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扯白||为什么风格总是由少数人定义

阿碗 蓝小姐和黄小姐 2021-05-20

最近跟朋友聊起这样一个话题,当下这个社会语境,究竟还需不需要“有风格”?

想来好像是这么回事,当代社交网络如此发达,比起十几二十年前大家还只能蹲杂志时尚版总结每月风流完全是一个全新世界。

时常在某书某博某信刷到众多时装博主教大家如何通过穿衣搭配跟上时代潮流,昨天还是编织包茶歇裙全民法式,今天已经开始大logo卫衣下身失踪土酷潮,人人想要当那个全身充满知识点的“有风格”的人。


这些看似都说得上是某种“风格”,却少有人说得出它到底从何来要到哪去,以及为什么你到底为啥要去跟随?

且一旦“风格”成为可以迅速模仿的快餐式的公式与模版,多的只能是各种吊牌都还没拆的就已经“过气”的单品,瞬时幸福感来得过于迅猛,过后的生活却啥也没留下。

到底稳定、持续且耐看的风格是一种什么东西?

当我们谈论起真正有风格的人,为何永远是历史上那熠熠闪耀的一小撮人?

前几日咱有幸去了一趟上海,来到见证了上海滩百年流金岁月的上海晋公馆,参观了卡地亚在中国首次举办的古董珠宝展,除了大饱眼福,最大的收获是它让我真正理解了“风格”这件事。



风格到底是不是总由少数人来定义?

在一开始确实是的,风格总是非常个人化的,它根植于你的生活方式、你的个性、你的审美、你对生活的理解,对美和时尚的态度等等,当然,还有你的经济能力。

那些icon式的风格偶像的生活也总是异于常人。

比如在1920年代,完全符合你对”中国摩登女子“想象的黄蕙兰,父亲是被称为“爪哇糖王”的印尼华侨首富黄仲涵,后嫁给了拥有“民国第一外交家”称号的顾维钧。

在那个中国上流社会妇女几乎不怎么出现在社交场合的年代,她爱跳舞、爱结交朋友,已然是社交舞会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那时,黄蕙兰本人对各种珠宝也早早形成了自己的个人审美,她3岁就已经开始把玩80克拉的钻石项链,且尤其热爱卡地亚,一战结束后她参加白金汉宫举办的宫廷舞会,整身worth的礼服裙,戴的也是卡地亚的钻石冠冕。

尽管家世显赫,黄蕙兰的生活却比我们想象中“野”很多。

少女时期她在英国与妈妈、姐姐和姐夫同住,为了摆脱姐夫的管束给自己买了一辆戴姆勒开始学开车,彼时欧洲都还没有几个女性会自己开车上路,大小姐已经是会独自开160多公里去舞会的人了。

“标签”在她身上是一件很无聊的事。

1937年,她只身从法国飞回中国,那时商业航空才刚刚兴起,这一飞就得飞整整20天,她性子高傲,完全不畏惧冒险,自然也不愿配合流行,刚回中国时,上流社会的中国女子都爱考究的洋装,她最爱则是精致刺绣的中式袍裙,搭翡翠珠宝。

▲1943年,著名摄影师Horst P. Horst就为她拍下一张美国版《VOGUE》杂志照片,她这身湖蓝色苏式刺绣搭配翡翠珠宝的图片堪称经典,而在后来《VOGUE》盘点1920-1940年代美人时,也赋予她“最佳着装”的称号,旗袍配高珠一度成为黄蕙兰的标志性穿搭特色。©Horst. P. Horst/ Vogue Condé Nast

▲然而在她回到中国之后,最爱的是珠宝变成了翡翠,1931年,她在上海与犹太富商维克多·沙逊进行一场赌金为一千美金的“斗石赌局”,二人都收藏有出自清宫的翡翠珍品,最后黄蕙兰用来自北京德源兴的溥仪曾拥有的翠椒翡翠赢下了这一千美金,这枚吊坠还被卡地亚配上重达25克拉的钻石项链,成为黄蕙兰毕生挚爱珍藏。

与她同时代的法国名媛黛西·法罗斯,同样出身巨富之家,作为“那个时代最优雅的淑女”,以无懈可击的自我风格著称,黛西小姐的名言之一便是“讨厌无趣”。

在战争刚刚结束后的咆哮二零年代,她是最早的一批穿上亮片西装将头发剪得短短展现无拘无束中性风的女孩之一;

