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掷地有声 | 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将来到黛玉故乡
帷幔、花轿、金玉、怔梦
在这金门玉户的神仙府里
灿烂辉煌的灯火中
窥见大观园的满堂精致
热闹之际
却又叹斑斓世界下的寸寸芳心
十二钗命运各异
若不落凡尘,怎识得这一路声色
红楼一梦,掷地有声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惊喜是《红楼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学术指导、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民族乐团联合出品、黎星工作室联合制作的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将在今年来到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与您相见。今天就从海量精美剧照中先睹为快吧!
舞剧在如梦似幻的氛围中展开,《红楼梦》的故事也由“黛玉入府”拉开序幕。
入府
幻境
含酸
省亲
游园
葬花
元宵
丢玉
冲喜
团圆
归彼大荒
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将我们拉回了繁荣的金陵城,那个充满情感纠葛、世事复杂的大观园。
该剧由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承袭而来,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自创排之日起就受到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部众星云集、繁花似锦的作品,自首演起亦不负众望地获得了有如潮涌的掌声。
专家说
邓一江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
看完演出,我体悟到年轻的编导们正在实践和印证自己的想象和追求,舞蹈的编创以中国古典舞的美学原则为前提,提取古典舞动作韵律元素去进行人物形态的定塑和舞蹈动作的编排,不拘泥于古典舞的律动程式,强调舞剧人物动作语言的当下表现,注重人物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叙事的清晰及节奏的流畅,追求舞台表现形式的创新。观众在目睹“太虚幻境”、“元春省亲”、“黛玉葬花”、“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等家喻户晓的情节场景时,一定会再度回忆起当初在“红楼世界”里体悟到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
江东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
《红楼梦》这个题材包罗万象,不同的编导会有不同的解读。目前这种以篇章式的结构、线性地表达是主创追求的表达方式,展示性多于叙事性,这部民族舞剧《红楼梦》的叙事还是比较“实”的,但是“实”的表现手法又比较“虚”。舞台的呈现非常有特点,和以往看过的作品都不太一样。
苗怀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
对我们这样一直从事文本研究的人来说,用舞剧的形式演绎《红楼梦》是非常新鲜的,毕竟将作品从口头语言转化为舞蹈语言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这部剧给我的印象非常震撼,比如元妃省亲,用服装的意象来讲述元妃的身份变化和情感状态,非常有创意。再比如最后的“花葬”,演员放得很开,能够把前段中压抑的悲感彻底释放出来,不管是埋葬青春、爱情还是生命。我认为无论是编舞还是编剧,主创团队是非常用心、认真的,每一场戏都精彩,如他们所说,向经典致敬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心。
薛颖旦
江苏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新华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主任
民族舞剧《红楼梦》以传统的故事架构、现代的表现手法,用12个篇章给我们描绘一个既熟悉又具陌生感的红楼故事。每一个场景既熟稔于心又常出乎意料,既有工笔画的"尽其精微”,又有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用独特的舞蹈语汇呈现出年轻编导所要表达的意趣、意境和意味来。全剧在古典叙事中融入现代意识、当代审美,用当下视角观照红楼梦中人的命运,尤其是十二金钗的悲剧结局,这种打破时空感的古今对望,产生了独特的剧场效应,在演员、角色、观众之间产生了一种神奇的碰撞,让文学《红楼梦》因此具有了更丰富的外延、更饱和的色彩和全新的打开方式。
冯秋红
扬子晚报文化部主任
看民族舞剧《红楼梦》,是要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元妃省亲、归彼大荒等段落,皆以极其出人意料的舞蹈编排,完成高能密集的输出,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剧作以当代审美当代视角,对《红楼梦》进行了大胆解构与重构。繁华中窥见虚无缥缈、热闹中透出孤独凄凉,于生生死死、真真假假之间,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它既超越了凄美的爱情悲剧,也不仅仅是封建社会的挽歌,而更像是孤独灵魂面对天地苍穹的亘古追问,如梦如幻、如切如磋,是时间记忆,也是空间想象,如此真实,却又充满荒诞。
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视角相结合,从一开始就吸引了许多的艺术爱好者。
现场观众说
大幕拉开,伴随着期待,李艳超、窦率方等饰演的十二钗从舞台上款款走来。一边仔细辨别,哪个是林黛玉,哪个是薛宝钗…一边在脑海中快速“翻”起书来。做舞剧版《红楼梦》太难了,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个“宝黛钗”,众口难调。况且还有其他艺术形式的《红楼梦》可供比较,突围不易。再者,全靠肢体动作传情达意,没有有声语言帮助,是否会有“理解折扣”?
