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背后四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2017-03-06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犹如2017年的经济调控基调,稳中求进,稳定第一,没有大意外,但同时,某些数字和措辞的微妙变化,又颇耐人寻味。

 

外界之前所关心的表述,如今都水落石出。


  • 关于2017年GDP增长,表述为“6.5%左右”,6.5%并非不可洞穿的铁底;

  • 关于M2,增速目标是“12%左右”,比去年少了1%;

  • 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老调子,还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 关于房地产,今年特意强调“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

  • 关于特朗普,报告中没直接提及,同时也甚少提及未来的外国直接投资及出入口表现,言外之意:对中国出口经济来说,那是一颗地雷,会不会引爆,目前还不好说。

 

对两会报告的解读,汗牛充栋。智谷趋势精选四个深度分析片段,分别对应GDP增长、财政货币政策、基建房地产以及特朗普冲击四大问题,帮你读懂工作报告字面背后的意思。

 

01

GDP增速:为何设定为“6.5%左右”

 

分析人士谭翊飞:

 

6.5%左右的增速,既让人意外,又让人不意外。

 

意外的是,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小周期回稳的阶段,一季度增速肯定会比6.5%高,甚至可能与去年6.7%或去年四季度持平。如果这样看来,6.5%的增速是不是定得低了?

 

再关键是,去年的增速好歹有底线,即6.5-7之间,也就是6.5%基本上就是底线。而今年,底线没有了,直接来个“左右”,意思是可以调到6.5%以下。

 

这是为什么?

 

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进行了解释——“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今年就业压力加大,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这句话的意思是,设6.5%的左右有几个原因:

 

其一是有利于引导预期。地方不要乱投资了,我们也不会乱稳增长,大家把调门降一降,即使一季度经济数据会很好。

 

其二,稳增长本身没什么意思,根本还是保就业,只要能保住就业,增速下来一些不是什么问题。

 


02

2017年,宽财政紧货币

 

FT中文网首席财经评论员徐瑾:

 

按照报告说法,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按照表面数字,3%的数字可谓稳健,也与去年预算赤字率持平。

 

但是考验在于,如果经济下行,要维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3%的财政赤字难以维持。早在去年“两会”,时任财长楼继伟就明确表示可以考虑“适当提高赤字率”。

 

报告对货币政策定性仍旧是要保持稳健中性,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此外,对照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目标,对此很多民众关心,因为涉及通货膨胀,但是在当前经济状况之下,其实3%较难达到,这个目标即使核定意义也不大。

 

总结来看,这其实是表示未来经济政策取向是“宽财政紧货币”,财政的宽松为政府政策以基建投资为核心的保增长政策留出余地,而货币政策的收紧则是应对刺激的后遗症,这其实是对去年以来年实质意义上的宏观政策组合的再次确认,即:当增速面临下降的时候,一方面维持刺激以保持增速,另一方面收紧货币以应对可能的金融风险,这也是当前去杠杆去产能大旗之下的另一面真相。

 

03

基建低预期,房地产去库存重点在北方

 

天风证券策略分析师许向真、徐彪: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大块,基建、地产、制造业,此前发改委说17年32个省级单位(含兵团)的投资会达到65万亿,但实际完成上值得思考。

 

一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地方两会设定增速后完不成的比比皆是,这两年尤其严重。

 

另一方面,投资这三个板块政府能掌控的只有基建,所以两会里对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提法更具参考性。

 

今天给出的答案是,今年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是低于预期的。去年铁路8000亿,今年还是8000,去年公路实际投资1.79万亿,今年公路加水路才1.8万亿,去年重大水利工程20个,今年才15个!基建低于预期已是不争的事实。

 

房地产相关的表述上,“因城施策去库存”的提法同去年,同时新增房价调控相关内容,但是没有太多超出此前几次重要会议的东西。这里仅提醒关注两点。第一,这次对“因城施策去库存”的部署细化了一些,点名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而根据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此前的说法,这个问题又以北方三四线城市为甚,综合起来给楼市去库存画了个重点区域。

 

另外报告提出“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去年则讲的是“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多提了进城人员购房需求,我们推测,一定程度上是将这一轮三四线城市楼市去库存寄希望于一线和核心二线的外溢效应了。大城市辐射+北方,连起来想重点恐怕还是落在京津冀。

 


04

特朗普:来者不善?

 

虽然报告中没有直接提及美国新总统,但BBC中文网的分析报道认为,字里行间可见特朗普因素的存在:

 

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到,世界经济增长低途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要做好充分准备,应对更复杂严峻局面。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对BBC中文网说,认同有关说法是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场以及欧洲多国出现保护主义有密切关系。

 

他认为中国这么紧张,是反映中国经济过去多年,无法成功把经济转型,目前仍然依赖外国投资和出口工业出口,所以对逆全球化这种思潮有所疑虑。

 

中国人大发言人傅莹周六(3月4日)在记者会上透露,2017年中国国防预算开支“增幅为7%左右”。这是中国自2010年以来最低的军费增幅,也是连续第二年增幅低于两位数。

 

对于李克强报告没有提及军事开支具体数字,许桢认为这是预期之内,因为总理工作报告普遍对国防、外交着墨较少,而有关军事增幅较低的原因,是反映中国面临国内一定的经济压力,但不排除如果特朗普对华过份强硬,中国会再次增加军费。

 

加大戴维斯分校的胡永泰教授则表示,从特朗普针对墨西哥建围墙的事例来看,他是“言出必行”的政客,强调“美国优先”的特朗普过往亦曾指控中国控制汇率﹑贸易易差不平等的情况,相信他会在经济政策上采取“强烈的行动”。胡永泰猜测亦因此,李克强于报告中,甚少提及未来的外国直接投资及出入口表现。

 

View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