在大家都拼命在帽饰上争奇斗艳的赛马日,她啥也不戴就出现了,在花卉长裙簇拥的下午茶聚会,她一身豹纹睡衣出现在现场……


她是如此懂得运用恰当的珠宝语言来表达自己。1951年的“世纪舞会”上,黛西就佩戴者卡地亚最负盛名的作品水果锦囊亮相。

▲这件水果锦囊创作于1936年,卡地亚使用了黛西斯私人珍藏的三件宝石,主体由蓝宝石、红宝石和祖母绿组成,整体呈现了一张花团锦簇的印度传统典礼项链风格,充满了神秘又生命力旺盛的异域风格。© The Cecil Beaton Studio Archive 

而黛西法罗斯的好友兼某种程度上的上流社会舞会上的“竞争者”温莎公爵夫人,则又与她完全不同。

来自美国的沃利斯女士带着无穷无尽的活泼生命力,她不是循规蹈矩的人,野心和欲望一种优雅莫测的方式呈现在她爱的各种珠宝上。

她著名的猎豹胸针就是1948年,在创意总监贞·杜桑女士的指导下专门温莎公爵夫人定制的,以黄金为主体、点缀以黑色珐琅斑点的猎豹搭配祖母绿,也是卡地亚历史上第一只立体形态的猎豹,与她的张扬是如此合衬。


▲第二年她又在卡地亚定制了一枚猎豹胸针,下方是重达到152.35克拉的克什米尔蓝宝石,猎豹由铂金和白金镶嵌凸圆形蓝宝石斑点。


你看,那些“有风格”的人多少是有些偏执的,她们如此自我,热爱和选择从来都是从心而为,并不为让人流于表面地喜欢。

她们也很少会有模仿旁人的痕迹,毕竟在她们心里,独一无二的从来都只是自己。


当一种个人化的品味与喜好成为一种令人向往和仰望的存在,它就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更具有影响力的时代风格。

就像人们仰望王室贵族的审美,多年前所有热爱时尚的人都仰望巴黎一样。

相较而言,这一部的人确实更懂得如何去成就风格,因为风格的形成永远不是一蹴而就,也没有公式和套路,更不必要一直焦虑着追随上什么。

它可以是前卫的,但永远不会是过时,它只关乎当下每一个仅仅为了理想美好而不计代价去创造和成就的选择,然后松弛自然地去享受美的成果。


这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卡地亚一直可以作为珠宝界的标杆存在。

珠宝最原始的本质上就是手工艺与艺术的结合,为了创造出一种理想的美,它集合了设计师的想法、工匠的心血和宝石——世界上最稀有华贵的那一部分。

从1847年路易·卡地亚开创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珠宝店开始,卡地亚就一直都走在珠宝行业的前端,在不同时代都留下过动人心魄的作品,一直活在自己的风格语言里。

拿破仑三世时期的重要人物乌韦克尔克伯爵夫人在卡地亚定制了一条复古式贝壳浮雕项链,这位伯爵夫人的钟爱立刻引起了皇室成员们的瞩目,也成了卡地亚风格序幕的开始。


一战前夕的Belle Époque时期,大多数珠宝商还在坚持着对称严谨的新艺术风格,路易·卡地亚就已经开始大胆往前去创作全新作品了。

▲他从十八世纪常见的法国装饰艺术、古典油画甚至织物花边等寻找灵感,创作了一系列花卉、藤蔓、蕾丝、丝带等富有曲线的造型,还是将铂金材质引入珠宝创作的先行者,后来大家把这种风格称之为“花环风格”,成为珠宝美学的新宠。

当你发现自己带起了一阵潮流成为某种风格的代表时会怎么办?卡地亚就从来没给自己定性过。

在20世纪初,“花环风格”依旧风行,第三代传人路易·卡地亚就已经率先摒弃了繁复的饰边,开始在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图案倾注巧思。

▲左图为创作于1925年的Bérénice佩戴卡地亚王冠和项链插画 © 2021, ProLitteris, Zurich;右图是创作与1925年的卡地亚的兰花发饰,显然这种更加简单现代,线条简洁利用率更高的珠宝美学更符合当时的生活需求© Baron Adolph De Meyer /Harper'sBazaar。

不久后,这些原被称为“现代风”的美学风格,竟被称为后世影响深远的“装饰艺术风格”先声之作。

▲在1925年的巴黎“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博览会”上,这种风格被冠以“装饰主义风格”的名称。当时的《Vogue》杂志是这样报道的:“在各类富有启发的设计中,卡地亚是展品最为丰富、将现代艺术表达得最为清晰的品牌之一。”

