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7年,这31本新书帮你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2017-01-10 五道口金融沙龙

加群请联系(微信号:wdkjrsl),由其审核通过后拉您进群

       五道口金融沙龙是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公益性金融教育沙龙。沙龙已成功举办十五期,嘉宾分别是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许均华博士、德润租赁董事长王琨 先生、天图资本合伙人杨辉生先生、申万宏源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博士、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马宁先生、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北京管理部副总经理李鞠民先生、点 融网创始人郭宇航等。


来源:十点读书

编者按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1月的来临,是新的起点,新的开始。你们对2017年,有什么期盼嘛?是不是还在纠结2016年的计划没有完成呢。现在,敢不敢和十点君来一个2017年的阅读计划?

    

前段时间,十点君和好朋友中信出版社一起,向专业出版人和著名书评人求教,获得了这31本评价较高的精品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将这一份礼物送予你们,希望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同前行,一起成长。


文艺生活类:

01

《旅行与读书》

詹宏志著



詹宏志几乎干了所有媒体人、出版人想干的一切事,做出版、做媒体、做电影、电视、做互联网等等,没有一样不干得有声有色,这样的人多招人恨,更可恨的是,写东西还那么好,写的书获得台湾各种媒体好书大奖。


这本《旅行与读书》讲述他的旅行多由读书而起,十个推理小说般的精彩故事,犹如一场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

——绿茶

02

《S.》

J. J. 亞伯拉罕 / 道格·道斯特著



《S.忒修斯之船》不仅是今年中信,而且是今年中国出版界,甚至在整个中国出版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品种,不夸张地讲,它改变了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这是一本真正可以“玩味无穷”的书。


这里的关键在于,一切它都做到了极致,就一本书而言,几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某种意义上讲,是一本可一而不可二的书。必须提到的是,这本书在中国深受读者的欢迎,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止庵

03

《没眼人》

亚妮著



作者亚妮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没眼人”是个传奇,他们用音乐看见自己的世界。作者用十年时间来跟踪纪录拍摄没眼人的故事,更是个传奇。


作者说拍摄没有真正的动机,或许正因如此,她才能把自己也融入到没眼人的世界里,打开他们的心扉。


作者捕捉每一个线索,没眼人的故事在自然流动,而牵动每个读者的,始终是故事本身,这也正是作者的用心之处。作者用最真诚的记录,让我们也看见了没眼人的世界。正如没眼人自己说的,眼没了,心就亮了。

——文坛


04

《小说课》

许荣哲著



小说就是故事,把故事讲好却不是每个作家都会。那些多貌似像故事的故事在风中飘,那些多貌似像小说的小说在纷纷出版,但真正的故事在哪里?


《小说课》是一本讲故事的秘籍,分析和解读了中外几十部经典小说的故事脉络,从中解构出一种故事心法,当然,也许不一定适用所有人,故事高手过招,有套路总比打乱拳有优势。

——绿茶


05

《世界咖啡地图》

詹姆斯·霍夫曼著



许多人喜欢在喧闹的星巴克或者宁静的书房喝一杯香浓的咖啡,但你知道咖啡如何种植、加工、煮泡,以及不同产地的咖啡有什么差别吗?


如果能了解并品尝咖啡,那么你享用的咖啡也就有了文化,你更能享受到咖啡本身及其背后更深的含意了。


《世界咖啡地图》就是为你享受咖啡服务的。这本书告诉你咖啡的生产、加工及世界上各地咖啡的特色,可称为咖啡的小百科。有这样一本内容丰富、有趣、装帧精美,又配有大量插图的书,你品尝咖啡的享受一定会更有情趣。

——梁小民


06

《艰难时代》

斯特兹·特克尔著



《艰难时代》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二手时间》,作者隐身,偶尔提问。这一特点——只让当事人开口说话,带给人的阅读感受,是一般作品无法实现的。这类作品并不多见,优异者更是罕有,特克尔早于阿列克谢耶维奇半个世纪做到了。


难怪此作甫一问世,便洛阳纸贵——它太好读了,太真实了,以至于鲜活如正在发生,且极具立体感。 


强调这些,其实是想说,《艰难时代》不是一部普通口述史作品,它尤其是一部以个人遭际、观感、亲历构成的对美国政治——社会史的另类但却更加可信的解读。

——刘苏里


07

《声律启蒙》

车万育著



声律是语言的声调韵律。清代学者车万育的《声律启蒙》为清朝家喻户晓之启蒙读物,因其文学性独具一格,流行于世。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对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非常有效。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画更是神配,大大提升韵味。

——绿茶


经管类 :


01

《时运变迁》

保罗·沃克著



战后七十年,全球化经历了三次严重失衡。


而全球化过程中,失衡是常态,均衡是非常态。各经济体在持续的失衡中,寻找均衡,这个寻找过程,就是摩擦、争端。摩擦起于贸易,贸易影响货币,货币再逆向影响贸易。解决争端的过程,需要妥协。


