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工生态|那年那校那些事

大工生态 大工融媒 2024-03-31


大连理工大学

一个用时间铸起来的名字

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怀与回忆

轻轻的用双脚迈过

沉浸于他的每一次呼吸

畅想着大工的前世今生


1953.8.30大连工学院首届毕业生留影


校史,一个学校精神的内核所在。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逐渐忘记它从前的模样。可每次行走在校园中,我们却又总能听到来自它的那古老而又熟悉的呼唤。冥冥中我们顺着时间的轨迹,追溯这一切开始的模样。


追溯我工最初的样子那就要从大工的源头谈起,也就是大连理工大学最原始的校区——大连工学院。创建于1949年4月的大连大学工学院位于现一二九街;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88年3月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校徽(部分)


“其实从凌水校区建成后,咱们学校有很多从20世纪50年代初沿用至今的楼宇;这些楼宇在功能上也许有很大的变化,但整体外貌还是保持它原来模样。”校史馆的刘思远老师这样说道。


将思绪飘向远方,直到触碰到那20年前大工人的生活场景:热烈、纯粹、向上……活跃的人如滚滚热浪,散发着属于那个年代的气息。


他们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古早而又鲜活:


西山生活区

往日迎新场景


“西部校区于2010年左右投入使用,在此之前我们学校是没有西部校区的,这大概是我印象中大工近十几年较大的一个变化吧。”刘老师这样说。


在这西部校区的变化中,原901公交车站被改造为现经管学院,还有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这片区域曾坐落着大连理工大学第一食堂、教工食堂和对面的“美食一条街”,是校园内热闹非凡的区域之一,后来被改造为一个供学生集中开展各类活动的场所。大学生活动中心西侧的西山生活区是这次变化中的主角,大学生超市曾经是第八食堂,福佳足球场旁边的5、6、7宿舍也是由老宿舍楼重建而成……


总的来说,大工的模样在近些年来变化不大,校园里的每个角落、每个建筑都保存着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时代印记,就像那句歌词一样“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不管学校再怎么变,大工的每个角落总会保留着一份属于20年前那群大工少年的大工情怀。


第一教学馆,我校凌水校区建设的第一栋楼

(左:现实  右:历史)

教育书店,原工学院商店,后改造为壹玖肆玖咖啡馆(DUT1949 coffee)

(中:现实  外:历史)

西山二舍,我校最早的学生宿舍楼之一。新世纪以来绝大部分学生宿舍已改建为新楼

(左:历史  右:现实)


这就是大工以前的模样,这些照片也承载了很多人的回忆。这是大工记忆构筑的一部分,而这种记忆构筑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传承下来的文化构筑。正如那句话所说“文物才是最好的历史老师。”而如今的校史馆便正像是这位历史老师,汇聚了众多文物宝藏,等待着我们聆听他讲述大工的故事。可当初在汇聚这些历史宝藏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今我们能在校史馆内看到各种各样的文物展品离不开许多老师的辛苦付出和努力。


校史馆筹建时,史料征编组的老师们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资料、参考了校史书、校报等史料,开展了大量校史文物资料的征集工作,还同期开展了大量口述档案采集工作,力保史实的准确性、严谨性。如今,我们在校史馆内看到的内容都是历经100多次讨论不断打磨而成的,某一张照片或者某一个展品的说明文字,都有可能是老师们考证、讨论了十数次才定稿的。


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


校史馆现存实物展品约1000件左右,其中有超过半数的展品都是通过征集得到的。档案馆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专项档案征集工作,先后征得了现存于中央档案馆的建校批复文件仿制件、历版校徽、首届毕业证书等珍贵史料,所以我们才有幸能够在校史馆中看到这些珍贵的展品。


校史馆中不乏一些“大家伙”展品,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件则要数位于“师生共建主楼”展厅中的“重庆号”组件。在1955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作中,我校原造船系调整到上海造船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20世纪60年,学校重建造船系,获赠了这批曾参加过甲午海战的“重庆号”组件,供教学、认识实习使用。如今,校史馆中依然能看到在“重庆号”旁开展实地教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为校史馆赋予了更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意义。


那些被陈列在校史馆内的展品,更多还来自于学校各部门、离退休教工和海内外校友的热心捐赠。


“大工的很多老师都有这种历史情怀,比如原设备处的一位杜老师就保存了很多宝贝,我至今记得第一次走进设备处库房的惊讶与喜悦,我们与杜老师都很开心,他很开心是因为这些老宝贝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我们很开心是因为我们没想到学校里竟藏着这么多宝贝。”老师兴奋地回忆道。


早期开展档案专项征集工作时,校史馆的老师们需要做大量的搜集与联系工作,但近几年,大家的档案意识变强了,很多老师面对一些即将淘汰、报废的老物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校史馆,主动联系校史馆的老师去看一看。


“我们很感谢这些有情怀的大工人,能够想着我们,为学校尽可能多保留一些东西,正是因为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夯实属于我们共同的大工记忆啊。”刘老师这样说道。


在行走中默默共鸣,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陌生而又熟悉。可纵使陌生,我们也会有一种冥冥之中归属感,这是专属于大工人的归属感,这就是大工情怀。


“我们希望学生能对校史有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学校史不仅是为了了解校史,更希望学生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从校史中汲取一些力量。这也是当初我们筹备校史馆的初衷和目的所在。”刘思远老师这样说道。一个群体的历史和精神如果得以明晰并久远传承,那么我们在心中也将始终饱有那份最初的赤诚和单纯。


明晰前辈的赤诚与爱,我们满怀敬畏远航!


文字 | 闫玉冰 林雨芊

图片 | 来源档案馆(校史馆)官网

编辑 | 孙子茗

大连理工大学融媒体中心2021-2022学年考核优秀名单
毕业限定回放|亲爱的Duters,请带着大工的荣光,启程!
请听凌工路2号|第十二期:不焦虑了,先定一个小目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