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八||原来我们的诗词都是跟电视剧学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谈资 Author 看好戏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谈资(ID:tanziapp),编辑:铜掌柜

最近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作文好红哦,“斯人派”和“是人党”在网上讨论得热热闹闹。

人教社亲自下场给说法,讲各版教材印的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无数80后、90后网友跌破眼镜,信誓旦旦:我当年背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人教版八年级和冀教版五年级课文。

于是乎,群体记忆错乱的“曼德拉效应”说,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被人动了的科幻论,三体人封锁地球文明的戏谑文……各种一(胡)本(说)正(八)经(道)的分析都冒了出来。

但在我们这些电视儿童的认知里,这问题委实没啥好争论的。

因为从小看影视剧背古诗,字幕打的都是“斯人”。

管你孟子当初说的是“是人”还是“斯人”,我们潘迎紫阿姨演的武则天说了,肯定是“斯人”没错!

说到《一代女皇》,又到暴露年纪的时候了。

这部古着台剧首播于1985年,开播即红炸天,到了1992年左右传入大陆,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那时候各个电视台都在放,每天放学回家蹲电视机前心心念念要看武媚娘今天又遭遇了什么。

也是个体记忆里,对一代女皇武则天所有刻板印象的来源。

这部剧里潘迎紫的唐风妆造是真的好看,不管是武媚娘少女时期的体态蹁跹,还是少妇时的媚骨天成,抑或到中晚年掌权后的端庄威仪,女演员对形神的把握都十分生动精准。

难怪所有的女明星成名之后最想演的都是武媚娘,因为可以过足大女主的瘾,又能尽情展示各种演技,可以成为自己演艺事业的标志,我们之前有讨论过

长大后才知道潘迎紫演该剧时已经36岁,不但演少女时装起嫩来一派天真,毫不做作,演女王更令自己迅速催肥30多斤,以彰显上位者的霸气,也是天赋和努力一起成就经典了。

剧的主题曲很多年以后张口还会唱,“啊啊啊,娥眉耸参天,丰颊满光华……”#好羞耻

剧里那段经典的孟子说更是脱口能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你道为何?

因为这段台词就是武媚娘的座右铭和咒语铭文,她每次遭遇磨难或被坏人设计都会念一遍,念完就信心百倍,再苦再累都要重振旗鼓,继续升级打怪。

▲被威胁后沮丧时耳边会自动响起。

坐牢被捆时会不断背诵

后来B站的孩子们形象地称之为“文言文咒语”,只要一念咒,女主就有了力量。

源头还在剧情设计太野。

故事一开场就说武媚娘是天命所授,三代夺唐。在襁褓时就被袁天罡断言,此女贵不可言,以后要掌天下,但皇帝身边的李淳风就非不信这个天命,一定要逆天而行,非要找出这个天命之女杀了不可。

所以武媚娘还没入宫,就已经陷入派系斗争的漩涡,被各种坑。

好在代表天道的袁天罡一直躲在暗中守护她,屡屡化险为夷,这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文言文咒”就是袁天罡送给武媚娘的,让她于人生低谷处、受难时牢记。相当于一早就给吃了份定心丸:今天吃的苦,都是明天上位的砖……

哎呀,这么说来,你我凡人生命里真的是缺了这么一段励志鸡汤,才如此一事无成。现在把这段“咒语”传给各位!

灵不灵光不晓得,但反正后来我所看到的影视剧里大家都挺爱念这段斯人版鸡汤的。

像周星驰1992年的《武状元苏乞儿》里,意气风发的少爷苏灿被反派大boss废掉武功,行乞为生,最落魄颓丧时,天降师父洪日庆,来报答他当初的招待之恩——传授他睡梦罗汉拳,也念过这段咒语。

《甄嬛传》里,小时候爹不疼娘不爱的胖橘忽然嫉妒果郡王自小有皇阿玛亲自教箭法,吓得果郡王马上下跪,也说出了这句咒语——我的箭术是皇阿玛教的,那算溺爱,我也没学好,你的箭术是跟着最好的师父吃了大苦练出来的,所以哥是注定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顿马屁拍得胖橘舒服惨了,哈哈笑着让他提早“下班”去休息。

果然读书人用文言文咒语用得好,能速成打怪、保命、早退小技巧。

不完全统计,一年又一年,给大家普及、加深“斯人”版魔力的影视演员还有《神风刀》里的宋轶、《大秦赋》里的李乃文、《火蓝刀锋》里的杨志刚……令人不由得深思:是不是“斯人”念起来更合韵律,所以电视剧演员在念台词时全变成了“斯人派”哦?

