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个年轻人花6年时间,砸下一座山水之城,让5万+建筑师成为他的迷妹

2016-11-29 艺非凡

| 生活·艺术·家 |

极致生活方式的发现者


追求要与众不同,

更要稳住人心。

···


“山水城市”


如果建筑也有体温,

哈尔滨大剧院肯定在0度以下,

去年十月完工的它,

如今静静地伏在松花江畔,

虔诚得仿佛冰雪献上的圣礼。




松花江弯弯曲曲地刻画着河床,

剧院也用它奇怪的曲线应和着,

早起的人来这里踩雪遛狗,

闲暇的人过来散步,

引来的街头艺人也为它添了些风光。



不到两个月,

它不仅在哈尔滨闻名,

还在各大权威杂志上露脸,

超过五万+的建筑师评选,

说它是2015年度的最佳建筑。




CNN冒着机器被冻坏的危险,

要一睹它的风采,

世界著名建筑摄影师Iwan Baan,

风雪里全副武装,

要见证大雪里剧院最美的样子。




然而这一切,

是马岩松一开始徒步丈量

那块1800000㎡的土地时,

完全没有想到的。




当时哈尔滨政府竞标,

他在一众外国劲敌中脱颖而出,

这个在自家门口举办的竞赛,

说什么也不该让外国人夺取精彩,

他觉得中国人,

也能做出这样的建筑。



然而对于马岩松的这次出名,

业界人并不觉得奇怪,

早在十年前,

加拿大梦露大厦问世的时候,

这个年轻人就已闻名业界。




这栋无论哪个角度,

都在旋转的建筑,

几乎成了多伦多的地标,

媒体还亲切的给了它外号,

它的曼妙可与梦露媲美。




这位缔造优秀的年轻人,

是个独立执业,

处于体制外的建筑师。



外国人眼中,

他的建筑总是添加了,

某些神秘的东方哲学,

中国人眼里他又显得特立独行,

认为他西化,

是一个反叛者、坏孩子。




这些矛盾集中在他身上,

并不让他显得突兀,

又或者说,

正是他将这些矛盾优雅地融合,

才有了他今天的灵感。




北京出身的马岩松,

小时候常玩离家出走,

从王府井走到长安街,

然后坐车去西单,

有时候跑去故宫、天安门逛逛。




父母工作忙的时候,

塞一张纸一支笔给他,

他在纸上画着玩儿,

有时候画完了,

还给自己开“画展”。




后来父母干脆给他报了绘画班,

他上了一两节课就回来了,

课上得特别机械,

每一笔怎么画都定好了,

还不如回家自己画。




但是当画家不够格,

别人说你这样子,

最多只能去当建筑师,

马岩松当时还不知道建筑是什么,

只是想学和画画有关的东西,

于是就去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现北京建筑大学)




到了北建工,

越新鲜的东西,

他越喜欢,

同学们还在用毛笔描图,

他已经开始用电脑画图了。




但是他偏科特别厉害,

五门不及格差点没有学位,

政治和高数是老大难,

不过还好系主任惜才,

让他补考了一次,

才勉强拿到了学位证。




那个时候马岩松发觉自己喜欢设计,

他去了美国留学,

最开始去亚利桑那大学,

一个学期之后,

觉得没意思不上了。




然后申请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倒是申请上了,

但是没有奖学金。




“我就给他回信说,谢谢,但是我没钱,去不了;他说,那我给你奖学金,我说,钱还不太够;他说,我再给你加,我就觉得这是非去不可,这学校太好了。”




耶鲁的最后一个学期,

他的导师是女魔头扎哈,

她的教学方法不具体,

很感性靠感觉办事,

恰好马岩松也是个感性的人。




扎哈给他很多当代艺术的书,

这是他从前从没关注过的领域,

对他影响很深。




毕业后他在扎哈的事务所工作过,

后来干脆回到北京,

自己开了MAD建筑事务所。




从小在古韵环绕的北京生长,

又外出学习了西方的建筑体系,

马岩松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建筑风格。

他发现自己很早就对自然感兴趣,

也特别在意建筑的生命感。




偶然间,他关注到了钱学森,

钱老先生有个“山水城市”的想法,

说的是寻求现代技术与自然的糅合,

一通研习下来,

马岩松心里激荡起了无数共鸣。




当年钱学森有了

“山水城市”的想法以后,

想要呼吁出去,

就给建筑界的人写信,

顾孟潮是当时《建筑师》主编,

他收到这些信,保存了下来。




马岩松去找顾老借信的时候,

顾老翻看了这个年轻人的手稿,

他说,钱老如果活着,

看到这个应该挺高兴的。




在此之前,

马岩松一直没有找到,

他可以传承的东西,

然而时隔二三十年后,

翻到钱老的东西,

他内心有些不能平静,

迫切地想传承,发展和实践这个理论。




他开始在作品中尝试着,

让城市寻回“山水”精神,

于是就有了鄂尔多斯博物馆,

南京喜玛拉雅中心,

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



这些实践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一个作品发现一点儿,

另一个作品发现一点儿,

就能一点点往前。




他并不是想要复古,

只是力图超越技术层面的各种概念,

去追求人和自然之间精神性的东西。




他既喜欢传统和古老,

又知道必须超越和创新,

他的建筑,是场地,

是空间,是诗意和梦境,

更是道路尽头的柳暗花明。




而这些尝试,

马岩松清楚的明白,

二三十年前,

钱学森老先生也艰难地做过,

只是时事艰难,

老先生没有实现的,

自己希望实现得更好。




在他的眼里,

建筑只是城市的小细胞,

如何在精神层面上缔造出价值,

才是一个设计师才做的事情。




难怪和他合作过的人这样评价他,

“一个没有思想的建筑师让开发商难受,

一个有理想的建筑师让开发商更难受。”

但是这份难受,在开发商眼里

恐怕也是不可多得的满意吧。




总有一天,

建筑这门艺术,

会带领明日的城市,

进行皈真的复兴。


图片来自网络,艺非凡编辑整理

2017,珍藏365天的感动与美好

 ☟ 


艺 非 凡

| 极 致 生 活 方 式 发 现 者 |

转 载 须 知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艺非凡原创

转载需回复“转载”二字


点击一下,2017最美传家日历开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