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粉墨春秋 · 品粉墨人生
台前幕后生旦净末丑
戏里戏外粉墨春秋
一喜一悲一抖袖
一跪一拜一叩首
一颦一笑一回眸
▼ ▼ ▼
舞剧《粉墨春秋》设计了七位主要人物形象,除三位武生之外,还包括了师傅、燕儿、军阀、三姨太等。
能够让这么多的人物形象既具有人物个性,又能够合理地安排在舞剧的故事情节当中,不得不让人赞叹编剧李碧华的功力。而将如此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浓缩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舞剧当中,对导演邢时苗和所有主创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但舞剧最终呈现的结果无疑是相当让人满意的。
导演巧妙地在剧中安排了多段戏中戏,如《拜山》《挑滑车》《杀四门》等,这些片段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是对人物心境的暗喻,将再现与表现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粉墨春秋》虽是舞剧,却以戏曲演员为表现主体,大量戏曲元素加入舞蹈表演,既丰富了舞蹈语言,也使得观众为之叫绝。
比如,古戏台上,男生双脚踩跷反串女角。踩跷是秦腔、汉调的旦角特技,表现的是三寸金莲。男子反串,双脚需套上又小又尖的木制跷子,不仅要走得轻盈,还要旋转蹦跳,这功夫不是轻松练出来的。
那位女演员在窄窄椅背上的踩跷独舞,只见金莲翻飞、腾上落下,更是带着几分惊险和优美。女演员们的水袖群舞缭绕飘曳,整整齐齐地把长达2.5米的长袖舞得风生水起,煞是好看。
男演员们的髯口群舞,边手足舞动边要屏足气把须髯吹得激情澎湃,同样大展了中华一绝的风光。只是这些戏曲绝技入舞,被编成了场面性的展览,如果能作为舞剧元素推动戏剧情节发展和丰满人物性格,将会使这部《粉墨春秋》更加完美。
髯口,是戏曲艺术中代表勇武男性的一个重要的道具,它不仅代表了性别,而且是刻画人物心情与神态的艺术工具,剧中一段髯口舞,英武霸气,即保留了戏曲身段的韵味又加入了舞蹈的技巧。
水袖,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长袖善舞的说法,正是那柔美的动作质感让水袖舞流传千年,长盛不衰,它即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舞蹈技艺,也在戏曲艺术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剧中的一段水袖舞所用长达2.5米的水袖,高超的技艺给观众带来了极美的享受。
《粉墨春秋》突破了门类艺术的界限,将戏剧表演融入舞蹈语汇中,用舞蹈手段来表现中国戏曲人生,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滴尽致的同时又体现出对经典的全新诠释。
戏曲舞蹈化、舞蹈戏曲化,舞剧中独特的舞蹈思维,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追寻,丰富了舞剧的文化内涵,拓展了舞蹈的表现境界。
它把戏剧的内容(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同舞蹈夸张而规律的律动形式相结合使戏曲故事更好看,更生动、更现代,更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现实的人气、地气;同时其高雅的舞蹈技巧也有了更厚实更深广的人生和历史内容,使舞蹈艺术自身的表现力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和更有效的发挥。
独特的“戏中戏”套盒形式的运用,使不同要素互为隐喻、互为镜像,使艺术的表意空间更加立体、多棱多角。
“戏中戏”在《粉墨春秋》中是指其“戏剧人生”、戏班兴衰“史”这个“大故事”是“戏”,而其几个主要角色在舞台上表演的一折一折的戏曲剧目片段这个“小故事”也是“戏”,其载体则是剧中匠心独运在舞台上搭建的“戏楼”(内含戏台、剧场建筑等)。这“两个戏”,戏中有戏、戏里套戏,是个复式的夹层结构。
《粉墨春秋》是“美学的”,舞蹈、音乐、舞美、服装等艺术表现完美;同时它又是历史的,让人看出人生命运、看出社会历史的某种深刻的规律和启迪。
它用至情的故事、自由的叙事方式、深厚的意蕴让观众去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妙,展现戏曲人对艺术事业和人生目标执着不懈的追求;用剧中人物立志成才的风采,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历经的磨难和辉煌,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弘扬了自强不息、创新求变的民族精神。
嘉庚剧院
创新式的舞蹈动作国粹
与地方戏曲的完美融合美轮美奂的舞姿
尽在2018年1月27日
嘉庚剧院大型原创舞剧《粉墨春秋》
看那戏曲绝技融入舞蹈令人叫绝看那
灯光、道具、音乐相形益彰
看着看着仿佛整个舞台动都起来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