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支部工作的历史经验
【提 要】党支部的百年奋斗揭示了:不断推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发展党的事业的内在要求;认真贯彻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支部的根本工作;“支部建在连上”孕育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中国的基层政情;严肃支部生活、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支部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群众利益+先进文化”是党支部坚守初心、肩负起使命的基本武器;“两学一做”、知行合一是启航第二个百年对党支部工作新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党支部 支部建在连上 自我革命 群众利益+先进文化。1921年秋冬,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谭平山、陈望道等建党者,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支部,共6个。从此,开启了党支部不忘初心、执着使命的百年奋斗征程。到2021年建党百年,党支部发展到420多万个。党支部的百年奋斗征程,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所积累的历史经验,所结晶的支部文化,所铸就的基本工作范式,是我们党宝贵的历史财富。启航第二个百年征程,雄关漫道,需要党支部工作继往开来、传承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事业发展的力量来自组织。“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1]“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2] 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既是党支部的一项基本工作,更是党推进事业发展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工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党的地方组织,通过各地党组织动员组织工人阶级队伍投入伟大的革命运动。党的一大闭幕后,毛泽东同志回到长沙,1921年10月10日成立中共湖南党支部(支部书记毛泽东)。[3] 之后在学校和工厂积极发展党员,建立下属各党支部。同一时间,建党前成立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也均改建为党支部:有中共北京支部(支部书记罗章龙)、上海支部(支部书记陈望道)、广东支部(支部书记谭平山)、武汉支部(支部书记陈潭秋)和济南支部(支部书记王尽美)。
在最早6个党支部的努力下,建立起中共安源路矿党支部、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支部、唐山制造厂支部、长辛店机车厂党支部、湖南水口山矿党支部、长沙泥木工会党支部、广州酒米柴碳工会党支部、广九铁路党支部、广东碾谷工会党支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党支部、湖南自修大学党支部、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党支部、洛阳铁路支部、旅莫斯科支部、旅德支部等一批党支部。不够建立党支部条件的,建立3至5人的党小组,有四川党小组、旅日党小组等。
从1921年秋冬到1923年春,各地党支部贯彻中央决策,开拓党的事业,组织起30多万工人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其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唐山制造厂工人大罢工、唐山启新洋灰厂工人大罢工和开滦五矿工人总同盟大罢工,震惊中外。1921年秋冬到1923年的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干的第一件大事,从此拉开了党领导革命事业的大幕。
从建党时期开始,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指向哪里,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和支部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此为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开展党支部工作的基本规律。从建党元年秋冬的6个党支部,发展到建党百年的420多万个党支部,生动地证明了党的事业和党支部设置及工作的内在联系。开启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继续推进党支部设置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遵循党支部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
二、认真贯彻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支部的根本工作
认真贯彻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定,是党支部的根本工作;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支部的根本任务。
党的一大确立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目标,决定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从毛泽东、陈潭秋、王尽美、谭平山等党的第一代支部书记脱下长衫,换上粗布短褂,深入工厂矿山,开办工人补习学校或工人业余学校,建立党支部,建立工会,启发工人觉悟,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开始,就确立了贯彻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支部的根本工作;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支部的根本任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贯彻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支部深入群众、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起亿万群众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我们党创造了党支部领导下的工会、农会、青年团、妇联共同发动组织群众的工作模式。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党(党支部、党总支、基层党委)、纪(纪检)、组织、宣传、工会、青年团、妇联”“七点一面”的群众工作体系。
党的百年奋斗证明,党中央依据事业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做出决策部署。中央和国家机关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中央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围绕“最初一公里”抓机关党建工作。地方党委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中间段”,地方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中阶段”做文章。其他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4],党支部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攻坚者。
在党支部的奋斗中,“三会一课”制度是党支部贯彻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支部通过全体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对工作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和认真组织实施;通过上“党课”学习理论、武装头脑、总结经验、研究规律、提高本领;在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分子队伍发挥突击队作用,人才队伍发挥智慧创造作用,动员组织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一百年来,一部党支部的奋斗史,就是贯彻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谋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史,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无论是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都是如此。启航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贯彻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然是党支部的根本工作。
三、“支部建在连上”孕育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中国的基层政情
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孕育了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学问,包括党支部的地位、工作机制、基层组织体系和新中国的基层政情。
