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剧||那些亲手杀死自己孩子的母亲她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伊莎贝拉isabella 蓝小姐和黄小姐 2020-09-06



前段时间最让人心痛的一则新闻就是3个月大的女婴被母亲训练趴睡导致死亡。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是攥紧了拳头看完了整篇报道:一位妈妈想要“解锁”女儿的趴睡技能,训练婴儿独自睡觉,任凭孩子在里面大哭一个小时,自己则在门口忍着没有进去查看。最后发现时,孩子已经口唇发紫没了呼吸,最终死亡。

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位妈妈守在门口听女儿哭的同时,还在一个所谓的“引导培训群”中向老师求助和发言,问要不要干预。

群友的回复也大都是“不大哭不干预”,“解锁了”,“又可以追剧了”,殊不知,那时孩子正在死亡线上挣扎。

全程看下来,后背都冒了汗。


实在不忍心把孩子的监控图像放上来,仅仅是看聊天记录,就已经心头揪起得生疼。

因为这件事,有关部门也开始调查这个科学育儿机构的来历,这位妈妈所在的群是个收费群,专门培训引导新手妈妈解决育儿问题,包括睡眠、大动作、辅食、离乳、行为倒退等等。

看官方调查,这个叫做“芝士小馄饨”的机构创始人学历并不低,还有海外教育背景。培训也是收费的,卖得最好的是一对三的引导课,也就是一个老师培训三个新手妈妈,收费1999元。


新闻出来后,不少人,尤其是没做过妈妈的人,对这件事情简直是不可理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妈妈如此残忍,也如此愚昧,明明近在咫尺,却眼睁睁地等着孩子死去,还要在群里进行“死亡直播”,接受荒谬的“解锁引导”。

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参加这种培训的妈妈们数量并不少,起码这位妈妈所在的群里就不少人。据官方调查,1999元的课很好卖,基本属于畅销。这还只是一家机构,市面上关于指导新手妈妈的机构和课程数不胜数。

因为这件事而引发了很多争论,关于睡眠训练是否科学,训练式育儿和亲密育儿之间的观点分析,也有很多人质疑这些育儿机构的合法性。

今天,我们不去讨论这些事情的真相,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了一个现象。关于“育儿”,总是伴随着很多焦虑,这些焦虑大到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智,而这些焦虑,基本都属于妈妈一个人。

关于养孩子这件事,每一个母亲都有着长长的血泪史可以说。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去年热播的一部日剧,《坡道上的家》,豆瓣评分一直没有掉下过9分。



剧情很震撼——一个母亲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可杀人的背后,却潜藏着整个东亚社会女性的集体困境。

这部剧虽然被人称为日常恐婚恐育教科书,但我觉得,女人们至少可以通过这部剧,探讨一些办法,怎样才能让女性轻松些呢?怎样才能让母亲们少一些焦虑呢?


杀了孩子的妈妈


剧中的核心案件就是一桩杀人案,但它是太特殊的杀人案了,因为被害者只有8个月大,而凶手,则是她的亲生母亲。

杀害孩子的手段也很残忍,趁女儿洗澡的时候将她溺死在浴缸里。



案情特殊,令人震惊,随之而来的是议论纷纷。人们通过只言片语的描述,给这位母亲盖上了标签:她是一个“爱慕虚荣,只顾自己享乐,完全不照顾孩子,嫌育儿麻烦,不配做母亲”的女人。


然而,通过一次次的公审,通过各路证人的证言和供述,人们剥丝抽茧,还原了这个女人从正常主妇黑化到残忍母亲的过程。

简而言之,是周围最亲近的人给了她一次又一次的暴击,让她的精神趋于崩溃。

她本是个有着体面工作的职业女性,收入也比老公多,凡事都计划得当、条理清晰,生活亦有滋有味。在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上也和老公反复讨论多次,女主人本着理智而务实的态度,列举出了育儿的种种困难,希望暂缓生育。