但是,舞剧《红楼梦》是让我惊喜的,恰恰是舞蹈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给了大家从另一个维度思考内容的空间。“元妃省亲”一幕中,宏大的仪仗前,贾母率众人拜元妃;贾府厅堂内,元春和众姐妹拜贾母。这一外一内,元妃的身份进行了切换,服饰也发生了变化,舞台的场景同步改变。这一刻,观众在动作细节中体悟古代仪礼,感受家族亲情,看罢,大呼过瘾,实在是享受!在“花葬”一幕中,十二钗同场共舞,宣泄着万般情绪,等待着“归彼大荒”。现代舞的呈现方式,如此的创新,却又那样的贴切。
今夜美好,感谢江苏大剧院!感谢带来惊喜的舞者!——刘静渊
对于江苏大剧院这版舞剧《红楼梦》,私以为最大看点便是这群顶尖的90后艺术家是如何理解经典,以及怎样用他们最擅长的方式去解读和重构。
剧情的取舍、道具的巧思、舞蹈自身的艺术高度,无论从舞台质感,还是挖掘深度上,皆是上乘之作,可道之处比比皆是。但最令人叹服的还是剧中最后两个章节“花葬”和“归彼大荒”的表达。“花葬”是对那些逝去的花样女子的痛惜,而“归彼大荒”则彻底跳脱出十二钗的人物,转变为对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芸芸众生无差别的慨叹,没有比较,只有悲悯。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青年艺术家的立意和勇气,给这部作品打上强烈时代标签的同时,展示出一种人文的包容和文化的自信。如是我见。——姜琪
整部音乐好听,并没有依赖电视剧的熟悉度,却毫无生疏感。配器巧妙编曲层次丰富。人声与合唱的推波助澜,琵琶唢呐打击乐的喜感,笙箫笛大提琴的孤独感…扩音压一点更好。
服饰、纱幕、屏风、荧光幕、多媒体…视觉华美奢华。舞蹈借鉴戏曲、芭蕾、古典舞、现代舞的特点,群舞场景够贾府排场,在传统与创新,大悲与大喜,写意与写实中间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编剧用原著中的经典串接而成,结构松散,国人看毫无压力。整体不错。舞剧的欲说还休,舞台剧的冲击力,音乐的想象力预留充分。
《红楼梦》太博大精深了,观众难免挑剔。首演满座,视觉听觉满意度高,之后从南京去上海,值得期待!——许荣
黎星、李艳超、李倩、胡婕、张娅姝、王闵瑞、窦率方、罗昱文、苟婵婵、冯敬雅、王金格、秦丹妮、王钰、周丽君、陈晓婉、姜爱东、罗颖、张楚晨、于建伟、常宏基、杜岩……这些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年轻舞者,再造了“大观园”中青春王国的奇迹,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有着熠熠星光。
主创主演说
黎星
导演、主演
我们的《红楼梦》是在向原著致敬。我们的美学是致力于表现出《红楼梦》最本质的魅力,即它在情节上的丰富性和解读上的多义性。我们的团队基本都是90后,我们要做的是考虑这一年轻团队在创作时对几百年前的名著如何解读,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解读。我们一直认为舞蹈这一艺术门类的第一目的绝非是叙事,而《红楼梦》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所有人对它的基底蓝图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可以借此机会把文字背后的文学概念、文学氛围搭建出来,那是属于肢体和舞台空间的,这是我们最兴奋的一点。我们发自内心地认为,《红楼梦》的十二个姑娘恰恰可以把东方女性的美、女性思维的觉醒展现出来。她们的生命像花也像烟花,在最艳丽的时候凋零,这种悲凉的美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非常想通过舞蹈表现的。
李超
导演
《红楼梦》是东方情感、东方文化、以及东方悲剧文学极致表达,不亚于《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西方悲剧文学。它对人性的尊重,对情感的描述,对青春的正视,对生命的诠释是东方特有表达方式:悲伤不言,美不耀眼。这次民族舞剧版《红楼梦》是一个关于“生命”本身的故事,新场面和原著名场面的交替出现是我们这般独有的解读和呈现,舞蹈本身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展现文学艺术中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创作《红楼梦》,就像在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结局的故事中不愿醒来,又要时刻告诉自己不能全然沉浸在梦里。这个剧的排练以来一直不缺的是泪水,不知道是我们都心疼故事中的姑娘,还是我们都在心疼着自己。我们深知自己还很年轻,但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剧场艺术创作的野心同样捧在手心。
苏州作为林黛玉的故乡,与红楼有着深深的羁绊,所谓亭台楼阁皆是画,历历在目入梦来。
这部匠心之作将来到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具体演出、开票时间都将于后续公布,请持续关注哦!
摄影/李宜涧 黄映洲 秦兰岚 宋灏 孟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