▲我在展览现场看到的这一枚出品自1928年的卡地亚古董珍藏系列几何蝴蝶结胸针就是非常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黑白配色显得轮廓分明,线条利落,而且从这时候开始,卡地亚就选了黑色缟玛瑙作为常用的材质,无论对于品牌还是珠宝界都是先河。Archives Cartier Paris © Cartier

在整个咆哮的二零年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成为卡地亚的创作源泉,比如交通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产生的创作火花,使得卡地亚的作品呈现出各种丰富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

▲比如这几枚色彩显然更佳鲜艳大胆的珠宝作品,是受到1909年开始在巴黎登台表演的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启发,极具“远东风情”的华丽舞台艳惊四座,这些明艳又具有生命力的颜色被设计师融入进珠宝作品里。

▲印度文化的影响也是这个时期卡地亚作品的一大特点,出了极信赖卡地亚工艺的印度王公贵族们,黛西·法罗斯小姐钟爱的“Tutti Frutti”水果锦囊风格其实正是受到了莫卧儿王朝宝石雕刻工艺的影响,以祖母绿、蓝宝石红宝石来凿刻出花叶浆果的形象,繁盛缤纷,光是看到就会心情大好。

▲这一枚1927年的ORNAMENT项链,则是借鉴了伊斯兰建筑的浮雕设计,非常典型的东方风格,加入了钻石、铂金,以及天然珍珠作为点睛之笔。

▲这枚水晶与黑色珐琅为主的卡地亚胸针(左),以及这枚麒麟手镯(右),就很明显灵感来源于中国和日本神话图集,通过装饰主义的对称手法,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特色。

而且这个时期,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渐提高,女性新的生活方式和穿衣方式也使得女性珠宝更加多样与自由

比如羽毛冠冕逐渐失宠了,新女性爱戴发带和羽饰,通常别在紧身胸衣上的花环缀饰变成长项链,胸针越来越多女孩喜欢,晚装手套也不爱戴了,白皙手腕上点缀几何抽象风格的手镯成为大家更为需要的。

▲左:1936年刊登于美国VOGUE的卡地亚钻石手镯© Condé Nast。右:一枚出品于1922年的“装饰艺术风格“胸针。

而且由于女性更多地参与从前只为男性准备的活动和娱乐,用于收纳粉饼、口红和梳子的手袋以及小巧化妆匣也越来越多起来。

▲二十年代中期,卡地亚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叫“S”的部门,路易卡地亚在贞杜桑的协助下,设计了美观、实用的配饰。上图就是一只1930年S部门出品的粉盒,其实连贞·杜桑本人都有点惊讶:“我开始制作手袋。这在当时实属新奇,也很受欢迎。

有趣的是,时间到了贞·杜桑风格的年代,恰好也有点像如今这般全球化和同质化严重的时代,要独树一帜,要有风格,要别开一面开始成为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可贞·杜桑却带着卡地亚走上一条别开生面的道路。


▲贞·杜桑女士© 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 Médiathèque de l'architecture et du patrimoine, Dist. RMN-Grand Palais / François Kollar

纪梵希是这样评价她的:“她如同一位伟大的画家,创造出只属于贞·杜桑的华丽调色板。”


她任职时期的作品总是如此释放天性,充满想象力,对各种色彩和材质保持着高度接受度,拥抱着时代的变化,而她的作品恰好也说明了,珠宝不仅仅代表了你的地位,其实也体现了你的品味。


▲她其实很擅长用各种名贵材质进行进行非传统的搭配,比如红宝石、祖母绿、黄水晶和珊瑚进行混搭,使得珠宝也具有新奇的视觉冲击力。Archives Cartier New York © Cartier


‍▲‍主题也各种天马行空,简直上天下海无所不能,比如左边这枚出品于1961年的古董珍藏系列珍鸟胸针就十分立体灵动,用珠宝定格了即将展翅起飞的瞬间,


▲而这两枚花簇胸针也非常有趣,既是柔美的,也是灵动的,写实又自然,宝石与金属随身而动。


在当时大多由男性主导的珠宝和制表领域,贞·杜桑是为数不多的掌握创意决策权的女性,所以你会看到由她主导的珠宝创作,很多都十分贴近女性日常生活,在不减少灵动感和造型感的同时,方便自由活动。


