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九元:一切变得很急

2017-06-15 严九元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 |  严九元


01


昨晚,美联储加息。这不意外,市场预料中。


但当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加息之外说出“缩表”一语时,市场陡然变脸,美股、黄金猛挫。


 

“缩表”是什么鬼?正式说法是美联储要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通俗说法是美联储要把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减少。减少的规模是天量级的——2万亿美元。


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狂发货币,资产负债表规模由9000亿美元急剧扩充到4万多亿美元。



 

现在经济复苏了,要回归正常,把多发的美元收回去。


这对美国是正常,对其他国家却是核弹级影响,利率压力、资本外流压力、泡沫刺破压力等,都足以致命。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长康纳利说: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


美国缩表是尽早的事,但没想到这么快。所以,有人把昨晚美联储的举动概括为:


鸽派加息,鹰派缩表 。


02


鸽派加息,中国央行这次没有跟牌。



 

上次,3月份美联储加息时,中国央行随即跟进,全线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和MLF利率,被市场解读为“变相加息”。


此次,“中国目前市场利率和实体经济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中国央行遂按兵不动,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因素:


1.  中国实际利率中枢已上升不少。

2.  目前地产调控严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若加息,企业借款成本上升,经济基本面会更难。

3.  资本外流已得到遏制,外汇储备近几月的数据向好,暂时无需以加息对抗外流压力。


03


鹰派缩表,却对中国影响颇深,它可能打乱改革的节奏。


很多人在讲,现在是中国一个比较好的“出清”时机,因为海外给了我们一段时间喘息的机会。


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2017年将是危机后首次全球同步复苏。


请注意“同步”一词。此前谈的都是美国率先复苏,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加息落地及大宗商品开启一轮修复,欧美日及巴西俄罗斯等经济景气指数同步向上。 尤其是欧洲,目前的景气已达至危机以来的高点。


第二,政治黑天鹅的担忧高峰已过。


欧洲政坛趋于稳定,最近的法国大选证明了确定性的回归。“而英国脱欧、特朗普‘美国优先’的立场(例如在巴黎气候协定、北约军费等问题上)更增强了德法等欧洲大陆传统国家抱团取暖的激励。这些对于欧元和欧洲经济而言都是好事。”


第三,特朗普效应消退,中美处于“蜜月期”。


前半句是指资本市场“特朗普概念”的疯狂劲儿过了,特朗普新政关隘重重,美元没那么强,资本回流也没那么明显。

后半句是指习特会后,中美高层显然在诸多方面达成了默契与妥协,各自给对方留了空间。


第四,美国宏观政策对中国来讲是个真空期。


美国一旦开始收缩流动性,美元可能进入新一轮的走强,缩表前这段时间正是中国货币压力较小的时候。


综合以上几点,普遍认为当下是解决内部问题难得的窗口期。 


04


中国正是用这段窗口期,在出猛招。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房产调控,二是金融监管风暴。


每一方面都埋了无数炸弹。


房产不用说了,牵一发动全身,既不能任其疯涨,又不能刺破泡沫全局崩盘。


金融方面,前几年所谓的金融自由化,埋下了太多乱象,影子银行、表外业务,根本理不清。


此外相关的还牵扯出了脱实向虚问题和债务问题。


这些都无一不是带头全局又盘根错节的问题。


猛招以“去杠杆”作为抓手,也确实见了效。5月份M2增速跌破10%,创历史新低,就是去杠杆的结果。


05


但出清需要时间。


原来预计,美国缩表还不会这么快,可能到明年才到真格。但昨晚美联储的声明,把时间提前,机构预测9月份可能就会动手。


外部窗口期留给我们的时间一下缩短。


它变成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改革。


做一个推演。


美国缩表,市面上的美元变少,一样东西变少了就会更值钱,货币的价格就是利率,因此利率会上升,同时美元走强。这样美元资产更有吸引力,会对其他国家形成资本外流的压力。


我们为了对抗资本外流,跟随加息。但加息会影响什么?一是房奴每月要多还一大笔钱,二是企业借贷成本上升。全是压力爆棚的挑战。


历史上,1989年的时候日本央行强势加息,结果主动刺破泡沫,引发了房价的大跌。


中国大概率不会走这条路,但保汇率还是保房价?两难。


06


整体说来,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对中国的直接影响不会很大,但间接影响却深远,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抛开不确定性,对于一般人来说,确定的却有以下几点:


1.  拐点真的来了。全球货币环境从宽松向紧缩的改变,中国无法置身事外。而中国房价很大部分是建立在货币超发基础上,这个基础的变化,是不是意味着楼市的拐点到来,值得高度重视。


2.  美国货币紧缩再次让中国面临汇率与房价的两难挑战,目前来看,唯一现实的做法是死扛利率不升,同时冻结楼市交易避免泡沫破裂。因此房产调控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只是,这种“双保”方式是暂时性的,不知能支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