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A股白马神话 平安帝国下的“科技梦”

2018-01-23 文/仙逸 GPLP

  讲到金融科技,中国有一个神气的公司,可以说它是金融企业里面科技最牛的,科技企业里面金融实力最强的,那就是2017年A股白马神话之一的中国平安。

  截至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中国平安A股股价上涨了96%,涨幅远超过其他保险股;市值达1.2万亿,是A股6家市值超万亿的公司之一,显著超过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市值。

  作为前平安员工,董事长马明哲在2018年内部员工讲话中,提到平安未来就三个大方向,其中一个就是科技。平安开放日中,各业务大佬们也多次强调平安的未来是“金融+科技”两架马车,双轮驱动。显然,布局科技和互联网,是平安高管们不满于现状的不安感体现,更是平安企图打破金融天花板的野心象征。

  但是,平安的金融科技梦能否实现?

  平安金融科技真相

  金融科技,英文为fintech,硅谷名词,在互联网金融时下热点和风口,究竟平安只是蹭个热点,炒作一番还是扎实推进,积极转型。今天GPLP君就带大家探究一下真相。

  GPLP君认为,所谓的金融科技公司到底是虚还是实,需从以下5大要素进行讨论:

  一、资源

  金融科技前期投入所需资金巨大,首先是人贵,比如一个人工智能方向硕士应届生工资就可以开到40w;其次是设备贵,比如一个比特币的挖矿起码先投300w买个发电厂;再来就是运营贵,不管是研发前、中、后,整个产品和技术的营运费用都很烧钱,投入多,回报周期长。

  但是,平安作为巨头,也的确是有钱,可以烧的起。

  种种迹象显示,平安在这方面一向不惜花重金挖人,从高管到有经验的普通员工,开出的平均薪资比同行都要高很多。且平安保险主业利润丰厚,足够支持对技术的资金投入,不管是对外采购,还是自主研发,钱不是问题,只要方向正确,有产品产出。

  比如,平安陆金所和平安好医生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亏损,但马总一直没有放弃,继续大笔烧钱,而且对其高层和员工薪资很丰厚。

  看,这就是大玩家平安的力量。

  二、效果。

  真正的金融科技,在美国有一家无人银行叫做博菲,在中国至今没有实现。

  还有一家叫做Capital One的公司,利用各种量化模型进行交易,效果明显。

  但是,在平安,科技的力量及效果目前智能呵呵,也或许GPLP君并不足够了解。

  平心而论,因为缺乏互联网的基因和大量优秀的技术、产品、运营人才,平安的效果呵呵也可以理解。

  在科技方面,据相关人士透露,平安自主研发能力弱,技术主要靠采购,比如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采购科大讯飞的技术,车损图像识别主要供应商是IBM,微表情研究,声纹识别也纷纷接触了大量中小型的技术供应商。

  作为前平安员工,还记得2017年初时,马总曾一声令下,钦定了全面进军AI,于是乎,所有子公司都风风火火搞起各种AI+项目。2017年,中国平安在内部大幅度采用的新科技包括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服务、区块链,涉及改造的环节包括客户经营、渠道管理、客户服务和风险管控,从而实现的价值提升包括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强化风控、改善体验。

  对此,据平安对外公布数据显示:70%的业务系统接入金融云,人脸识别在集团内场景应用超过80个,准确率达99.8%,车辆定损速度提高4000倍;单个用户的数据标签可达2万个,平安的征信技术支持了2200家机构进行风险管理,集团内部89%的系统可在30天内更新上线。

  对于平安锐意进取的精神GPLP君表示钦佩,但是,对于其技术含量及效果,GPLP君表示观望。

  三、场景

  科技的应用,比如AI主要是场景应用。

  对此,平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保险、银行、券商、信托、租赁到小贷、互联网理财、大医疗等业务,平安的综合金融覆盖了消费者几乎所有的金融需求,可以提供一站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图表:平安的业务类型介绍

  平安的综合金融其业务之多,产品之丰富,服务之全,让平安积累了大量的用户需求,也让平安拥有最全的金融场景。

  因此,平安科技选择了一条现实路线,那就是内部用科技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充分试错后,逐渐形成完备的标准化产品和工具,再对外输出,为其他金融企业提供链式服务。相比于百度金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些缺乏金融背景的纯科技公司,凭空想场景、想业务需求,平安可能更占据先发优势,更接地气,更有话语权。

