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 | 盖史前房子,我们是专业的

考古团学 2019-06-11


1


23位来自不同高校

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才俊

不远万里

于2018年8月2日齐聚赤峰


7天内,他们将携手完成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虽然大家基本上是新手上路

于建筑之事还处于“天然未雕饰”的阶段

但手握剧本的张剑葳老师表示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各领一个小分队的杨兆凯和杨菁两位博士踌躇满志。



然而,剧情真会朝他们的预期发展吗?


第三届北京大学史前建筑实验考古工作营

正式开营啦!



2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赤峰市洪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行政村,它是继辽宁省北票市康家屯和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大山前、敖汉旗大甸子遗址之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一项重要考古发现……”


上述为《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的发掘》中的官方介绍。那么,二道井子遗址又有何种魅力吸引青年才俊千里迢迢相聚赤峰呢?


图4 二道井子遗址位置图


是房子!

从保存情况来看。 

一般认知中的房址是这样的


图5 北方某半地穴房屋遗址2010年发掘航拍图


二道井子遗址的房子是这样的


图6 二道井子遗址中的房址


从房址数量来看:

二道井子遗址发掘房址149座

而另一处以石房址闻名的三座店遗址

发掘房址38座


遗址面积来看:

简报中介绍的遗址揭露面积为5200平方米

据专家介绍

此面积仅相当于遗址总面积的1/16哟

图7 二道井子遗址发掘现场航拍图


从建造方法来看:

图8 多次修葺的房子

图9 土坯(泥坯)遗迹

图10 “被捆绑的房子”(用粗麻绳沾泥盘筑而成)


考古学家是这样认识的:

二道井子遗址文化内涵单纯,文化堆积深厚,建筑遗迹保存完整,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保存极佳的“地面”为研究不同遗迹之间的共时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环壕、城墙、院落、房址、窖穴、道路等建筑构成的聚落,为探索当时的聚落形态及社会组织结构设立了新的平台。多层叠压的房屋预示这一遗址存在着早晚相互衔接的不同时期的聚落,由此可以考察同一遗址不同时期聚落形态的变化,进而复原整个遗址从修建至最终废弃的过程。由于其重要性,二道井子遗址被评为“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图11 为了保护遗址,专门把高速公路改成从遗址下穿过。遗址馆使用了较轻的充气膜结构


3


史前建筑复原研究常常是一项“脑洞大开”的工程。

学者们一番深思熟虑后的复原方案是这样的。


图12 庙底沟302复原图


然而眼前的遗迹往往是这样的。

图13 庙底沟302平面图


复原方案与遗迹之间,隔着建筑样式、建筑方法、建筑材料、建筑功用以及常被忽略的建筑装饰的距离。更令人惋惜的是,这些方案大多是“遗迹——图纸”的过程,没有经过实际建造验证,是不是有点“纸上得来终觉浅”?


史前建筑复原是一个“遗迹——图纸——实体”的过程(半坡的图吧,哎)。通过动手操作,不仅有益于从微观层面加深对遗迹现象的认识与再思考,一定程度上缩小上述“方案与遗迹间的距离”,还能在分工合作中,促使人们从工程组织、社会组织层面思考早期建筑和聚落遗址。


当然,金无足赤,既是实验,其结果自然无法预知,失败是常有之事。最为难得的是实验过程。

图14 没来得及完成的房子(第一届建筑实验考古的成果——北庄遗址F16)


图15 基本完成的房子(第二届建筑实验考古的成果——北庄遗址F16与F39)


4


无奖竞猜环节,以下三个选项中,哪一个是我们此次要复原的房址呢?


一号候选者

房址面积最大,房间外有回廊环绕,呈外圆内方形,位于遗址最高处,门前还有广场,房子的主人可以说是很壕了。


图16 一号候选者


二号候选者

位于遗址展示区西北角,房屋建筑工艺很有特色,被称为“被捆绑过的房子”。

图17 二号候选者


三号候选者

院落,位于遗址区北部,中有房址两座。面积较大者编号F100,较小者编号F111。

图18 三号候选者,左为F100,右为F111


答案是三号:F100与F111~


这是考虑到工期和参与者的动手能力,面积小、结构简单的房址更适合实验。且房子不可貌相,二者实在内有乾坤。


F100是院落中的主室,墙由两圈土坯垒砌而成,保存有门、窗等残迹,其形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二道井子的房址极少发现有柱洞痕迹(绝大多数都没有),墙都很厚重,由泥坯或土坯砌成。老师说,这座房子准备采取墙顶搭建木构屋顶的方案。


图19 这是遗址博物馆现场展示的二道井子建筑复原模型(我们会不会按这样来做呢?)


F111是院落中的侧室,墙由一圈土坯垒砌而成,保存状况不佳,仅能辨认出门、门槛、灶等遗迹。但其墙体有向内收的趋势,而且内部没有柱洞痕迹,有鉴于此,我们都很赞同张老师的方案——用土坯构建一座穹窿顶建筑。



图20  F111复原方案的意向效果(此为唐代晚期的田庄大墓,其中每一个小穹顶平面规模都与F111相近。虽然时代相隔甚远,但是建筑原理可以参考)


5

营员们被分为两组,在队长的带领下设计、建造房屋。前3天,两组人马都处于砌墙阶段,构建步骤相同:

1.制坯

图22 摆放好的1400块土坯(没错上了北大也得搬砖)


为了节省实验时间,老师已经请村民按传统工艺和房址中的尺寸提前制好了土坯,48x20x10cm,重约20斤!可谓童叟无欺了。


2.平整土地

图23在平整土地的张家宸同学

3.搬砖

图24搬砖的小卉同学

4.和泥

和泥既是重体力活,也是细致活,非椿荟兄这般身强体壮且心细如发者不能胜任啊。

图25 草拌泥制作中


图26 铡草的姑娘们

5.砌墙

图27 放土坯


图28 填草拌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房子渐渐有了模样

截止小编发稿的第三天

两座房子长这样:

图29  F100(精益求精的吉工)


图30  F111(里面是我们的抹泥小分队啦)


但是

一个男人,一场讲座

几乎将我们之前的想法推翻

——

图31 受邀专程为我们带来精彩讲座、有问必答的孙金松老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二道井子遗址考古亲历者)


图32 《方国遗城——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发掘述要》

另外……


二道井子实验考古队面临最大危机。

两座房子将何去何从?

这难以捉摸的剧情将如何发展?

穹窿顶真的能盖起来吗?

土坯房会不会被雨水冲垮?

 

敬请期待!


BY

撰稿 / 天井君

摄影 / 陈婷婷、王思琪、张剑葳等

排版 / 阮可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