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闯用画笔“唤醒”恐龙

2015-07-01 任博 第二书房


赵闯创作的《蜀龙动物群》


赵闯


  他7岁开始画恐龙,21岁时的一幅古生物复原画作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的封面,世界上第一张复原颜色的恐龙形态复原图也出自他的手,他是全世界十几个专业从事古生物复原图绘制的人之一,在中国更是凤毛麟角。大众习惯称他为“恐龙画家”,他叫赵闯,今年刚刚28岁,截至目前已经创作了超过1000种古生物化石的生物形象复原作品。

  爪子鳞片怎么画 化石中找证据

  赵闯从小就喜欢恐龙,7岁开始临摹所能见到的所有恐龙图片。虽然未受过正规的绘画教育,但是爱好是他的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画作日臻完美。后来小有名气的他被一位研究恐龙的专家赏识。专家请赵闯画了一幅恐龙的局部图后觉得他的作品很符合要求。专家继而请赵闯为他画了一幅恐龙复原图,这幅画作就是2006年英国《自然》杂志封面上的那一幅。这是该杂志第一次使用中国人绘制的古生物复原图作为封面,那一年赵闯刚上大学二年级。此后,赵闯的邀约源源不断,我国古生物研究领域一旦有最新成果需要配图,他往往是专家们的第一选择。

  那时的赵闯没学过画,专业也不是自然科学。他在东北大学学设计,报志愿的时候,他所学的专业名叫装潢,后来改成平面设计,上的课却是广告学,中间又变成摄影,毕业时的名字成了视觉传达。

  这样看来,画画和恐龙只是他的业余爱好罢了。但现在,他更多被称为“恐龙画家”,通常一幅要耗费三个星期甚至更久时间创作的高质量复原图,他一两个小时就能画完。“但这之前的准备工作,量大且庞杂。”

  那么,恐龙在赵闯笔下又是如何“复活”的?赵闯称,从化石到有血有肉有皮发毛羽的复原图,能参照的只有出土的恐龙化石与恐龙专家的论文。“先是由专家们将出土的恐龙化石整理清洗组装,研究总结出来这类恐龙的特点后,我就用相机拍下来。”

  接下来的创作过程就凭画家的绘画技巧和科学功底了,赵闯先对着照片将恐龙的骨骼一对一地画出恐龙的骨骼框架图,然后参照现在的鸟类或爬行类动物给它补上肌肉,长了肉的恐龙就基本能看出它的体貌形态了。

  构架骨骼肌肉之后的恐龙就要覆盖上皮肤了,这十分考验画家对恐龙种类的了解程度,哪一类恐龙长毛,哪一类恐龙长鳞片,全靠画家的知识储备。

  “每一个爪子、鳞片、牙齿……都需要从化石中找到证据,然后才能在作品中体现出来。”赵闯说道。

  “在绘制周围环境图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生物进化。”赵闯说,“以银杏树为例,那时候的银杏树树叶是四瓣的,而不是现在的两瓣。”这些知识都需要赵闯在绘画外的恶补,不仅需要大量阅读自然科学相关论文,还要随时请教古生物专家。

  给恐龙上色是不是就可以自由一些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赵闯告诉记者,最初由于化石中能够判断生物颜色的物质已无迹可寻,所以基本都靠自己的想象、推断并咨询专家确定颜色。直到2010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福成教授等人,在对中华龙鸟化石中的黑色素体进行研究后,确定其毛发含有枣红色和白色,邀请赵闯绘制并发表,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复原颜色的恐龙形态复原图。

  并非只画恐龙 喜欢“科学画家”名号

  在数据上,中国已是恐龙研究的世界第一,在这里发现的恐龙属种超过美国,基本覆盖了目前已知的所有类群。《自然》杂志曾这样评价,“在21世纪初,中国既拥有最好的古生物学家,又拥有最好的化石。”随着发达国家的化石资源逐渐被耗尽,发掘阵地就转移到了非洲、亚洲和南美洲—这个过程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几乎同步,中国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过,真正让中国的恐龙研究奠定国际地位的并不是化石数量,而是中国科学家们的工作有力地证明了恐龙与鸟类的亲缘关系—鸟就是现世的恐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说,在这个领域,过去20年来,最好的证据当中有90%都来自于中国。尤其在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有大量从侏罗纪到白垩纪的沉积岩,其中夹杂了大量火山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质环境,很好地保存了恐龙的羽毛和皮肤结构的印痕,这为研究从恐龙到鸟的进化过程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不仅仅是恐龙研究,近年来,中国成为了全世界古生物科学的研究大国,我有幸为中国发现的众多古生物化石创作生物形象复原作品,我非常开心,或许这就是我从小画恐龙的宿命和使命。”赵闯说,“但是,我并非仅仅画恐龙。”

