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三重逻辑

孙来斌 理论视野 2024-04-27
点击上方理论视野,关注我们公众号


【提   要】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回答时代之问、坚持科学引领,廓清思想认识、坚持正本清源,是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逻辑。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怎么样、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等基本问题,形成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功能论和方法论,是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逻辑。坚持党性原则与人民立场的内在统一,归根到底体现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是这一马克思主义观遵循的价值逻辑。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  生成逻辑  理论逻辑  价值逻辑

马克思主义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对象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能否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底蕴,具有深刻而独特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



一、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逻辑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根据,但是,马克思主义观一经形成,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现和发展具有影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现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推动作用”[1];反之,则产生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又与之互生互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指导思想的根本地位,不断提升全党理论素养、理论思维,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为对象进行了丰富的论述,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1. 回答时代之问,坚持科学引领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2]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看,每逢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会遭遇时代拷问,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会摆到人们面前。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的时代之变,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是否管用、无产阶级革命出路何在的时代之问,列宁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以科学的帝国主义论等原创性成果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又如,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着中国发展前路的时代抉择,邓小平领导和支持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事实上也是一场马克思主义观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促成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抉择,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进程。而反观过去中苏论战时期之所以在一些问题上争论不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 [3]。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4]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面临的复杂性、风险性、不确定性不断突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对于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时代之问,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理应作出有力回答。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对于这些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必须团结带领人民作出科学回答。“21世纪的马克思几乎必然不同于20世纪的马克思。”[5] 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必须作出自己的深刻思考、科学回答,“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6]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新成果武装全党,用以统一认识、引领实践。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先后多次集中阐发了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彰显了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思想脉络。中央政治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题,先后安排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共产党宣言》等内容的多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每一次集体学习时都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集中学习安排,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7]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本身也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可以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无疑是较高水平“理论修养”的体现,无疑也是“理论上的成熟”“理论上的清醒”“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的重要标尺。

2. 廓清思想认识,坚持正本清源

“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8]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共产党人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对误解的澄清、对曲解的反驳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多次要求人们正确理解自己的学说,及时澄清误解,明确反对曲解。针对那种将唯物史观误解为经济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意味深长地说:“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9] 针对将其关于西欧资本主义历史起源的概述泛化为一般历史哲学的米海洛夫斯基,马克思明确指出:“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10] 对各种以假乱真的冒牌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总是给予深刻揭露、无情批判。针对伯恩施坦“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做法,列宁深刻揭露其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实质。针对苏汉诺夫们所谓十月革命违背世界历史规律的指责,列宁反讽道,这些人“都自称马克思主义者”,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他们一点也不理解”[1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认识。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曾形象地说:“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12] 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客人时强调搞社会主义不能光喊空洞口号,“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3]

苏东剧变后,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再次摆到人们面前,所谓马克思主义“失败”“过时”“无用”之类的言论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了社会上存在的有关错误认识,其中,“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14] 对于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必须给予有针对性的回应。针对所谓“《资本论》过时了”的错误观点,习近平结合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揭示了其背后存在的剥削和不平等实质。他关注到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肯定该书用翔实的数据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平等现象的分析,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作者的分析主要是从分配领域进行的,没有过多涉及更根本的所有制问题,但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值得深思。”[15] 习近平还提及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及其“必须向马克思求教”的见解,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16]。这些极具针对性、时代感的深刻分析,廓清了思想认识,表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正确态度。

总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体现了深厚的理论积淀、长期的理论关注、强烈的现实针对,体现了回答时代之问、坚持科学引领与廓清思想认识、坚持正本清源的生成逻辑,体现了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其“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17] 的根本要求。



二、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为论述对象的思想观点极其丰富,其主要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怎么样的功能论、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1.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

关于什么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涉及对马克思主义观的本体论追问,可以从理论主体、研究对象、思想来源、主要构成、本质属性、理论主题等多个角度来回答。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此作了集中阐述。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涵。“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18],这是从研究对象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界定。习近平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并且强调: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我们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这九个方面的思想,是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基本原理。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大道的产物,而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为科学揭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之路,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劳动、毕生的心血,在广泛阅读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的丰富滋养,并进行伟大的思想变革和综合创造,从而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光辉日出。在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来源的概括的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马克思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可以说,没有18、19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19]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20] 这就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的理论特质。同时,习近平还明确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21];他还引用恩格斯的话特别强调,“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22]。这就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特质。与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传统的概括相比,习近平的概括突出了人民性、发展性,体现了概括的全面性和时代性。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始终不变的核心主旨、中心思想、根本目标,成为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逻辑主线。这就是它的理论主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学术界有人类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无产阶级革命、“两个必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不同说法。相对于其他说法,“人类解放”一说更具统摄性、包容性、解释力。[23] 习近平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24]

