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汽车大省“风险地图”:新能源风口下藏隐忧

智谷趋势 2021-05-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进化论 Author 吴林静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作者 | 吴林静

◎来源 | 城市进化论(urban_evolution) 已获授权


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生产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没想到,汽车制造业又挑起了大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整理,一季度,汽车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1320.8亿元,明显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7.2%。
新能源汽车也再次站上“风口”,传统车企上马新能源项目,造车新势力不断涌现。地方也在争相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被写入多个省市的发展规划,各种扶持政策和资金毫不手软地“砸”向这里。
然而,行业“风口”之下,新能源汽车项目盲目投资、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利用率过低等乱象也日渐凸显。为了更客观全面地理解行业,提示风险,我们通过启信宝专门定制了一组数据,看看这个产业的另一面。
零部件TOP3与整车TOP5

根据启信宝监控,截至今年4月,全国汽车制造业存量企业逾12.17万家。
以“存续期内”“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成立年限超过15年以上”为关键词,启信宝筛选出了汽车制造企业共5352家,作为此次行业整体风险分析的样本(以下简称:5352家样本企业)。

这些有一定规模的汽车制造企业分布全国,浙江、江苏、山东是数量排名前三的省份。
从企业数量分布来看,浙江在全国一马当先,共监测到799家。江苏省、山东省也是国内重要的汽车工业和制造业基地,企业数量分别为695家、486家。
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发展汽车制造业需要匹配相应的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能力。各地企业数量的多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生态丰富与否。

有一种说法是,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和整车比较往往能够达到1.7:1。我国新车产销量已是全球最大,但仍不算汽车强国,关键之一就在于汽车零部件业不强,国内配套比例还不高。

城叔根据2020年各省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梳理了另一组汽车产量统计数据。

零部件产业相对发达的浙江、江苏、山东,在整车生产规模方面并不占优。
根据各地披露的汽车产量,2020年广东汽车产量全国第一,为313.31万辆;吉林第二,265.46万辆,稍高于上海的264.68万辆。其次是湖北209.4万辆、广西174.49万辆。
从2018年以来,这五省一直是我国整车制造的“中坚力量”。

风险事件高发地在哪

今年以来至4月15日(时间起止,下同),通过启信宝企业版(数字客商版)批量风险分析发现,5352家样本企业出现了万余件风险事件,表现为司法风险和经营风险两大类。

司法风险方面,5352家样本企业发生了3720次开庭,收到了1993份裁判文书;经营风险方面,5352家样本企业出现企业失信2652件,环保处罚34件,破产倒闭事件25次。

值得警惕的是,根据监测,5352家样本企业中有超大规模违约行为的企业数多达399家,违约金额达到343.5万元。针对这类企业,启信宝认为其“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

汽车制造企业众多的山东、江苏、浙江三省,也成了这些风险事件的高发地。
据启信宝统计,今年以来至4月15日,山东进入样本观察的486家汽车制造企业,共新增风险事件1626起,相当于平均每家企业就出现了3.35件风险事件,或是司法方面或是经营方面。
江苏进入样本观察的695家企业共新增风险事件1335起,浙江进入样本观察的799家企业共新增风险事件892起。

进一步看城市维度。山东汽车制造企业出现风险事件较多的前三座城市是聊城、烟台、济南,江苏是镇江、苏州和扬州,浙江是金华、杭州和温州。
其实,之所以聊城新增风险数量较多,山东迅力特种汽车有限公司“贡献了大头”。2011年,该公司曾被评为“山东省机械工业‘十一五’科技创新典范企业”。
但城叔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询到,自2013年起,山东迅力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就开始与出现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近两年,劳动争议、债权转让、财产被查封、扣押、冻结等等戏码相继上演,这家企业获得的裁判文书也逐年递增。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则把浙江金华拉入了风险集中的城市序列。众泰汽车本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后来收购了生产线,开始生产整车,2016年汽车销量突破30万辆。
两年之后,中国汽车业的“山寨时代”行至末路,众泰汽车销量增长的神话也随之终结,产品质量问题频发、销量出现疲态,如今已经走向破产清算。
新能源汽车“过热”?

谈论汽车制造行业的风险,绕不开新能源汽车这个分支。
车企入局者众多,特斯拉刮起“快打旋风”,蔚来、理想和小鹏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入局,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也开始“上车”。

地方政府的参与度也越来越深,特斯拉的落地开启了上海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合肥投资蔚来、零跑和威马,还布局了江淮大众、长安汽车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珠海国资投资法拉第未来(FF);小鹏汽车和恒大汽车,也加入了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群。

一路高歌猛进,风险亦暗潮涌动。
截至2021年4月25日,启信宝新兴产业库监测到全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共3384家(以下简称:全国新能源车企),包括新能源整车厂,以及汽车电子、电控系统、电池及充电桩等配套企业。
针对企业的信用等级,启信宝有一套评级体系。这套体系将企业的信用等级分为15个等级,从第一等级“极优资质”到第十五等级“信用风险较高或本身实力较差,存在较大风险”,信用依次递减。
从汽车及零部件整体行业来看,上述5352家样本企业的信用等级中,第六等级(R6)企业占比最大,即“资质或信用状况相对较好,存在一些风险”。

同一评价体系下,全国新能源车企的信用等级不如整体行业水平,整体来看,第十等级(R10)企业占比最大,即“资质或信用状况相对欠佳,外部环境波动对其经营能力影响可能会比较明显”。
而且,信用等级欠佳、整体风险系数较高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明显更多。

这些风险同样来自于司法风险和经营风险。从今年1月1日至4月25日,相比整个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企业新增的司法风险更加频繁。其中,新增开庭事件5435件,收到裁判文书2520件。
经营风险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出现的企业失信事件有2553起,破产倒闭事件有48起。
根据监测,全国新能源车企中有超大规模违约行为的企业数有177家,违约金额达到315万元。这与行业整体的5352家样本企业涉及的违约金额,已是不相上下。

从地域分布来看,新能源车企的风险集中在江苏、广东、湖南、江西、北京等省份。
各省份的风险又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达的城市聚集,比如江苏的苏州、广东的深圳、湖南的株洲、江西的宜春、北京的顺义区、浙江的杭州、上海的闵行区、山东的潍坊、安徽的合肥、河南的三门峡。
新能源汽车领域需要引起重视的,不仅仅是所涉企业的司法和经营风险,还有整个行业存在的产能混乱——一边是旧产能过剩,一边是新产能盲目上马。
其实,国家发改委早已对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有所警觉,不论是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还是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都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产能新建或扩大予以规范限制。
特别是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夯实地方主体责任,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这份规划,也成为其后新能源汽车主管部门管理产能过剩问题的最重要根据之一。
说到底,无论是造车大热也好,销售回暖也罢,产销自有市场规律。城叔想提醒的是,新旧势力争抢赛道的同时,别忘了泼一泼冷水,看清风险。


注:除备注外,全文提及企业统计数据均来自启信宝(其中新能源汽车数据来自启信宝新兴产业库数据),风险分析数据及图表均由启信宝企业版(数字客商SAAS系统)分析提供,5352家样本企业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4月15日,3384家新能源企业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4月25日。


END

楼市普涨时代已结束,盲目上车的人终将付出惨烈代价。


找到靠谱的信息渠道打破旧有认知才能找到优质资产。


楼市迷雾重重,给大家推荐一位地产老司机——楼市黄大大(houseleader)。据说,他们看中的房子一直在涨!


关注楼市黄大大,读懂中国楼市,建立一套靠谱的投资体系,套取时代红利!


关注回复【买房】,有惊喜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