  而且,为了探索更多场景,平安还把各金融业务融合在一起,虽然不可避免的带来的是复杂度的提升,以及各业务线的利益切分障碍,导致一个个阵营割据都是其面临的问题,但从另一角度,越复杂,越综合的业务体系,整体稳定性越高,所能容忍的内部问题、障碍也会越多。也正是因为平安主打综合金融,所以各业务条线的共生性反而更强,虽然有利益分歧,共生共荣。平安帝国也将一起向外延伸,类似罗马帝国的扩张,不断攻占个人金融生活的每个领域。

  平安内部不是相互独立的城邦,也不是四通八达的旷野,而是摩肩接踵的舞池。今天是银行和证券联谊,明天是证券和陆金所唱戏,大后天可能是保险和平安好医生的party。不仅是单一场景,更有多场景的融合。

  四、平台和共享能力

  Fintech的本质是用“科技创新“取代“金融模式创新”,GPLP君认为通过技术盈利,还是通过技术带动金融主业的盈利,这是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区别。

  显然,阿里、百度的all in ai要做的是技术盈利,不断向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金融技术服务,提供其业务效率,帮助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对于平安,他们选择了双轮驱动模式:

  一方面,通过发展金融科技的一站式供应基地,服务全国数百上千家正在转型道路上摸索前行的金融同业,抢类似BATJ向传统金融行业技术输出的生意;

  另一方面,用科技应用于自己的金融业务中,提高直接营运能力,和用户体验,加强客户粘性,创造更多利润。

  马云爸爸2016年就明确定位蚂蚁金服就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说蚂蚁只搞科技,不搞金融,不仅奠定了蚂蚁这一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也是马云爸爸充分认识到阿里互联网基因、平台和技术研发优势以及金融业务上的软肋所作出的战略性决定。

  但平安恰恰及其欠缺平台能力,平台化程度低。曾经平安也做过对标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平安付,壹钱包等产品,除了内部员工和平安客户使用的很欢,但“市占率和知名度都很低”。其技术输出之路,必须通过加大关注开放平台的共享,让更多用户感受到平安研发的技术。

  因此,目前很难实现。

  尽管共享平台力弱,公众认知度低,但是在2B业务上,2017年平安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我们可以回顾2017年平安的一个真实业务案例:平安一账通。

  平安一账通,是平安集团2015年就在集团内产生且主推的项目,但近年来运作并不好,于是,其产品团队就找到另外一条出路,就是经过产品化标装,成为一个标准的账户系统的行业解决方案,转手卖给各大中小商业银行。这些中小银行,特别城商行,其自身缺乏研发能力,这样一套打通各业务的账户系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产品。目前一账通已经对接了100多家银行,带来上千万营收。正如平安首席CFO姚波在开放日演讲说的那样:通过向金融机构输出模块化服务,产生轻资本的收入。

  五、政策

  金融科技应用谁领风骚,还看政策。

  政策决定生死。

  随着政策暖风吹动金融科技的春天到来,整个亚洲已经取代北美成为Fintech第一投资重镇,金融科技在中国的发展更是势如破竹。

  而且金融科技平台化的运作,使得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渠道更加畅通,金融服务的价格进一步降低,这正是政府支持的未来方向。

  但监管一直乌云压顶。

  毕竟金融科技的前提首先是“金融”,其次才是科技,而对于金融,国家则必须要监管,这毋庸置疑。

  但平安一直是政府的宠儿,就平安30年的发展,不得不说很多靠的都是政策红利,比如当年产险,保监会只先允许平安试点车险电销的模式,通过这一政策支持,平安快速攻城略地,吃下大半个车险市场。

  如果平安度过政策这个“槛”,未来平安在金融科技的作为不可限量。

  是非成败转头空,平安上涨96%的背后,或许其逻辑值得关注。

GPLP近期热文

投资哲学: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你是被钱驱动的


2017年的医药投资回顾:争议恒瑞医药和康缘药业


AI+诊断赛道拥挤 AI+治疗赛道成为下个市场热点

火热的影像AI:到底是泡沫还是“赌局”?

汽车后市场的创业投资机会到底在哪里?


谁的共享单车

人人车刘自成的挑战:守正出奇 “线上+线下”运营双超车

迪士尼的主业到底是在做什么

堪比黑石 花旗、摩根大通的股东 揭开贝莱德的神秘面纱

人脸识别的美丽神话

打破刚性兑付 招商银行及弘毅投资首当其冲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理性投资 成熟创业 尽在GPLP
www.gplp.cn
联系电话:15311433139
微信ID:GPLPCN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