然而他们最终还是生了,因为敌不过周围人、尤其是婆婆的催促。



生了孩子之后,女人只能辞职,男人换了一个更辛苦但收入也更高的工作,本是一件可以两全其美的事情,但是一家三口的生活由此逐渐坍塌。

丈夫工作忙,每天要工作到10点,要不就是陪客户,最后索性工作日不回家,住在外面的旅店。


周末回家了,也是经常往沙发上一躺,只有妈妈白加黑地抱着孩子哄。这场面不是不眼熟,大概每一个妈妈都能切身地体会到这个阶段的劳累和无助。



后来,女主人实在身心疲惫,于是老公把自己妈妈叫过来帮忙,可是女主人和婆婆相处不来,不喜欢婆婆“老是说这说那”。


▲婆婆对女主人也是一开始就存有偏见,原因就是她比儿子挣得多,太有事业心的儿媳妇不是她的首选。


婆婆一方面会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儿媳妇“该怎么带孩子”,一方面又极为袒护自己的儿子,不让他太多地参与到育儿中来。

而且她的理论是如此铿锵有力,让人一听甚至觉得很有道理——“既然家里已经有一个专职主妇,为什么还要牺牲掉丈夫的工作和时间呢?”




最后,她理直气壮地说出了以下总结陈词:



丈夫撒手不管、毫无主见,婆婆强势凌厉、插手琐事,再加上女主人确实在育儿方面尚无经验,导致孩子发育比同龄人慢了一些。于是,她渐渐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精神状况逐渐恶化。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案例,女人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也缺少“自救”的意识,种种内情并不能成为谅解她罪行的理由,但是我们起码可以透过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来真正了解一位母亲的困境。

她从风光自信的职场人变成了一无是处的妈妈,她丧失了自由,但最可怕的是她丧失了自信。

谁都可以对她进行评价,谁都可以“无意”地贬低她付出的劳动、剥夺她的价值感。从婆婆、到老公、到邻居、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她的人生被一句句耳熟能详的对白缠绕着:“你要多抱抱孩子啊”“所有的妈妈一开始都是这样嘛,熬过去就好了”“看电视对发育不好吧”“怎么别人的孩子都那么健康”……



崩溃,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幸福主妇又为何不幸福?


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案件中的母亲内外交困,家庭关系不和谐,自己也缺乏处理关系的技巧,导致了最后的疯狂行为。


那么,家庭关系和谐、生活幸福的全职主妇就可以全身而退了吗?


答案是,不一定。


剧中的女主角里沙子就是这样一位幸福的全职主妇,她也是这起谋杀案的陪审员,亲眼目睹了整个庭审的过程。


她和杀人犯妈妈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可以说——她是幸福主妇的典范。


女儿懂事乖巧,从小很好带、很少哭,自己也有母乳,在育儿方面没受过什么苦;公公婆婆不和他们住在一起,但是里沙子有事的时候也能帮忙照顾孩子,所谓婆媳之间最佳状态“一碗汤的距离”;


老公也懂得照顾她的感受,每天按时回家,和孩子互动,周末一起逛超市、做料理。



那么,里沙子的困境在哪呢?

她的困境在于——夫妻中天然的分工关系,让她没有平等的人格。

因为是全职主妇,如果把这个身份看做是一种职业的话,那么它的大boss只有一个,那就是老公。

所以,里沙子的老公也是典型的日本社会大男子主义老公,在家里十足十的老板风范,回家首先三句话“我回来了”“我饿了”“有啤酒吗?”



而里沙子的工作内容大致就分为三个主要板块:照顾好女儿、打理好家务、给老公做好饭。


所以她是个时常把“抱歉”挂在嘴上的女人,如果哪天忙到没空做饭,就要很抱歉;如果老是谈论一些无聊的话题,也会觉得抱歉。



她的一切生活都是围绕着女儿和老公转的,一手抱娃、一手买食材的镜头,也是十分眼熟了,放眼望去,我们超市里也不少这样的妈妈吧。



巧的是,她的婆婆也是这样一位主妇,公公在家总是气定神闲地坐在餐桌上看报纸,时不时督促一句“饭做好了吗?”而婆婆则要负责忙里忙外。



如果说儿媳妇还残留着自由的意念,那么婆婆则是完全被”洗脑“的女性。

她热情地供奉着老公和儿子,她要确保这个家庭是围绕着男主人在运转的,这样才称得上是典型、稳固的、幸福的家庭。她要把这种家庭模式绵延到下一代、再下一代人身上,这是她的信念,牢不可摧。

