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女孩在美搭车遇害:中国与美国谁更安全?

2017-07-06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 | 严九元


中国女孩章莹颖在美失踪案,总算有了一些眉目。她在搭乘陌生人汽车的过程中可能遇害。嫌犯已开始接受聆讯,但章莹颖仍未找到。



 

此事又激起了美国是否安全的讨论。


就中国人而言,对美国安全的印象是分裂的。


一方面,新闻联播里资本主义国家“水深火热”,犯罪率高,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经常出现枪击案。


另一方面,从诸多照片、视频里看到美国的House,绝少安装防盗门窗,当地人又似乎对安全自信得很。


哪一个是真实的美国?


章莹颖案发生后,流行的一个观点是:不要把国内深夜撸串吃小龙虾那份安心带到美国。


我们来捋一捋,美国真有那么可怕么?中国和美国谁更安全?


01


评价一个地方安不安全,其实有很大的主观因素,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先看一下客观数据。



 

每十万人中杀人犯的人数,中国是0.74人,确实大大低于美国的4.88人。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



 

美国在发达国家中排名也靠后。


在较受公认的数据分析机构Numbeo犯罪指数排名中,从安全状况最好的国家开始排,中国排在32位,美国是67位。


独自外出的安全度,不管是白天和晚上,都是中国更安全。



 

具体各项犯罪指数比较中,美国大多数的犯罪指数更高一些。



 

总的说来,中国治安状况在全球属于中上,尤其是命案控制较好。这背后与“大政府”的价值取向、强调社会控制有关,也是“维稳”原则的一个体现。


那么我们是否能得出中国比美国安全,北京可以深夜撸串、纽约切不可独自夜行的结论?


没那么简单。


02


犯罪率数据有复杂性,除了是否透明准确之外,还有:


(1)标准不同


同样的罪名,各国的标准不一样。有分析者举了个 例子:在瑞典,强暴的发生率比英国高100倍,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一个妇女去瑞典警察局报警说,她的丈夫在过去五年强迫她一个星期做两次爱,就会被记录成500次单独的强暴案件,而英国只会纪录成一次,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婚内强暴不叫犯罪,所以也不会有犯案发生。这个例子不一定准确,但很能说明问题。


(2)立案率不同


夫妻打架、校园打架,这些在中国是很少人报案、更很少立案的。在美国,把小孩独自留在家里,邻居会报案;电影《刮痧》中,旁人看见小孩身上刮痧形成的瘀青,会当作虐待孩童的证据……


美国人的报案意识强很多。据对北京的调查,北京市民对入室盗窃的报案率是56.7%,抢劫是37.1%,人身攻击/恐吓是36.3%,扒窃是19.1%,性侵犯最低,只有7.6%。而立案的数量更是要打个折扣。


(3)分布不同


中国越是大城市,越安全。美国犯罪率高的地方,反而是大城市,尤其是贫民聚居区。同一个城市中,富人区和贫民区差别也很大。而有钱人或中产,很多住在郊外,小城镇的安全度较高。


你在美国大城市的感受不代表整体,就如十几年前广州火车站的治安情况代表不了中国整体一样。


上述因素的差异,使我们不能仅根据数据就下结论。大多觉得美国安全更差的人,其实源于这一点:美国持枪抢劫更多。偷和抢给人的冲击是不一样的,10次被偷的心悸也比不上1次被抢,何况是面对真枪。



 

在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与中国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治安是不是普遍不好?为什么?


作答者谈到西方国家的安全问题,大都是指街头遭遇的抢劫和偷窃。


 

归纳一下,认为美国以及像巴黎这样有色人种较多的城市不安全的,主要是指街头治安有问题,这也是“不要把国内深夜撸串吃小龙虾那份安心带到美国”的主要所指。


街头治安给人的影响最直接,但它并不是安全的全部。


03


除了敢不敢深夜出去撸串,影响安全感更重要的因素其实还有——


1. 你孩子有安全感吗?


对于城市里的父母,孩子上幼儿园、小学,有几个敢不接送?为什么?对安全不放心,这就是一种恐惧。恐惧的不是孩子走失,而是遭受拐卖。


据公安部的数据,2014年侦破拐卖妇女案件3.4万起,拐卖儿童案件6000余起,解救妇女5万余名,儿童2.4万名。


在美国,每年接到近80 万宗儿童失踪或绑架报案,但其中70 多万是由于家长和孩子沟通不畅,或是孩子离家出走造成的,99% 的失踪儿童最后都能活着见到父母,真正危及儿童人身安全的案件只有一百件左右。


一个社会里,儿童失踪成为一种普遍担心,成年妇女被拐卖的成为一种现象,怎么看都不能说是彻底解决了安全的问题。我们还任重道远。


2. 社会对暴力侵害是否零容忍?


