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记2022-5-14

回到现在 回到现在
2024-09-21

投  资
 
本周交易
周二卖出中银转债,回收资金卖出1张腾讯220530的看涨期权,行权价380.00(注:腾讯未到卖出点,此为与群友聊天的娱乐性操作,如到期行权卖出,后续将以卖出看跌期权的方式买进)。

目前持仓
茅台33%、腾讯28%、洋河16%、古井B 8%、地产5%、银行3%、美的2%、海康2%,类现金2%。

持仓收益
本周持仓上涨1.06%,本年收益 -7.9%。



运动与阅读
 
运动
上周跑步后,后膝窝有点不舒服,本周暂停一次。

阅读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本周读完了第五、六、七章,简单做些记录。

毕生发展

1、爱的发现。

婴儿与母亲(或早期照料者)之间的亲密度接触和依恋经历,对其在今后生活中爱的能力及与他人亲近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母亲可以满足婴儿的基本需要,包括生存需要的喂养以及安慰需要的亲密接触。这种亲密关系在母亲喂养婴儿的过程中不断强化。


因而,母亲就与愉快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于是“爱”就产生了。

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接触安慰的需求甚至会比生存需要更强烈。

成功养育的关键是接触安慰,而不仅仅是母亲哺乳能力。因此只要能提舒适的接触安慰,男性或其他照料者也能在养育婴儿方面起到相同的作用。

经典的实验是绒布母猴与铁丝母猴的实验。铁丝母猴提供生存需要的食物,也提供热量,绒布母猴可以提供温暖舒适的接触体验。幼猴只有在饿了需要吃东西时才会靠近铁丝母猴,吃完后立马会依偎到绒布母猴身边,并且大部分时间待在绒布母猴身边。

2、让你愉快的控制力。

这里说的控制力并不是指控制别人的能力,而是指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生活及自由做出选择的能力。

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控制能力以及知道自己对某些事情或结果拥有个人选择的能力,不仅对心理健康很重要,而且可能在生物学上也是天生的。

当人们处在压力情境中时,如果他们相信自己对这一应激事件能够有所控制,那么压力情境的负面影响就会减少。

当我们能够选择时,我们便是更快乐和更有成就的人。

对于一个被迫放弃控制力与自我决策权的人,如果我们给他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那么他的生活质量便会提高,生活态度会变得越发积极。

在绝大多数的生活情境中,提高个人行为的选择程度的确是一个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


正如我们现在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选择。

动机和情绪

认知失调

认知指的是一种心理过程,如思想、观念、态度或信念等;失调的意思就是不协调。

当人的行为和态度发生矛盾时,为了与行为保持一致(行为通常已经发生),人的态度通常会发生改变。

越将不一致的行为归因于自己的选择,你的认知失调就会越严重。

当你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的情况时,你通常都能体验到认知失调,这将促使你改变自己行为或者观念来使自己的言行保持协调一致……我们大多数人经常会有言行不一的时候,这是因为我们会对这样的行为熟视无睹。但是如果有人站出来而且迫使你正视它,你可能就不会再对其置之不理了。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复述大哥668群主催交作业的情形

《影响力》承诺与一致章节中,提到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中也有一种“避免不一致倾向”心理学模型。立flag并公之于众的做法心理学原理即来自源于此。认知失调本质是保持一致的反向情况,当不一致的情况发生时,为了减少认知失调引起的焦虑或不适感,要么调整行为,要么调整态度或观念,最终使之与行为保持一致。

我又想起了大木兄弟说的“自从被牛哥开除以后,做T更心安理得了”

动机与情绪这一章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关于你懂的大小的问题,消除了关于大小问题的一些误解。虽然是科学研究结果,但发出来仍然会有些敏感,有兴趣的同学翻书学习

人格

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

当人们把自己行为的后果归因为运气、命运或是他人的影响时,这种人是具有外控倾向的;与之相反,人们把行为后果归因于自己的选择及其个性,则他们是具有内控倾向的。

在赌博行为的研究中,内控型的人倾向于对有把握的事情下赌注,更喜欢中等风险而不喜欢高等风险的赌注。相反,外控型的人倾向于把许多钱押在高风险赌注。

在劝说的研究中,内控型的人比外控型的人更容易改变他人态度。

在吸烟的研究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倾向外控;戒烟的人也更多倾向于内控。

在成就动机的研究中,与成就动机有关的因素更容易从内控型的人身上发现。

在从众的研究中,外控倾向的人易于从众,内控倾向更少从众。

控制倾向的概念与个体对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选择的感知有密切关联。事实上,“有选择”会增加人们(尤其是内控型个体)的控制感………人类对控制感的渴望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一种进化得来的生存机制,是通过基因传递下来的……如果没有“你能做出选择”(可产生最佳结果的选择)这样的信念,你将不会有动力去面对生活中的任何挑战,包括有助于使你保持健康和远离危险的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你选择的自由(控制事情的能力)被剥夺时,常会产生一些病理性的结果,从明显的抑郁到极端的愤怒和攻击。


倘若有人试图改变一种不可能改变的情境,那么挫折、沮丧和抑郁很可能随之而来。当存在于个体以外的力量确实控制着行为的后果时,最现实也是最健康的行为方式是采取倾向外控的态度。

从上面的论述来看,价投大部分是属于内控型的人。最后一段其实是说明了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体现在投资上就是宏观是我们需要承受的,只有微观才是我们有所作为的。

最近私募基金经理李杰在给投资人的临时沟通信中提到,21年6月至今是他个人投资生涯中最艰难和惨痛的经历,而今年前4个月也是其投资历史上亏钱速度最快的4个月。他坦言,过去的1年他在投资上投入的精力可能是过去5年的总和,但很遗憾在选择的方向上仍然是错误的。而且今年2月查出了心脏有问题了。

其实我们也知道从去年至今发生的一些影响资本市场的事件,绝大多数都是宏观层面的。从李杰的描述“过去的1年我在投资上投入的精力可能是过去5年的总和”来看,猜测他很可能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宏观的预判方面,这种努力无疑是“试图改变一种不可能改变的情境”,注定是徒劳的。
我们无法改变的,只能接受。



童言童语

孩子会说话以后,经常会与家人有一些有趣的对话,本系列尝试记录这些对话。

2022年5月12日
晚上回到家和小丫头玩,小丫头说:
“我想当宇航员,戴上宇航员的帽子,穿上宇航员的衣服,再带上宇航员的口罩,好吗?然后我就可以站在星星上了~”


2022年5月13日
小丫头要刷牙:
“我想刷牙,水太凉了~”
“那我给你掺点热水。”
“凉水加热水就是温水,温水加温水还是温水,凉水加凉水等于没掺~”



本周箴言

在所有人应该掌握却没有掌握的模型中,人们最应该掌握的是心理学模型。

——查理•芒格

查理和我不懂如何解决企业的麻烦,我们所学到的是如何规避它们。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专注于发现并跨越1英尺的跨栏,而不是我们拥有跨越7英尺栏的能力。

——巴菲特

同一套拳法,比如一套正确率是80%的拳法,遇到错误的20%时怎么办?自然是接受错误,然后继续舞下去,难道因为那20%,就丢掉这套拳法?我们究竟要的是账户总值的增长,还是要每次都对?

——唐朝


强烈申明

本文为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个人的偏见和错误。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期权,都存在大幅下跌的风险。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文章的内容作出买卖决策。切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回到现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