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刚刚,“大会报告”这样提到了楼市!

2017-10-19 吴新婷

主持人:田鸽、财经嘉宾:吴新婷

10月18日上午,备受瞩目的大会在北京开幕。在大会长达3个半小时的报告里,提到了大家关心的住房问题。

 

根据新华社“受权发布”的电稿,在谈到民生的一节里,报告这样提到了楼市: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据“中青在线”报道,当领导人说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时,全场长时间响起热烈掌声。随后,在提到“住有所居”时,现场再次响起掌声。由此可见,大家对住房问题的关注和民心、党心所向。


乍看起来,这段话跟以前的表述没有什么区别。但细读起来,还有能发现很多新意。

 

第一、“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这句话不算新。但正式写入“大会报告”,还是意义重大的。因为“大会报告”是当今中国政策表达的最高规格文本,至少指导下一个5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工作。

 

2、“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句话值得细品。

 

首先,它没有提到“长效机制”,而是用了“住房制度”,意思基本相同,但表述方式是新的。“加快建立”,显示出问题的急迫。

 

其次,这项制度包含了“租售并举”,以及“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等基本概念。“租”被放在了“购”之前,说明当前突出的重点、政策的导向是“租”。“多渠道供给”,意味着商品房、政策性住房和集体土地入市将多路并进,不会偏废。在当前情况下,显然要突出的是后两个渠道。


此外,还使用了“保障”这个词,说明住宅不完全是“商品属性”。换句话说,政府认为房子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活必需品,在出现严重供需矛盾、价格飙升的时候,政府的责任在“保障”。所以,政府管制是必须的、合理的。

 

3、最后一句是“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承诺。这里面突出了“全体人民”,告诉我们住房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属性是不容质疑的。“住有所居”,重点在“居”,它的含义包括“租”和“购”。并没有承诺“大家都买得起住房”。

 

总之,从报告使用的措辞看,党和政府越来重视住房问题,把住房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定位为“生活必需品”,视为保障人民“生存权”的重要内容。通过“大会报告”做出了一个承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而且,将把租赁住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预计未来围绕着住房租赁,将在金融、税收、产业等政策上给予重要支持。正因为如此,今天市场上“租房概念股”出现了显著上涨。

 

此外,报告里还有一些章节的表述,跟楼市有关。比如对当前中国发展所处阶段的判断时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不平衡”、“不充分”。如果放在城镇化、经济发展方面,“不充分”是指各地都有新的发展空间;“不平衡”则更多是指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正在实施“中心城市战略”。目前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8个城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未来估计会在华南、华东、东北、西北诞生一批新的“国家中心城市”,以解决中国发展不均衡、资源过度集中在东部的问题。

 

此外,报告里还提到了“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其中“财产性收入渠道”如何拓宽?恐怕还是跟房地产、金融产品的投资有关。这对于楼市是个“暖色调的”措辞。

 

另外,还有几个重要的提法会影响到局部的楼市:

 

1、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2、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3、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上述提法一,将提高农村户籍的含金量;提法二,今天已经刺激了港口板块的上涨,未来的“自由贸易港”将诞生在哪里,值得关注,弄不好上海还会拔得头筹;提法三,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放到了更高的位置上,是珠三角的利好。


你还等着楼市降温,炒房客已经偷偷“拿到了牌”!

不听话的楼市又开始作妖了。


据证券日报报道,继消费贷购房被严打之后,违规信贷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其中,“赎楼贷”穿上马甲后在楼市低调进行,此外,“月供贷”也助力楼市“加杠杆”,甚至还出现了“组合贷”。



另外,投资者报也报道出了一些楼市乱象,比如一些不受银行、证监会直接监管的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也趁机分食楼市的贷款业务,有银行还向客户推荐了“经营贷”,以此绕道进军楼市。



这两则新闻,为我们揭秘了楼市加杠杆的其余四种套路,分别是:赎楼贷、月供贷、组合贷、经营贷。


这四种信贷行为,在消费贷夭折后,也成为现阶段投资客“杠杆”的主要来源。


先分别介绍一下:


1、赎楼贷,厉害指数:★★★


主要指贷款没有还完的房产,但仍然想出售或抵押,这种行为就是赎楼。但由于“转按揭”的限制,业主通过担保公司向银行担保,再通过银行、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等信贷机构,用借款将房贷提前还清。这种贷款行为被称作赎楼贷。


很多人就是借助这种方式,将还在还供阶段的房产赎回,进行抵押、交易。甚至在去年,通过赎楼行为,投资客将名下房产进行价值重估,以此在银行获得大额度抵押贷,并进行房产投资。或者说,赎楼贷是房抵贷的源头。


不过这种贷款行为在去年就遭到了监管部门的禁止,但很多聪明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通过一些所谓的“理财产品”穿上马甲,打着“短期周转资金”的旗号,把放出去的巨款进行转化,避开监管并流入楼市。