其一,党支部从“党的基本组织”到“党的基础组织”的变化。从1921年秋到1923年春党的三大前,党支部为党的“地方支部”[5],属于地方党组织范畴。1923年三大党章把党支部定位为“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是党与群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党的组织系统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党支部和党小组,以党支部为全部战斗力的基础。1925年1月党的四大时,党员发展到994人。党支部和党小组开始向工厂、农村、学校和黄埔军校及军队领域积极挺进,四大党章规定“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将“有五人以上可组织一小组”改为“有三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从1923年三大党章到1928年六大党章,党支部都定位为“党的基本组织”,支部委员会称为“支部干事会”。
1927年9月底的“三湾改编”,毛泽东同志依据他的支部建设和支部工作经验,成功地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支部设置模式。党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立“党小组”,营团两级设党委。从此,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始了新篇章。经过18年的发展,1945年七大党章不再把党支部定位为“党的基本组织”,而定位为“党的基础组织”;把“支部干事会”改为支部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并且七大党章提出了“党总支部”和“各分支部”设置问题。
其二,从“党的基础组织”到“党的基层组织”的变化。从1945年党的七大到1956年党的八大,经过11年的发展,八大党章正式将党的基层组织定为三个层面:即基层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依据1949年底全党党员数量450余万人到1956年八大前夕增加到1000余万人的实际,八大党章规定:党员超过一百人的基层组织,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基层党委),下面设立若干个总支部或者支部;党员人数超过五十人的基层组织,成立总支部委员会,下面设立若干个支部;党员不足五十人的基层组织,成立支部委员会;党总支和党支部下面可以划分党小组。至此,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形成。
1956年八大党章用“党的基层组织”代替了“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的党建地位,但没有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具体功能定位。直到1982年通过的十二大党章,才明确“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十年后1992年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进一步把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完善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其三,“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的回归。鉴于21世纪以来党支部的大发展、党支部工作地位的日益凸显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时代需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重新明确了党支部的历史地位。十九大党章增加了第34条:“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样,经过上百年发展,党支部从“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本组织”“党的基础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再次定位为“党的基础组织”,折射了基层党组织体系的发展和进步。
其四,依据“支部建在连上”,逐步确立了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工作机制。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立“党小组”,营团两级设党委,逐渐演变出县级以上党委、党组(“团党委”)领导基层党建工作;“营级”基层党委领导党总支和党支部工作,党支部领导党小组负责具体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最后一公里”的攻坚战。
其五,依据“支部建在连上”的党建原理确立新中国的基本政情。“支部建在连上”的“连”是党的事业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链条”环节,其党建价值在于把支部设置在党的事业和中国社会发展最基本的“链条”环节上,攻得上去、拿得下来、关键环节“不掉链子”,始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到1958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支部建在连上”的党建原理对中国基层社会和党的事业进行改革。把县委确立为“团级党委”。中国传统社会县以下没有二级行政单位,为了设置“营级党委”,中央推进“互助组、合作社、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农村基层社会行政体制改革,设立了5.6万个人民公社,建立了5.6万个公社党委——“营级党委”。然后,把全国81.9万个“乡”改革为82万个农村生产队,设生产大队党支部——“连级党支部”。按照“支部建在连上”所形成的“团级党委”“营级党委”“连级党支部”基层党建体制,“一链定江山”,中国基层社会和所有基层单位,都是“团营连”基层党建“链条”体制,这就是中国的基本政情。
四、严肃支部生活、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支部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严肃支部生活,勇于自我革命,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教育党员追求思想上入党,既是党支部的一项常规工作,更是党支部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的发展,从党的一大到党的七大,党员队伍经历了三次大发展。
第一次大发展提出了党员教育问题。1921年建党时,党员队伍有50余人,经过工农运动和北伐战争,到1927年春发展到5.9万人,为第一次大发展。1927年春夏大革命失败时,2.6万党员牺牲,只有不到1万名党员从地上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身体,继续战斗。其2.3万失踪、退党与脱党者,向我们党提出了如何发展党员、教育管理党员与坚定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问题。
第二次大发展提出了加强党内教育,纠正党内错误思想、追求思想上入党问题。从1927年秋党员队伍不足1万人发展到1934年秋30万人为第二次大发展。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后,农民和旧军队过来的军人入党,就成了党的队伍的新生力量和占多数,加上艰苦卓绝的农村革命战争环境,到1929年底,党内和红军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各种错误思想,严肃地摆在了党的建设面前。1929年底“古田会议”专门研究了纠正党内错误思想,追求思想上入党、思想建党问题。会后,各党支部贯彻古田会议精神,认真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加强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1932年之后随着“左”倾错误路线和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原因,导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30万名共产党员剩3万余人,30万红军剩3万余人。
第三次大发展创造了开展“集中性教育”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政治生活模式。党员队伍从抗战爆发时的4万人,发展到1945年党的七大时121万人,为第三次大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短短的五年,党员迅速由全面抗战初的4万人发展到延安整风时期80万人。76万新入党的同志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系统的思想改造。抗战开始以来,大量的农民优秀分子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加入了党组织,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由此也进入了党内,并日益影响共产党。为解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左”倾政治路线错误和对新入党的76万党员进行系统的思想改造,党中央领导组织开展了一次“集中性教育”——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的落实者是党支部。所有的党员和在党校、抗大及在各学校学习培训的干部,都按党支部编为基础单位,先由个人精读中央指定学习的22个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掌握思想武器。各党支部统一组织学习和讨论,提出问题,由组织派干部给予解答。