反正大概最能理解的说法是,“斯”和“是”放这里意思都一样,读斯更顺口,影视剧比起课文又更通俗化些,一代又一代的电视儿童看着这些剧长大,“斯人”会更容易占据我们的语言体系。

这也是电视剧的影响力体现吧。

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最初学课本上的古文、诗词往往靠死记硬背,感觉像背天书,但看到它们出现在自己爱看的影视剧里时,会一秒get到这些天书的美妙和意境,不知不觉就因为追剧而记住那一句句诗句和文言文咒语的?

除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鸡汤,还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是因为此句点题,剧中各色人等都难免要念一遍,导致追剧党也能张口就来。

看《夜宴》背会了《越人歌》,看《妖猫传》记住了《清平调》,看《大明王朝1566》记住了《赠药山高僧惟俨》……

印象很深的还有那部早年的经典宫斗剧《金枝欲孽》里,如妃填在丝帕上的一首《卜算子》。

“不爱宫墙柳,只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无从去,住也如何住,若得江上泛扁舟,妾愿随君往……”

这块丝帕被侍卫孔武无意中得到,阴差阳错又被孔武以为是安茜的,开始了一段宫内情缘,但谁能想到,真正写下心意,向往宫外自由生活的人,是嚣张跋扈、心狠手辣的如妃呢?

当故事的最后,她使劲松开他的手,站在城头目送他和她远去,然后徐徐念出丝帕上的诗句时,有多少人为如妃自知又自觉的命运而爆哭?

这首《卜算子》是编剧为如妃特意改写,为孔武解释诗词意思的太医孙清华也介绍过,原作者是宋朝的名妓严蕊。

演孙清华的演员是TVB老戏骨陈鸿烈,陈是潘迎紫的前夫,当年潘迎紫就是因为和陈的婚姻破裂才去台湾发展,才有了《神雕侠侣》和《一代女皇》《一代皇后大玉儿》等作品。

严蕊流落风尘却傲骨如霜,身陷囹圄但不愿污蔑他人做伪证,出狱后写下这首诗,表明心志。

原文是“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比起如妃的改编版,严蕊或许更洒脱一些。但如妃的那两处改动——“宫墙柳”“妾愿随君往”恰恰是少年钮祜禄·如玥尚未泯灭的欲望写照,她向往爱情、自由,但最后被宫廷同化,有机会出宫时,自己舍掉了那只带她出宫的手,宁愿留下为他们的自由而善后。

是因为她彻底窥见了自己命运的困境早已不可变更,人物的立意和悲剧性一下子拉满。

四舍五入背会了两首词,不得不说,有故事有画面,就是让背书这事儿变得更容易一些啊。

编剧能把古诗文用得好,人物的性格、剧的逼格都能被加持很多。

我们后来看到许多穿越小说作者爱用唐诗宋词,这习惯还得说来自编剧界的大拿琼瑶奶奶,人家从小背诵诗词歌赋,满腹诗书,连自己的笔名“琼瑶”都来自诗经,关于她的故事,我们有写过

她的书里男女主角动不动就是吟诵各种唐诗宋词,更可怕的是,连书名都是喔,后来琼瑶奶奶把自己的作品变为电影和电视剧,于是乎任是谁都能背几句古诗词,《一帘幽梦》《聚散两依依》《烟雨濛濛》啊,退一万步说,琼瑶奶奶为内地观众的诗词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比如《烟雨濛濛》就来自欧阳修的一首诗《圣无忧》:

