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肥市包河区全面推行“大共治”工作


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聚焦当前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职责不明”、信息壁垒、处置效率低等共性难题,以“平台汇集大数据、综合执法大联动、网格治理大整合”为思路,推动治理重心下移,积极探索具有包河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以“一个网格、一个清单、一支队伍、一套机制、一把尺子”,有效推动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大共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接来下为大家一一解读!


具体措施

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即推动“一网联通”——对接“12345”、“12319”热线等市级系统,分类整合全区各类热线平台,汇集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建立了区大共治信息平台。制定大共治信息平台案件办理工作规范,形成了问题采集、立案流转、处置反馈、核查结案闭环处置系统。自4月2日,区大共治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截至10月底,平台共上报案件84896件,其中自处置案件16413件,立案66548件,结案81314件,案件量由一开始每日200件上升到850件左右,案件质量、处置效率也呈逐步上升态势。


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


创新执法联动机制——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建立“4+X”综合执法队伍,探索综合执法联动模式。其中“4”是指城管、市场监管、派出所、交警四个职能部门,“X”是指安监、环保、卫生、人社、住建、农林水等其他部门。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派驻机构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以及人财物下放到街镇、大社区,实行“区属、街管、街用”。对于公安、交警等职能部门派驻人员,赋予街镇、大社区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


合肥南站大综治队伍


推行网格化综合治理——将全区13个街镇、大社区和高铁南站片区划分为168个基础网格,在每个网格组建“1+2+N”的网格自治队伍(1名网格长、2名网格员以及N个网格自治力量),配备网格长168人、网格员403人。以问题为导向,建立了11大类118项目录清单并实行动态更新。并将高龄老人、城乡特困人员、孤儿9类重点服务人群纳入网格走访对象。建立分级分层处置机制,形成了各自闭环运行又相互联动的 “居村微循环、街镇小循环和区级大循环”的工作体系。


网格自治力量


与此同时,为推动“大共治”机制的顺利运行,包河区还出台了《包河区推行“大共治”实施意见(实行)》《包河区“大共治”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包河区“大共治”网格化治理实施方案(试行)》《包河区“大共治”热线平台整合实施方案(试行)》“1+3”文件,以制度的刚性确保新机制的顺利运行。

带你走进“大共治”


 工作范围 


围绕基层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突发、易发的问题和隐患,先期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安全隐患、突发事件、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无证照经营、纠纷调解、社会保障、居住区事务、治安防控、公共设施等服务管理事项,后期逐步加载其他内容。


 工作目标 


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创新块状化执法模式,夯实网格化治理体系,形成“十分钟管理全覆盖”的高效率治理模式。

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即推动“一网联通”,整合共享各级各类信息资源,实时监测社会治理运行状态,建立闭环式案件处置系统,打造高效联动指挥协同体系,实现大数据多元化综合应用;

创新块状化执法模式,即推动执法资源下沉,实现以条为主的单一执法向以块为主的综合执法转变;

夯实网格化治理体系,即推动“一网共治”,在网格划分、责任清单、力量配置、运行机制等方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形成多网合一、全域覆盖、多元参与、运行高效的网格化治理体系。


 组织领导 


成立包河区大共治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区大共治工作,督促检查全区各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重难点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网格中心”),负责全区大共治工作的指导、协调、推进和考核工作。

各街镇、大社区成立大共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网格划分、力量整合、机制运行、考核奖惩等工作。设立街镇、大社区网格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街镇网格中心”),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各居村设立大共治工作站(以下简称“居村工作站”),负责组织实施区域内信息采集、隐患排查、劝阻教育、前端自治、协助执法、社区服务等工作。




猜您想看:


来源:合肥市党员电教中心

点个“在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