学习几个月后,开始联系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检查自己的工作、历史和思想。凡入党时间比较短,抗战初期去延安学习或工作的同志,要讲清个人的历史、参加抗日战争和革命的思想动机,对照学习文件,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检查每个党员的一切思想行动,纠正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作风。同时,以此去观察问题,观察其他党员,从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纠正自己队伍内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然后写出个人学习总结,上报党组织。此后,对党支部所在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在学习讨论过程中,进行实事求是而又恰如其分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对己严,对人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社会环境和根源,定出如何改正错误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对犯错误的党员,不着重个人责任,而着重于分析犯错误的环境和根源,吸取教训,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
各党支部在延安整风中按中央要求,严肃组织生活。在整风中,有些党员干部认为自己搞了许多年革命,用不着改造,一听思想改造就感觉很刺耳;有人认为自己天生就是革命的,有人认为自己是“戴着桂冠”参加革命的,有人认为自己参加革命是对革命的“恩赐”。当别人一针见血提出自己的问题时,开始有些接受不了,闷闷不乐,闹情绪,想不通。经过党支部开展相互之间细致入微的分析,逐渐接受了大家的批评,经过对照学习检讨,普遍提高了思想认识,反对了自己身上的三风不正问题。通过这场以支部为基础的延安整风,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给日后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确立了基本规范。
五、“群众利益+先进文化”是党支部坚守初心、肩负起使命的基本武器
所谓“群众利益+先进文化”,就是党支部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始终把解决群众利益和提高群众素质有机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方向,用先进文化培育群众、启迪民智、开拓视野,提高群众素质,激励人民群众去创造历史,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在传统中国,只有地主和官员有文化,普通老百姓没有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彻底颠覆了传统执政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执行“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我们的党支部一手给老百姓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如提高工资、分田分地、减租减息、扩大就业、提高收入等;另一手是从办工人夜校、农民夜校和识字班、扫盲班开始,不断教老百姓读书识字,使其不断开阔视野,不断提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
让老百姓学文化,就得推进传统文化形式改造和革命。我们党是用新文化教育老百姓。一是文化内容是新的、先进的文化。读书识字等文化基础是通用的,但贫苦人翻身闹革命的文化是新的,打倒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二是文化形式求新求变求革命。从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到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用“拉丁拼音教老百姓”,再到新中国推动文化形式改革,使用标点符号、发展汉语拼音,把“繁体字”改为“简体字”,把“竖排版”改为“横排版”,就是为了老百姓学文化容易。
老百姓历史地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共产党一手给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一手给文化,让千百年来的“睁眼瞎”、文盲半文盲,通过学文化认识了一个世界。“群众利益+先进文化”,老百姓才选择中国共产党。
相比较传统书籍、报纸杂志“纸制文化”,网络数字信息文化是现代新文化,是对“纸制文化”的历史性飞跃和革命性变革。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只有五千万“网民”;21世纪的今天,中国有十亿人接受学习和运用网络数字信息文化。这一现代新文化,对推进共产党进步和推进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文化作用。推进新时代党支部工作,我们必须积极而创造性地运用网络数字信息文化,使其发挥积极的文化功能作用。
六、“两学一做”、知行合一是启航第二个百年对党支部工作新的时代要求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创新成果,是发展党的先进性和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伟大新创造,是启航第二个百年对党支部工作新的时代要求。
我们党的基层党建工作,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创造。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创造与奠基了党委、纪委[6]、组织、宣传、工会、青年团、妇联“七点一面”党建工作机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造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层党建模式。抗日战争时期,创造了集中性教育(延安整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党内政治生活方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了“三会一课”的党支部工作机制。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两学一做”,是发展党的先进性和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伟大新创造。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党性。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问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国革命胜利后,俄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各用了70年执政实践探索如何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开创了“两学一做”新模式,开辟了解决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历史课题的新途径。“学系列讲话”,即学习习近平每年的系列重要新讲话,学习我们党最新的创新理论。一方面,用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依据全党、全国人民的伟大新实践和时代要求,进一步向前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两方面结合,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学党章党规”,就是按党章党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教育和管理,按党章党规要求规范每个党员的行为,按党章党规要求抓作风、反腐败、追求廉政。“做合格党员”,就是自觉学习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自觉学习和践行党章党规,做到知行合一。这一把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和学习践行党章党规有机落位于“做合格党员”上,是党的建设的重大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创新,是发展党的先进性和保持党的纯洁性的伟大新创造,是启航第二个百年对党支部工作新的时代要求。
注释
[1]《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5页。
[2] 习近平:《2018年7月3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7月5日。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88页。
[4]《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日报》2020年7月1日。
[5] 参见二大《党章》第4条。
[6] 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时期,基层党建“七点一面”工作机制为:党委、组织、宣传、工会、“农会”、青年团、妇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会”被根据地政权取代。改革开放后,增加了基层“纪检”工作。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 赵 玥
问题导向 理论前瞻 视野开阔 文风活泼
长按识别二维码
在线订阅《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