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涉及百万亿资产的重磅政策:金融强监管,时间又开始了!

2017-11-20 智谷趋势
28 26184 28 7545 0 0 1274 0 0:00:20 0:00:05 0:00:15 1315

◎作者 | 前沿君

◎来源 | 前沿观察(zhengjingguancha) 已获授权


1,这段时间,市场对于金融强监管的走向,隐隐约约,说不清道不明,总觉得要来了,却不知道怎样来,什么时候来了。现在明了了。大会之后,金融强监管的时间又开始了。


2,这本是今年年初就要继续推进的事,2月份就已经流传了起草的版本。那个版本(圈内已分享)甚至还把监管部分的分歧也透露出来了。这个版本不是官方公开发布的,流传的都是影印件,市场为之震惊。再加上三会也在各扫门前雪,所以上半年可以说是风声鹤唳。


3,但是,到了年中,大家突然发现,气氛缓和了很多。MPA也没有公布过结果,大家猜测一些同业存单占比同业负债比重较大的城商行好像也没啥时,互联网金融整顿的时限也推后了。这是在为大会让路,大会之前,一切以平稳为主,所以监管的风声没有那么紧。


4,大会结束了,所以,现在时间又开始了。既然开始了,就不只是这个监管内容。昨天银监会发的关于银行股东的监管,以及财政部发的PPP项目库的清理,都是金融强监管的继续。


未来一定还会有,现在到年末,或者说到明年三钟劝会,强监管的节奏不会停止。当然个别领域,政策上有细微的变化,比如昨天圈内分析的关于支付领域、金融科技领域支持走出去。


5,那么,这个文件到底是干什么的?这其实在2月份流传的“起草说明”里已经说得很清楚,这不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而是解决官僚内部矛盾的文件。


因为市场乱象的主要原因是监管套利,监管为何能套利?就是因为监管部门的规则不一,银监会不允许你干的事,可能证监会就允许了,或者证监会不允许的事,银监会就允许了,等等。或者,本来产品本质是一样,银监会要计提1%的风险金,证监会只要求0.5%,那么市场自然会选择更宽松、更便宜的地方发展业务。


6,这样的案例早已发生了许多许多。比如,早在2010年,银监会就规范整顿银信合作,说到底就是那时热门的概念,信托成为“影子银行”的问题,成为银行的通道,银行的资金就出表了。可是,整顿正在进行,人家银行就可以找新的通道,因为证监会开放了券商、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这些通道业务又大幅膨胀。举个例子,2016年,基金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同比增长70.8%。


7,说到底,中国的通道大概就是一个模式,左边是银行,是最大的水龙头,右边是信托、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子公司等等。想方设法,把银行的钱弄出来。现在的监管,一手管银行,该纳入表内的纳入表内。另一手管右边那些机构,你们谁也别抢跑,大家根据产品本质,要求统一、规则统一,别老想钻政策空子,靠牌照坐收渔利。


8,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监管革命。过去的模式,监管部门管机构,自己可以给自己下面的兄弟们开小灶,和地方金融办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希望自己的兄弟们发展壮大。于是,个个竞赛的是看谁更宽松,而不是更严厉的监管。现在的模式是,机构监管是责任,不是帮下面的兄弟扩张地盘。根本的是产品监管,产品一样,规则一样,监管部门去执行这个规则就可以。


也就是文件里提到的,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对于市场、对机构的长远,这是好事。过去,有牌照,上面给开口子,就有饭吃。金融那么容易做!今后,大家规则统一,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拼的是真正的资产管理能力。当然,前提是这些规则得到强有力的执行。


9,问题来了。对于投资者,这真完全是好的吗?初期还真不一定。因为这里面特别强调,打破刚兑。过去,中国处理事情讲究的是结果,摆平就是水平。出了事,没关系。一是有资金池,拆东墙补西墙,总是能填上。二是填不上也没关系,在其他地方扯一点。摆平了,投资者也没意见。


现在这样干不行了,新的征求意见稿比2月份的还要多了一句,“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也就是说,你不能再这样胡乱地摆平,胡乱地和稀泥了。包括在托管等各个细节都作了规定,未来你敢刚兑,监管部门还要罚你。逻辑变了,对长远有好处,但有阵痛期。


对投资者来说,谁不想,有钱可以赚,无钱至少不亏本。今后,该担的风险要担,该亏的要亏,不要去闹。


这里今后会出很多很多问题。因为机构真的能规范经营吗?托管到信息披露到勤勉责任,哪个环节都别出问题。监管和投资者都会找你麻烦。


10,监管革命也是一场大洗牌。过去规则自己制定,制定了规则自己执行,自己也可以不执行。现在呢,规则统一了,你要管好你的一亩三分地,主要是执行落地,让监管长牙齿。下面的兄弟们跟你那么多年,你长了牙齿那么凶,未来关系还怎么处?


11,同样,未来还涉及到很多文件、法律问题,比如信托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这些法律的细则、文件,今后都要作调整。这个过渡期会比较漫长。


12,比较让我纳闷的是,无论是征求意见稿,还是央行官方的解读,都没有出现金稳委这个机构的影子。这个机构刚刚开了第一次会,但他到底在干嘛,这么大个事,为什么不提一笔她。


很多读者还没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觉得智谷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