2. 关于马克思主义怎么样的功能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怎么样的功能论,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的延伸和拓展。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怎么样的论述,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的评价。

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在2000年前后,马克思这个以批判资本主义闻名于世的思想家,被多个西方主流媒体和机构评为千年伟人、千年思想家,确实是发人深思的千年级现象。根据《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习近平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无与伦比的世界影响,并且强调:“今天,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25]

深刻改变中国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习近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得出了“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历史结论,并且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27]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8]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能”“好”“行”之间的内在逻辑。“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2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致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正因为如此,它能够保持先进性、赢得人民支持,能够战无不胜、勇往直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价值追求,又结合了中国实际、体现了时代特色,因而具有独特魅力和显著优势。概言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30]

3. 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必然要求。

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反复强调“守正创新”,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一方面,“守正”意味着坚守正道、坚持真理。无论时代和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直到今天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3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体现了深远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创新”意味着发挥创造、赋予新意。“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32] 毫无疑问,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否则就是僵化的、陈旧的、过时的。”[33]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推进“两个结合”。从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来看,马克思主义必须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3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文化传统、现实国情等方面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注重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那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根植中国土壤、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

掌握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3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36]。学会了这门必修课、掌握了这种看家本领,我们就心明眼亮,就有了洞察宇宙的望远镜、观察事物的显微镜,就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增强预见性、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所要掌握的重点对象,既有党员干部,也有青年学生。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赢得青年就赢得了未来。“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7] 因此,习近平反复强调,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引领作用,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

做到知、信、行统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38]。知、信、行之间相互影响,三者辩证统一。其中,知是前提。学而知,知而信。“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39]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信是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40] 行是关键。知与信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1]。概言之,真学方能真知,深思方能坚信,运用方能践行。这是理论认同与信仰选择、理论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法则。



三、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逻辑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是21世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价值取向上,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站稳人民立场和党的立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是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遵循的价值逻辑。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

习近平指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42]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世界上流行过形形色色的各种理论,但就其价值取向而言,莫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上,英雄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但他们仍寄希望于有产阶级的良心发现,将工人只是视为同情的对象。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彻底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43]。从历史到现实、从西方到东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44]

作为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反复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本目的就在于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中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5] 2019年3月,在与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平会见时,被问及自己当选中国国家主席时是什么心情,习近平给出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回答。炙热而浓烈的人民情怀背后,是深刻而坚定的人民立场。这是因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46]。“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 [47]习近平不仅自己率先垂范,而且对全党提出明确要求。他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人民立场是这一制度设计的理论根基。“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仅来自于对人民的朴素感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 [48]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表达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取向。

2. 永葆党的先进性,确保党长期执政

习近平多次阐述马克思主义,并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主要目的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永葆党的先进性。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了共产党人与众不同的理论特质——“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9]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注重理论学习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50]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着眼于加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角度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5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特别引用毛泽东的这段话,并且强调指出:“这个任务,今天依然很现实地摆在我们党面前。”[52] 这是因为,解决我们党在新时代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对我们党的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结合起来,力求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过程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力求在融会贯通、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毫无疑问,达到理论上的成熟有很高的要求,基本的前提就在于“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党员干部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科学态度,即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永葆党的先进性、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党性原则,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民立场,归根到底是一致的、统一的。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深刻指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就是要坚持讲政治,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党性、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好、更全面反映人民愿望。”[53]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在理论上体现了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逻辑,在工作上体现为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毫无疑问,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归根到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的。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归根到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19AKS007)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 参见梁树发:《谈谈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6期。

[2][6][21][22][24][25][26][27][32][4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9页;第27页;第1页;第5页;第8页;第11页;第11页;第14页;第27页;第8页。

[3][4][1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第291页;第213页。

[5]【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吕增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第6页。

[7]《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7-68页。

[8]《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0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30页。

[11]《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73页。

[12]《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1~332页。

[14][15][16][17][18][19][39]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0页;第15页;第10页;第11页;第8页;第4页;第12页。

[20] 参见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7~10页。

[23] 孙来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两制共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2期。

[2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29]《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2页。

[30]《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人民日报》2022年1月12日。

[31][41][42][4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66页;第67页;第52页;第40页。

[33][37]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9页;第2页。

[34][38][48][5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20页;第519页;第539页;第539页。

[35][40][45][5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04页;第15页;第4页;第404页。

[36] 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求是》2019年第22期。

[43] 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

[47]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4页。

[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5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5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6页。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胡振良     






问题导向 理论前瞻 视野开阔 文风活泼

线上订刊
长按识别二维码

在线订阅《理论视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