▲比如这枚TRESSAGE项链,天然珍珠编织,吊坠是可以拆卸,你可以对它进行自由组合。


其实不仅仅是女士,卡地亚在凸显男士优雅珠宝方面也从来没落伍。


早在19世纪卡地亚旧已推出衬衫纽扣、袖扣和领带针和领带夹等各种男士日常的配饰,而像打火机、香烟盒和珍贵器物也在不断丰富。


▲(左)1932年,Gary Cooper佩戴着Trinity戒指© Photo by Eugene Robert Richee / John KobalFoundation / Getty Images;(右)1973年Alain Delon佩戴TANK腕表。© G. Botti / GAMMA RAPHO


在男士珠宝的行列,卡地亚其实也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和套路,20世纪初,袖扣的设计就已经开始采用珐琅材质,与珠宝的精致程度齐肩,风靡一时。


▲可以想象吗,这两枚如此精美的男士珠宝竟然都是1920年代的作品,左边这枚铂金斗鸡胸针是1925年作品,右边这枚缟玛瑙钻石圆盘袖扣是1929年作品。


这样看来,无论在哪个年代卡地亚的珠宝都是摩登时髦。


时间往前走人也在变,人的追求自然也是变化的,而一个永远摩登永远有风格的品牌,始终是在拥抱时代,不固步自封守着旧世界的规矩,但依旧保持坚定的内核。


你看看卡地亚当代珠宝设计,依旧可以看到经典风格的传承,但却更丰富更精进了。


▲这枚TANABATA高级珠宝项链,是从中间这枚37.27克拉的珍稀椭圆形钻石中汲取灵感,要勾勒出一颗彗星的在运行轨迹,精湛的切割工艺将钻石的光芒更为突出,依照尺寸排列也更具象地诠释出彗星高速飞行的痕迹,而且这款项链也是卡地亚经典的可转换珠宝设计,它的钻石吊坠是可以摘下来作为戒指佩戴的。


▲这一枚超美的CORSET高级珠宝腕表,灵感则是来自上个世纪的紧身胸衣,立体逼真,表盘的主钻也是可以当戒指来戴的!



看完了整个展,我还格外惊讶于卡地亚对这些历史资料的保存维护,尽管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珠宝作品,现在看依旧熠熠如新,凝望这些闪耀的宝石,仿佛可以穿越悠长隧道。


我在现场还问了展览上的工作人员,原来早在20世纪初期卡地亚就已经开始意识到保存品牌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而且卡地亚典藏部门在1983年正式成立之后,就专门负责整理及维护卡地亚历史资料,包括文献邀请函、广告、由设计师整理辑集的照相簿,以及大量业务往来信件和旅行日记等等。


▲左:卡地亚保存的设计草图和石膏模型,右:卡地亚的大客户书。

这些都需要细心、耐心,需要真实的人力去投入大量的时间与心血,这自然是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但未必能够收获什么巨大的收益。


▲位于巴黎和平街13号的卡地亚典藏部门。除了巴黎,在伦敦和纽约都分别有卡地亚典藏部门址。其实卡地亚的历史作品可以分两个系列来看,一个是卡地亚古董珍藏系列,主要是1900-1980年间创作的臻品,也得亏品牌的记录保存妥当,珠宝工匠精心鉴定与修复后,这部分的作品会重新回到市场进行展售,而另一个部分是卡地亚典藏系列,主要是鉴定与修复后主要为展览所用。


我一直蛮好奇卡地亚为何要如此花心思去整理这些作品和资料,或许,也是为了让卡地亚的风格永存。


“风格永存”并不是一句空话,风格正是由每一个真诚对待过的当下组成的,是在不断变化的时间中坚定地找寻美保存美,它无声的态度,也是具象的作品与表达。


玻璃橱窗背后的被珍藏和保护的珠宝沉默不语,带着属于另一个遥远时空下的故事,但风格却不会被束缚住,它跨越时光,又从未改变。


即使当下的人再去婆娑、佩戴,也依旧能够与之对话,感受到它的能量,甚至还会带来新的灵感,激发新的创作,这才是与时间并行,获得永恒的真谛。


即使在当下,“有风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是一件也别必须也特别重要的事情,它依旧代表着一种令人向往的境界与思考的方式。


它告诉我们,敬罗衣之前,人才是真正重要的,追随潮流之前,听听自己的声音,自然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无声语言。



推荐:名利场||前F1掌门人79岁离婚,89岁生娃,草根富豪这丰富多彩的一生……

上文:学术||来聊聊最正宗的“中国妆”是什么样的?



作者:阿碗

责任编辑:阿碗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