她一遍又一遍地用自己的“侍夫大法”来洗脑儿媳妇:“这是阳一郎爱吃的菜谱哦,不麻烦的”,以及“老婆在家不能愁眉苦脸,这样男人就不回家了”等等。



在这种无意识的集体围剿下,里沙子和丈夫的关系逐渐失衡,丈夫的一切都是重要的,而老婆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即便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

随即而来的情况是,里沙子成了一个在家庭成员眼中毫无社会价值可言的女人,她被圈养在狭小的屋檐下,家庭里的其他人也会潜意识地阻止她走出去。

比如她也向往外面的世界,她曾经很没有底气地透露出想出去工作的想法,理由也是十分中肯:



而丈夫不置可否地盯着电视机,没有回答她:



她被选中做陪审员,多少有点耽误了家庭生活,丈夫和婆婆也一遍又一遍地暗示她“不要太勉强”。



在他们眼中,一个家庭主妇,照顾好家庭就可以了嘛,又不缺你的钱,干嘛非要出去工作呢?你出去工作了,家里谁来管?

可问题是,“家里的工作”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到底怎样才能算是优秀的家庭主妇呢?而一个女人为家庭做的这一切,到底有没有价值呢?谁来赋予这个价值呢?

当你为老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他可能会抱怨你为什么不收下婆婆的简易菜谱。



当你不顾身体疲惫还要接孩子回家的时候,也会有人抱怨“你怎么当妈的”。



所以,一个人人羡慕的幸福的全职主妇,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并不幸福。

当老公和孩子都出去玩,只剩她自己在家时,她彻底无事可做,没有爱好、没有追求、没有激情、甚至没有灵魂。索性,边喝啤酒边吃炸鸡,反正一天也很快过去了嘛。




到底有没有幸免的女性?


有人说,不放弃工作就好了嘛,做一个职场妈妈,总不至于沦落至此吧?

但其实,职场妈妈也有不为人知的辛苦。

比如,她的职业生涯会因为孩子大受影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没人接孩子的时候,总要妈妈去接吧,迟到早退、特殊情况请个假之类的在所难免。“妈妈为了接孩子而请假”总是比“爸爸为了接孩子而请假”显得天经地义一些。

当有了工作变动,意味着升迁的可能时,老板也会因为你是一个妈妈而增加了更多的犹豫。



双职工的家庭,总是妈妈承担的责任更多一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年轻的职场妈妈抱怨,家里的一切都是我在管,除此之外我还要工作。




而年轻的丈夫的回答颇耐人寻味——我也在帮忙做家务啊!



是的,他用了“帮忙”这个词,而不是“分担”。言下之意,丈夫做家务是一种体贴和人情,是需要妻子感恩戴德的事情。

如果职场妈妈有一个很不错的升迁机会,但代价是减少对家庭的付出,或是全家都要为此调整生活节奏,那么丈夫的回答大概率都是拒绝的,还会搬出一句屡试不爽的至理名言:



是啊,“毕竟一般身为人母,不都会这样做吗?”

那么,家里不差钱、本身带着资本和宠爱嫁人的女人呢?老公不能对其颐指气使了,则以此为由出轨——

“我太太是个千金大小姐,住在位于松涛200平的豪宅里,就读的小学夏天组织去轻井泽,冬天去夏威夷,学生和家长都会装扮一新,应邀参加。可我没办法提供给她们这样的生活。”



那么,不生孩子可以吗?

当然也是可以,但是极少有女性突破这层心理关口,或是世俗的定义。“什么年龄就要做什么事”像是一个威力无边的紧箍咒,如果一个女人到了三十多、四十多还不生孩子,会被很多人视为奇怪、起码是不符合常规的事。

很多人不生孩子,可能是因为种种客观因素生不了。而打定主意、全身心享受丁克生活的,则少之甚少。

剧中一位高知女性,有事业、有不菲的收入、也有婚姻,样样体面风光,唯一的缺陷就是生育方面有问题。其实不生孩子也蛮好的,可为了生孩子,她几乎试遍了所有的医疗手段,自己也陷入了痛苦的泥沼,和老公的关系摇摇欲坠。