2、月供贷,厉害指数:★★★★


除了在首付环节,一部分金融机构也不愿意放弃“月供”这一块大蛋糕。


已经将房产抵押给银行的用户,还想获得大额度资金怎么办?这时候就会有一部分与银行有合作的信贷机构,用“无抵押无担保”的方式,来吸引一部分只要房贷“还款期”的客户。


这种信贷行为被称作“月供贷”,也是一种短期集资行为,但却可以转化为短期投资的“热钱”。同时,“月供贷”也是四种贷款行为中,杠杆最重、门槛最低的一种方式。年限通常只有1到5年,利率也高于普通房贷,风险较高,但却来钱最快。


只要满足“六个月”条件的用户,可以申请月供金额30倍以上的贷款,而“一年以上”,最高可以申请45倍。举个例子,A先生今年1月在深圳购买到一套房产,月供1.5万,那么他可以贷到45万人民币,这笔钱至少可以在惠州进行短期投资。


如果到明年1月,他可以贷到67.5万,甚至不用一年,部分有渠道的中介们,可以帮他“提前消费”,这笔钱可以在东莞买二手房,或者深圳的小户型公寓。


3、组合贷,厉害指数:★★★★


顾名思义是多种贷款的组合,这种模式的发明者是中小银行、民间贷款机构。很多资质好的用户可通过这种方式,同时进行多个容易审批的小额度贷款申请,以此获得巨额资金。


这种模式也适用于被“限额度”的城市。但普通人多个贷款现在很难获批,实力型玩家除外。


4、经营贷,厉害指数:★★★★


这也是常见的贷款业务,主要来源于银行。银行规定:只要符合注册公司两年以上的用户,就可以向银行申请一笔“企业用贷款”。甚至只要有商品房红本在手,银行甚至不会查名下公司的流水情况。也就是说:空壳公司也可以。


这四种贷款行为,成为现阶段投资客常用的套路,对于还在等待楼市降温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打击。


很多人会问:监管部门的政策不能抑制这些投资行为吗?答案是能,但却无法面面俱到。


举起例子,银行严控了消费贷流入楼市、股市,是因为央行的强控,但银行也需要业务,尤其是房贷名额收缩以后,业务量肯定会受到冲击。这时候消费贷就成为银行的主要业务。


当然,这笔钱还是流入了楼市,数据显示:今年1到7月,消费贷同比增加了7137亿,但8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创下了半年新低。


银行的任务只是审查客户资料,确保这笔钱的安全,不会打了水漂。这时候有商品房的,或者房抵贷自然备受欢迎。


银行虽然履行职责,与客户签订合同协议,让其提供消费证明,防止这笔钱流入楼市。但事实上,只要材料足够真实、正规,这笔钱只要出了银行的门,谁也无法保障不会流入到楼市,监管部门很难管控,业务人员也无法被追责。投资行为当然屡禁不止。


此外,在消费贷的额度、期限有了强制性要求后。实际上只是提高了门槛,一部分有实力的投资客,也很难被拒之门外。


比如赎楼贷可以帮助名下房产价格重估,获得更高额度的消费贷。再比如借助月供贷,套利后还可以进行再次投资。赎楼贷+月供贷,都可以开启“以房养房”的模式,进行短期投资。


再加上一干民间借贷公司,实际上只要手中有房、或者注册了公司,想要借钱并不是难事,并且这些借贷公司,也是银行的主要合作伙伴,但却不受监管部门的直接调配。而我们看到的一些“被追回”的热钱,更是九牛一毛。


也就是说,现阶段想要控制热钱流入楼市,只是从银行上下手,基本无望。而最为关键的地方是,90%以上的人已不再相信房价会跌的鬼话,这股力量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尽管这些借款渠道的收费、利率、风险更高,但相对于“合法房贷”来说,门槛更低。另外越来越多的人笃定政府会在楼市低迷时救市。宁愿在“上车费”上花大价钱,也不愿意在以后房价“跳涨”时交智商税。


说到底,到目前为止也没有那个国家在楼市低迷时选择放弃,更多是救市、刺激。

尤其是中国,尽管房地产占GDP只有不到7%,但其连带的金融、建筑、家具、电器等行业,贡献率仍然超过20%左右。


这也是楼市迟迟不被放弃的真实原因,也是投资者的信仰所在。


而真正要控制住房价,无非是加大住房供应、控制货币发行量、开拓更多的投资市场。


但从现在来看,一线城市、二线强市的供需矛盾还在加剧,M2虽然持续走低,但仅存的热钱仍然有选择的流入到楼市,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市场仍然是楼市。


再加上今天所论述的这四种违规信贷行为,都表明:只要民众对楼市看多的预期没变,只要“楼市矛盾”没有解决,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弃“空”投“多”,并加入“炒房大军”。


来源:刘晓博、财经主张转自:深圳看房团(ID:ihouse0755);作者:端五



温馨提示:如果觉得此文值得分享,欢迎动动手指头转发一下,谢谢~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源自网络,未能及时联系到作者,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友情广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