中国现阶段起码还没做到这一步。妻子被丈夫暴打,孩子被父母暴揍,医生被病人的家属扇一耳光……这些情形被社会舆论所宽容,只要不出大的伤害,基本邻居不问,警察不管。


在现实中,还常常出现这样的事情:


1.2014年初,上海,一白领在QQ群和贴吧“原配”吧发帖,称其与老公结婚四年一直恩爱,奈何小三夺爱,在宾馆与其堂姐捉奸后商量内外有别,放走了老公,在第三者已经道歉的情况下将其扒掉衣服,用棍棒把对方的屁股和脚心打到紫色为止,在逼迫其写保证书以后将其裸身赶出宾馆,把对方打到紫色的屁股的照片反复上传,后来导致对方轻度的精神问题。


2.2016年,河南驻马店,一个原配同两个同伴当街殴打“小三”导致其骨裂住院,后来帮衬打人的一个网友称仅仅赔偿医药费了事(其承认后来知道对方根本就不知道男方有婚姻关系)。


3.2016年,浙江丽水,原配伙同家属在酒店打“小三”,男方把“小三”护在身下,但事情发酵到网络,支持打人者数十万计!


小三在中国语境里,遭受暴力似乎理所应当,哪怕小三本人受骗根本不知道男方情况。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你身为妻,身为子,身为某一特定身份,受到暴力伤害是不太容易得到保护的。这其实源于传统宗法社会的遗响,宗法道德具有合法伤害权,人身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现代意识没有建立起来。


发达国家中,人身权利的界定和自我意识比较清晰。电影《刮痧》就展现了这种差异,老外看见爷爷给孙子刮痧形成的瘀青,以为是暴力伤害,管你是不是一家子,就要告上法庭。


对人身权利受到暴力侵害,老外相当敏感。被揍两拳、挨一耳光,立马上升为天大的事。


前段时间美联航强行驱逐亚裔乘客下飞机,乘客被暴力拖拽,弄得受伤流血的镜头,是引发舆论沸腾的重要原因。最后传言美联航赔了1.4亿美金巨款作了结。


当然,对于体罚孩子、掌掴医生,在发达国家是零容忍。家暴也有,但得不到舆论的宽容。


一个社会里,对非法暴力伤害做不到零容忍,怎么看都不能说是彻底解决了安全的问题。我们还任重道远。


04


安全也是分层级的。


用国家机器保障街头安全、保持对社会秩序的控制,这是一级;人身权利不可侵犯,对暴力零容忍(对弱者恶者亦如是),形成社会共识,形成报警、曝光的行为习惯,这又是一级;再远者,对拥有合法伤害权的执法者,亦有相应规范和制衡,让平民在权力者面前无恐惧感,也是一级。


中国无疑在第一级做得不错了,对比美国并不逊色;后面几级,正在建设中。整体看,美国在安全上的建设走得更远些,即使对于街头治安来说,它也具有某种确定性。


在纽约,在巴黎,哪些区域经常出事,基本是透明的。当地人会告诉你不要往什么地方走。安全最怕的是不确定,不知道哪里会出事。



纽约警局推出的犯罪地图,颜色越深代表刑事案件发生率越高


安全是公共品,与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与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相关。中国的变化可说明这一点。


体罚孩子,30年前视为正常,现在在城市里很少了。80年代猖獗的车匪路霸,一整车一整车的抢,现在也成了历史名词。


05


回到章莹颖案,她因搭乘陌生人的车出事。千万不要搭陌生人的车,成了此次事件最直接的一个反思。


这多少有点让人唏嘘感叹。


搭车文化曾是让人温暖、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现象。美国是搭车文化的大本营。在广袤西部的公路边,竖起大拇指,等待路过的车载上自己前行,这已成为无数影片的经典镜头。




搭车文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潮。凯鲁亚克的名著《在路上》被视为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


年轻人迷恋他的书,模仿他搭车旅行,反抗社会规范。搭车本身成为生活方式。


西藏也是搭车文化盛行的地方。有一种说法,在传统的佛教文化之中,如果一个人走在路上,你看见了却没有帮忙,这个人如果出了什么事,那就成了你的罪业。


搭车从来就是与信任、互助联系在一起的温暖词汇。


但即使在美国,搭车文化也无可挽回地衰落了。这背后的原因,与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有关,也有媒体对于搭车犯罪的渲染,带给了人们恐惧心理。


实际上,有数据显示,搭车的犯罪率并不高。



 

搭车遇到犯罪的概率是千万分之0.89,而香港六合彩6个号码全对的概率是千万分之0.7。几乎差不多。


你基本上是觉得这一辈子基本不可能中六合彩吧?


但我知道,这样的数字并不能增加你搭乘陌生人车辆的信心。这背后更深刻的变化,是进入后现代社会之后,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越来越原子化的大趋势。守望相扶、四海兄弟的古典美时代已经过去。


人的信用,现在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上,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中,建立在GPS的位置定位中。


所以,你宁愿相信冷冰冰的数据,而不敢去对人性冒险,坐进陌生人的车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