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先锋手机报(总第579期)

第3782期 安徽先锋微讯 2023-04-26


安徽先锋手机报(2021.4.29 总第579期)




4月29日(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八)

★导读

>淮北市相山区: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合肥庐阳经开区抓实工作保障,夯实非公党建基础>党建评论:经常“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


淮北市相山区: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

>>>选聘下功夫。区委组织部向企业派驻有责任感、有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项目进度与党组织组建同步推进,鼓励党建工作指导员将组织关系转至企业,担任党组织书记,同时负责物色和培养年轻“接班人”。从区市场局、税务局、人社局等职能部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深入企业宣传政策,帮助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解决党建难题。
>>>教育下功夫。组织全区党建示范点企业的党组织书记到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培训,开阔视野,提升素质。依托党校、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常态化开展“支书有约”活动,采取教师授课、现场观摩、座谈讨论、结对共进等措施,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从自身企业发展和生产实际,从阵地打造、学习开展、组织建设和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帮助新手书记快速进入工作角色。
>>>激励下功夫。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评议”工作,制定经济开发区非公企业党组织考核办法,进行百分制考核、集体量化考核,进行有效激励。按照一定比例积极推荐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参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等评先评优活动,每年对优秀企业党组织书记进行评选和表彰,形成学典型、争优秀、创一流的良好导向。


合肥庐阳经开区抓实工作保障,夯实非公党建基础。在人员保障上,从机关、社区等部门单位选派42名在职党员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180名干部职工担任驻企“管家”,对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在经费保障上,对新成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一次性给予2000元经费扶持,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依据评星定级等次每年予以不少于2000元岗位津贴。在机制保障上,推行“三个双向”机制,即非公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与高层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非公企业管理层人员参加或列席党组织活动和党组织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双向互动、形成合力”,形成了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向培养、优势互补”机制。

 

泗县建立“三机制”,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建立会议推进机制,通过每周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调度会,掌握实时情况,把握进度,确保序时推进;建立学习指导机制,组织编纂《中共泗县百年党史百问百答》、泗县党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红色故事汇等资料,以“学、议、看、讲”活动为载体,确保学见实效;建立跟踪推进机制,将党史学习教育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一体推进,全县8个指导组采取随机抽查、调研访谈等方式,开展督促指导,及时指出问题,帮助整改提高,确保各项活动扎实开展。





经常“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扎实推进,许多党员干部在重温红色家书中,追思先辈事迹,感悟初心使命。

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家书,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精神财富。左权“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的深情流露,寄托的是革命先辈炽热深沉的家国情怀。王若飞“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的铁血壮志,展现的是共产党人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家书里有深情,家书里有信仰,家书是情感的纽带,也是鲜活的历史。

“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多读读红色家书,多了解家书背后的感人故事,我们就能更好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人民日报)


     问:民主评议党员的基本内容

————————

     答:民主评议党员的内容要依据党章的党员条件,不同时期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民主评议党员的基本内容包括:

     1.是否把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既有共产主义信念,又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2.是否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致,维护改革大局,站在改革的前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3.是否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廉洁奉公,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是否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做到令行禁止。

     5.是否努力学习专业技术,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



池州傩戏

————————

 

池州傩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起于明代、盛于清朝,主要分布在九华山麓方圆百里的贵池、青阳、石台等地,尤其集中于贵池区梅街、棠溪、墩上等山乡的姚、刘、章、唐、姜、杜、汪等数十个大姓家族中。

池州傩戏是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祭祖和驱邪纳福为表演目的。表演时无丝弦乐器,只用锣鼓伴奏,人声帮腔,唱腔分为高腔和傩腔两大类。

池州傩戏以佩戴面具为表演特征,扮演者均戴桃木、黄杨木或柳木制成的油漆彩绘面具,表演古朴粗犷,颇具古风,当地素有"无傩不成村"之说,被誉为戏曲活化石。2005年5月,池州傩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您想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