  或许是因为赵闯画恐龙而被大家所了解,所以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恐龙画家"的称呼没什么不好,但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其实我的绘画领域非常广泛,远远不止古生物科学复原,在天文艺术、基因与细胞科学领域、人文与历史题材等都有不少作品。”

  这么看来,“科学画家”的称呼似乎更适合赵闯,“你说的没错,我很喜欢大家称我为"科学画家",虽然我对自己被冠以科学画家的身份可能与读者的理解有一些不同,但是我很喜欢科学画家这样一个名头,它能相对准确地表述我所从事的创作方向。”赵闯觉得,科学画家绝对不只是画科学题材的画家,而是用科学的理念和思维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对我本人而言,科学涵盖了精神、观念、范畴、方法、内容、技术和审美趣味等。”

  《侏罗纪公园》 不是科学复原

  赵闯用“非常了不起”这五个字来形容《侏罗纪公园》,虽然他难以掩饰对于这部电影的尊重和喜爱,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只是角色的塑造,而不是严格的科学复原。”

  赵闯说,受限于当时的科研水平,《侏罗纪公园》在科学上存在错误。电影里的迅猛龙比它实际的体型要大,而且,它的学名应该叫恐爪龙。原著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的灵感来自美国古生物学家格里高利·保罗的书,在书出版的年代,驰龙科恐龙的发现不多,因此把迅猛龙和恐爪龙归为一个属,后来才取消。

  另一处硬伤是,电影里所有恐龙都不长毛。“1993年才在中国发现中华龙鸟,在那之前,全世界人都不知道恐龙长毛。”续集拍到第三部,制作方意识到了问题,在恐爪龙的头顶加上了几根毛。

  霸王龙的形象最深入人心。在电影里,它即使闭上嘴巴,牙齿也露在外面,看起来特别凶悍,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采用这种复原状态。但赵闯说,那样其实无法进食。他在复原图里把霸王龙的牙齿收了回去,他说,“在这一点上,我有自己的原则。”

  赵闯的原创终于在去年集结成科普读物《它们》出版。这本由韩寒主编、赵闯绘制、科普作家杨杨配文的科普书是啄木鸟科学小组“达尔文计划”的出版物之一,还原了恐龙在中生代诞生、繁衍、斗争、捕食,乃至灭亡的全过程。

  “科学和美术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毫无关系的领域,两者结合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赵闯透露:“我正在与我的搭档、童话作家杨杨女士联合创作一系列科学童话作品,我们希望创作一个完美的儿童世界,给小朋友们的快乐童年增加一些美妙的体验。恐龙依然是这些童话作品的重要形象,不过它们这次的出场很可爱。这些书将会在下个月和小朋友们见面。”

  对话赵闯

  作品是对生命和世界的重新理解

  新报:创作古生物复原图,“创意”是不是会少点?

  赵闯:对我个人而言,创意这个词汇在艺术创作中是不存在的。一个严肃的艺术作品的诞生,不是创意的结果,而是对生命和世界的重新理解。

  新报:你做“科学画家”的乐趣和动力是什么?

  赵闯:首先是因为我喜欢。其次,我认为人生总是要干一件事情的,所以我干了我喜欢的事情。

  新报:除了画画,你平时还做哪些事情?

  赵闯:做雕塑、看电影、研究其他好玩的事情。

  新报:未来,你的目标是什么?

  赵闯:我的目标是活得够长,画完我想画的一切。

  新报:到目前为止,你的人生有哪些事情是成功的?

  赵闯:我不认同成功这种世俗的评价方法,所以我的世界没有成功这个说法。


--

本文来源:网络

本文作者:任博

本篇编辑:第二书房橙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