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北方经济?

2017-08-07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

◎作者 | 巴九灵

◎来源 |  吴晓波频道(wuxiaobopd) 已获授权


谈到中国的南北差异,你最先想到什么?

 

是供不供暖,还是豆腐脑甜咸?

 

打开知乎,搜索“南北差异”,看到的都是大家直观、感性的经历。什么南方人和北方人一起住宿然后惊了,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吃饭然后惊了,南方人见到北方公共浴室然后惊了,北方人见到南方大蟑螂然后惊了……



说实话,很有趣。

 

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抽象、理性、可能不那么好笑的差异。

 

7月中旬到8月初,各省陆续公布2017年经济半年报。按增速排名,南方15省和北方14省分别是这样的:


* 青藏地区不属南北,其中西藏半年GDP 555.41亿元,增速10.8%,青海半年GDP 1204.3亿元,增速7.6%。港澳台暂无数据。

**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四省地跨南北,分别归入了占省内GDP大部分的那一侧。

 

不难看出,北方与南方的经济增速,拉开了些差距。或者这样形容:2017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速6.9%,南方各省都在全国均线以上,而北方……

 

为什么会这样?

 

或许有人会说,从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中国就一直是北弱南强。但根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教授的研究:1977年至2015年,北方经济份额由49.5%震荡下滑至41.3%。



也就是说,至少在改革开放前,北方占全国经济近半,占比降低是近40年的事。更关键的问题是:不看存量看变量,最近两年,北方的经济增速是怎么回事?

 

小巴不想将原因归结为风俗习惯、行为偏好的不同,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曾说:用文化去解释经济绩效和增长差异的任何尝试,最终都只能化为一团业余社会学的火花。这教诲我一直记得。

 

于是小巴又回到数字里,试着找答案。

 

南方15省,按照2016年末各省常住人口(不是户籍人口)加总,共有7.5亿人;北方14省,5.7亿人。据此计算人均半年GDP:

 

* 西藏常住人口331万,人均半年GDP 16803元;青海常住人口593万,人均半年GDP 20293元。港澳台暂无数据。


似乎看不出明显的南北之别。基本上是人均GDP较高的省份,增速则较低,除了几个异类:重庆的人均很可观,增速堪称可怕;黑龙江和甘肃则是人均与增速双低。

 

经济总量看不出原因,小巴又去翻了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也看不出原因,于是只好去分析“经济质量”。

 

提到北方省份,你会想到什么?石油大省、煤炭大省、钢铁大省。



我们来看看南北的产业差异——各省的重要企业往往代表着该省的支柱产业,以最新出炉的《财富》世界500强为例,北方坐拥70家上榜企业,南方则仅有33家。仅北京一地,就有56家企业上榜。(央企总部很多在那里)

 

然而,河北上榜的两家企业,一是河钢,一是冀中能源,都在亏损;陕西上榜的两家企业,一是延长石油,一是陕西煤业,都在亏损;山西上榜的五家企业,都是煤企,四家在亏损……

 

 

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筛选过后,只看民营企业:北方有5家上榜,南方反而有13家。

 

所以,北方经济增速为何下滑?背后是传统、低端的重工业、化工业的衰退。这些产业曾让北方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追平南方,也曾在1999-2012年突飞猛进,但如今,却包含着大量的中国力图淘汰的落后产能。


换言之,让北方经济更好看的指标,是李总理在辽宁任省长时提出的“克强指数”——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但那是十年前了,如今李大大也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克强指数”已不那么合乎时宜。


那北方有没有新经济?有的。

 

独角兽企业(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是新经济的代表。根据科技部的统计,全国131家独角兽企业,北方有69家,过半了。



但问题是,排除掉在北京的65家之后,剩下的北方怎么办?(还有3家在天津,1家在青岛)


不想怪罪谁,更不想唱衰谁。小巴在写文章时询问了不少北方朋友对当地经济的直观感受,确实有人感受到了“寒意”,但也有人觉得日子一如往昔。而且雄安新区正在建设,我们对它满怀期待。


本文已获得吴晓波频道授权,推荐关注财经第一自媒体-吴晓波频道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