看《时运变迁》这本书,不可能得到现实政经问题的答案,但是它提供了足够的背景与不一样的角度,让我们在动荡的年代,稍微舒缓一下。

——陆新之


02

《行动的勇气》 

本·伯南克著



伯南克的《行动的勇气》,对照保尔森《峭壁边缘》,再参考艾森格林的《镜厅》,这部百年一遇的“救市”大片全景,几尽收眼底。


本书动人处,往往是那些不经意之笔,这是理解伯南克“行动勇气”的入口处。即使千夫所指也挡不住他一往无前的后盾,正是来自南卡邦Dillon小镇那些质朴、历久弥新的精神原则。


整个“救市”行动,每遇关键时刻,皆闪现着这些原则。在伯南克有关人的词典中,分敢于行动者和惧怕行动者。本书正是一部敢于行动者的光辉记录,启迪后人。

——刘苏里

03

《智能时代》

吴军著



智能是今年的热词。智能时代是大众条件反射下的自然感触。


全世界范围看,消化掉上一次的信息革命的冲击波或许还需更长时间,然而现在大数据和机器智能革命已经来敲门。


从目前发展来看,智能革命对社会的冲击有可能超过过去几次技术革命。尤其是作者提出了,只会有2%的人在智能时代成为赢家,这个论断让98%的人情何以堪。


吴军博士对于科技领域的著作往往很厚实。《智能时代》这本书也延续一如既往的重剑无锋风格。

——陆新之

 04

《演讲的力量》

克里斯·安德森 著



近些年,从国外到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走上演讲平台,他们分享有意义的经验和思想。其中,TED作为全球最顶尖的演讲平台,影响了无数的观众。此书是TED唯一授权官方演讲指南。


作者作为TED的掌门人和演讲教练,在书中不但分享了自己和团队的公开演讲经验,而且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或见解。它们不是演讲者的处方,而是工具,用来更自然、更真诚地表达自己,寻求共鸣,点燃思想。这种演讲的力量,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

——文坛

05

《硅谷钢铁侠》

埃隆·马斯克著



《硅谷钢铁侠》一书有着两个相互关联但又各自独立存在的特点:第一,这是全球首部经埃隆•马斯克授权的传记作品,埃隆•马斯克作为风格独具的梦想家和眼光独到、一再开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家,其传奇经历极富启发性,可以说是非凡的“励志故事”;


第二,这是一部材料详实,写法独特,叙述生动的传记作品,写得非常好看。以上两点相得益彰,使本书成为今年中信经管类图书中最可能同时获得业内和业外人士关注的作品。

——止庵


06

《钓愚: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

乔治·阿克洛夫著



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短缺,但诈骗之事亦很少见;市场经济时代,物质丰富了,但诈骗往往防不胜防。人们之所以受骗,一是由于自己贪婪引起的非理性,二是在于现实中的信息不对称。


阿克洛夫是信息经济学权威,席勒是非理性行为分析大师,他们合作以通俗、有趣的写法向我们介绍了这些理论,当然可以提高我们的防骗意识。他们是大师级专家,理论层次高,又把这些高深理论用浅显、有趣的案例讲出来。


这就使这本书既有深刻的内容,又读起来兴趣盎然。拿起来你就放不下,不信,你读一读试试。

——梁小民


07

《第四次工业革命》

克劳斯·施瓦布著



如果说蒸汽机让人类坐起来,电气化和内燃机让人站起来,计算机和新材料让人跑起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则可能让人在意念之中就完成这一切。诚然,未来不确定让人害怕,太确定又让人绝望。


此书由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所写,书中介绍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各种可能趋势、带来的大机遇、大挑战,以及力图提供作者理解的应对革命所需要的全球智慧。尤其是对于中国制造2025年的展望与期待,更是一个很快就能证实或者证伪的有趣预言。

——陆新之 


 08

《超级版图》

帕拉格·康纳著



本书作者帕拉格显然是个全球化的狂热分子,他判断,全球化正在进入超级全球化阶段,一幅全世界范围内互联互通的超级版图正在形成。


他在书中详细地分析与例证,到2030年,全球将会出现50个超级城市群,吸引着全球的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小城市也必须将自身融入超级城市群,这是获得繁荣的唯一方法。同时,供应链将代替任何超级大国或者多国联盟,成为稳定全球社会的锚。


不管你是否同意作者这样乐观的判断,在川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超级版图》这本书要么是操作手册,要么是笑话集。

——陆新之


社科类:


01

《哈佛中国史》

卜正民主编




海外汉学家对中国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史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他们的“异域之眼”,能看到中国史背后的全球史背景,这是一种别样的“世界史中的中国史”。