是啊,纵观全剧,还没有哪一个女人可以活得自在而潇洒,表面上都是孩子的问题,但实际上全是社会问题。




看完这部剧,真是从后背生腾出一丝凉意。

剧中的女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这并不稀奇,很多女人都是这样活的,或是带着她们的某一部分而活。

正像那个在门口守着女儿,在群里直播了女儿死亡的妈妈,我实在也对她狠不下心一昧指责她,因为我能体会女性在带孩子这件事上的疲惫和辛苦,她多么想睡饱一场觉,多么想有时间追追剧得到真正的放松。

至于她”误杀“了自己的孩子,今后她将一直活在自责的凌迟中,这个代价,也实在是残酷。

而作为一个有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我也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些女人的微妙处境。感叹啊,不光是日本女人,整个东亚的女人都不容易啊,我们至今能全须全尾的活着,还真是坚强呐……

剧中描写的生活场景足够真实,但其中有一句最残忍的台词:



“低人一等”,这个词,太刺眼了。

其实,说”低人一等“有点夸张,在社会文明越来越进步的今天,很多优秀的妈妈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她们的成就越来越被认可。

但仅从角色分工来说,男性和女性的确有不一样的地方。

从原始社会开始,男人体格强壮、孔武有力,于是常常走出家门去狩猎、围捕;而女人体格较弱,又思维细腻,常常守在家里,或是摘摘野果,负责生育、照料家人起居等活动。

这也没什么,选择各自擅长的部分,社会分工没有贵贱之别。

但人类文明进化至此,如果要从社会分工的价值体现上来说,“家庭主妇”这个社会角色会暴露出几个致命的缺陷:

首先,维持家庭日常运作多是支持性、辅助性、重复性的工作,它不需要展现太多的专业技能和创造能力,即所谓的“所有的妈妈都是这样啊”“做做家务活谁不会啊”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家庭主妇想要达到“优秀”,彰显自己独特的价值,是很难的,除非一个单亲妈妈靠一己之力培养出一个优秀又人格健全的孩子,否则,孩子的教育成果,其实是归因不明确的,成就感就更难体会。

第二,“家庭主妇”没有权威的价值认可体系。

很简单,在职场中,谁工作能力强、勤奋努力、销售额多、完成任务好、创意丰富,这是有很客观的价值衡量的,直接体现在他的升迁或薪酬中。

可是,谁来为“家庭主妇”发钱呢?很多家庭主妇唯一的表彰就是丈夫或其他人的夸赞,可这种夸赞太廉价、太随意了,基本无法构成一个人的价值体现。

第三,家庭主妇时刻处于被评价的地位。

在做妈妈、做主妇这件事上,似乎谁都有权为你下一个定义,“你是一个好妈妈”、“你是一个好妻子”,或者你“看上去”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可是,他们的标准和证据又在哪呢?


这不像是在职场中,如果你是专业人才,那么很少人会对你下定义、贴标签,因为大家尊重专业、尊重技术。

可做妈妈、做主妇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有权力点评一下你的事业,这种对话太常见了,在所有人眼中,这种“评价”无外乎就是“聊家常”嘛,又何必太认真呢?

那么,该怎样从这个泥沼里跳出来呢?

这是一个庞大而漫长的工程,因为对于很多女人来说,“社会认定”的东西会慢慢变成“自我追求”的东西。

所以,我们真该问一问,自己内心深处到底在追求什么,或者,到底什么使我快乐。挣钱使我快乐、工作使我快乐,那么就勇敢地追求这种快乐;

孩子健康成长使我快乐,那么就坚定不移地耕耘好自己的后花园,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不必太在乎他人的评价。

在男女平等这件事上,女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社会的重视、男性清醒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女性的自我觉醒。

“幸福”这个词说到底是一种自我感受,没有谁是生命中唯一重要的,即便是孩子,那也仅仅只是陪伴我们走一程的人。当我们处于生命的临终,能给予慰藉的,只有自己。

所以,这一生,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更好一点吧,希望所有的妈妈们开心。


推荐:综艺||新世代女孩观察样本,“甜”只是她们的伪装色?上文:扯白 ||泰国这两位大美女的人生是开挂了么?



作者 / 编辑:伊莎贝拉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