珠帘卷,暮云愁。

垂杨暗锁青楼,烟雨濛濛如画,轻风吹旋收。香断锦屏新别,人闲玉簟初秋。

多少旧欢新恨,书杳杳、梦悠悠。

后来这本小说在2001年被改编成时代神剧《情深深雨濛濛》。

最有趣的是剧中的神曲《情深深雨蒙蒙》这首歌的词是琼瑶写的,有心人士统计过,她短短的十二句词里,起码化用了八位著名诗人词人的名句,清代龚自珍、唐代杜牧、南唐李煜、元代管道升、宋代秦观、宋代苏轼、唐代李商隐、清代王士祯……只能说,琼瑶奶奶的化骨大法可谓神乎其技也。

▲《碧云天》于1976年被改篇成电影,李行导演,由秦汉和林凤娇和张艾嘉主演。

《碧云天》、《寒烟翠》这两本书则出自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庭院深深》——出自南唐冯延己的《鹊踏枝》: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还有我们的儿童必读剧《还珠格格》里也化用了大量诗词,例如歌词化用了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就出自汉代佚名的《上邪》,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欧阳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雨月。还有小燕子最爱的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来自李白。

像《庆余年》里那段非常高光的殿前背诗戏。范闲被小人构陷,设局说他写的诗是抄的,欺世盗名,激得他借着醉意一口气背了一百多首诗,证明老子就算抄的,抄的也是老子所在的那个世界的诗。

这个原本是穿越小说里常见的套路,抄古人的诗词,惊艳一堆小说人物,不过《庆余年》剧版处理得很好。

这段戏拍得非常热血,先抑后仰,因为被小人联合算计,他不忿,他更怒,怒自己为什么陷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如此孤独又无人可以理解,便发疯,发疯似地怀念那个自己回不去的世界。

用一百多首诗词,放肆地怀念那个有着“千载风流、文采耀目”的世界。

从李白的《将进酒》背到李煜的《虞美人》,从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辛弃疾的《破阵子》,从白居易的《长恨歌》背到王安石的《梅花》,从高适的《别董大》到马致远的《天净沙》……

越背越嗨,电子乐响起来,锣鼓敲起来,慢摇步嗨起来,回声搞起来……众人的惊呆reaction给起来!

4分多钟的戏,情绪拉满,原本是很中二的一段,就那样被一种孤绝的热爱所代替,弹幕里有人喊,自己反反复复看了二十多遍,边看边和范闲一起背,无比想念那个刚考完和范闲一样张口就来的自己。

编剧王倦说,之所以保留了小说里这么套路的桥段,就是希望观众看了能理解,范闲孤独了这么久,此时的骄傲而思念。回不去的世界这一刻和他梦魂相连,这些诗词,是给这个时代的,也是给他自己的。哪怕这个世界只剩他一人,这些诗词,依然会有传承……

当然,演员们演得也过瘾。张若昀靠这段戏,应该也是走上了台词实力派的殿堂了吧。拍摄花絮里,还有陈道明现场教学张若昀,每句诗词应该怎么念更对味的场景,网友:他居然在指导别人如何学会了好惊艳自己?

当然,也有诗词字句用错了,导致非议纷纷的时候。

比如《甄嬛传》,这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就被指出,原诗应该是“朔风”。说说吧,有多少电视儿童跟着背错了?

怎么说呢?电视剧其实就是最普遍最潜移默化的一种传播工具,虽然有时我们老是唠叨有些作者是化用的古人句子,有些作者抄都抄错,但不得不说,正因为这些通俗流行剧的播放,让中国人独有的诗词语感和人文境界因此得到流传。

在一个越来越粗鄙化的潮流里,流行剧中点缀诗词歌赋,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因为,文化这东西,有,总比没有好啊。

原标题:《那些年我们在电视剧里背会的诗》


推荐:扯白||好莱坞中国女星第一人黄柳霜,一百年前到底经历了什么?

上文:私荐||该如何穿戴熟女才有雅痞摇滚范儿?


本文转自公众号:谈资

生活不能没有谈资。如果你也喜欢她的文章,欢迎扫二维码关注。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配图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