《哈佛中国史》由著名汉学家卜正民主编,联合另外三位国际顶尖的汉学家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库恩,倾十年之功,打造出这套有全球视野的中国史叙述模式,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最能代表西方中国史研究功力的中国通史。

——绿茶


02

《凯南日记》

乔治•凯南著



天才有两大特征:人所不及,短寿。天才乔治•凯南活过101岁,简直就是个奇迹。凯南对其“钟爱的敌人”俄罗斯(而非苏联)有着非同常人的感情,钟爱其一生,但其著名的“长电报”,奠定了美国实施对苏长期遏制政策的基础,即使凯南晚年对此有所检讨,呼吁与苏缓和,但提醒世界对苏俄帝国野心保持清醒,也贯穿其日记始终。


日记是凯南发泄不满,排遣沮丧,承受打击的“幽暗的港湾”。日记写了88年,也是天才凯南生命的重要部分,没有《凯南日记》,凯南的成就无法被均衡地理解。

——刘苏里


03

《思虑二十世纪》

托尼•朱特著



托尼•朱特堪称二十、二十一世纪之交欧美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思虑二十世纪》是他罹患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之后,与另一位历史学家蒂莫西•斯奈德的对话记录。


这是朱特最后对这世界所说的他必须要说出的话。这是他的精神自传,也是对其所著《战后欧洲史》《重估价值》等的必要的说明与补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部二十世纪知识分子以权力与正义为核心的理念史和精神史。是一部学识与见解融会贯通,充满深刻与睿智之处的作品。

——止庵


04

《马克思韦伯与德国政治》

沃尔夫冈·J 蒙森 著



中国大陆韦伯著作翻译出版,以及韦伯研究和引用,与其思想史地位、对后世持续影响,似乎很不相称。本书的出版,或许能让韦伯像马克思、海德格尔、哈耶克、罗尔斯,乃至哈贝马斯和福柯一样被知识大众所熟知。


蒙森的笔法及撰写目标,对促成这种“熟知”至为重要——它既不是韦伯学术生涯流水账,也不是德国政治发展中的韦伯的抽象论述,而是将德国政治-社会事件与作为政治人的韦伯在场的思考、论辩式介入,作一个鲜活的记录。


作品从头至尾精彩纷呈,其中最重要的线索是,在共同体政治进程中,如何平衡政治人言说与学者表述,学术研究价值中立原则与公民政治教育的关系。韦伯的问题及行为,都是德国特定时代的产物,它们带给我们今天的启发和警醒,恐怕同等重要。

       ——刘苏里


05

《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查尔斯·曼恩著



在这部著作中,查尔斯·曼恩提供了一种新奇的建构世界史的方式,他从繁复庞杂的历史现象中发现了“哥伦布大交换”与当下世界的关系。


在他看来,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其实是1493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并促使两块彼此相望而不相闻的大陆交流、碰撞的结果。他断言,与其说哥伦布发现了新世界,不如说他开创了新世界。


这本书更以广阔的视野,新奇的材料,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地描述了我们生活的这个“新世界”是如何被塑造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他用大量事实证明,全球化所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进步,是以深刻的生态和社会危机为代价的,而21世纪不可抑制的高速发展,仍逃不出这个逻辑。

——解玺璋


06

《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

爱德华·威尔逊著



从知识进步的历程来看,工业革命之前,各门学科并没有明显的区分,许多大师级专家都是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学者。


工业革命之后,专业越分越细,学者都成了对自己的专业相当熟悉,但对其他学科基本一无所知的专家。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会如何发展?《知识大融通》告诉我们,未来还会走大融合的趋势。


不过这种“合”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在对各学科深入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读这本书,知道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也就找到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学者不能满足于当专家,要跳出自己的专业范围,当能跨越、更有深度的大师。

——梁小民


07

《文明是副产品》

郑也夫著



本土学者中,按学科最难归位者,当属郑也夫。他本是社会学家,当然他的思考和研究,主要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和收官,但社会学在他这儿,已然包罗万象,以至对别的学科有殖民、越界嫌疑。


正是这种殖民与越界,使其“学问”常常出其不意,但绝不失理据,驰骋无疆界,又始终不离“主业”。阅读他的作品,你要做好面对一位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乃至思想家的心理准备。《文明是副产品》再好不过地呈现了他作为学者的多种面相。

——刘苏里


08

《谁在收藏中国》

吴树著



与其说这是一部“被中国艺术弄得神魂颠倒的北美人和欧洲人”,以各种方式“猎获”中国艺术珍品的传奇历史,不如说这是一部中国文物流失的痛史。


两位作者仔细研究了与此相关的大量个人书信、文件、历史记录,以及一些主要人物的回忆录,并与其中在世者进行过深入访谈,他们发现,在获得中国艺术珍品的长途跋涉中,充满了政治、文化和探险的故事。


