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教育】香港第一位女特首还是位成功的母亲!她把两个儿子培养进剑桥,仅靠这点就很牛!
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林郑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这是香港回归20年来,第一位女特首。
此前,林郑月娥接受了央视的专访,让我们对这位女特首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林郑月娥的家教理念引起了中教君的兴趣。那么,除了我们所知道的香港女特首之外,林郑月娥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她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她的育儿经吧!
照顾孩子亲力亲为 为儿子甘愿放弃行政职务
除了公职身份之外,妻子与母亲的角色在林郑月娥的生命中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一边要处理工作上复杂棘手问题,一边要与柴米油盐打交道,作为女人、妻子和两个儿子的母亲,林郑月娥表现出女性的柔情。
林郑月娥与丈夫林兆波相识的过程颇具戏剧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林郑月娥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一次骑自行车时发生了事故,被送进了医院,还被当地报纸报道。
当时的林兆波正是在剑桥读数学的博士生,看到报道后叫了其他几位香港同学一同去探望,两人由此相识,林兆波成为了林郑月娥的初恋和一生的伴侣。1984年,两人在香港结婚。
由于林郑月娥的工作性质,林兆波放弃国外大学任教的机会,回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夫妻俩有两个儿子,老大林节思、老二林约希。两个儿子都毕业于知名学府剑桥大学。
林郑月娥的长子林节思回忆说,自从他和弟弟出生以来,母亲总是在为他们担忧:“她担忧我们的成长,照顾我们亲力亲为,从没聘请佣人。为了争取多陪伴我们,那段时间甚至没有和父亲去看过一场电影。”
林郑月娥非常疼爱两个儿子,总是争取时间一起吃饭,还常常亲自下厨做饭。她提及自己的两个儿子时称,自己从来不打儿子,又指子女的不同成长阶段需求不同,“比如年幼时,他们需要父母的关怀照顾,时间是必不可少。所以我从来不请海外佣工,这样会让自己有‘纪律’,准时下班照顾两个儿子。”
林郑月娥接受央视记者专访的问答
记
您长时间为香港做了很多事,但是为自己的家,您觉得做得足够多吗?
林郑月娥:也不太差,尤其是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我是亲自照顾他们的。
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尤其他们年纪小的时候,他要见到妈妈,他要知道妈妈是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我现在很欣慰,我的两个儿子都已经大了,分别23岁、26岁,但是他跟我是很亲近的。尤其是大儿子,差不多每天要跟妈妈说话他才比较舒服。
2003年,林郑月娥升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这是首长级职位。但在半年内,她主动申请调任香港驻伦敦经贸办事处处长,职位也下降两级,原因是为了在儿子成长的关键期多照顾、管教孩子。
林节思说:“我上中学时她在政府出任高职,算是半个公众人物,偶尔会见报,同学们常以此取笑和攻击我。那时年少气盛,总会跟他们吵架,在学校无心学习,还把坏脾气带回家。母亲担忧我的情绪,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主动向政府提出降职调至伦敦,带全家到英国生活。在那边我得以专心求学,拓展了我的视野和胸襟。”
记
有一段时间,您曾经宁愿在行政位阶上退一步,也要去英国照顾自己的孩子,为什么?
林郑月娥:因为他当时13岁,从小学升到中学,一方面可能有一些适应的问题,另外由于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比较高调的官员,处理一些很有争议性的事,每天在报纸看到我的新闻而且不是好的新闻,孩子受了一些打击。
从不强迫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林郑二儿子林约希(中)在剑桥大学三一书院的毕业礼,摄于2016年
她的两个儿子,中学是在本地传统津助学校华仁书院就读。其后,她为了当时正值青春期、躁动不安的长子节思,决定一家往英国生活,两名儿子便在当地升学。虽然后来她回港工作,但儿子留在英国读书,原因包括学习香港没有的学科,“他们想读俄罗斯文、古希腊文,作为家长我随便他们学。”
她对教育的理念是一定要宽松,从来不会要求孩子要学什么或修读什么科系,两个儿子“从来没有补习,也没有学小提琴,也没有学奥数什么的”,结果两个儿子都毕业于知名学府剑桥大学。
关于教育孩子,林郑月娥这样分享道:“小孩自己会学,你只要给他一个启发、富满足感的环境,他们自己会学,尤其是今天网络发达,不用你灌输知识,反而要培养追求知识的热诚跟动力。”
与孩子做朋友,平等交流
林郑月娥一家四口
林郑月娥说,到子女稍微年长时,就要平等交流,不要以大人的口吻去教训他们,“我们当时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和今天完全不同,当时不能上网,吸收的知识有限,但现时青少年每天都知道世界在发生什么事。”
林郑月娥又指,到子女长大之后,就要以朋友方式和他们相处,学会放手让子女去经历。
林郑月娥笑言,当初孩子们说要出外闯时自己都会担心,但明白也要放手让他们开拓眼界。她更认为,父母过分关心会造成无形压力,现时互联网发达,距离不是问题,只要有心不会阻碍沟通。
她强调,要达至家庭共融,重点就在于“一齐讲、一齐听、有商有量”,若父母可以多从子女的角度了解他们,子女不但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更会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在林郑月娥的密友眼中,她“为人高尚、有同理心、友善、体恤别人、而且风趣”,而这也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影响。这些特质,也许可以从她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内在的逻辑。
林郑月娥祖籍宁波,1957年出生于香港。全家人生活在湾仔一栋唐楼的板间房里。唐楼,就是没有电梯和冲水厕所的楼;板间房,就是内地正在整治的“群租房”。
林郑月娥曾说,自己的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母亲操持着一大家子的起居饮食,祖母、外祖母、父亲相继中风,也是母亲负责照料,任劳任怨。虽然母亲没有学历,但她坚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女儿找所好学校。林郑月娥因母亲的努力而进入湾仔一所条件较好且乐于招收中下阶层子女的教会学校读书,度过了十多年求学时光。母亲指引着林郑月娥,林郑月娥又将这份爱传承,深刻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十年苦读,林郑留下一段成绩优异的求学之路。中学时,她曾满怀医者仁心,梦想悬壶济世;后来,她又立志成为社工,服务社会,为此,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社工系。大二时,林郑从社工系转到社会系,毕业后考录政务官,加入政府队伍。
她亦笑指自己几乎年年考第一,只有一次期中考只得第四名,就觉得是相当大的挫折,更回家大哭。林郑月娥自言多年仍记得此事,相信与自己爱面子有关,不过现时回看亦觉是小事一桩。
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往往为未来的人生埋下伏笔。贫寒的出身让林郑十分懂得珍惜,林郑月娥亦有于访问中回忆自己童年往事,虽然自己基层家庭出身,但未有羡慕他人,亦不计较生活物质,她曾笑言,现在只要晚上回家洗澡时打开花洒能有热水出来,就会觉得好幸福。
2017香港特首选举,林郑月娥丈夫林兆波
和大儿子林节思送上鲜花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