钗的哥哥薛蟠从苏州回来,给她带来很多小玩意,宝钗将之分给荣国府的人,包括赵姨娘。
赵姨娘便这么思付:“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这个情节多为人诟病,宝钗小小年纪如此周到,倒反显得圆滑无处,也因此被评为“无情“,倒不是贬义,而是与张岱那句”人无癖不可与之交“结合起来看,这样的”无情“也就是不可深交了。

但闫红在新书里却对这样无情的宝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她是这么分析:

“(宝钗)她知道眼前这一切的未来都不可知,你现在看到的,并非真相。一旦浩劫到来,身份、地位、个性都被忽视不计,在阶层更替中,很难说谁就比谁更强,那么你会希望这个社会怎样分配包括尊重与善意在内的资源?


当然是给弱者也留一份,那是每个人的后路。所以,没有偏好地公平对待所有人,不但是一种修养,还是一种社会理想,知行合一的宝钗,用一种政府般的理性处理各种关系。”


当宝钗和探春李纨接手管理荣国府时,这个时候,宝钗的“周全”和“无情”,便体现出她更有力量的另一面,她说:“当差之人,……一应粗糙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沾带些的。”
还有一句至小的话,越发说破了:“你们只管了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他们也沾带了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的,他们就替你们照顾了。
这一段的意思是,那些没有承包到土地的老婆子,也必须获得一些利息好处。这个分配思路固然是宝钗的周全,闫红在书里极为肯定地指出,这个思路到今天仍有现实性,如果没有这份“周全“,这个改革就会有很多不公平:

“别人无缘无故地被边缘……一个良性社会,应该能够通过某种调节机制,消减命运的作用力,缩小赢家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让每一个人,而不是只先据要路津的那些人,活得更加稳定从容。”



所以这是闫红这本新书的书名的深意,在我们这个经常被贩卖焦虑的时代,宝钗这样的见识尤其重要,而识别出宝钗这样的见识,也何其重要。
正因为时代风云变幻,更应该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况里,多一些地想到下坠,想到自己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小人物们,并非全然毫无关联,两个世界永难互通,而是相反:下坠并不是非常态,终究躲不开。
悉达多说一切和合事物皆是无常,“无常“这个词是中立的,无关褒贬,不是惩罚,正如有了春天就会有秋天和冬天,有了上升就会有下坠。
基于这个前提,闫红引用了美国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的一个假设,叫”无知之幕“,简言就是屏蔽掉智力体力阶层地位包括善恶等等,这样来思考之后,大家一定会同意弱者也受益,因为自己也分分钟是”弱者“,这样大家才都有活路。

在动物界这是一种动物的本能,文明的实质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很少有动物的本能是互相攻击的。如果有一种动物的某一条基因是不愿意合作,那么这种动物就会在某些困境里飞快灭绝。
但人类的情况则耐人寻味。在《基督山伯爵》里有一个很不重要的细节,监狱里两个死刑犯,突然其中有一个被赦免了,另一个愤怒地咒骂起来,伯爵说:“如果牵两只羊给屠夫送去,牵两头牛到屠宰场,然后让其中一个明白它的同伴不会死,瞧吧,那只羊会咩咩欢叫,那头牛也会哞哞欢叫,可是人呢,他一听到他的伙伴得救的消息,却是一声声咒骂。
因为这样的情况,闫红对宝钗的懂得和欣赏,才那么珍贵。闫红在序言里说,这些是有现代性的东西,其价值远远大于“宝钗是不是腹黑“的讨论:

“很多人鄙薄宝钗出身于当时不怎么高贵的商人之家,但正是这样的背景,赋予宝钗以冷静的现实感,是那些迷梦中的人所不具有的。”


曹雪芹也在开篇写到:“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行止见识,这是曹公的恳切之语,闫红敏锐地捕捉到这点,“行止见识”,相比于此,那“是不是腹黑”的心机之论,确乎无关痛痒。

但能够识别和懂得宝钗这种智慧,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可能还需要岁月。
这是闫红的第三本解读红楼梦的书,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是她的中年,这三本书,在她这十年的人生里步步推进,每一本都比上一本纵深,而写作于人生中年阶段的这一本,也许正是阅读《红楼梦》的更佳阶段:中年之后读红楼,像是在雪后看风景,更乐于欣赏的,是枯索处的各种滋味。
阅读闫红这本书的时候,我恰好也同时阅读着佩索阿的《惶然录》。佩索阿的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

“生活的一条法则,就是我们能够而且必须向每一个人学习,要弄懂生活中好些重大的事情,就得向骗子和匪徒学习,而哲学是从傻瓜那里捡来的,真正的坚忍之课是我们碰巧从一些碰巧坚忍过的人那里得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给我提供新闻的片断,每一幢房子都是传奇,每一个招帖都是建议。”



我觉得这正是闫红阅读《红楼梦》的方法的特别之处。她对每一个书里的人物都有理解之同情,乃至于学习。在完全平面的白纸黑字之间,竟然能看到这样的幽谷深林,云蒸霞蔚,宫殿街衢,看到人物音容笑貌,行止见识,以及这些见识行止之后的命运浮沉。
有时候她用的是大鸟的视角,仿佛从高空往下俯瞰,人物的命运像林间的细径露出它们清晰又复杂的走向,有时候她又像蚂蚁一样地放大了局部,分析和操作着被绝大多数读者所忽略的细节。有时候她又像蜻蜓一样拥有了复眼,能把一件事的方方面面和种种可能都看到。
而读者我们,也借助了她鸟的视角,蚂蚁的观察,蜻蜓的复眼,从一本书里,观照了我们的现实。


闫红新书《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正在天猫、京东、当当热卖中,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跳转到京东购买页面。
春节宜宅家读好书,请在文末分享你与闫红的缘份以及对于红楼梦的感想,截止25日晚24时点赞数前5名的读者,我们将为您送上闫红签名版《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

天猫购买方式:1、保存图片至相册2、打开手机某(tao)宝立即看见


京东购买方法:1、点击右侧图片,长按识别2、点击“阅读原文”



推荐:一周只说一个店||如果衣服只是实穿,真的很闷啊

上文:学术||金球奖七分钟毒舌后面到底暗藏了多少知识点?



本文转自公众号:闫红和陈思呈


两个因为写作而认识的女子在这里继续写文章。如果你也喜欢她们的文章,欢迎扫二维码关注。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配图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