作者撰写此书,并非发思古之幽情,以猎奇吸引读者的眼球,而是直击当下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及相关领域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尤其深入地讨论了中国文物保护的现状,以及西方各国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究竟属于掠夺,还是客观上保护了文物这样一些历来争论不休,并容易触及中国人敏感神经的问题。

——解玺璋


少儿类:


01

《市场街最后一站》

马特·德拉培尼亚著



这本在美国荣获30多项殊荣的绘本,用一趟平凡而温情的巴士之旅,帮助孩子们发现生活的美好,感知幸福就在身边。


书中奶奶一个又一个富有启发的回答,给了小杰看世界的不同角度,他的快乐也因此多了一些。


此书也给了大人们一些启示:很多时候,大人们心里藏的美好多一点,才能引导孩子们看见更美好的世界。而对孩子的耐心引导,比直接批评更重要。

——文坛


02

《时间线》

胡斯著



《时间线》的每一幅画,复杂又精密的结构韵律,线与色块版画般的作品风格,都体现出画家对作品精雕细琢的整体美感。内容以时间为轴,构思细密、层次紧密、结构严密。


以漫画形式表现各国各地重大事件,组成整体画面,各块细节丰富,诙谐有趣,值得细思、慢品。《时间线》不愧为最精美的手绘世界史绘本,堪称少儿图书中的IMAX。

——王立军


03

《独生小孩》

郭婧著



独生时代,每个孩童自带孤独与渴望,一个80后的女孩,回味自己儿时的奇遇,她孤独,迷失,和一只雄鹿成为朋友,来到了一个陌生又神奇的世界,她欣喜、快乐,沉沉地睡去。


醒来,雄鹿带她回家,告别,难过。插画家用简单的铅笔,描绘一个孤独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外面世界的渴望,细节刻画,感人至深。

——绿茶



04

《空冰箱》

李妙生 著



这是一个城市寓言,一栋楼里,每个人家里的冰箱都空了,只有少量一点可吃的东西,当每层楼的人把自己冰箱里那一点东西拿出来,最后大家在五层楼家里一起吃热腾腾的晚餐时,感受到一种温暖。


城市的冰冷需要这样的故事来温暖。简单的线条,适当的色彩,感受到一股美好与善意。

——绿茶


05

《创意大师洞洞翻翻启蒙纸》板书系列

米津佑介著



这是一套适合两岁左右低龄儿童阅读的图画书,明快的色调、可爱的造型、适中的开本,以及圆角纸板的印装,非常适合孩子独立阅读,动手探索一个个神秘有趣的洞洞。


这是一套交互漫画小故事书:通过每一个洞洞的打开,会出现一个个出人意料的小包袱。作为亲子阅读读物,除了图形、物体的认知,家长还可以通过洞洞,进行感情、探险、幻想、童话多种类型的故事片的创意创新。


这套板书系列是在帮助孩子认识生活,简练的文字与生动的画面结合,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对儿童进行潜在的感化。

——王立军


06

《我家门外的自然课》

(套装全4册:庭院里的花+路边的野花+美味的果实+田间的蔬菜)

南妍汀等 著



这套书画风清新脱俗,用相对写实的工笔画法画出了大自然中可爱的花朵、果实、蔬菜,细腻生动。有很多延展阅读也非常有趣,比如葡萄的生长过程和不同种类,用凤仙花怎么涂指甲……在引领孩子认知自己身边大自然的同时,全书也充满了童趣。


如果它再能成为你和孩子一起走向真正大自然的契机就更好了!你们可以带上书,去公园里看花,去田间了解蔬果的生长,在一起用大自然的馈赠做出美食……爱上大自然,好玩的事多着呢!

——吴颖


07

《把银河系装进盘子里》

戴维·J·史密斯著



如果把银河系装进盘子里,太阳系会有多大呢?如果地球的历史是一段2小时的视频,人类占多少时长呢?


这本书不仅用生动、形象而且准确的方式告诉了孩子们一些难以描述的概念,更了不起的是,它还给孩子传递了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思考路径:


每当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时,可以想想装银河系的那个盘子;但是,当你被这个复杂的世界搞晕的时候,也总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搞定,那就是把银河系装进盘子里。

——吴颖


08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林西莉著



认识汉字,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开始。瑞典人林西莉对每一个汉字都充满了好奇,她倾心多年学习和研究汉字,塑造了她的“汉字王国”。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汉字专家,他们能从这些象形的汉字中看到自己理解,并且根据这些故事,进入自己对汉字的理解。跟着林西莉,走进孩子们自己的汉字王国。

——绿茶

 

我们尊重版权,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小编删除。小编微信号:wdkjrs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