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先锋手机报(总第570期)

第3709期 安徽先锋微讯 2023-04-26

安徽先锋手机报(2021.3.30 总第570期)



3月30日(星期二 农历二月十八)

★导读

>砀山县:大力实施后备干部成长工程,着力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安徽广播电视台: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党建评论:“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


砀山县:大力实施后备干部成长工程,着力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

>>>“1+1”结对传经验。建立“双帮带”制度,村“两委”干部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后备干部尽快熟悉工作,提升业务能力;实行“导师制”,镇(园区)包村干部作为后备干部的政治导师,帮助后备干部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讲政治能力。目前,161名村(社区)后备干部分别有1名帮扶人和1名“导师”负责培养,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100余个。

>>>“1+N”轮岗促成长。采取“1+N”轮岗的方式,建立多岗位轮岗制度,每名村(社区)后备干部以工会、团委、集体经济组织等党组织及其他组织负责人为骨干,进行定期轮岗培养锻炼,帮助后备干部尽快熟悉基层重点工作,积累农村工作经验,提高工作适应能力。2020年,全县161名村(社区)后备干部共轮岗570余次,村(社区)后备干部推动乡村振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N+N”谈心带作风。采取“N+N”谈心方式,建立镇(园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与后备干部定期谈心谈话机制,定期与村(社区)后备干部开展集中谈心谈话,听取建议和诉求,并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提振精神、统一思想、认清不足、明确努力方向。2020年,共开展村(社区)后备干部集中谈心谈话150场次,参与谈心谈话后备干部1600余人次,共收集意见建议820余条。

安徽广播电视台:为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根据中央、省委统一部署,安徽广播电视台及时研究,扎实推进,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决策部署和活动安排。开设“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栏,通过《安徽新闻联播》《全省新闻联播》《第一时间》等栏目持续播发全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在网络广播电视台开设《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安徽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开展好我省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广泛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进展成效、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为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滁州市南谯区:开展百名党员口述党史活动。面向全区征集在各个历史时期亲历重大历史事件,并做出一定贡献的共产党员人选,通过现场考察和档案审核,确定101讲述者。采用“视频+文字+录音”的形式,由讲述者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口述自身经历,再将收录的素材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再创作,分类别形成口述党史资料。目前,已收集各类素材线索200余条。




“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



“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年轻干部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语重心长的嘱托,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机关单位的年轻干部来说,不妨扪心自问,“朋友圈”里到底有多少基层朋友?又有几个能够促膝谈心、可以掏心窝子的基层朋友?不必讳言,有的年轻干部属于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不但基层朋友少,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更少。有些干部注重结交基层朋友,但也只是满足于一般化地打交道,难言深度交流。“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身边没有几个能无话不谈的基层朋友,就容易不接地气,不利于更好地察民情、知对错、明得失。交友贵在知心,难在交心。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能不能交几个可以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关键就看愿不愿、会不会、敢不敢。(人民日报)

     问:不合格党员的主要表现

————————

     :不合格党员主要是指那些丧失了共产主义信念、革命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不起党员作用的人。

主要表现:

共产主义信念发生了动摇,不愿履行党员义务;组织观念淡薄,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

忘记了党的宗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谋取私利,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工作、生产不积极、不认真,疲沓拖拉,敷衍了事,或长期旷工、消极怠工,完不成本职任务;

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对坏人坏事和歪风邪气不敢开展斗争,甚至当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时,袖手旁观或临阵脱逃;等等。

祁门县采茶扑蝶舞

————————

采茶扑蝶舞原称扑蝶灯,是流传在祁门县西乡的一种传统民俗舞蹈。舞曲表现的是一群采茶姑娘在采家茶时被身边的彩蝶所吸引,因而丢下茶篮而去扑捉彩蝶的情节。最初在元宵节闹花灯时表演,由4个姑娘一手拿着花蝴蝶,一手拿着圆纸扇,作拍蝶状,且歌且舞。唱词为一年里十个月的花名和农事,意在欢庆新春佳节的同时,安排好一年的农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喜悦心情。2008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点亮下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猜您想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